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除草剂在种子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化学除草剂在种子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一、化学除草剂在种子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春燕[1](2021)在《林业育苗中化学除草技术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化学除草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对林业杂草进行清除处理,减少了杂草的二次清除工作,为林业育苗的成活率提供了保障。文章将对林业育苗中化学除草技术的运用进行具体说明,以供参考。

周卓玲,周爱玲[2](2021)在《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此背景下,化学除草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化学除草技术已经在我国的林业育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化学除草技术在实践的运用过程中具有多种优势,能够弥补传统的人工除草方式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化学除草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并探讨了化学除草技术在我国林业育苗工作中的应用,以期为林业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段凯[3](2021)在《春麦田旱雀麦防除药剂筛选及助剂增效作用研究》文中认为旱雀麦(Bromus tectorum L.)在国内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宁夏、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由于旱雀麦植株被柔毛的生物学特性及青海独特的气候条件,目前尚缺乏对旱雀麦有效同时对小麦安全的除草剂,因此,在青海部分地区旱雀麦已上升成为农田优势杂草之一。本论文以旱雀麦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筛选出高效对靶的除草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能够增加除草剂效果且对小麦安全的助剂,并且确定最佳施药时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除草剂对旱雀麦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茎叶处理除草剂中,氟唑磺隆、啶磺草胺和吡氟酰草胺在田间推荐剂量下对旱雀麦的鲜重防效依次为80.91%、78.20%、70.21%;炔草酯、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和精恶唑禾草灵在最高剂量下对旱雀麦的鲜重防效分别为57.24%、58.91%、60.38%、61.87%,对旱雀麦防除效果较差。供试的3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在田间推荐剂量下均对旱雀麦的鲜重防效达到90%以上。2.啶磺草胺添加0.1%杰效利后,比啶磺草胺单用对旱雀麦的防除效果提高了33.98%,达到85.65%;氟唑磺隆添加0.1%杰效利后,比氟唑磺隆单用对旱雀麦的防除效果提高了23.65%,达到80.03%。3.不同叶龄旱雀麦对啶磺草胺和氟唑磺隆的敏感性均表现出一定差异,啶磺草胺用量为15 g a.i/hm2时,对1~4叶龄期旱雀麦的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而对5~6叶龄期旱雀麦的鲜重防效为68.42%;氟唑磺隆用量为31.5 g a.i/hm2时,对1~2.5叶龄期旱雀麦的鲜重防效均在81%以上,而对5~6叶龄期旱雀麦的鲜重防效为62.07%。4.砜吡草唑在推荐剂量下,对高原448号小麦安全;氟噻草胺对供试小麦品种安全性差。啶磺草胺添加助剂杰效利后对宁春4号小麦各处理下均出现轻微药害,具体表现为叶绿素含量和ALS活力在施药后恢复速度缓慢。而青春38号和高原448号小麦各处理下植株正常生长。

