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准确地寻找机会

更准确地寻找机会

一、更准确地发现商机(论文文献综述)

江承徽[1](2021)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数据为基础生产要素、以科技为关键生产工具、以场景生态为重要内容的金融理念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以及面临的挑战,从中台建设、营销机制、场景建设、数据整合、融合发展等方面探究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车笑[2](2021)在《烟台市农村女性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影响研究 ——基于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文中提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经济受到国家高度关注,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农村男性劳动力如雨后春笋般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女性成为农业和农村的“主力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国家一系列有利于创业政策的出台,农村女性参与创业的活跃度不断提高,并取得了显着成绩。可以看出,农村女性创业在提高自身地位和自我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社会网络对获取和把握创业机会和创业资源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农村女性来说,充分利用人脉资源拓宽社会网络,对其识别创业机会取得创业成功意义重大。本文以烟台市农村女性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女性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对国内外与创业相关的理论和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首先,对创业、农村女性创业和创业机会识别进行概念界定,并总结了农村女性群体的特殊性。其次,结合对农村女性创业者的深度访谈,提出了农村女性社会网络的四个维度(网络规模、网络中心性、网络强度、网络异质性),构建了农村女性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二者关系的理论框架。结合农村女性社会网络的独特性设计调查问卷,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农村女性社会网络各维度与创业机会识别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对农村女性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两者进行深入剖析。此外,提出了农村女性人力资本对其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两者的调节作用。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农村女性社会网络的四个维度均与创业机会识别呈正相关,农村女性社会网络也正向作用于创业机会识别,丰富农村女性社会网络对其识别创业机会具有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农村女性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具有调节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农村女性自身、社会、政府三个角度提出有助于提高农村女性创业机会识别的可行性建议。

王超[3](2021)在《创业警觉性的前因及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部分创业企业属于小微型企业,其在增加就业、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增长方面贡献显着。自从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开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新创企业都面临着高失败风险,并处于经济收益高度不确定的困境中。上海创业力评鉴中心调查显示,我国创业失败率高达90%,在创业5年内倒闭的企业占70%。对于新创企业而言,如何在动态的环境中快速识别良好的商机并获得所需资源以获得良好绩效和实现企业生存与成长,仍是一大难题。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取得良好的企业绩效,获得创业成功,创业者们必须对潜在的新机会和可利用的资源保持高度警觉性。因此,提高创业警觉性是促进新创企业发展和获取高绩效的关键因素,对于促进创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同时在理论层面上,探讨创业警觉性的前因以及创业警觉性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对于理解创业警觉性的形成机制,以及揭示创业警觉性在新创企业绩效提高的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文献对于创业警觉性的研究仍存在不足。首先,学界缺乏对创业警觉性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研究认为创业者认知柔性和认知复杂性通过搜索、过滤和解释信息影响创业警觉性,并且该过程会受到环境动态性的进一步调节。从微观认知和宏观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探究创业者认知结构和环境动态性在创业警觉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其次,现有研究对于创业警觉性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尚不充分。大多数学者侧重于解释创业警觉性的概念以及高警觉性创业者的特质,但关于创业警觉性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研究尚不完整。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究创业警觉性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具体路径,以揭示创业警觉性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间的“黑箱”。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探索创业警觉性的形成机制,以及解释创业警觉性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一构建创业警觉性前因研究的理论模型,试图解决“创业者认知结构如何影响创业警觉性”以及“环境动态性如何调节创业者认知结构和创业警觉性的关系”这两个问题。基于创业过程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权变理论,研究二引入创业拼凑和商业模式创新两个中介变量和一个权变因素环境动态性,构建创业警觉性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试图揭示创业警觉性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具体路径和边界条件。通过文献分析和理论推演,本研究共提出26条假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来自463位新创企业创业者的数据。采用SPSS22.0和AMOS21.0进行数据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并得到以下实证结果。研究一结果表明,创业者认知柔性和认知复杂性对创业警觉性存在积极影响,并且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认知柔性和认知复杂性与创业警觉性的关系。一方面,认知柔性水平高的创业者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搜索机会和资源以实现价值创造。尤其当环境动态性高时,认知柔性高的创业者通过其灵活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进行更广泛的信息搜索,对创业警觉性的积极影响更强。另一方面,认知复杂性使创业者处理问题的视角更加多元化,使企业能够迅速吸收新信息和知识以帮助企业克服认知惯性,这将帮助企业更全面地了解外部市场变化,提高创业警觉性。当环境动态性高时,高认知复杂性可以使创业者对环境中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竞争情况等信息更加敏感,对创业警觉性的积极影响更加强烈。研究二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创业警觉性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创业警觉性能够促进新创企业充分利用资源,开发和利用市场信息和商业机会,实现新创企业的生存、成长和创新,提高新创企业绩效。但是创业警觉性的搜索和扫描维度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着。第二,创业警觉性通过创业拼凑对新创企业绩效产生间接影响。高警觉性的创业者对环境中信息和资源的搜索、联接和评估能力更强,这有助于提高创业拼凑。通过拼凑创造的主观知识和解释可以让组织理解资源及其组合如何提供特定的生产性服务和机会,进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第三,创业警觉性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对新创企业绩效产生间接影响。创业警觉性使创业者对环境中商业要素变化的信号更加敏感,能够促进创业者对环境中的商业要素进行整合,创新商业模式,进而提升新创企业绩效。第四,创业拼凑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创业警觉性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第五,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创业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积极关系以及创业拼凑在创业警觉性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不断变化的环境能为企业提供更多样化的机会,使创业者能够持续参与创业活动。善于进行创业拼凑的企业能够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不稳定的挑战和机遇,提升企业绩效。第六,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的积极关系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在创业警觉性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在动态的环境中,警觉性高的创业者能够感知到外部环境中的信息变化,并挖掘出看似不相关的信息或商业元素之间潜在的联系,促进商业模式创新,进而提高企业绩效。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和贡献包括:(1)极大地拓展了创业警觉性的理论研究,完善了对创业警觉性形成机制的理论解释。(2)系统地探索创业警觉性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揭示创业警觉性如何通过创业拼凑影响新创企业绩效,补充了创业警觉性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知识,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并指明方向。(3)将创业警觉性的研究拓展到战略决策领域,探索创业警觉性与商业模式创新和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从战略决策的视角扩展了创业警觉性的研究范畴,增强了创业警觉性对创业管理实践的解释力度。(4)探索环境动态性在新创企业绩效的提升机制中所起的权变效应,有助于加深对外部环境因素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解,揭示新创企业绩效提升机制,为创业理论发展和实践管理指明方向。

