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用户使用呼叫转移服务的解决方案

“家家”用户使用呼叫转移服务的解决方案

一、“家家e”用户使用呼叫转移业务的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强[1](2020)在《HN有线电视公司发展战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2010年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三网融合”政策的逐步推进,广电运营商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广播电视行业格局彻底改变,从此进入诸侯争霸时代。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争相涌入,新媒体、自媒体及社交APP也蜂拥而至,不断蚕食广电市场,造成有线电视用户急剧下滑,广电运营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然而危机与机遇并存,中国广播电视公司的成立,“5G”牌照的颁发,以及国家密集出台的多项利好政策,为广电行业迎来新的曙光。广电运营商如何在危机四伏的环境压力下突破发展瓶颈,早日实现浴火重生,值得广电企业深思。HN有线电视公司是以传输有线电视信号为主业的企业,是河南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实施主体,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省内18个省辖市和108个县(市)。近几年省内有线电视市场受冲击较大,公司营业收入和用户数持续下滑,经营业绩出现负增长,内控管理上诸多遗留问题也亟需解决。基于战略管理相关理论,通过对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进行研究,发现公司存在诸多问题,如战略定位不清、业务方向杂乱、战略执行不到位等。其次,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若干行业专家的意见,重新定位公司战略。研究结果表明,SO战略更适宜HN有线电视公司未来的发展。围绕着SO战略,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实施方案,如打造产品体系、聚焦智慧业务、发展多元业务、全面营销推广等。最后,为了保障战略方案的有效实施,文中也给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和若干保障措施。研究不仅有利于扩展国内战略优化的理论研究,对于HN有线电视公司的战略优化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郭淑芳[2](2019)在《T企业呼叫中心服务质量管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T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当下T企业呼叫中心的整体服务质量能否处于良好的状态,对整个公司的竞争力来说是导向和根本,所以呼叫中心在把握顾客的过程当中处理矛盾解决纠纷,同时选择正确的方法对质量进行合理的提升,都会对整个公司产生影响。T企业呼叫中心服务用户的流程主要分为在线解决和派单给售后服务工程师上门处理,本人主要研究的是怎样更好地在线解决来电用户的问题和处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而T企业呼叫中心用户来电的在线服务要求主要有两种,一是咨询服务政策类,二是咨询产品使用类,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提升呼叫中心座席员在产品使用类对用户的服务质量。实际在人工接通过程当中和客户之间的沟通很容易受到现场的话务影响,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问题影响,所以在人工接通时段内,如果能够给顾客带来更高的满意程度会使整个发展不断向前,所以在这篇文章当中考虑到实际的工作需求,进一步分析客户的基本感知,在让客户更加满意的情况下,了解客户产生的各项问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在分析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呼叫中心在管理过程当中产生的影响,通过这些方式使呼叫中心的整体运营水平达到最佳状态,让更多的顾客对于这方面更加满意,才可以对公司的整体忠诚度有所提升。

任子龙[3](2019)在《基于SIP协议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且单一的通信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一种平台兼容和功能丰富的多媒体通信平台正在逐渐成为更加强烈的诉求。与此同时,当前基于SIP协议的设备被广泛使用,通讯行业在未来依然会持续将更多的SIP协议设备应用到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因此,实现可以接入多种类型的终端并能够提供丰富通信业务的平台,不仅可以提高现有SIP设备的利用率,还可以整合目前流行的Web终端,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本文提出的通信系统以SIP协议为基础,采用集中式媒体控制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终端兼容性,并提供丰富的通信业务。多媒体应用服务器作为通信系统重点设计和实现的网络实体,还能够支持多节点部署和跨节点通信,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拓展和承载能力。设计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先级队列的统一通信策略,并结合令牌桶算法和循环神经网络算法,设计了一种系统请求调控方案,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遵循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步骤,逐步阐述了课题开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首先,结合系统的特定应用场景进行需求分析,描述了点点通信、会议通信和即时消息三种业务类型及其具体功能。其次,对系统进行架构设计,并研究了终端兼容和媒体控制等关键方案的选择问题。然后,基于分模块方式对核心实体进行设计,包括用户与鉴权模块、通信模块、监测模块和管理模块,其中通信模块使用状态模式,详细设计了不同功能项的信令交互和状态维护方案。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实现细节,如中间件的应用、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多线程技术等。最后,设计测试用例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研究、设计和实现的通信系统符合预期要求,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张雨[4](2016)在《新型车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大陆公司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的未来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互联互通和节能电动三方面进行创新,也就是常说的“智能化”“互联化”和“电动化”三化。作为自动驾驶和互联互通基础的车联网技术,就越来越受到重视。移动互联网在颠覆了电视、电脑和手机之后,进入了汽车领域。商业模式对一个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传统车联网商业模式存在的种种不足,并结合大陆公司实例,采用商业模式创新方法构建了符合目前与下一阶段的可行的车联网商业模型。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框架与研究思路。