陈扬[4](2021)在《东北地区大豆田化学除草剂减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东北地区大豆的种植面积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50%以上,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大豆在东北地区更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豆田中的杂草种类多、数量大制约着大豆的品质和产量,生产上为有效防除田间杂草,除草剂用量越来越多,由此导致的农药残留问题和药害问题时常发生,令人们担忧不已。为了减少高毒、高残留除草剂的使用,减少除草剂对作物、环境和生物等造成的危害,同时要在减少除草剂使用量的前提下保证大豆的品质与产量。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法,通过大豆田中不同土壤处理除草剂混用、茎叶喷雾处理除草剂与桶混助剂混用两种措施,探究了东北地区大豆田除草剂减量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温室盆栽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法分别评价了混配组方的联合作用类型及其对大豆田杂草的防除效果。通过唑嘧磺草胺与乙草胺复配后的联合作用评价可知二者以1:20的质量比混用时对马唐、稗草和苘麻均具有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应该采用唑嘧磺草胺和乙草胺的推荐混配比例为1:20,其推荐剂量为1260 g a.i./hm2,施药液量450 L/公顷;与常用除草剂40%扑·乙合剂相比,在用药量减少30%的基础上,鲜重防效提高了6.6%;通过温室盆栽法筛选得到的唑嘧磺草胺与乙草胺复配组方可有效控制大豆田中杂草的为害,且对大豆安全。2.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法从四种助剂中筛选出对乙羧氟草醚防除阔叶杂草具有增效作用的助剂GY-T1602,并在田间进行验证其防效和对大豆的安全性。通过盆栽试验发现添加0.3%桶混助剂GY-T1602后可显着提高乙羧氟草醚对苘麻的鲜重防效,其EC90值由121.38 mg/L降至55.29 mg/L,增效比为54.45%;田间喷雾时添加0.3%桶混助剂GY-T1602可极大提高乙羧氟草醚对苘麻等一年生阔叶杂草的防效,减少乙羧氟草醚用量40%以上;在茎叶喷雾处理除草剂烯草酮、精喹禾灵中加入桶混助剂GY-T1602后对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无明显差异,在用量上减少了30%,防效没有降低,反而会提高;添加0.3%桶混助剂GY-T1602后对田间大豆安全,不会产生药害,田间作物的株高和叶龄均无明显变化,产量会提高。综上所述,土壤喷雾处理除草剂唑嘧磺草胺和乙草胺适宜配比为1:20,推荐田间用量为1260 g a.i./hm2,每公顷施药液量450 L,在播后苗前可有效防除大豆田一年生杂草,与农户常用40%扑乙合剂相比,可减少40%的用药量;在茎叶喷雾除草剂乙羧氟草醚、烯草酮、精喹禾灵中加入0.3%桶混助剂GY-T1602,可在减量30%以上的基础上,极大提高对大豆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效。