寇辰鹿[4](2021)在《基于回归及分类分析的C银行信用卡长尾分期产品数字化营销策略》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和小额贷款公司的涌现,传统商业银行信贷经营面临着巨大地竞争压力。发挥自身技术、数据和客户资源优势,突破发展、应对竞争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信用卡产品是传统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板块的主要部分,也是各商业银行精准营销、场景建设、客户挖潜的重要战场,尤其是信用卡衍生的满足消费信贷需求的长尾分期产品。信用卡长尾分期定位于满足客户日常现金消费需求,具有实时审批、灵活支用、自助办理等特点。对C银行来说,该产品作业成本低、收益高,以信用卡普通授信额度为限额,风险可控,是C银行主推的分期信贷产品。在目前的营销过程中存在营销渠道单一、营销覆盖率低、营销成功率低和目标客户定位不足等内部营销问题,但同样面临着市场消费信贷资金需求旺盛、同业同质产品竞争及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外部机遇和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以精准营销模型构建为基础,从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四方面开展的数字化营销策略。即通过精准营销标签的构建,综合考量客户风险水平,结合产品设计的不足和同业优势,从产品线完善、差异化定价、全渠道营销和客户回馈四个方面全面提升长尾分期数字化营销水平。在精准营销标签的构建中,通过特征比较分析,构建长尾分期客户画像;通过决策树分类,构建客户细分,并确定客户响应分;通过逻辑回归分析,构建客户响应概率标签。在数字化营销策略布局中,产品策略方面,将精准营销标签同审批预测等级相结合,选定客群,完善长尾分期产品的产品体系;结合风险敞口差异,灵活分期期数设置。价格策略方面,依托长尾分期目标客户的审批预测等级,开展差异化的定价策略,辅之以阶段性手续费率优惠活动。渠道策略方面,以精准营销标签为基础,借助行内精准营销平台和电子渠道平台,开展分层营销和全渠道整合营销。促销活动方面,以客户回馈活动为基础,结合客户交易行为画像,开展电子支付立减和交易积分赠送活动等,并有针对性开展活动宣传。数字化营销策略的实施,在满足客户资金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潜在目标客户价值,从而实现产品销售规模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本文围绕长尾分期客户的客户画像、客户细分和响应概率,完善了C银行长尾分期产品的精准营销标签,实现了客户、产品和营销的融合,是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找产品。在方法上,采用决策树和逻辑回归模型,为其它分期类产品的模型构建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在应用上,为C银行长尾分期产品的精准获客奠定了基础,具有实用性、可复制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邱献宝[5](2021)在《基于关键链技术的多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以软件开发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公司的日益增多以及市场的要求,公司间的竞标除了资质等一些硬性条件外,低廉的成本一直以来都是关键因素。为了压缩人力成本,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同时开展多个项目。除此外部环境之外,L公司还因为一些内部原因要开展多条业务线,拓展业务。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L公司基本上是多个项目并存同时推进。由于L公司没有成型的流程化管理,管理者的水平又良莠不齐,加上多项目并行的环境,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以项目进度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关键链技术为思路,参考阅读了大量有关文献。基于L公司目前多项目进度管理的现状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原因。然后从实际出发,运用关键链技术对案例进行方案设计并实施。首先对工作进行分解与排序,然后对工作时间进行科学预估,消除安全时间,识别关键链,加入三大缓冲区,对项目进行监控预警。通过对瓶颈的不断优化,最终达到解决问题,找到多项目进度管理解决方案的目的。最后,结合案例,通过与传统管理方法的使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本论文的方案设计在解决多项目管理、资源冲突以及改善进度方面具有有效性和实际意义。