第二章为商业模式相关理论与国内文献回顾,本章对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了整理与总结,而后对国内车联网商业模式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第三章为车联网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分析了车联网存在的机会、客户与行业的期望和目前存在的种种挑战和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清晰的商业案例、互联网的思维却又受到汽车工业流程的束缚而导致开发周期长,同时由于数据掌握在各行各业手中,难以集中等等。第四章为新型车联网商业模式构建,本章采用了Alexander Osterwalder创建商业模型创新思路,并利用了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对车联网服务商业模式进行了创新的研究,从了解客户需求;定义合适的车联网服务;检讨价值、成本和定价方法;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型到运用关键资源和战略伙伴来描述整个车联网服务商业模式的创新。借鉴互联网领域的案例,总结出五类商业模式,并将之与车联网服务进行了一一对应,最后对关键资源和战略伙伴运用进行了分析。第五章,结合大陆公司的实际情况,利用基于车联网服务的五类商业模式在大陆公司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且分析了大陆公司之前车联网业务单元的商业模式,给出两大商业模型创新研究,即基于大数据衍生商业模式和实时租赁的分时共享商业模式。第六章为结论部分。本文的创新之处在:(1)视角创新,我国对于车联网的研究,大体上分为3块,第一块是进行技术方面的研究,第二块是一些行业协会从业人员从车联网行业角度所做一些总结性和预测性的分析,第三块是从商业模式方面做了一些前瞻性的分析,本文则是从实战的角度来对商业模式升级的关注,尤其对车联网价值链分析和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等方面做了分析。(2)路径创新,结合公司的实践,提出了以大数据挖掘作为手段,从5个方面对车联网商业模式进行创新,来提供车联网服务,为车联网生态圈提供持续、可靠和稳健的收入来源和赢利方式。

丁平杰[5](2014)在《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对三网融合相关政策的出台,对广电企业的影响非常明显。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拓展市场,降低成本、加强自身优势领域、提高竞争力是各方所要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依靠政策扶持和传统的技术升级改造网络无法解决各自面临的全部难题。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深入分析三网融合政策背景下广电运营商运营现状,找出一条适合于广电网络运营商的生存之路。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借鉴西方国家在“三网融合”问题上制定的发展战略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广电总局关于“三网融合”的相关政策规定,以浙江最具代表性的广电企业-华数广电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发展创新才是硬道理。其次,采用SWOT分析法针对当前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将其与电信运营商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广电网络在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提出华数广电在加强运营、业务、服务能力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方法,进而为“三网融合”当前的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提供一些意见和参考,从而推动“三网融合”的发展。本文为广电企业应对三网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策略。结合华数广电的实际情况,为广电企业应对三网融合的业务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为广电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王丽丽[6](2014)在《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已成为驱动通信网络发展的关键要素。电力系统行政交换网络是为电力系统生产和经营管理业务建立的网络,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大潮下,视频监控、会议电视、可视化调度、可视化检修、可视化应急通信等业务的需求不断提出,新业务给网络带来了新的挑战,数据和视频业务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语音业务。现有的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各业务独立组网、分离运行,综合业务提供能力差,网络扩展和运维成本高,已经不能满足电力系统通信业务多元化、可视化和宽带化的发展需求。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为传统网络向NGN演进提供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软交换技术采用统一的分组网络为承载网,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业务的融合。电力系统引人软交换技术是历史的必然。本文从软交换技术和电力系统通信两个方面出发,对唐山电力通信网、行政程控交换网和数据承载网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进而提出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建设方案,针对唐山电力的特点探索统一通信业务平台的组建原则和建设方案,软交换系统接入现网方案和用户割接方案。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方案的实施为唐山电力通信系统向下一代网络平滑过渡搭建了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多媒体彩铃、视频会议等多媒体业务的实现更是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应用体验。

钱莹[7](2012)在《呼叫中心系统的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对于电信行业是重大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发生了电信行业的重大变革:新的移动、新的电信和新的联通公司三家公司占据了电信行业的市场。电信行业的特有服务——呼叫中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发展以及当今社会对现代通信的普遍关注开始变得流行起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CTI技术的发展为电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经济效益。呼叫中心也在CTI技术的推动下,有了迅猛的发展。它能够创设更多的增值服务,使公司的业务范围更加扩大化,而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不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极大地节省了成本。它的这种巨大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意识到,呼叫中心的运用开始不再局限于电信行业。本文首先介绍了呼叫中心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呼叫中心的技术特点,并对其发展和前景做了描述,然后介绍了CTI技术与呼叫中心的融合和发展。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河南联通公司目前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目前联通公司的呼叫中心系统114系统平台的升级改造方案。系统需要能够提供114基本查询功能和增值114新业务功能,改进完善原有114系统。在此目标之上,方案采用INtess呼叫中心技术,来改进当前系统存在的问题。改建后的系统分为客户接入层、业务应用层、业务支撑层和数据接口层等四个部分,彻底解决了原来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保证114系统基本查询服务的同时增设了新的增值服务,并且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投资,树立了企业品牌,使呼叫中心由原来的服务中心变为了利润中心。所做工作为改进和完善河南联通114客户服务系统提供了有效支撑。

