2003年新成就

2003年新成就

一、2003年 取得新成绩(论文文献综述)

陈华荣[1](2011)在《体育的宪法保障研究 ——对全球成文宪法体育条款的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因其在教育、健康、文化、经济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现代法治国家,凡是重要的社会事务一般会写入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宪法对某领域的明文规定,也成为该项社会事务进入国家政治法律视野的重要标志。那么,各国宪法有没有规定体育,有多少个国家规定了体育,规定了什么内容,应该怎样规定?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体育在全球范围的开展情况,将有助于我们掌握世界各国对待体育的立场,将有助于我们判断政府在体育中扮演的角色。为了试图解答上述问题,笔者通过互联网收集了联合国192个成员国的宪法及宪法性文件,并对全球187部成文宪法是否包含体育内容进行了检索、分析。经验证、翻译、整理,获得了74部写入体育条款的宪法文本。本研究即围绕这74部成文宪法的体育条款而展开。本研究总体结构由三篇十章组成,核心内容为三大部分,即现状分析篇、理论分析篇和个案分析篇。具体结构和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部分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各国宪法文本的获取、验证和整理情况做了介绍。第二章至第四章为现状分析篇。第二章分析了成文宪法的概念、比较了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区别,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全球成文宪法的概况。第三章在定义成文宪法体育条款后,选取时间、区域、语言、国家性质、法系、发达状况和条款数目等7个变量列表分析,并对全球成文宪法体育条款的概况做了初步阐述。第四章将成文宪法结构分为总纲章节、公民权利章节、国家机构章节和其他章节,选取各大洲、年代、国家性质、语种、条款内容以及与其他领域的交叉情况等角度分析位于不同章节体系中的体育条款的共性与个性问题。第五章至第第七章为理论分析篇。在对全球成文宪法体育条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第五章首先略述了宪法视野下的体育议题,探讨了体育与部分基本权利和基本自由,体育与国家权力和责任等议题,同时指出了本研究的限制。第六章紧紧围绕本研究目的,抓住人的体育权利这一核心范畴展开研究,厘清了体育权利的广狭义之分。第七章,以国家的体育责任为背景,从配置和行使体育权力的角度论证各国宪法如何保障体育的发展。第八章至第九章为个案分析篇。第八章对瑞士、葡萄牙、古巴和朝鲜这四个国家的宪法以及欧盟宪法性条约的体育条款的相关情况做了具体分析,探讨个案的影响和启示。第九章分析了我国宪法体育条款的情况。介绍了从清末立宪到2004年最新修正案,这百年间中国历史上的各个宪法文本,分析各文本中的体育条款,尤其是对1982年现行宪法中的体育条款作了深入研究。对我国宪法体育条款的实施以及体育权力配置作了具体分析。第十章为结论。

周以忠[2](2009)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后五年及2009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4年以来,本届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

王宝朋,徐海红[3](2008)在《昆仑公司这样诠释好与快》文中研究指明昆仑公司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和兵装集团公司"622"战略目标,牢记"保军报国、强企富民"的神圣使命,坚持"好字优先、好中快进"工作方针,创新经营,强化开发,努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圆满完成了"622"战略第一步目标,开创了公司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汤爱军[4](2008)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于2004年4月就职,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

马云[5](2006)在《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扫盲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生命个体赖以发展的需要。正如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局势直接影响着本国各领域的发展一样,成人教育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前进步伐,因此关注成人基础教育——即扫盲教育、尤其是文盲率较高的农村的扫盲教育问题至关重要。 在坚持历史唯物论和引入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本论文以扫盲组织、扫盲教材、扫盲内容、扫盲形式、扫盲师资等问题为主线,从乡村社会控制视角探讨共和国50多年来农村扫盲教育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论文还将采用文献资料、档案资料和口述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展现基层扫盲工作开展的具体场景,借鉴成人学习动机理论以探析特定时期农民不同的学习心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时期农村扫盲教育的横向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扫盲教育的纵向比较,力求深层次解读我国农村扫盲教育的发生生态,刻画其复杂多样、嬗变斑斓又极具张力的社会历史画卷,系统分析和总结扫盲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期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扫盲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正文部分共六章。 第一章即导论,分别论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角度、已有研究成果、论文的基本概念及论文的框架结构等问题。 第二章着重论述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共和国成立后,为满足新的经济、政治建设和广大干部、群众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及其中央政府借鉴革命根据地扫盲教育的经验、师承苏联扫盲教育的体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盲教育,并于50多年来不断建构和健全农村扫盲教育的运行系统。遵循共和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而主要按照扫盲教育自身的发展逻辑,本论文将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分为健康起步(1949年—1957年)、“亚健康”发展(1958年—1965年)、“折戟沉沙”(1966年—1976年)、“梅开二度”(文革后—1992年)及“双向导”理念指引(1993年以后)的前进历程。 第三章嵌入社会学视角、尤其是运用社会控制理论,探讨共和国农村社会控制的变迁对农村基层扫盲组织的影响。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及其中央政府建构了高度集权的控制体系,将国家权力触角深入乡村社会,打通了几千年来国家与乡村之间呈现的“内核——边缘”、“中心——边陲”的结构,基层扫盲组织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综合处[6](2005)在《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内蒙古社会事业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一、科学发展观下当前内蒙古社会 事业发展综述 1.社会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迈上新 台阶 过去几年,内蒙古社会发展又取得 新的成绩。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各省市区社会发展 水平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01年反 映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总指数内蒙古 为0.84,在全国各省市区位居第17位, 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仅次于重庆和四 川居第3位,高于同期内蒙古经济总量 在全国各省市区的第24位和西部12个 省市区第6位的位次。在反映地区社会 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的人口现状、生 活水准、公益服务、社会保护四个领域 中,除生活水准排名较后外,人口现状、 公益服务、社会保护三项指数位次居 中,其中人口现状指数居全国第9位, 公益服务指数居全国第20位,社会保护 指数居全国第24位。