蒋晓冰[6](2021)在《L集团合同物流业务拓展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以合同物流业务为主,业务聚焦于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公司的收益建立在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因此,如何争取新的客户资源拓展,保证公司在物流市场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需要第三方物流公司依托自身优势和资源制定有效的业务拓展目标和措施。本选题从第三方物流营销业务拓展策略视角进行研究,基于传统的市场营销基础上研究出适合公司现状的合同物流业务拓展优化策略,以期解决现阶段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客户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替代性强的现状。第三方物流的合同物流业务拓展具有典型的项目型业务特征,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特征对业务拓展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关系。本文以“L集团合同物流业务拓展策略优化研究”为题,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基础,对L公司现有的经营状况和业务拓展策略进行分析,结合L公司现有物流服务质量特征研究了其对营销业务拓展能力的影响关系。应用SIVA营销组合理论,深刻剖析了L集团合同物流业务现有的解决方案营销的不足,并为公司提出了业务拓展优化策略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策涵盖业务拓展流程优化,业务拓展管理模式优化,希望通过本研究提升公司业务拓展团队的业务表现和竞争力,提升公司合同物流项目拓展的成功率。同时也是本人利用在合同物流业务拓展工作过程中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结合所学理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总结的过程。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得到了业务拓展策略优化的流程和方向:合同物流业务的业务拓展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发掘,强调客户期望的是物流服务能带来的价值;其次从公司的实际运营需求出发,梳理公司在物流业务拓展方面的发展目标、寻找实施优化策略的方法,层层递进的制定业务拓展优化策略。再次与竞争对手差异化,争取客户认同并为最终赢得市场竞争铺垫基础。此优化策略可以为定位“解决方案销售”的企业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红梅[7](2021)在《发现识别商机的过程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浪潮中,商机逐渐成为短缺资源,我国的商机管理时代已经到来。在商机管理时代,胆量和激情不再是创业的充分条件,如何发现和把握商机成了更为重要的课题。以近年来校内外创业实例为依据,立足于大学生创业发展实情,文章详细论述了发现和识别商机的过程与方法,为扶持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工作提供了思路。