梁彬[8](2012)在《太原联通IMS网络规划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通信业发展迅猛。伴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过后的复苏,用户的需求又重新推动了整个通信市场的发展。未来市场需求由纯语音业务、短信业务转向了更新颖、更多样化的多媒体业务;同时,运营商更倾向于自己原有设备立即升级的解决方案以节省投资。因此,一个能够简洁、快速、低成本、并且能够满足未来市场的创新业务架构IMS (IP多媒体子系统)被国内外运营商所青睐。IMS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丰富的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其次,因为与接入无关、支持用户漫游等特点IMS是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实现融合的核心技术。本文首先从IMS的原理入手,通过理论的学习,对IMS网络架构、接口协议、流程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太原联通移动、固定网络的现状,做出了IMS技术在太原联通网络的设计规划。通过对移动核心网、固定核心网组网方式的分析,结合太原网络容量情况,确定初期IMS建设原则。随着网络的运营,IMS网络的维护特点将日益突出,我们需要对现有维护体制做出了调整、规划以满足太原联通公司构建在IMS核心网络下的最优网络运营模式。

桂学文[9](2011)在《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测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子商务作为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型经济活动,在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中几乎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它使新蛋美国在美国零售业面对2008年圣诞“旺季”时也一片哀鸿的境地中逆势上升,也使中国的广大中小企业面对“严冬”也涉险过关,2009年以来更是成为企业在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困境下降低生产与经营成本的法宝。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的高度重视,IDC中国发布的白皮书更是预言:电子商务服务业将成为全球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①,重视电子商务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士认同。研究和测度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是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作用的前提,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研究将成为电子商务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几个典型实证的阐述中概括出“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测度”这一研究命题,在概要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搭建了研究内容的框架体系,研究内容包括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原理与机制、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效果测度的国内外借鉴、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效果测度的概念与理论体系、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效果测度的方法、测度实证分析等内容。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原理与机制部分,认为电子商务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冈素,它是由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引起的、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具有生态系统特征和广泛渗透性的综合动力因素。它通过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促进生产变革、改进管理、扩大流通、新增电子商务服务业等途径来实现其内在作用;通过促进电子商务应用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变产业结构等外在表现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优化投资、就业、产业布局等产业结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效果测度的国内外借鉴研究部分,从电子商务测度、信息经济测度、国民经济统计的角度,选取相关测度的典型事例,包括OECD电子商务测度、英国电子商务测度、我国CII电子商务总指数测度、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测度、波拉特的信息经济测度、国民经济统计等事例,探讨了其测度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特色及其借鉴意义,为建立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效果测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提供养料。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效果测度的相关概念与理论部分,以建立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效果测度的理论体系为目标,借鉴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的研究思路,界定了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效果测度中的一些概念以及这些概念涉及的相关理论问题。这些概念包括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经济、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交易、电子商务职业、电子商务投入、电子商务产业、电子商务产值等。其中电子商务产业分为电子商务服务业和电子商务应用两大部分,类似于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中的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它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也是电子商务产业的核心,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受到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制约。而电子商务应用包括企业应用、政府应用和个人应用,应用范围越广、应用程度越深,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大。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效果测度的方法部分,探讨了测度方法的确定原则、测度的主要方法、测度流程等问题。