张延昆[7](2004)在《怀柔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节选)——2004年1月10日在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文中研究指明

李平[8](2004)在《顺义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节选)——2004年1月12日在北京市顺义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文中研究表明

周良洛[9](2004)在《海淀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节选)──2004年1月1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四川省统计局[10](2004)在《2003年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文中认为2003年,我省劳动保障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按照"完善政策、规范管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积极克服"非典"对劳动保障工作的不利影响,全面落实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和全省再就业工作会部署,劳动保障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二、2003年 取得新成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 取得新成绩(论文提纲范文)

(1)体育的宪法保障研究 ——对全球成文宪法体育条款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依据
        1.1.1 体育的社会重要性
        1.1.2 体育受宪法保障的必要性
        1.1.3 研究全球宪法现状概况的必要性
        1.1.4 研究宪法体育条款的必要性
    1.2 研究意义
        1.2.1 拓宽宪法研究的领域,丰富比较宪法研究的内容
        1.2.2 提高体育的法律地位、政策地位和社会地位
        1.2.3 提升体育权利,细化体育权利内容
        1.2.4 明确政府的体育责任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体育与宪法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各国宪法汇编的文献综述
        1.3.3 关于体育权利的文献综述
        1.3.4 关于体育权力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宪法文本的收集与验证说明
第二章 全球成文宪法概述
    2.1 成文宪法概述
        2.1.1 成文宪法的概念
        2.1.2 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区别
    2.2 全球成文宪法现状
        2.2.1 全球国家概述
        2.2.2 全球成文宪法概况
    2.3 全球不成文宪法现状概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球成文宪法体育条款概况
    3.1 成文宪法体育条款的定义
        3.1.1 法律规范和法律规则释义
        3.1.2 宪法规范与宪法体育条款定义
    3.2 全球成文宪法体育条款现状
        3.2.1 有关变量的说明
        3.2.2 全球成文宪法体育条款概况
        3.2.3 成文宪法体育条款7 因子概况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球成文宪法体育条款的章节体系分析
    4.1 成文宪法总纲章节体育条款分析
        4.1.1 关于各大洲的分析
        4.1.2 关于各年代的分析
        4.1.3 关于各国家性质的分析
        4.1.4 关于各语种的分析
        4.1.5 关于内容的分析
        4.1.6 与其他社会事业的交叉情况分析
    4.2 成文宪法公民权利章节体育条款分析
        4.2.1 关于各大洲的分析
        4.2.2 关于各年代的分析
        4.2.3 关于各国家性质的分析
        4.2.4 关于各语种的分析
        4.2.5 关于内容的分析
        4.2.6 与其他社会领域和社会、文化权利的交叉情况分析
    4.3 成文宪法国家机构章节体育条款分析
        4.3.1 关于各大洲的分析
        4.3.2 关于各年代的分析
        4.3.3 关于各国家性质的分析
        4.3.4 关于各语种的分析
        4.3.5 关于内容的分析
        4.3.6 与其他社会事业交叉或并列的情况分析
    4.4 成文宪法其他章节体育条款分析
        4.4.1 关于各大洲的分析
        4.4.2 关于各年代的分析
        4.4.3 关于各国家性质的分析
        4.4.4 关于各语种的分析
        4.4.5 关于内容的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宪法视野下的体育议题
    5.1 体育与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5.1.1 体育与集会自由权
        5.1.2 体育与结社自由权
        5.1.3 体育与迁徙自由
        5.1.4 体育与宗教信仰自由
    5.2 体育与国家权力和责任
        5.2.1 提供法律保障的责任
        5.2.2 提供政策支持的责任
        5.2.3 提供行政管理的责任
        5.2.4 提供财政支持的责任
        5.2.5 提供其他公共服务的的责任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体育权利
    6.1 体育权利的概念困境
        6.1.1 体育权利的主体因素:一元与多元
        6.1.2 体育权利的客观因素:存在与过程
        6.1.3 体育权利的内容要素:利益、自由、资格和法力
        6.1.4 体育权利的形式因素:法定主义、自然主义与约定主义
    6.2 体育权利概念逻辑的协调与发展
    6.3 体育权利的内容
    6.4 体育权利的规定方式
        6.4.1 《全民健身条例》模式
        6.4.2 《国际体育宪章》模式
        6.4.3 各国宪法模式
        6.4.4 各国体育法模式
        6.4.5 体育权利写入我国宪法的评估与选择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体育权力
    7.1 权力和体育权力
    7.2 体育权力的配置原则
        7.2.1 法治原则
        7.2.2 权力制约原则
        7.2.3 授益性原则
    7.3 体育权力的配置内容
