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立1:200,000(1:50,000)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内蒙古部分地区)

一种建立1:200,000(1:50,000)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内蒙古部分地区)

一、建立1∶20万(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内蒙古部分)(论文文献综述)

杨星辰,吴珍汉,张素梅,高曦,韩乐乐,丁伟翠,杨艳,张宇,叶梦旎,杨亚琦[1](2020)在《地质图数据库现状与地质制图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质图是地质信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凝聚了人们对地质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对地质过程的理解。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质制图的指导理论和方法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的科学家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建立了OneGeology、OpenGeoscience、NGMDB、地质云等一系列地质图相关的优秀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有效运行为全球的地质工作者提供了海量的地学数据和便捷的信息服务。此次研究重点调研了国内外已有的地质图相关数据库及运行情况,为Deep-Time Digital Earth (DDE)计划整合全球地质图相关数据库、建设相关数据平台提供经验和基础;同时,回顾了地质制图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与地质制图相关的技术手段和常用软件;最后,为了满足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地质图信息资料服务的需求,结合DDE相关任务,对深化国际合作编图、创新计算机智能地质制图及网络共享服务等核心技术提出了新的展望。

李晨阳,王新春,何春珍,吴轩,孔昭煜,李晓蕾[2](2019)在《全国1∶200000数字地质图(公开版)空间数据库》文中指出全国1∶200 000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基于目前中国唯一的、实测的、全国性的1∶200 000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由全国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的全国性基础地质学空间数据库之一。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1 163幅1∶200 000地质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的72%,包含MapGIS和ArcGIS两种格式,总数据量达到90 GB。数据库主要资料来源于1∶20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及矿产图,原始资料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全国1∶200 000数字地质图(公开版)空间数据库通过国家级验收,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接缝精度均符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的有关技术规定和标准的要求,质量优良可靠。全国1∶200 000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国家空间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数字化空间平台,为国家和省级各部门进行区域规划、地质灾害监测、地质调查、找矿勘查、宏观决策等提供信息服务。

游国庆,易荣龙,耿树方,陈炳蔚,庞健峰,杨志新,李佳林[3](2018)在《中国南部及邻区能源资源成矿区带数据集》文中研究表明能源矿产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加强我国及周边地区油气和煤等能源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意义重大。依据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以及油气与煤成藏地质学理论,以深部构造控制盆—山发育、盆—山耦合和热动力系统控制成矿的研究工作思路,应用70个油气田、471个煤田的基础地质资料,从沉积盆地发育的区域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单元诸多方面,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上提示了该区板块构造格局与能源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中国南部及邻区能源资源可划分为3个成矿域,每个成矿域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成矿省、含矿区(盆地)、矿田聚集区带、矿田(油气田)五个级别的成矿区域。数据集由构造带(断裂带和造山带)类型和时代、盆地类型和时代、能源矿产资源类型和丰度、成矿区带等元数据组成。该数据集是在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盆地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资源评价资料,综合分析成矿区带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的一套完整的数据库,不仅是对中国南部及邻区区域地质认识和沉积盆地能源资源勘查工作成果的集成,而且为国家科学地引导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理论基础。

庞健峰,丁孝忠,韩坤英,曾勇,陈安蜀,张艳玲,张庆合,姚冬生[4](2017)在《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文中研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1∶10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是根据统一标准和要求编制的专题数字地质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为数据源,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近年来地质调查1∶25万、1∶20万、1∶5万等区调工作新成果、新资料,应用地质编图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编制而成。以年代地层单位为主、辅以岩石地层的表示方法,侵入岩按“岩性加年代”表示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地质图数据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数据量约为1.2 GB,标示了岩石地层单位5347个图例,侵入体“岩性加时代”单位1780个图例,跨省区重要断裂93条,各省(市、自治区)内重要断层558条,同位素年龄数据1545个(组),有代表性的钻孔382个。所有地质体的面元及线元、同位素年龄和钻孔都建立了相应的属性,相邻图幅之间进行了接图处理,编写了编图说明书和元数据。数据库采用统一的线型库、符号库、色标库等,成图过程全部采用MapGIS6.5平台计算机辅助成图,成图精度高,质量好,符合设计要求,全国64幅图采用分4个片区的工作方法,最后统一编制而成。该数字地质图是目前中国资料最全、内容最新的1∶100万地质图,是中国第一份应用GIS技术的1∶100万数字地质图的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了中国地质构造特点和当前地质研究的新水平。