认为建立测度方法需要遵循合理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可扩展性、可组合性、可比较性等原则。测度方法包括指标体系建立中需要采用的绩效测度常规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指标测算中需要采用的国民经济统计法等。测度指标体系的确立是测度流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测度实施的基本依据,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包括:(1)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及其占全社会市场规模的比例;(2)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数量及其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3)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收入及其占GDP和全社会从业人员收入的比例;(4)电子商务固定资产投入及其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规模的比例;(5)电子商务产值及其占GDP的比例。这五大指标既相对独立文相互关联,有反映流通效果的指标,也有反映产业结构的指标(就业、投入),还有反映收入、投入产出关系、产值的指标,其中产值指标是核心指标。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效果测度的实证分析部分,属于宏观测度范畴的研究,是对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效果测度的首次尝试,以既有统计性数据为基础进行相关指标值的测算。采用的数据分为三大部分,一为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的权威性统计数据,二为来自各类电子商务研究报告的研究性统计数据,三为根据前两项数据通过估算方法获得的数据。通过测算,得出了初步结论。由于此项测度工作的探索性,以及相关数据的缺乏,本文测算的结果不一定准确,本次测算的主要目的在于验证所提出的测度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否。尽管如此,本次测度在我国是对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效果的首次测度,建立了一套测度指标体系与方法。文章最后探讨了本文研究的特色与不足,对未来进一步研究需要扩展和深入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刘军[10](2011)在《移动管家平台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企业信息化一直是业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对于中国移动来说,个人用户群霸主位置不可动摇。但对于企业级的用户,增强企业对移动运营商的粘性,这个课题也是摆在了移动运营商的面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IT的价值并逐步部署了信息化设施,通过在IT系统及服务上投资,解决落实业务信息化应用战略目标。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用户与IT提供商的关系也逐渐的从供需关系转变为伙伴提供关系,在提供的内容上,产品的重要性逐渐下降,而客户服务质量、规划咨询、流程梳理、培训等方面的重要性迅速提升。移动管家是依托移动通信网络,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和IT技术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日常办公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等功能为主的业务。通过移动管家系统,企业领导可以随时方便直观地了解企业的业务状况,达到降低企业运营费用,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移动管家支持移动终端、WEB、WAP、短信等多种应用,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随时方便地使用本业务。论文提出了移动管家平台的建设方案,着重论述了在实现过程中几个重要的环节,例如基于SAAS的商业用户使用模式、如何使用基于UML去建模、客户数据安全、服务商信用风险、机房硬件备份风险与项目的风险控制以及制定营销推广策略等。论文在本语音平台架构方面选择了在业务层硬融合的设备接入方式,将该系统划分为面向.使用移动管家的商业企业客户前台应用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以及面向运营商的监控网络管理系统,并由其他外部相关系统如短信平台、移动人工服务系统、等其他外部相关系统支持,共同完成基于语音平台的移动管家的OA的应用。论文最后制定了移动管家平台推广实施的方案并给出了实施效果。

二、“家家e”用户使用呼叫转移业务的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家e”用户使用呼叫转移业务的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HN有线电视公司发展战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战略管理国内外研究
        1.3.2 有线电视发展战略相关研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战略管理内涵
    2.2 动态战略管理理论
    2.3 核心竞争力理论
    2.4 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2.4.1 PEST分析
        2.4.2 SWOT分析
        2.4.3 层次分析方法
第3章 HN有线电视公司现有战略分析
    3.1 公司状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组织结构
    3.2 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3.3 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3.3.1 外部环境分析
        3.3.2 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3.3.3 内部条件分析
    3.4 公司现有战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公司现有战略分析
        3.4.2 现有战略存在的问题
第4章 HN有线电视公司战略优化
    4.1 战略优化的目标
    4.2 战略选择方法
        4.2.1 SWOT分析方法
        4.2.2 层次分析方法
    4.3 战略选择
    4.4 战略优化实施方案
        4.4.1 打造产品体系
        4.4.2 聚焦智慧业务
        4.4.3 发展多元业务
        4.4.4 全面营销推广
第5章 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优化组织架构
    5.2 提升运营能力
        5.2.1 加强人才管理
        5.2.2 落实绩效考核
        5.2.3 建立企业文化
    5.3 拓宽融资渠道
    5.4 加强投资管理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2)T企业呼叫中心服务质量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本文研究路线图
第二章 服务质量管理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呼叫中心的概念及发展应用
        2.1.1 呼叫中心简介
        2.1.2 国内外呼叫中心发展现状
    2.2 理论与方法
        2.2.1 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及维度
        2.2.2 德尔菲法
        2.2.3 PDCA循环
第三章 T企业呼叫中心介绍及其服务管理现状
    3.1 T企业呼叫中心介绍
        3.1.1 T企业呼叫中心组织架构