冯曦茹[5](2020)在《黑龙江省大豆田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的抗药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长期、大面积的使用化学除草剂,农田杂草的抗药性问题越发严峻。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是大豆田常见的一年生阔叶杂草,在我国分布广泛,严重地减少了大豆的产量,世界上许多地方将其列为恶性杂草。咪唑乙烟酸是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曾经在大豆田阔叶杂草防除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过量的使用咪唑乙烟酸,黑龙江省一些地区的反枝苋种群对咪唑乙烟酸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田间推荐剂量3倍仍难以有效防除,且随着用药年限的增加,反枝苋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强。为了进一步阐明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的抗药性机制,为抗性杂草研究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大豆田的反枝苋R种群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非耕地反枝苋S种群为研究对象,从反枝苋R种群对咪唑乙烟酸抗性的生理机制、代谢机制、靶标酶活性的变化及靶标基因的突变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抗性的生理机制1)咪唑乙烟酸处理后,反枝苋R种群和S种群的叶绿素含量均先下降,7天后开始上升,施药后14天,叶绿素含量恢复到最高水平,随后开始持续下降。施药后28天,反枝苋R种群的叶绿素含量比未进行喷药处理的反枝苋R种群减少了11.2%,反枝苋S种群的叶绿素含量比未处理的反枝苋S种群减少了63.1%。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反枝苋R种群的叶绿素含量始终比反枝苋S种群高。2)咪唑乙烟酸处理后,反枝苋R种群和S种群的光合速率均先下降,7天后开始上升,施药后14天,光合速率恢复到最高水平,随后开始持续下降。施药后28天,反枝苋R种群的光合速率比未进行喷药处理的反枝苋R种群减少了13.9%,反枝苋S种群的光合速率比未进行喷药处理的反枝苋S种群减少了56.6%。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反枝苋R种群的光合速率始终比反枝苋S种群高。3)咪唑乙烟酸处理后,反枝苋R种群和S种群的气孔导度均先下降,7天后开始上升,施药后14天,气孔导度恢复到最高水平,随后开始持续下降。施药后28天,反枝苋R种群的气孔导度比未进行喷药处理的反枝苋R种群减少了10.8%,反枝苋S种群的气孔导度比未进行喷药处理的反枝苋S种群减少了78.4%。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反枝苋R种群的气孔导度始终比反枝苋S种群高。4)咪唑乙烟酸处理后,反枝苋R种群和S种群的SOD活性均先下降,7天后开始上升,施药后14天,SOD活性恢复到最高水平,随后开始持续下降。施药后21天,反枝苋R种群和反枝苋S种群SOD活性分别比未施用咪唑乙烟酸的对照组减少了8.0%和23.0%。整个试验阶段反枝苋R种群SOD活性始终比反枝苋S种群高。5)咪唑乙烟酸处理后,反枝苋R种群和S种群的POD活性均先下降,7天后开始上升,施药后14天,POD活性恢复到最高水平,随后开始持续下降。施药后21天,反枝苋R种群和反枝苋S种群POD活性分别比未施用咪唑乙烟酸的对照组增加了30.0%和15.0%。整个试验阶段反枝苋R种群POD活性始终比反枝苋S种群高。6)咪唑乙烟酸处理后,反枝苋R种群和S种群的CAT活性均先下降,7天后开始上升,施药后14天,CAT活性恢复到最高水平,随后开始持续下降。施药后21天,反枝苋R种群和反枝苋S种群CAT活性分别比未施用咪唑乙烟酸的对照组增加了17%和5%。整个试验阶段反枝苋R种群CAT活性始终比反枝苋S种群高。(2)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的代谢抗性机制1)三种P450s抑制剂马拉硫磷、咪鲜胺和增效醚与咪唑乙烟酸共同处理均会使反枝苋R种群对咪唑乙烟酸的抗性减弱,其中马拉硫磷的效果最好,与单独施用咪唑乙烟酸相比,反枝苋R种群的鲜重抑制率增加了27.7%。2)施用咪唑乙烟酸后,反枝苋R种群和S种群的GSTs活性均先下降,7天后开始上升,施药后14天,GSTs活性恢复到最高水平,随后开始持续下降。反枝苋R种群的GSTs活性比未进行喷药处理的反枝苋R种群增加了1.05倍,反枝苋S种群的GSTs活性比未进行喷药处理的反枝苋S种群增加了0.55倍。整个试验过程中,反枝苋R种群GSTs活性始终比反枝苋S种群高,反枝苋R种群GSTs活性受抑制程度小且能够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3)靶标酶ALS活性的变化施用咪唑乙烟酸后,反枝苋R种群和S种群的ALS活性均先下降,7天后开始上升,施药后14天,ALS活性恢复到最高水平,反枝苋R种群比未施药组增加了4.91%,而反枝苋S种群比未施药组减少了0.3%。随后开始持续下降。整个试验过程中,反枝苋R种群ALS活性始终比反枝苋S种群高,反枝苋R种群ALS活性受抑制程度小且能够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自我修复能力更强。(4)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和氟磺胺草醚的抗性机制反枝苋R种群在ALS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发生了不同位点的突变,三个突变位点均在同一采集地的反枝苋R种群中发现,分别为205位GCT突变为GTT,即缬氨酸取代了丙氨酸;574位TGG突变为TTG,即亮氨酸取代了色氨酸;653位AGC突变为ACC,即苏氨酸取代了色氨酸。反枝苋R种群PPO基因上的PPX2L基因发生了突变,分别为128位AGG突变为GGG,导致精氨酸被甘氨酸取代;476位GAT突变为AAT,导致天冬氨酸被天冬酰胺取代。

张兆志[6](2019)在《化学除草剂在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探究》文中指出一直以来在林业育苗生产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就是除草,如果在林业育苗生产过程中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除草,就会对林业育苗生产造成一定严重影响。在以往的林业育苗生产中往往使用人工的方法来进行除草工作,而人工除草不仅工作效率不高,同时也不能达到预期的除草效果,如此给幼苗存活率造成了影响。现如今为了促使育苗生产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开始在林业育苗生产除草工作中运用化学除草剂来进行除草,在除草质量以及效率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学除草剂过程中,应科学选择和科学使用,如此才能确保育苗效果达到理想目标。