赵佳佳[8](2020)在《农民创业中信任作用机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向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推进农民创新创业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市场经济转轨阶段尚不完善的正式制度与农村地区要素制度改革期的不稳定引致农民创业活动创业风险加剧、不确定性攀升,严重阻碍了农民创业活力的激发,制约了农民创业效益的提升。信任,作为一项非正式制度,在正式制度缺位时发挥重要的补充替代作用。信任不仅可以降低不确定性、抵御风险,还能促成合作、提高协作效率,为新时期新阶段提升农民创业发生率和提高创业成功率提供新思路。因此,将信任概念引入农民创业优化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创业过程理论、机会识别理论、资源基础观等多维理论,构建创业过程视角下信任对农民创业影响的理论逻辑框架,详细阐述信任对农民创业选择决策、农民创业机会识别、农民创业资源获取与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在梳理农民创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8年全国农村地区的微观数据与课题组在浙江、安徽、河南、陕西等地搜集的890份农民创业者专项调查数据,总结了农民创业者的主要特征,测度了农民创业者的信任水平。运用Probit、Lewbel-IV等模型实证检验了信任对农民创业选择决策的影响;运用链式多重中介(Serial Mediation)模型和层级回归法实证检验了信任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的直接影响以及信任通过创业警觉性和外部知识获取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的间接影响;运用Probit、IV-Probit等模型实证分析了信任对农民创业资金获取、劳动力获取、信息资源获取的影响;运用有调节的中介(Moderated Mediation)模型和Bootstrap法检验了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的直接效应、信任通过创业学习对农民创业绩效的中介效应以及创业环境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得出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看,全国农民创业发生率约为8%,且存在显着的区域异质性,长江三角区和珠江三角区部分省份高于其他省份,因此须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差异,全面提升农民创业概率。从实地调研数据看,种植业为农民创业者的首选行业,其次是养殖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农民创业者识别的机会数量主要在3个以内,以量表得分衡量的农民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处中等偏上水平,且在行业和区域间呈现异质性。创业资金方面,个人积蓄为农民创业资金的首要来源,其次是来自亲戚朋友的资助和借款,而将银行贷款作为资金来源的农民创业者占比较低。创业信息方面,农民创业者的主要信息来源渠道为家人亲戚和朋友熟人,选择政府等正规部门获取信息的样本占比较少。创业绩效方面,农民创业者群体纯收入的中位数约为12万元,超过未创业的普通农民群体。以量表得分衡量的农民创业绩效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在分维度绩效间存在异质性,其中生存绩效大于个人绩效大于成长绩效。总体来看,农民创业大多处于存活阶段,创业绩效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信任水平方面,农民创业者的整体信任水平中等偏上,其中分维度的制度信任大于情感信任大于社会信任,且农民创业者的信任水平存在显着的区域异质性。第二,信任显着提高了农民创业选择的概率,持“大多数人可以信任”态度的农民进入创业的概率比持“与人相处要越小心越好”态度的农民高出1个百分点,约为全国平均农民创业发生率的八分之一,具有显着的经济意义。从信任的分维度看,以对邻居的信任程度来表征的情感信任显着促进了农民创业选择决策;以对陌生人的信任程度来表征的社会信任显着正向影响农民创业选择决策,且社会信任的边际效应量略大于情感信任;而以对地方官员信任程度来表征的制度信任显着负向影响了农民创业选择决策。此外,年龄、受教育水平、民族、家庭规模、家庭人口结构等变量也是影响农民创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受教育水平、党员身份、汉族、理财投资经历对农民创业选择具有显着正向影响,而年龄、家庭老年人占比、家庭总收入对农民创业选择具有显着负向影响。第三,信任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即信任水平较高的农民创业者在创业机会识别方面更具优势。外部知识获取在信任与农民创业机会识别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农民创业者的信任可通过影响外部知识获取进而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作用。创业警觉性在信任与农民创业机会识别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信任水平越高的农民创业者,其创业警觉性越高,因而能更敏锐地识别出有前景的创业机会。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警觉性在信任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即农民创业者信任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除创业警觉性和外部知识获取两条单独的中介路径外,还包括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警觉性的链式中介影响,从中介效应量大小看,创业警觉性的效应量大于外部知识获取的效应量大于链式中介的效应量。第四,信任对农民创业资源获取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创业资金获取方面,信任可显着提高创业者通过亲戚朋友筹集资金的概率,其中,情感信任和制度信任均能促进创业者通过亲戚朋友获取创业资金,且情感信任的边际效应量大于制度信任,而社会信任的影响不显着。此外,信任对创业者通过社会关系获取创业资金与通过银行贷款获取创业资金的影响未通过显着性检验。创业劳动力获取方面,信任能显着促进创业劳动力资源的获取。其中,情感信任和社会信任对劳动力获取均产生显着正向影响,情感信任的边际效应量大于社会信任的效应量,但制度信任的影响不显着。创业信息资源获取方面,信任对创业信息资源获取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其中,情感信任和社会信任均正向促进创业信息获取,且情感信任的影响程度略大于社会信任,但制度信任对创业信息获取的影响未通过显着性检验。第五,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即农民创业者信任水平越高,创业绩效越好。分维度看,制度信任的正向作用大于情感信任大于社会信任。创业学习在信任与创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信任通过提高农民创业者对信息和知识的接纳度,促进农民创业者开展创业学习,增强创业技能,进而提升创业绩效。其中,创业学习的中介效应量在情感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中最大,制度信任次之,社会信任最小。创业环境正向调节了创业学习在信任与创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但创业环境对创业学习与创业绩效之间的调节效应未得到验证。此外,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不仅在创业领域、创业类型、创业者性别等方面存在异质性,还受到信任“差序格局”的影响。