        3.1.2 服务流程
        3.1.3 录单系统
        3.1.4 知识管理平台
    3.2 T企业呼叫中心服务管理现状
        3.2.1 服务质量分数不理想
        3.2.2 咨询解决率偏低
第四章 T企业呼叫中心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问卷调研呼叫中心服务质量问题
    4.2 德尔菲法分析呼叫中心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4.2.1 内外部沟通机制不健全
        4.2.2 知识管理平台使用效率低
        4.2.3 服务流程不完善
        4.2.4 培训方案不完善
第五章 T企业呼叫中心服务质量的提升策略
    5.1 健全内外部沟通机制
    5.2 整改知识库
    5.3 优化服务流程
    5.4 以人为本的培训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SIP协议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发展和研究现状
        1.2.1 发展现状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SIP协议
        2.1.1 发展简介
        2.1.2 基本结构
        2.1.3 核心方法
    2.2 SDP协议
    2.3 JSR 289
    2.4 JSR 309
    2.5 WebRTC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媒体通信系统需求分析
    3.1 应用场景
    3.2 功能需求
        3.2.1 通信功能
        3.2.2 管理功能
        3.2.3 其他
    3.3 非功能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媒体通信系统设计
    4.1 架构设计
        4.1.1 层级结构
        4.1.2 拓扑结构
        4.1.3 主要工作
    4.2 关键方案
        4.2.1 终端兼容
        4.2.2 媒体控制
    4.3 模块划分
    4.4 用户与鉴权模块
        4.4.1 登录
        4.4.2 退出
    4.5 通信模块
        4.5.1 有限状态机模型
        4.5.2 点点通信
        4.5.3 会议通信
        4.5.4 即时消息
    4.6 跨节点通信
        4.6.1 媒体控制
        4.6.2 数据一致性
    4.7 监测模块
        4.7.1 对称心跳
        4.7.2 断路器
    4.8 管理模块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媒体通信系统策略
    5.1 统一通信策略
        5.1.1 节点内通信
        5.1.2 跨节点通信
    5.2 请求控制策略
        5.2.1 限流算法
        5.2.2 循环神经网络算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媒体通信系统实现
    6.1 层级划分
        6.1.1 容器管控层
        6.1.2 应用服务层
    6.2 媒体控制实现
    6.3 用户与鉴权模块实现
        6.3.1 用户类和用户表
        6.3.2 登录和退出实现
    6.4 通信模块实现
        6.4.1 普通呼叫实现
        6.4.2 呼叫转移实现
        6.4.3 保持恢复实现
        6.4.4 强拆强插实现
        6.4.5 预编程、可编程会议实现
        6.4.6 会议控制实现
        6.4.7 即时消息实现
    6.5 跨节点呼叫实现
        6.5.1 数据一致性实现
        6.5.2 用户构造实现
    6.6 监测模块实现
        6.6.1 节点监测实现
        6.6.2 请求控制实现
    6.7 管理模块实现
    6.8 非功能需求实现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多媒体通信系统测试
    7.1 测试说明
    7.2 功能测试
    7.3 性能测试
        7.3.1 注册请求测试
        7.3.2 通话请求测试
        7.3.3 测试结果分析
    7.4 系统展示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束语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新型车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大陆公司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框架与研究路径
    1.3 本论文的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2章 商业模式相关理论与国内文献回顾
    2.1 商业模式理论
    2.2 竞争优势理论
    2.3 车联网商业模式国内文献回顾
第3章 车联网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3.1 车联网发展历程
    3.2 车联网业务机会与存在的问题
        3.2.1 车联网业务机会
        3.2.2 车联网服务开发的挑战与问题
    3.3 企业管理的转型
第4章 新型车联网商业模式研究
    4.1 创建车联网服务商业模式
        4.1.1 战略定位
        4.1.2 定义价值主张
    4.2 消费需求与技术的演进
    4.3 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
        4.3.1 其他参与者的角色
        4.3.2 车联网服务相关的商业模式
        4.3.3 特定服务与可能的商业模式对接
    4.4 运用关键资源和战略伙伴
        4.4.1 运营商带来什么
        4.4.2 运营商在车联网与信息娱乐价值链中发展途径
第5章 大陆公司新型车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5.1 大陆公司车联网业务概述
    5.2 大陆公司车联网竞争分析、目标市场选择与业务定位
        5.2.1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5.2.2 SWOT模型分析
        5.2.3 大陆公司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
    5.3 大陆公司车联网现有商业模式分析
    5.4 大陆公司车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5.4.1 大数据商业模式分析
        5.4.2 分时租赁与车辆共同享商业模式分析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6.3 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结构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企业发展战略
        2.1.2 三网融合的定义与内容
    2.2 相关理论
        2.2.1 结构追随战略理论
        2.2.2 波特五力理论
        2.2.3 价值链理论
    2.3 战略管理的常用分析方法
        2.3.1 SWOT分析方法
        2.3.2 PEST分析方法
3 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和华数广电战略分析
    3.1 三网融合的原因
    3.2 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
    3.3 三网融合对广电网络的意义和影响
    3.4 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3.4.1 宏观环境分析
        3.4.2 竞争力分析
    3.5 SWOT分析
        3.5.1 优势分析