杨意洪[7](2019)在《油茶园化学除草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油茶园化学除草效果的分析表明,40%草甘膦异丙胺盐(以下简称草甘膦)和百草枯对控制园内杂草的生长有良好效果。结合药效和成本分析,草甘膦浓度为1.0%时防除效果最佳,化学除草比人工除草节省50%的费用。

马玉虎[8](2019)在《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升,但人们在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福利的同时,也承受着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资源能源枯竭带来的严重后果。当前,在林业育苗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有害生物严重影响着林业育苗的质量,导致苗木生长质量下降,同时破坏林场的生态环境。目前,化学除草剂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在灭杀杂草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基于此,分析了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应用化学除草技术需要注意的事项。

庄家文[9](2019)在《苏皖麦田杂草群落调查研究、抗性菵草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江苏和安徽地处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田间轮作模式以“水稻-小麦”为主,一年两熟至三熟,杂草是小麦田最具威胁的有害生物之一,其发生和危害严重影响着小麦产量与质量,研究小麦田杂草的发生和危害特点,对于杂草的高效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江苏省和安徽省小麦产区的249个样点的麦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气候环境条件对杂草群落的发生与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和安徽小麦田间主要杂草共有50种,分属19科,杂草发生量最多的为禾本科,共有10种,其次为菊科,共有8种,其他还有茜草科、石竹科、玄参科、十字花科、蓼科、唇形科、牻牛儿苗科、伞形科、豆科、大麻科、藜科、旋花科、报春花科、紫草科、蔷薇科、苋科和毛茛科。其中,最主要杂草为猪殃殃、菵草、日本看麦娘、野燕麦、救荒野豌豆。结合温度季节性差异、降雨季节性差异、最冷季度均温、年均降雨量和最冷季度降雨量分别对杂草群落进行典范对应(CCA)分析,可将杂草群落分为四大类,分别为皖北、苏北及苏北皖北交界带、苏东、苏皖沿江杂草群落。本次麦田杂草群落调查结果对上世纪末的资料进行了一次补充,对于制定高效的杂草防除措施具有指导性意义。菵草是长江中下游流域江苏和安徽小麦田主要杂草之一,已有相关研究证明其对精恶唑禾草灵的抗药性及抗性机理,但是其在长江流域沿岸地区整体的抗性现状分布却少有研究。本试验选取了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四个省共计139个样点菵草种群进行整株测试法测定其抗药性,再选取不同地区、不同抗性水平的39个菵草种群进行了 ACCase CT功能编码区域的扩增测序。结果显示,共有85个菵草种群对精恶唑禾草灵产生了抗药性或耐药性,其中江苏和安徽省菵草高抗性群落数量最多,均为7个。进行ACCase CT功能区域基因片段测序的种群中,发现江苏泗阳菵草种群发生Ile-1781-Leu氨基酸替代,江苏邗江和淮安市盱眙县菵草种群发生Ile-2041-Asn氨基酸替代导致菵草对精恶唑禾草灵产生靶标抗性,而其他种群可能为非靶标抗性。将采样区分段进行抗性统计显示,长江流域江苏段及安徽段稻麦连作田菵草抗性最强,有可能与其随水传播特性相关。鉴于菵草等麦田杂草对多种除草剂产生抗药性,因此需要改变依赖化学除草剂防除以菵草为主的麦田杂草的防控策略。本研究针对以菵草为主的多种杂草具有随水传播的特性,通过“网捞”、“截流”、“竭库”等生态控草方法阻断稻麦连作田内杂草种子的传播和土壤种子库种子量,为防除杂草提供了新的思路。试验结果显示,生态控草措施可有效减少田间杂草种子库含量,3个试验点稻季土壤种子库含量平均降低13.87%,其中宿迁土壤种子库含量降低13.92%,淮安地下种子库含量降低18.76%,昆山土壤种子库含量降低10.72%。通过生态控草技术减少了种子库含量后,地上部分杂草萌发量逐步降低,最终能在田间产生危害并结实的杂草也随之减少,宿迁、淮安和昆山最终在成熟期的稻田中杂草发生量分别降低了 19.96%、12.51%和19.23%,而主要稻田主要危害杂草稗草等发生量降低了 20%左右。在成熟期原杂草发生量较大的宿迁和昆山的麦田中杂草发生量分别降低了 24.84%和18.32%,原杂草发生量较低的淮安,杂草发生量也控制在了较低水平,并在原有基础降低了 2.2%,对小麦产量已不造成损害。通过此控草方法后在杂草发生量较大时可达到20%的控草效果,而当如淮安地区的麦田杂草发身量较低时,此方法可以将杂草发生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土壤种子库含量降低后导致的杂草发生量降低,而杂草发生量降低后,杂草结实后落入土壤种子中的种子量也会降低,形成除草的良性循环,即连续实施生态控草技术后,可实现持续的控草效果。