孙海芳[5](2017)在《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新疆部分)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说明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其目的是要对以前地质图资料进行规范整理和数字化,以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支撑,将以前传统方式制作的图件建立起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提高地质图数据资料的利用效率和数据挖掘价值。作为基础性、公益性的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后的地质部分资料可以广泛应用到地质项目的立项申请、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成果总结以及靶区优选等实际工作中,必将为地质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我们新疆地区自2006年开始一直在不断探索与完善建库方法,就建库方法做探讨和总结。

丁伟翠[6](2012)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及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依托“中国区域地质志”项目,以航天测绘所采集的SRTM 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中国陆地范围的全国数据进行了无缝拼接及数据的投影转换等一系列操作,提出了基于组件式GIS建立全国1:50万栅格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基于C#+ArcGIS Engine10扁程开发,并综合使用ArcGIS、MapGIS、Global Mapper、CoreDraw等专业GIS及制图软件与实际地质图件相结合,实现了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并对部分功能进行了相应拓展。该DEM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地质制图中,实现自定义区域数据提取,还可以快速进行坡度、坡向、剖面线等地学分析,例如湖南省、海南省等相对典型区域进行了该系统中提取的DEM数据在地质制图中的具体应用研究,而且将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拓展应用于月球地质制图实验研究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取得的主要进展和认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多种GIS软件,进行全国DEM数据空白区域的填补与数据的拼接工作,并有效实现不同来源、不同椭球体、不同高程基准、不同投影的DEM数据的无缝拼接,DEM栅格数据与矢量地理基础数据、地质资料数据等的地图匹配。(2)首次在全国陆地范围内建立了应用于地质制图的1:50万网格DEM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但能分幅检索,还能按行政区划界线和任意多边形检索,具有能任意转换地图投影和比例尺等功能,能更大范围地服务于地学研究单位和社会生产单位。(3)将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和地貌晕渲法等制图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应用于地质制图中,主要采用DEM HillShade地貌晕渲的方法进行三维可视化的表达的同时实现了静态可视化与交互式动态可视化两种图件表现方式,既可以将整个地形区以二维或者三维图形图像形式显示成一幅图,又可以实现数据库中的地形数据交互式浏览。(4)DEM数据管理系统改变了我国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件空间数据库结构和图面的表现形式,图面上除了传统地质图件中地理底图外,可以选择性匹配DEM影像底图图层,叠加地质体的颜色和花纹,产生三维立体效果,图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明显增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质图件表达的信息量,更加丰富地质图件的表现形式,促进我国地质制图的技术水平向前进了一大步。(5)DEM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在与相应的地质图匹配时,可以检验第四系的界线、断层线的位置精度,当与DEM影像不协调时,可以适当移动界线的空间位置,从而提高地质图件表达的位置精度。(6)将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的实现方法拓展到了月球DEM数据库建立,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既证实思路与设计具有很好的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同时也对其他行星地质编图提供了技术支撑。全国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在在典型区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变了传统的地质图件的表达形式,提高了图件精度,有利于地质成矿、灾害区划、土地利用等规律的总结和探寻,具有很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陈宝国,蔡克勤,员雪梅[7](2011)在《“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史及其经济、社会、文化作用”研究》文中认为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作为地质科学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前缘性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表现了地质科学的实验性、实践性的特征,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图的绘制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地质工作的基础内容和基本手段,深刻地反映着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服务社会,紧密联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属性。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受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中国