        3.5.2 劣势分析
        3.5.3 机会分析
        3.5.4 威胁分析
4 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发展战略
    4.1 华数广电业务发展概况
        4.1.1 华数广电简介
        4.1.2 华数广电核心竞争力
    4.2 华数广电三网融合业务需求
        4.2.1 广电业务需求的多维发展
        4.2.2 广电业务的发展需求和趋势
    4.3 华数广电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
        4.3.1 三年发展目标
        4.3.2 规划原则
        4.3.3 建设运营的战略思路
    4.4 实现三网融合技术平台总体架构
        4.4.1 有线网升级改造工程
        4.4.2 云平台建设工程
5 华数广电三网融合下业务保障措施
    5.1 打造省级骨干网络
        5.1.1 业务对网络的需求
        5.1.2 IP多业务和大颗粒业务承载需求
        5.1.3 支撑全业务发展的家庭接入网络需求
    5.2 建设业务运营平台
        5.2.1 媒体云
        5.2.2 通信云
        5.2.3 宽带云
        5.2.4 服务云
        5.2.5 本地信息化平台
    5.3 推广多终端支持
        5.3.1 采用传统数字电视机顶盒
        5.3.2 推行云宽带电脑
        5.3.3 实现全新的云媒体终端
    5.4 完善运营维护和支撑系统
        5.4.1 总体规划简介
        5.4.2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概述
        5.4.3 管理支撑系统(MSS)概述
    5.5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5.5.1 总体方案
        5.5.2 内容监管
        5.5.3 网络监管
        5.5.4 终端监管
        5.5.5 业务监管
        5.5.6 结算监管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软交换与电力通信网
    2.1 下一代网络(NGN)简介
    2.2 下一代网络的优势
    2.3 电力通信网研究
        2.3.1 电力通信网发展现状
        2.3.2 电力通信网承载的业务
        2.3.3 电力通信网存在问题分析
    2.4 软交换在电力通信系统技术发展中的优势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交换技术和关键协议
    3.1 软交换技术简介
    3.2 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
    3.3 固定软交换网络
    3.4 软交换使用的主要协议
        3.4.1 会话启动协议(SIP)
        3.4.2 信令传输协议(SIGTRAN)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解决方案
    4.1 唐山电力行政交换系统现状和技术选择分析
        4.1.1 唐山电力行政交换系统现状
        4.1.2 唐山电力新建行政交换系统需求分析
        4.1.3 唐山电力行政交换系统的技术选择
        4.1.4 软交换技术比较分析
    4.2 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承载网的选择
        4.2.1 软交换对承载网的技术要求
        4.2.2 唐山电力分组交换网络调研
        4.2.3 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承载网的选择和建设方案
    4.3 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组网方案
        4.3.1 方案总述
        4.3.2 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组网方案和网络拓扑图
        4.3.3 唐山电力行政程控交换系统支持的业务
        4.3.4 网络管理系统要求和功能
    4.4 唐山电力行政程控交换系统向软交换系统过渡方案研究
        4.4.1 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接入现网方案
        4.4.2 模拟分机用户割接至软交换方案
        4.4.3 多媒体彩铃的实现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统一信业务平台方案探索
    5.1 UC统一通信平台建设的原则
    5.2 功能需求
    5.3 针对唐山供电公司提出的技术建议方案
        5.3.1 总体架构
        5.3.2 应用系统架构
        5.3.3 唐山电力行政程控软交换系统统一通信平台各业务模块部署方案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呼叫中心系统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呼叫中心的技术发展及现状
        1.2.2 国外呼叫中心的技术发展及现状
    1.3 呼叫中心的发展历史
    1.4 呼叫中心的前景
    1.5 本文的工作
2 呼叫中心
    2.1 呼叫中心的简介
        2.1.1 呼叫中心的基本概况
        2.1.2 呼叫中心的技术特点
        2.1.3 呼叫中心的组成
        2.1.4 呼叫中心的优点
    2.2 呼叫中心与CTI新技术
        2.2.1 CTI技术与呼叫中心的融合
        2.2.2 CTI与CRM的发展
        2.2.3 基于WEB的呼叫中心WECC
        2.2.4 虚拟呼叫中心VCC
        2.2.5 INtess呼叫中心平台
3 河南联通呼叫中心概况
    3.1 114呼叫中心现状
    3.2 系统待解决的问题
4 河南联通呼叫中心系统整改方案
    4.1 系统整改方案的设计思路
        4.1.1 升级改造的目标与原则
        4.1.2 方案要求
    4.2 系统升级改造整体方案
        4.2.1 INtess114号码查询增值业务系统构建
        4.2.1.1 系统组成
        4.2.1.2 应用数据库
        4.2.1.3 统计报表系统
        4.2.2 系统升级方案
        4.2.3 与97系统的配合
        4.2.4 与计费系统的配合
        4.2.5 ICD3.0平台的应用
        4.2.6 方案特点
        4.2.7 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5 改建后河南联通114乎叫中心系统
    5.1 改建后河南联通114系统介绍
        5.1.1 系统平台
        5.1.2 呼叫流程
        5.1.3 业务流程
        5.1.4 系统优势
    5.2 改建后河南联通114系统功能
        5.2.1 基本查询功能
        5.2.2 增值功能
    5.3 改建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太原联通IMS网络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IMS技术原理
    1.1 IMS的基本概念
    1.2 IMS的技术路线
        1.2.1 移动网的演进
        1.2.2 固定网的演进
第二章. IMS网络结构和协议
    2.1 IMS网络结构
        2.1.1 IMS网络体系结构
        2.1.2 IMS主要功能实体
    2.2 IMS接口和协议
        2.2.1 IMS相关接口协议
        2.2.2 IMS接口协议概述
        2.2.3 SIP协议概述
第三章. IMS关键流程
    3.1 IMS注册流程
        3.1.1 IMS注册基本概念
        3.1.2 IMS注册涉及网元
        3.1.3 身份模块
        3.1.4 SIP用户注册流程
    3.2 IMS会话流程