刘靖帮[10](2018)在《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现阶段我国林业行业也在逐渐的发展中。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林业育苗的除草效果,并且还可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下林业幼苗的生长和发育。采用化学除草技术可以去掉80%到90%的杂草,清除杂草可以提高林业育苗的质量和产量,并且人工除草的费用要高于化学除草技术所需要的费用。基于此,针对化学除草技术林业育苗中的应用加以探析。首先对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其次,在林业育苗过程中,应用化学除草技术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最后,对化学除草技术对林业育苗的成果进行分析。

二、化学除草剂在种子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除草剂在种子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林业育苗中化学除草技术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运用
    1.1 化学除草技术在播种中的运用
    1.2 化学除草技术在发芽前的运用
    1.3 化学除草技术在种子发芽后的运用
2 运用化学除草技术的注意事项
    2.1 时间的合理化
    2.2 药剂用量的掌握
    2.3 运用的效果
    2.4 环境的影响
    2.5 注意用药安全
3 化学除草技术运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3.1 环境因素
    3.2 自身因素
4 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运用效果
5 结束语

(2)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育苗运用化学除草技术的重要意义
2 在林业育苗中化学除草方法的应用
    2.1 种子发芽之前,除草技术的应用
    2.2 种子发芽后,除草技术的应用
    2.3 结合杂草与苗木发芽的时差,科学使用化学除草药剂
3 应用化学除草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3.1 严格把握除草时间
    3.2 合理控制除草剂用量
    3.3 科学分析除草药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 林业育苗工作中化学除草技术的应用效果
5 结束语