宁旭春[9](2020)在《论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审查要件“难以弥补的损害”》文中研究指明行为保全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通过“未审先判”的方式,避免知识产权权利人因诉讼结果的滞后性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从而及时保障权利人的权利。“难以弥补的损害”则是适用行为保全的审查标准之一。该标准起源于2000、2001年修正的专利法、商标法与着作权法,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为更好的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制定的。面对不断增多的案件量与日益复杂的案件事实,回应司法需求,该标准经历了从仅有法律概念到确立商誉及隐私权、市场份额、侵权行为无法控制且显着增加损害三个具体情形与一个兜底条款。通过对56个知识产权行为保全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涉及侵害商誉或发表权、隐私权等人身性质的权利的案件占总量的1/5,主要以商标攀附、商业诋毁和越权行为为主;涉及侵权行为难以控制且显着增加损害的案件占总量1/4,以侵权规模、时效性两个情形为主;涉及市场份额的案件占总量1/3,主要以商业诋毁、销售规模、时效性、攀附行为四种情形为主;其他难以弥补的损害达26件,其中以竞争优势、时效性、商业秘密等情形为主。合理类型化“难以弥补的损害”情形有助于引导法院进行裁判活动,进而合理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充分及时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当前“难以弥补的损害”标准存在过于模糊、未充分类型化、缺乏一般性定义等问题。由此需要进一步细化该标准,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司法实践。通过考察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归纳分析实践案例,对“难以弥补的损害”标准再定义,以期提供实用有效的标准,指引法官对没有具体标准可以参照的案件的裁量,进一步保障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对“难以弥补的损害”标准重新类型化,提出“一次性”权利、无法以金钱衡量、市场份额、案件无法执行四个类型,以更好应对现阶段司法实践中无标准可寻的情形。通过上述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行为保全制度,提高我国司法的公信力。

王巍[10](2020)在《建设银行LY分行个人业务精准营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移动互联网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对银行业来说,蚂蚁金服、理财通等全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出现,对传统银行业务带来很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业务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掌握客户数据,因而具有更高的市场把控能力,因此商业银行个人业务沿用的模式不能满足当前的金融发展需求。在大数据时代,传统银行业要想得到持续的发展,就需要优化现有的发展模式、改变现有的营销策略,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创新金融业务;只有搭建大数据营销平台、创建客户数据库对客户开展精准营销,充分挖掘客户潜力,才能进一步提升银行经营水平。本文强调使用大数据平台开展精准营销,分析建设银行LY分行个人业务的精确营销问题。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分析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梳理前期相关的研究文献等;第二章为相关理论概述。对本文涉及到的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大数据、精准营销等理论进行阐析;第三章分析建设银行开展的个人业务主要产品、个人业务营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当前建设银行个人业务营销存在营销缺乏有效的系统支撑、客户满意度低、客户分类不够细致和合理、过度重视交易而轻视服务效果、忽略科技创新靠人工经验被动营销、客户流失现象严重等问题;第四章重点分析基于大数据的个人业务精准营销平台的搭建。从构建个人业务精准营销平台的思路、具体方法和平台的执行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第五章基于大数据平台针对个人业务开展精准营销,论文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应当对营销人员进行组织分工、做好营销活动的策划工作、合理进行沟通工具的搭配与使用、对营销流程进行管控、及时对大数据平台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第六章是结论。本文的研究不仅为建设银行以数据库为基础的个人业务精准营销提供合理的参考和借鉴,而且还能为同类银行在金融领域的转型升级提供合理的借鉴。

二、更准确地发现商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更准确地发现商机(论文提纲范文)

(1)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
    (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二)转变客户经营方式
    (三)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四)强化风险防控
二、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一)营销模式有待优化
    (二)服务渠道多样性有待提升
    (三)场景建设能力尚需加强
    (四)风险管理及运营水平有待提高
三、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一)强化中台建设
    (二)提升商机统筹能力
    (三)加快技术支持
    (四)深化场景建设
    (五)强化数据整合应用
四、对策建议