        7.3.1 立法权在体育领域的配置
        7.3.2 行政权在体育领域的配置
        7.3.3 司法权在体育领域的配置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国外代表性宪法体育条款分析
    8.1 瑞士宪法体育条款分析
        8.1.1 瑞士宪法背景分析
        8.1.2 瑞士宪法体育条款条款分析
        8.1.3 瑞士宪法体育条款的影响分析
        8.1.4 瑞士宪法体育条款的启示
    8.2 葡萄牙宪法体育条款分析
        8.2.1 葡萄牙宪法背景分析
        8.2.2 葡萄牙宪法体育条款条款分析
        8.2.3 葡萄牙宪法体育条款的影响分析
        8.2.4 葡萄牙宪法体育条款的启示
    8.3 古巴宪法体育条款分析
        8.3.1 古巴宪法背景分析
        8.3.2 古巴宪法体育条款条款分析
        8.3.3 古巴宪法体育条款的影响分析
        8.3.4 古巴宪法体育条款的启示
    8.4 朝鲜宪法体育条款分析
        8.4.1 朝鲜宪法背景分析
        8.4.2 朝鲜宪法体育条款条款分析
        8.4.3 朝鲜宪法体育条款的横向比较
        8.4.4 朝鲜宪法体育条款的启示
    8.5 欧盟宪法性条约体育条款分析
        8.5.1 欧盟宪法性文件的背景分析
        8.5.2 欧盟宪法条约草案的体育条款分析
        8.5.3 欧盟里斯本条约的体育条款分析
        8.5.4 欧盟体育白皮书中的具体措施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国宪法体育条款分析
    9.1 中国宪法概述
        9.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各宪法文本概述
        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部宪法概述
    9.2 中国宪法体育条款概述
        9.2.1 中国历史上各宪法文本中的体育条款
        9.2.2 中国现行宪法体育条款分析
        9.2.3 中国宪法体育条款与其他国家宪法体育条款的比较
        9.2.4 中国宪法体育条款的展望
    9.3 我国宪法体育条款在政府体育工作中的实施
        9.3.1 1954 年宪法体育条款在政府工作中的实施
        9.3.2 1975 年宪法体育条款在政府工作中的实施
        9.3.3 1978 年宪法体育条款在政府工作中的实施
        9.3.4 1982 年宪法体育条款在政府工作中的实施
    9.4 我国的体育权力配置
        9.4.1 我国中央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权力
        9.4.2 我国地方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体育权力
    9.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5)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分析
        一 研究现状的回顾
        二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四节 几个重要概念
        一 农村
        二 扫盲教育
        三 社会控制
    第五节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 继往开来与农村扫盲教育的健康起步:1949年-1957年
        一 建国初期农村扫盲教育的缘起
        二 农村扫盲教育的健康起步
    第二节 “政治挂帅”与扫盲教育的“亚健康”发展: 1958年-1965年
        一 “大跃进”与扫盲运动“大跃进”(1958年-1960年)
        二 挫顿后的调整与扫盲教育的缓慢恢复(1961年-1966年)
    第三节 意识形态极端化与扫盲教育的“折戟沉沙”:1966年-1976年
        一 人为之灾与扫盲教育的尽乎停滞
        二 努力抗争与夹缝中的扫盲坚守
    第四节 经济重心与扫盲教育的“梅开二度”:文革后-1992年
        一 扫盲教育正规化 制度化道路的重返及发展
        二 经济建设下的“经济”扫盲观
    第五节 非均衡理念与扫盲教育发展的“表”“里”:1993年-2005年
        一 “两基”初始齐驱与扫盲制度的继续调整(1993年-1996年)
        二 划片推进与扫盲依次攻坚(1997年-2000年)
        三 “双向导”旨趣与扫盲教育的“东”“西”理路(2001年-2005年)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第三章 重建与变迁:农村社会控制与扫盲组织关系探微
    第一节 农村社会强势控制与扫盲教育组织的趋同化:1949年-1957年
        一 强势“硬”“软”控制与国家权力的逐渐下渗
        二 农村扫盲组织的“枝繁叶茂”
    第二节 农村社会控制偏差与扫盲教育组织的“沉”“浮”:1958年-1965年
        一 社会控制过度与教育权力的困顿
        二 扫盲组织的“沉”“浮”:结构及功能泛政治化的凸显
    第三节 农村社会相对失范与扫盲教育组织的解构:1966年-1976年
        一 农村社会控制的相对失序与教育危机
        二 “东风无力百花残”:扫盲组织形态及功能的解构
    第四节 文革后农村社会控制重建与扫盲教育组织的多维呈现
        一 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与乡村秩序的重建
        二 现代农村扫盲组织的“差序格局”
第四章 农村扫盲教育的范式转型(上):扫盲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
    第一节 教育理念转型:扫盲教育思想重心的从低到高
    第二节 扫盲教育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 扫盲教育内容的解析
        二 扫盲教材解读
第五章 农村扫盲教育的范式转型(下):形式 师资及农民学习心理
    第一节 多样的扫盲学习形式
        一 集中学习
        二 分散学习
    第二节 扫盲师资及教师教学心理
        一 扫盲师资的选择与培养
        二 扫盲教师心理剖析
    第三节 学习心理与动机:农民学习心理解读
        一 主动性参与扫盲
        二 被动性参与扫盲
第六章 新世纪农村扫盲教育理念和发展路向的若干思考
    第一节 新世纪农村扫盲教育理念的指向
        一 50多年来农村扫盲教育的成效及局限
        二 建国以来农村扫盲教育的经验及其对当代扫盲教育实践的启示
        三 新世纪扫盲教育的新理念
    第二节 扫盲教育路径的比较与整合
        一 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扫盲教育发展的不同理路
        二 扫盲教育发展路径的整合
参考文献
后记