(3)春麦田旱雀麦防除药剂筛选及助剂增效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旱雀麦的危害及防除现状
        1.2.1 旱雀麦的生物学
        1.2.2 旱雀麦对小麦的危害
        1.2.3 旱雀麦的防除现状
        1.2.3.1 农业防除
        1.2.3.2 物理防除
        1.2.3.3 化学防除
    1.3 麦田化学防除存在的问题
        1.3.1 化学除草剂对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
        1.3.2 化学除草剂的抗药性问题
        1.3.3 化学除草剂的药害问题
        1.3.4 化学除草剂的环境污染问题
    1.4 农药助剂的研究进展
        1.4.1 农药助剂的概述
        1.4.2 喷雾助剂的分类
        1.4.2.1 表面活性剂类
        1.4.2.2 植物油类
        1.4.2.3 有机硅类
        1.4.2.4 矿物油类
        1.4.2.5 无机盐类
        1.4.3 农药助剂的应用与发展
        1.4.4 农药助剂增效的机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10 种除草剂对旱雀麦的除草活性测定
    2.1 供试材料及试验仪器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验方法
        2.2.3 调查方法
    2.3 结果分析
        2.3.1 茎叶除草剂对旱雀麦的室内防除效果
        2.3.2 土壤除草剂对旱雀麦的室内防治效果
    2.4 小结
第三章 6 种助剂对除草剂的增效作用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杂草
        3.1.2 供试药剂
        3.1.3 供试助剂
    3.2 试验设计与方法
        3.2.1 试验设计
        3.2.2 试验方法
        3.2.3 调查方法
    3.3 结果分析
        3.3.1 助剂对啶磺草胺防除旱雀麦的增效作用
        3.3.2 助剂对氟唑磺隆防除旱雀麦的增效作用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叶龄旱雀麦对啶磺草胺和氟唑磺隆的敏感性
    4.1 材料与仪器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
    4.2 试验设计与方法
        4.2.1 试验设计
        4.2.2 试验方法
        4.2.3 调查方法
    4.3 结果分析
        4.3.1 不同叶龄旱雀麦对啶磺草胺的敏感性
        4.3.2 不同叶龄旱雀麦对氟唑磺隆的敏感性
        4.3.3 不同叶龄旱雀麦对啶磺草胺和氟唑磺隆的毒力测定
    4.4 小结
第五章 土壤处理除草剂对不同品种小麦的安全性评价
    5.1 材料与仪器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仪器
    5.2 试验设计与方法
        5.2.1 试验设计
        5.2.2 试验方法
        5.2.3 调查方法
    5.3 结果分析
        5.3.1 土壤处理除草剂对小麦芽长的影响
        5.3.2 砜吡草唑对不同品种小麦芽长的敏感性
        5.3.3 氟噻草胺对不同品种小麦芽长的敏感性
    5.4 小结
第六章 除草剂添加助剂对不同品种小麦的安全性评价
    6.1 材料与仪器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仪器
    6.2 试验设计与方法
        6.2.1 试验设计
        6.2.2 试验方法
        6.2.2.1 小麦鲜重、干重、株高的测定
        6.2.2.2 啶磺草胺添加助剂对小麦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6.2.2.3 啶磺草胺添加助剂对小麦(ALS)的活力测定
    6.3 结果分析
        6.3.1 除草剂添加助剂对小麦鲜重、干重、株高的影响
        6.3.2 啶磺草胺添加助剂对不同品种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3.3 啶磺草胺添加助剂对不同品种小麦(ALS)的活力影响
    6.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东北地区大豆田化学除草剂减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大豆田杂草现状及化学防除
        1.1.1 大豆田杂草的特点及危害
        1.1.2 大豆田杂草的化学防除
        1.1.3 大豆田除草剂引发的问题
    1.2 除草剂减量技术研究进展
        1.2.1 除草剂减量的背景
        1.2.2 除草剂复配的研究进展
        1.2.3 桶混助剂的研究进展
    1.3 试验药剂概述
        1.3.1 乙草胺
        1.3.2 唑嘧磺草胺
        1.3.3 乙羧氟草醚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药剂