(2)烟台市农村女性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影响研究 ——基于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五节 创新点
        一 将研究对象进行划分
        二 将人力资本嵌入农村女性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梳理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 创业
        二 农村女性创业
        三 创业机会识别
        四 人力资本
    第二节 理论梳理
        一 社会网络理论
        (一)网络结构理论
        (二)强关系和弱关系理论
        (三)结构洞理论
        (四)社会资本理论
        (五)社会网络的“差序格局”
        二 创业过程理论
        三 社会性别理论
第三章 样本访谈设计
    第一节 样本选取与访谈分析
        一 访谈取样
        二 访谈目的
        三 访谈分析
第四章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模型的构建
        一 社会网络维度模型
        二 模型构建
    第二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一 农村女性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
        二 人力资本与创业机会识别
        三 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
    第三节 问卷及量表设计
        一 研究对象
        二 量表设计
第五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数据统计分析
        一 基本信息分析
        二 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 信度和效度分析
        四 因子分析
    第二节 相关分析
    第三节 回归分析
        一 农村女性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回归分析
        (一)网络规模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回归分析
        (二)网络强度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回归分析
        (三)网络中心性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回归分析
        (四)网络异质性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回归分析
        二 人力资本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回归分析
        三 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
    第四节 研究结果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 农村女性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呈正相关
        二 人力资本对农村女性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正向作用
        三 人力资本对农村女性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具有调节作用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 农村女性提高自身素质,丰富社会网络资源
        (一)克服心理束缚,积极面对创业
        (二)正确认识社会网络,丰富网络资源
        二 社会多主体合力构建农村女性创业环境
        (一)消除性别歧视,提高农村女性创业积极性
        (二)企业等相关组织降低准入门槛,激活农村女性创业活力
        三 政府主导推动农村女性创业发展
        (一)制定创业政策,保障农村女性创业
        (二)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女性人力资本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一 研究局限性
        二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创业警觉性的前因及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选题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1.6 研究的主要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创业警觉性
        2.1.1 创业警觉性的内涵
        2.1.2 创业警觉性的维度与测量
        2.1.3 创业警觉性的相关研究
        2.1.4 小结
    2.2 创业者认知结构
        2.2.1 创业者认知结构的内涵
        2.2.2 创业者认知结构的维度与测量
        2.2.3 创业者认知结构的相关研究
        2.2.4 小结
    2.3 新创企业绩效
        2.3.1 新创企业绩效的内涵
        2.3.2 新创企业绩效的维度与测量
        2.3.3 新创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
        2.3.4 小结
    2.4 创业拼凑
        2.4.1 创业拼凑的内涵
        2.4.2 创业拼凑的维度与测量
        2.4.3 创业拼凑的相关研究
        2.4.4 小结
    2.5 商业模式创新
        2.5.1 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
        2.5.2 商业模式创新的维度与测量
        2.5.3 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2.5.4 小结
    2.6 环境动态性
        2.6.1 环境动态性的内涵
        2.6.2 环境动态性的维度与测量
        2.6.3 环境动态性的相关研究
        2.6.4 小结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社会认知理论
        3.1.2 创业过程理论
        3.1.3 资源基础理论
        3.1.4 权变理论
    3.2 理论框架
        3.2.1 创业警觉性的前因研究
        3.2.2 创业警觉性对新创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研究
    3.3 研究假设
        3.3.1 创业警觉性的前因研究
        3.3.2 创业警觉性对新创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4.1 访谈设计
        4.1.1 访谈对象
        4.1.2 访谈的实施
        4.1.3 访谈结果
    4.2 问卷设计
        4.2.1 调研对象选择
        4.2.2 问卷设计过程
        4.2.3 问卷结构
    4.3 变量测量
        4.3.1 创业者认知结构的测量
        4.3.2 创业警觉性的测量
        4.3.3 新创企业绩效的测量
        4.3.4 创业拼凑的测量
        4.3.5 商业模式创新的测量
        4.3.6 环境动态性的测量
        4.3.7 控制变量
    4.4 数据分析方法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2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4.4.3 相关分析
        4.4.4 回归分析
        4.4.5 结构方程模型
        4.4.6 Bootstrap分析
    4.5 预调研
        4.5.1 创业者认知结构量表检验
        4.5.2 创业警觉性量表检验
        4.5.3 新创企业绩效量表检验
        4.5.4 创业拼凑量表检验
        4.5.5 商业模式创新量表检验
        4.5.6 环境动态性量表检验
        4.5.7 经验开放性量表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数据收集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
        5.2.1 受访者特征
        5.2.2 受访企业特征
        5.2.3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5.3 信度与效度分析
        5.3.1 信度分析
        5.3.2 效度分析
        5.3.3 共同方法偏差和多重共线性检验
        5.3.4 无反应偏差检验
    5.4 假设检验
        5.4.1 创业警觉性的前因研究假设检验
        5.4.2 创业警觉性对新创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研究假设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结果讨论与研究结论
        6.1.1 创业警觉性的前因研究
        6.1.2 创业警觉性对新创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研究
    6.2 研究启示
        6.2.1 理论贡献
        6.2.2 管理启示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6.3.1 研究局限
        6.3.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回归及分类分析的C银行信用卡长尾分期产品数字化营销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长尾理论文献综述
        1.2.2 精准营销营销文献综述
        1.2.3 大数据营销文献综述
        1.2.4 数据挖掘文献综述
        1.2.5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应用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结构框架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概述
    2.1 长尾理论概述
        2.1.1 帕累托法则
        2.1.2 长尾理论
    2.2 产品营销4P理论
    2.3 精准营销及大数据营销理论概述
        2.3.1 精准营销理论
        2.3.2 大数据营销理论
    2.4 数据挖掘理论概述
        2.4.1 数据挖掘理论基础
        2.4.2 数据挖掘步骤
        2.4.3 数据挖掘技术
        2.4.4 数据挖掘任务
第3章 C银行信用卡长尾分期产品经营现状分析
    3.1 C银行信用卡分期产品业务介绍
        3.1.1 信用卡产品介绍
        3.1.2 信用卡分期产品介绍及分类
    3.2 C银行长尾分期业务运行指标评价
        3.2.1 长尾分期业务介绍
        3.2.2 业务规模及效能情况
        3.2.3 业务覆盖度和成功率
    3.3 C银行长尾分期产品网点营销情况调查问卷
        3.3.1 受调查人员基本信息
        3.3.2 受调查人员业务营销现状
        3.3.3 受调查人员业务营销建议
    3.4 C银行长尾分期产品内部营销问题
        3.4.1 营销渠道单一
        3.4.2 营销覆盖率低
        3.4.3 目标客户定位不足
    3.5 C银行长尾分期产品外部营销环境
        3.5.1 市场消费信贷资金需求旺盛
        3.5.2 同业及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
    3.6 问题解决思路
        3.6.1 C银行信用卡长尾分期产品内外部问题源头
        3.6.2 C银行信用卡长尾分期所面临问题解决思路
第4章 C银行信用卡长尾分期精准营销标签构建
    4.1 数据来源
        4.1.1 数据选取
        4.1.2 所选数据营销成效
    4.2 数据采集维度
        4.2.1 常规特征选取
        4.2.2 专项特征选取
        4.2.3 C银行信用卡长尾分期客户标签变量选取汇总
    4.3 C银行长尾分期客户画像
        4.3.1 客群特征比较分析
        4.3.2 长尾分期客户画像
        4.3.3 长尾客户画像的应用
    4.4 长尾分期客户细分
        4.4.1 决策树分类过程
        4.4.2 决策树模型结果应用
        4.4.3 营销效果预测
    4.5 长尾分期客户响应概率
        4.5.1 数据分区
        4.5.2 逻辑回归模型输出结果
        4.5.3 模型验证
        4.5.4 逻辑回归分析标签结果应用
第5章 C银行信用卡长尾分期产品数字化营销策略
    5.1 产品策略
        5.1.1 优质客户定义划分
        5.1.2 优质客户产品完善
    5.2 价格策略
        5.2.1 长尾分期目标客户差异化费率标准
        5.2.2 长尾分期客户阶段性优惠费率活动
    5.3 渠道策略
        5.3.1 应用精准营销标签建立精准营销客户库
        5.3.2 基于精准营销标签多渠道分层营销
        5.3.3 基于精准营销标签的渠道整合
        5.3.4 基于新交易数据的标签更新迭代
    5.4 促销活动
        5.4.1 信用卡长尾分期客户电子渠道客户回馈
        5.4.2 信用卡长尾分期交易积分回馈
        5.4.3 信用卡长尾分期客户回馈活动宣传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1.1 信用卡长尾分期精准营销标签构建
        6.1.2 信用卡长尾分期数字化营销策略
    6.2 不足与展望
        6.2.1 本文的不足
        6.2.2 研究展望
附录1: C银行长尾分期产品网点营销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C银行长尾分期产品决策树分类输出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基于关键链技术的多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以软件开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项目进度管理相关理论
    2.1 项目进度管理理论
        2.1.1 项目进度管理基本理论
        2.1.2 项目进度管理计划编制
    2.2 多项目进度管理理论
        2.2.1 约束理论
        2.2.2 关键链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公司多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及方案设计
    3.1 公司概述
        3.1.1 公司简介
        3.1.2 组织结构
        3.1.3 软件项目的业务流程
    3.2 多项目进度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3.2.1 项目进度计划与实际脱节
        3.2.2 增加项目没找对关键路线
        3.2.3 公司资源稀缺
        3.2.4 缺乏对项目的跟踪
        3.2.5 人的行为因素
    3.3 多项目进度管理方案设计
        3.3.1 工期的优化
        3.3.2 确定关键路径
        3.3.3 关键链的识别
        3.3.4 缓冲区的设置
        3.3.5 缓冲区的监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关键链技术的多项目进度管理案例研究
    4.1 案例背景及工作分解
    4.2 多项目关键链的识别
        4.2.1 工期重新预估
        4.2.2 重新确定关键路线
        4.2.3 项目识别关键链
    4.3 设置缓冲区
        4.3.1 缓冲区的计算
        4.3.2 项目缓冲的设置
        4.3.3 多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项目A的甘特图
    附录2 项目B的甘特图