        3.2.1 IMS会话流程的基本概念
        3.2.2 IMS会话流程涉及网元
        3.2.3 SIP用户会话流程
第四章. IMS技术在太原联通网络的规划设计
    4.1 网络现状
        4.1.1 移动网现状
        4.1.2 固定语音网现状
        4.1.3 承载网A网现状
    4.2 IMS核心网网络方案
        4.2.1 网络组织方案
        4.2.2 网元设置方案
    4.3 现网互通方案及路由计划
    4.4 IMS域间互联方案
    4.5 IP承载网及169城域网连接方案
    4.6 运营支撑系统方案
    4.7 接入方式
    4.8 资源需求
    4.9 服务质量
第五章 业务平台方案设计
    5.1 多媒体电话业务-MMTEL
    5.2 多媒体会议业务
    5.3 PES业务
    5.4 IPTV业务-融合视讯
第六章 IMS网络优势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9)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测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论
    1.1 命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命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关于电子商务内涵的研究
        1.2.2 关于电子商务服务业的研究
        1.2.3 关于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原理与机制研究
        1.2.4 关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2 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原理与机制
    2.1 经济发展概念界定
    2.2 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
        2.2.1 经济理论关于经济发展动力的阐述
        2.2.2 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因素的实证研究
        2.2.3 经济发展动力因素研究的启示
    2.3 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分析
        2.3.1 电子商务作为经济发展动力因素的整体性
        2.3.2 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及其解释
    2.4 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
        2.4.1 电子商务对消费方式的改变
        2.4.2 电子商务对生产的促进
        2.4.3 电子商务对流通的改变
        2.4.4 新增电子商务服务业
    2.5 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外在表现
        2.5.1 带动相关服务产业发展
        2.5.2 促进电子商务应用产业发展
        2.5.3 优化产业结构
3 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效果测度的借鉴
    3.1 国民经济统计及其启示
        3.1.1 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指标
        3.1.2 国民经济统计
        3.1.3 国民经济统计的借鉴意义
    3.2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启示
        3.2.1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概述
        3.2.2 OECD电子商务测度理论体系及其启示
        3.2.3 英国电子商务测度指标体系及其启示
        3.2.4 "CII中国电子商务总指数"及其启示
        3.2.5 《1997-2009: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调查报告》的启示
        3.2.6 其他
    3.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借鉴
        3.3.1 信息经济测度的总体情况
        3.3.2 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测度理论与方法及其借鉴意义
        3.3.3 波拉特的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及其借鉴意义
4 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效果测度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4.1 电子商务
        4.1.1 电子商务的含义
        4.1.2 电子商务的类型
    4.2 电子商务经济与电子商务活动
        4.2.1 电子商务经济
        4.2.2 电子商务活动
    4.3 电子商务交易
        4.3.1 电子商务交易内涵界定
        4.3.2 电子商务交易的类型
        4.3.3 电子商务交易的统计指标
    4.4 电子商务职业
        4.4.1 相关研究
        4.4.2 对电子商务招聘职位的统计与分析
        4.4.3 电子商务职业分类
    4.5 电子商务投入
        4.5.1 电子商务投入的含义与类型
        4.5.2 电子商务固定资产投入
        4.5.3 电子商务劳动投入
    4.6 电子商务服务业
        4.6.1 电子商务服务
        4.6.2 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内涵
        4.6.3 电子商务服务业的产业结构
    4.7 电子商务应用
        4.7.1 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4.7.2 个人电子商务应用
        4.7.3 政府电子商务应用
    4.8 电子商务产值
        4.8.1 电子商务产值的含义
        4.8.2 电子商务服务业产值的测度
        4.8.3 产业电子商务应用产值的测度
5 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效果测度的方法
    5.1 确定测度方法的原则
        5.1.1 合理性原则
        5.1.2 适用性原则
        5.1.3 操作性原则
        5.1.4 可扩展性原则
        5.1.5 可组合性原则
        5.1.6 可比较性原则
    5.2 主要测度方法
        5.2.1 绩效测度常规方法
        5.2.2 投入产出分析法
        5.2.3 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法
    5.3 测度流程
        5.3.1 确定测度指标体系
        5.3.2 对数据来源进行整理分析
        5.3.3 测度指标与方法的调整
        5.3.4 测度实施
6 测度实证分析
    6.1 电子商务交易额及其占全社会市场规模的比例
        6.1.1 全社会市场规模近5年相关数据
        6.1.2 电子商务交易额近5年相关数据
        6.1.3 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占全社会市场规模的比例
    6.2 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数及其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例
        6.2.1 全社会就业人数近5年数据
        6.2.2 电子商务近5年从业人员数
        6.2.3 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例