        2.1.2 供试杂草和作物
        2.1.3 试验材料
        2.1.4 试验仪器
        2.1.5 施药器械
        2.1.6 试验地基本概况
    2.2 试验方法
        2.2.1 种子催芽
        2.2.2 温室盆栽法
        2.2.3 田间药效试验
        2.2.4 施药方法
        2.2.5 除草剂混用的联合作用评价方法
    2.3 试验设计
        2.3.1 土壤封闭除草剂混用配方的筛选
        2.3.2 对茎叶喷雾除草剂具有增效作用的桶混助剂筛选
    2.4 调查及统计方法
        2.4.1 杂草防效调查方法
        2.4.2 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2.4.3 作物安全性和产量调查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混用配方的筛选
        3.1.1 唑嘧磺草胺与乙草胺混用的联合作用测定
        3.1.2 唑嘧磺草胺与乙草胺复配对大豆田杂草的防效
        3.1.3 唑嘧磺草胺与乙草胺复配对大豆安全性和产量调查
        3.1.4 土壤处理减量配方与常规处理的对比分析
        3.1.5 小结
    3.2 对茎叶喷雾除草剂具有增效作用桶混助剂的筛选
        3.2.1 四种助剂对乙羧氟草醚防除苘麻的防效
        3.2.2 四种助剂对乙羧氟草醚防除苘麻的增效比
        3.2.3 桶混助剂GY-T1602对乙羧氟草醚防除阔叶杂草的增效作用
        3.2.4 桶混助剂GY-T1602对茎叶喷雾除草剂防除禾本科杂草的增效作用
        3.2.5 桶混助剂GY-T1602与茎叶喷雾除草剂混用对大豆安全性和产量调查
        3.2.6 小结
    3.3 减量技术用药与常规处理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5)黑龙江省大豆田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的抗药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与发展现状
    1.2 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1.2.1 大豆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1.2.2 反枝苋的生物学特征
    1.3 杂草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
        1.3.1 杂草抗药性的产生
        1.3.2 杂草抗药性现状
        1.3.3 杂草的交互抗性和多抗性
        1.3.4 杂草抗性的机制
    1.4 杂草对ALS抑制剂抗药性机理研究进展
        1.4.1 ALS及 ALS抑制剂类除草剂
        1.4.2 ALS抑制剂的应用及抗药性现状
        1.4.3 杂草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药性机制
        1.4.4 咪唑乙烟酸
    1.5 杂草的抗性治理措施
        1.5.1 化学除草剂的合理使用
        1.5.2 P450s抑制剂对杂草种群对除草剂抗药性的影响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植物
        2.1.2 供试药剂
        2.1.3 供试试剂
        2.1.4 供试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非靶标抗性机制的研究
        2.2.2 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靶标抗性机制的研究
        2.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非靶标抗性机制的研究
        3.1.1 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抗性的生理机制
        3.1.2 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的代谢抗性机制
    3.2 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靶标抗性机制的研究
        3.2.1 咪唑乙烟酸对不同抗性反枝苋种群ALS活性的影响
        3.2.2 反枝苋R种群ALS和 PPO基因的突变
4 讨论
    4.1 反枝苋非靶标抗性机制的研究
    4.2 反枝苋靶标抗性机制的研究
    4.3 关于杂草多抗性的思考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化学除草剂在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除草剂应用要点
    1.1 化学除草剂和应用时间的合理选择
    1.2 化学除草剂用量应加强注意
    1.3 对化学除草剂和环境关系进行正确分析
2 化学除草剂在育苗生产中的应用
    2.1 化学除草剂应用在种子发芽之前
    2.2 化学除草剂应用在种子发芽之后
3 结语