(6)L集团合同物流业务拓展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相关理论概述
        1.3.1 市场营销组合的基本理论:SIVA理论
        1.3.2 关系营销理论
        1.3.3 市场营销工具的基本理论
        1.3.4 营销理论在合同物流行业的应用
    1.4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基本框架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第2章 L集团与行业环境分析
    2.1 L集团概况
        2.1.1 公司简介
        2.1.2 公司组织结构
        2.1.3 公司主营业务
        2.1.4 公司经营业绩
    2.2 L集团合同物流业务宏观环境分析:PEST模型
        2.2.1 政策因素
        2.2.2 经济因素
        2.2.3 社会因素
        2.2.4 科技因素
    2.3 L集团合同物流业务行业环境分析:五力模型
        2.3.1 供应商议价能力
        2.3.2 买方成本控制能力
        2.3.3 潜在进入者的挑战
        2.3.4 替代服务的威胁
        2.3.5 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第3章 L集团合同物流业务拓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L集团合同物流业务拓展现状
        3.1.1 L集团合同物流业务拓展模式和管理现状
        3.1.2 物流服务与营销特征关系的问卷设计
        3.1.3 物流服务与营销特征关系的统计分析
        3.1.4 物流服务与营销特征分析结论
    3.2 L集团合同物流业务拓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解决方案专业性问题
        3.2.2 业务拓展信息管理的问题
        3.2.3 物流成本及服务定价问题
        3.2.4 业务客户拓展渠道和途径的问题
第4章 L集团合同物流业务拓展优化策略制定
    4.1 目标市场客户的优化策略-STP分析
        4.1.1 市场细分
        4.1.2 目标市场
        4.1.3 市场定位
    4.2 解决方案营销优化策略
        4.2.1 方案策略
        4.2.2 信息策略
        4.2.3 价值策略
        4.2.4 途径策略
    4.3 总结
第5章 L集团合同物流业务拓展优化策略的实施
    5.1 L集团合同物流业务拓展策略实施的步骤
    5.2 L集团合同物流业务拓展策略实施的保障
        5.2.1 组织保障
        5.2.2 战略投资保障
        5.2.3 服务与技术保障
        5.2.4 人才和激励保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调查问卷