刘丽[8](2011)在《地理信息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我国前期完成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采用“传统填图”方法,后期则采用了以先进的地理数据库模型为指导所开发的“数字填图”方法,RGMAP数字填图系统就是数字填图技术理论的具体开发利用成果。与此相对应,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完成的成果地质图主要有纸介质地质图、数字化地质图和数字地质图三种形式。为适应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最终的区域地质调查填图成果都要通过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予以表达。空间数据库作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是GIS技术发展的基础,而空间数据模型是空间数据库的基础和核心。当前,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地理数据库模型是地学空间数据库模型的典型代表。区域地质填图技术由以人工为主的“传统填图”方法向以多种先进技术、理论为支撑的“数字填图”方法的深刻变革,也给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流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要顺利建立起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的新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首先要熟悉技术理论、标准规范。在RGMAP数字填图系统的前期PRB过程中,收集到的图形数据资料需要进行必要的处理。空间数据在矢量化阶段就必须建立起严格的空间拓扑关系。在RGMAP系统中,通过创建PRB图幅库,更新实际材料图PRB内容,更新空间数据库实际材料图内容,建立RGMAP空间数据库。在建立RGMAP空间数据库过程中,充分发挥通用MAPGIS软件和RGMAP系统的强大功能,运用各种操作技巧,严格遵循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技术方法、基本步骤,有助于快捷有效地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李华,张慧军,郭慧锦,马飞飞,徐晓彤[9](2011)在《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发展变化研究》文中认为从全国地质资料馆(NGA)馆藏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编着的时间、地质资料的记载的内容、调查的组织机构、调查的目的、手段、方法等方面分析,发现中国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时期编着的区域地质资料,存在一定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将其划分为:萌芽期、起步期、大发展期和数字填图期。

陈克强[10](2009)在《基础地质调查50年成果(附:关于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几个问题)》文中指出一、区域地质调查取得丰富的地质成果截至2000年,区调取得了十分丰富的地质找矿成果:填图面积:1:100万947.38万km2,约59个图幅,占国土面积的98.8%;1:20万691万km2,约1121个图幅,占国土面积的72%;1:5万174.8万km2,约4160个图幅,占国土面积的18.2%;1:25万14万km2,约9个图幅;1:5万片区总结35片,32万km2,相当于21个1:25万图幅。50年来基础地质调查在地层、古生物、岩石、构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指导地质找矿、国民经济规划建设、发展地质科学理论等作出了重大贡献。如20世纪

二、建立1∶20万(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内蒙古部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1∶20万(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内蒙古部分)(论文提纲范文)

(1)地质图数据库现状与地质制图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重要地质图数据库及运行服务
    1.1 OneGology
    1.2 OpenGeoscience
    1.3 NGMDB
    1.4 地质云
2 地质制图发展现状
    2.1 地质编图与地质图数据库建设
    2.2 常用GIS软件
        2.2.1 Arc GIS
        2.2.2 MapGIS
    2.3 数字地质调查
3 发展趋势展望
    3.1 深化国际合作编图
    3.2 地质图计算机识别和矢量化信息拾取
    3.3 全球数字地质图元数据库设计及标准化
    3.4 数字地质图智能融合与网络共享服务
    3.5 三维地质制图及工程应用
4 结论

(3)中国南部及邻区能源资源成矿区带数据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2.1 数据基础
    2.2 数据处理
        2.2.1 数据处理流程
        2.2.2 数据处理方法
        2.2.3 数据处理成果
3 数据样本描述
4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
5结论
1 Introduction
2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2.1 Base of Data
    2.2 Data Processing
        2.2.1 Data Processing Flow
        2.2.2 Data Processing Method
        2.2.3 Data Processing Results
3 Description of Data Samples
4 Data Quality Control and Evaluation
5 Conclusions

(4)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
    2.1 数据基础
    2.2 数据处理过程
3 数据内容描述
    3.1 图层名称
    3.2 地质图数据的命名方式
    3.3 地理图幅文件命名方式
    3.4 要素 (实体) 类型名称
    3.5 属性列表
4 数据库的组成
5 数据输出质量及准确度
6 数据库质量保证措施
7 数据库应用前景
8 结论
1 Introduction
2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2.1 Data Basis
    2.2 Data Processing
3 Description of Data Content
    3.1 Name of map layers
    3.2 Naming of geological map data
    3.3 Naming of geographic sheet file
    3.4 Names of element (entity) types
    3.5 Attributes lists
4 Database Composition
5 Data Output Quality and Accuracy
6 Quality Assurance for the Database
7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the Database
8 Conclusion

(5)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新疆部分)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2 建设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意义
3 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
    3.1 引用标准
    3.2 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
4 成果文件管理
5 项目实施质量监控与保障措施
    5.1 过程监控
    5.2 数据库数据精度监控
    5.3 属性数据检查
    5.4 图面质量检查
    5.5 资料文档监控
6 结束语