(7)油茶园化学除草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处理方法
    2.4 调查方法
    2.5 防效计算公式
3 结果和分析
    3.1 化除差异分析
    3.2 经济效益分析
4 结论

(8)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
    1.1 化学除草剂在种子发芽前的应用
    1.2 化学除草剂在种子发芽之后的应用
        1.2.1 深度的差异。
        1.2.2 发芽时间的差异。
        1.2.3 结构形态的差异。
2 应用化学除草技术需要注意的事项
    2.1 选择正确的除草时间
    2.2 合理控制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量
    2.3 结合林业育苗的环境选择化学除草剂
3 结语

(9)苏皖麦田杂草群落调查研究、抗性菵草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小麦生产现状
    2 全国小麦杂草种类及分布
        2.1 主要麦田杂草分布
        2.2 长江中下游地区稻麦(油)连作田麦田杂草
    3 小麦田杂草的危害
    4 麦田杂草的抗药性现状
    5 我国抗精恶唑禾草灵菵草的研究
        5.1 菵草的生物学特性
        5.2 菵草的发生和分布
        5.3 菵草等禾本科杂草对精恶唑禾草灵抗药性
    6 抗药性杂草的传播
    7 抗药性杂草的检测方法
        7.1 整株水平的测定法
        7.1.1 整株植物的测定法
        7.1.2 幼苗检测法
        7.2 器官和组织水平的测定方法
        7.2.1 培养皿种子检测法
        7.2.2 分蘖检测法
        7.2.3 花粉粒萌发法
        7.2.4 叶圆片浸渍技术测定法
        7.3 细胞或细胞器水平的抗性检测
        7.3.1 叶片内叶绿素荧光测定法
        7.3.2 离体叶绿体测定技术
        7.3.3 光合速率测定法
        7.4 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
        7.4.1 酶联免疫法
        7.4.2 DNA(或RNA)分析法
    8 国内外杂草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8.1 化学除草剂的使用
        8.1.1 合理使用化学除草剂
        8.1.2 交替使用除草剂
        8.1.3 混合使用除草剂
        8.2 农业措施
        8.2.1 合理的轮作与耕作
        8.2.2 覆盖作物和间作
        8.3 生物防治
        8.3.1 草食性生物杂草防治
        8.3.2 微生物杂草防治
    9 基于杂草种子库原理的杂草防治方法
        9.1 杂草种子库
        9.2 不同田间管理方式对杂草种子库的影响
        9.2.1 耕作方式对杂草种子库的影响
        9.2.2 轮作方式对杂草种子库的影响
        9.3 杂草种子库治理措施
第二章 苏皖麦田杂草群落调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麦田主要杂草与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2.2 调查样点与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3 结论和讨论
第三章 长江中下游流域菵草对精恶唑禾草灵抗药性调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菵草材料采集
        1.1.2 供试菵草的培育
        1.2 整株测定法供试除草剂与用药方法
        1.3 ACCase CT区域编码基因的差异
        1.3.1 供试材料
        1.3.2 供试试剂
        1.3.3 试验器材
        1.3.4 菵草DNA提取
        1.3.5 CT功能区域编码基因的克隆
        1.3.6 PCR产物目的条带的切胶回收
        1.3.7 目的DNA片段的链接、转化及测序比对
    2 试验结果
        2.1 菵草种群的精恶唑禾草灵抗药性及其发生规律
        2.2 靶标基因ACCase的CT区域编码基因的比较检测
    3 结果分析和讨论
第四章 稻麦连作田杂草的综合防控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样地情况
        1.2 生态控草措施实施
        1.3 调查及取样
        1.3.1 杂草发生量调查
        1.3.2 杂草种子库取样测定
        1.3.3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土壤杂草种子库变化
        2.1.1 土壤种子库构成
        2.1.2 生态控草技术对种子库的耗竭
        2.2 生态控草技术对杂草种子库多样性的影响
        2.2.1 生态控草措施对种子库中不同作物季杂草的影响
        2.2.2 生态控草措施对种子库中不同类型杂草的影响
    3 生态控草措施对地上杂草群落的影响
        3.1 对水稻田地上杂草的影响
        3.1.1 稻田苗期杂草苗期发生量的影响
        3.1.2 稻田成熟期杂草发生量的影响
        3.2 对小麦田地表杂草的影响
        3.2.1 麦田苗期杂草发生量的影响
        3.2.2 麦田成熟期杂草发生量的影响
    4 结论和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1 化学除草剂在种子发芽前的应用
    1.2 化学除草剂在种子发芽后的应用
    1.3 结构形态差异和发芽时差
2 应用化学除草技术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
    2.1 选择正确地除草时间
    2.2 合理控制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量
    2.3 结合林业育苗的环境选择化学除草剂
3 化学除草技术对林业育苗的成果分析
4 结语

四、化学除草剂在种子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林业育苗中化学除草技术的运用[J]. 杨春燕.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1(10)
  • [2]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周卓玲,周爱玲.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1(06)
  • [3]春麦田旱雀麦防除药剂筛选及助剂增效作用研究[D]. 段凯. 青海大学, 2021(02)
  • [4]东北地区大豆田化学除草剂减量技术研究[D]. 陈扬.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
  • [5]黑龙江省大豆田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的抗药性机制研究[D]. 冯曦茹.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6]化学除草剂在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探究[J]. 张兆志.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24)
  • [7]油茶园化学除草效果分析[J]. 杨意洪. 花卉, 2019(18)
  • [8]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J]. 马玉虎. 现代园艺, 2019(13)
  • [9]苏皖麦田杂草群落调查研究、抗性菵草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D]. 庄家文.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10]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J]. 刘靖帮.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02)

标签:;  ;  ;  ;  ;  

化学除草剂在种子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