    6.3 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收入及其占GDP的比例
        6.3.1 近5年GDP规模
        6.3.2 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收入规模
        6.3.3 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收入占GDP和全社会劳动报酬的比例
    6.4 电子商务固定资产投入及其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
        6.4.1 电子商务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
        6.4.2 应用行业和政府部门电子商务固定资产投入
        6.4.3 电子商务固定资产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
    6.5 电子商务产值及其占GDP的比例
        6.5.1 电子商务产值测度
        6.5.2 电子商务产值占GDP的比例
    6.6 测算结果汇总
7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1.1 发凡起例
        7.1.2 主要观点与特色
        7.1.3 研究的不足
    7.2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1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维护投入测算的价格依据
        1.1 中国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服务价格
        1.2 中国万网服务价格
        1.3 用于测算的服务与收费方式
    附录2 企业网店数量测算方法与过程
        2.1 企业网店的类型
        2.2 B2B网店数量的估算
        2.3 B2C网店数量的估算
    附录3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投入测算附录
        3.1 其他政务与公益类门户网站建设与维护费用核算表
        3.2 企业类网站建设与维护费用核算表
    附录4 2001-2005年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费用测算
        4.1 网站总数量和年新增网站数量
        4.2 政务和公益类网站建设费用
        4.3 企业类独立域名网站建设费用
        4.4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费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10)移动管家平台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动态
        1.2.1 综合语音平台
        1.2.2 企业信息化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1.2.3 移动企业信息化在中国的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移动管家系统的需求
    2.1 移动管家的业务需求流程分析
        2.1.1 移动管家软件需求相关规则
        2.1.2 系统用户分析
        2.1.3 系统功能定位
        2.1.4 系统规划原则
        2.1.5 系统规划特色原则
    2.2 移动管家软件流程设计展示
        2.2.1 移动管家设计展示
第三章 移动管家的关键技术
    3.1 移动管家系统的总体架构
        3.1.1 系统概述
    3.2 移动管家系统的硬件架构系统
        3.2.1 组网架构
        3.2.2 系统容量
        3.2.3 终端需求
    3.3 系统的布署
        3.3.1 技术方案
        3.3.2 系统开发架构
    3.4 UCSP语音平台接口结构说明
        3.4.1 UCSP语音平台系统结构图
        3.4.2 模块功能概述
        3.4.3 接口约定
第四章 移动管家系统的功能设计
    4.1 移动管家的系统功能
        4.1.1 语音通信门户
        4.1.2 办公管理功能
        4.1.3 客户管理功能
        4.1.4 销售管理功能
        4.1.5 WAP功能
    4.2 移动管家的业务模块与技术实现
        4.2.1 通讯录
        4.2.2 工作流引擎
        4.2.3 语音门户
        4.2.4 内网门户
        4.2.5 信息发布
        4.2.6 系统开户管理
        4.2.7 系统后台管理
        4.2.8 计费管理
        4.2.9 技术实现
第五章 移动管家系统的实施
    5.1 移动管家系统的部署
        5.1.1 销售模式规划
        5.1.2 业务营销分析
        5.1.3 市场营销手段
        5.1.4 渠道传播策略
        5.1.5 市场资料规划
    5.2 移动管家在中小型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5.3 应用推广方案的选择及效果分析
        5.3.1 应用企业的选择
        5.3.2 社区安康通的具体要求
        5.3.3 移动管家的应用分析
        5.3.4 安康通热线宣传方式
        5.3.5 安康通热线使用效益分析
    5.4 移动管家下一步的业务发展
        5.4.1 系统设计思路
        5.4.2 与铁通4007业务的融合
        5.4.3 与北京移动语音平台融合
结语
    1.论文取得的成果
    2.论文期间本人的工作
    3.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家家e”用户使用呼叫转移业务的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HN有线电视公司发展战略优化研究[D]. 张志强. 湘潭大学, 2020(02)
  • [2]T企业呼叫中心服务质量管理的研究[D]. 郭淑芳.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3]基于SIP协议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任子龙. 北京邮电大学, 2019(08)
  • [4]新型车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大陆公司案例分析[D]. 张雨.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7)
  • [5]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D]. 丁平杰.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5)
  • [6]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方案研究[D]. 王丽丽.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2)
  • [7]呼叫中心系统的设计研究[D]. 钱莹.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6)
  • [8]太原联通IMS网络规划设计研究[D]. 梁彬.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8)
  • [9]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测度研究[D]. 桂学文. 华中师范大学, 2011(07)
  • [10]移动管家平台的设计与实施[D]. 刘军.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家家”用户使用呼叫转移服务的解决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