(6)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及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GIS的发展
    1.3 DEM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1.6 主要完成工作量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数据基础
    2.1 “中国区域地质志”概述
    2.2 数据来源
    2.3 数据结构
    2.4 DEM数据预处理
    2.5 三维地形可视化表达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分析及总体设计
    3.1 系统分析
    3.2 系统设计目标与任务
    3.3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参考标准
    3.4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5 系统开发模式选择
    3.6 系统软件设计
    3.7 开发方式的选择
    3.8 系统数据库设计
    3.9 用户界面设计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及功能实现
    4.1 关键技术
    4.2 总体界面构架及系统主界面
    4.3 文件图件管理子系统架构及功能
    4.4 数据渲染子系统构架及功能
    4.5 DEM数据空间查询子系统架构及功能
    4.6 投影转换子系统架构及功能
    4.7 矢栅数据分析子系统
    4.8 系统维护子系统架构及功能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DEM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
    5.1 便于构造图识别—以湖南省为例
    5.2 改变地质制图形式
    5.3 DEM地学数据的自动提取
    5.4 提高制图精度
    5.5 月球DEM地质图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地理底图图层命名及属性结构表
    附录B:地理底图要素代码表
    附录C:高程统计表
    附录D:DEM裁剪源程序(部分)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地理信息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论文成果
第二章 地理信息可视化系统简介
    2.1 地理信息系统
        2.1.1 定义
        2.1.2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2.1.3 地理信息系统特点及应用
    2.2 地理信息可视化
        2.2.1 空间信息输出方式与类型
        2.2.2 可视化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 RGMAP地理信息可视化系统总体分析
    3.1 地理数据库模型相关概念
    3.2 RGMAP数字填图系统
        3.2.1 RGMAP数字填图系统的流程
        3.2.2 RGMAP数字填图系统的功能
        3.2.3 RGMAP数字填图系统的数据要求
        3.2.4 RGMAP数字填图系统的PRB数据模型基础
    3.3 标准规范的收集熟悉
    3.4 与建库图幅相关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
第四章 RGMAP地理信息可视化系统具体实现及应用
    4.1 基于"RGMAP数字填图"技术完成的区调图幅的建库流程
    4.2 收集资料的预处理
    4.3 制图数据的生成
    4.4 制图数据导入RGMAP系统
    4.5 属性编制、提取及挂接
    4.6 报告和元数据的编写
        4.6.1 报告的编写
        4.6.2 元数据的编写
    4.7 特殊情况的处理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发展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地质调查阶段性的划分
3 不同时期成果资料的特点
    3.1 萌芽期
    3.2 起步期
        3.2.1 初创时期
        3.2.2 日本侵华时期
        3.2.3 民国后期
    3.3 大发展期
    3.4 数字填图期
4 大发展时期地质调查工作的特点
    4.1 工作有规范、规划
        4.1.1 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
        4.1.2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
        4.1.3 1/5万区域地质调查
        4.1.4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
    4.2 队伍建设
    4.3 工作中使用的方法、手段多样, 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宽
5 结语

四、建立1∶20万(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内蒙古部分)(论文参考文献)

  • [1]地质图数据库现状与地质制图发展趋势[J]. 杨星辰,吴珍汉,张素梅,高曦,韩乐乐,丁伟翠,杨艳,张宇,叶梦旎,杨亚琦. 高校地质学报, 2020(01)
  • [2]全国1∶200000数字地质图(公开版)空间数据库[J]. 李晨阳,王新春,何春珍,吴轩,孔昭煜,李晓蕾. 中国地质, 2019(S1)
  • [3]中国南部及邻区能源资源成矿区带数据集[J]. 游国庆,易荣龙,耿树方,陈炳蔚,庞健峰,杨志新,李佳林. 中国地质, 2018(S1)
  • [4]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J]. 庞健峰,丁孝忠,韩坤英,曾勇,陈安蜀,张艳玲,张庆合,姚冬生. 中国地质, 2017(S1)
  • [5]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新疆部分)方法探讨[J]. 孙海芳. 西部探矿工程, 2017(03)
  • [6]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及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D]. 丁伟翠.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2(12)
  • [7]“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史及其经济、社会、文化作用”研究[A]. 陈宝国,蔡克勤,员雪梅.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3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1
  • [8]地理信息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丽. 山东大学, 2011(06)
  • [9]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发展变化研究[J]. 李华,张慧军,郭慧锦,马飞飞,徐晓彤.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1(05)
  • [10]基础地质调查50年成果(附:关于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几个问题)[A]. 陈克强. 地质学史论丛(5), 2009

标签:;  ;  ;  

一种建立1:200,000(1:50,000)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内蒙古部分地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