(6)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内蒙古社会事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发展观下当前内蒙古社会事业发展综述
    1. 社会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2.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取得新成绩
    3.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与挑战
    1. 就业压力增大
    2. 消除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3.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难度增加
    4.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难度增大
    5. 区域间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社会各领域发展不均衡
    6. 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三、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内蒙古社会事业发展
    1. 加强宏观调控
    2. 全面推动文化大区建设,努力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3. 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4. 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7)怀柔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节选)——2004年1月10日在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全区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特色农业健康发展, 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
三、优势骨干行业不断壮大, 二产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四、第三产业繁荣活跃, 服务功能日臻完善
五、积极推进综合改革,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六、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城乡建设再上新水平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八、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九、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投资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十、圆满完成撤县设区工作
十一、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并取得重大胜利
    第一,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第二, 坚持以城市化为切入点,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三, 坚持引进强区, 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第四,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8)顺义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节选)——2004年1月12日在北京市顺义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显着,区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三、城乡面貌发生显着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
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五、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着,民主法制建设日益加强
六、区域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强

(9)海淀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节选)──2004年1月1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五年工作回顾
    (一)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二) 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
    (三) 城市建设管理实现新突破
    (四) 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五)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获得新发展
    (六)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
    (七) 政府自身建设展现新面貌
二、今后五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建议

四、2003年 取得新成绩(论文参考文献)

  • [1]体育的宪法保障研究 ——对全球成文宪法体育条款的比较分析[D]. 陈华荣. 苏州大学, 2011(06)
  • [2]政府工作报告[N]. 周以忠. 开封日报, 2009
  • [3]昆仑公司这样诠释好与快[J]. 王宝朋,徐海红. 企业文明, 2008(06)
  • [4]政府工作报告[N]. 汤爱军. 呼和浩特日报(汉), 2008
  • [5]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D]. 马云.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2)
  • [6]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内蒙古社会事业发展[J].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综合处. 北方经济, 2005(02)
  • [7]怀柔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节选)——2004年1月10日在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J]. 张延昆.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4(05)
  • [8]顺义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节选)——2004年1月12日在北京市顺义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J]. 李平.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4(04)
  • [9]海淀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节选)──2004年1月1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J]. 周良洛.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4(03)
  • [10]2003年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 四川省统计局. 四川劳动保障, 2004(05)

标签:;  ;  ;  ;  ;  

2003年新成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