(7)发现识别商机的过程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成创业思路的方法
    (一)寻找身边的不满意,生成创业思路
    (二)关注环境变化,生成创业思路
        1.从宏观环境变化中生成创业思路
        2.从局部环境变化中生成创业思路
        3.从微观环境变化中生成创业思路
    (三)参与市场调查研究,生成创业思路
        1.观察法
        2.体验法
        3.询问法
二、展开和形成备选项目的方法
三、选择识别有商机价值的创业项目
    (一)应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二)能够解决某个问题
    (三)应有市场潜力
    (四)满足真实需求

(8)农民创业中信任作用机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信任及相关研究
        1.3.2 农民创业及相关研究
        1.3.3 信任对农民创业的影响研究
        1.3.4 国内外文献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数据来源
    1.6 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信任
        2.1.2 农民创业
    2.2 理论基础
        2.2.1 创业过程理论
        2.2.2 创业选择理论
        2.2.3 创业机会识别理论
        2.2.4 创业资源基础观
    2.3 信任对农民创业影响的分析框架
        2.3.1 信任与农民创业选择决策
        2.3.2 信任与农民创业机会识别
        2.3.3 信任与农民创业资源获取
        2.3.4 信任与农民创业绩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任与农民创业的现状分析
    3.1 农民创业发展历程及扶持政策演变
        3.1.1 创业萌芽阶段(1978-1991)
        3.1.2 探索成长阶段(1992-2006)
        3.1.3 返乡创业阶段(2007-2014)
        3.1.4 蓬勃发展阶段(2015-至今)
    3.2 农民创业测度与特征分析
        3.2.1 创业选择决策的特征分析
        3.2.2 创业机会识别的特征分析
        3.2.3 创业资源获取的特征分析
        3.2.4 农民创业绩效的特征分析
    3.3 信任测度与特征分析
        3.3.1 信任的测度
        3.3.2 信任的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任与农民创业选择决策
    4.1 信任对农民创业决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4.2 信任对农民创业决策影响的估计策略
        4.2.1 数据来源与样本情况
        4.2.2 变量测量与描述性统计
        4.2.3 模型设定
    4.3 信任对农民创业决策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3.1 信任对农民创业决策影响的估计结果
        4.3.2 信任分维度对农民创业决策的估计结果
    4.4 内生性讨论与稳健性检验
    4.5 信任对农民创业决策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任与农民创业机会识别
    5.1 信任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影响的研究假说
        5.1.1 信任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的直接影响
        5.1.2 外部知识获取的中介效应
        5.1.3 创业警觉性的中介效应
        5.1.4 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警觉性的链式中介效应
    5.2 信任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影响的估计策略
        5.2.1 样本与数据
        5.2.2 变量与测量
        5.2.3 信度和效度
        5.2.4 变量间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信任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5.3.1 假说检验
        5.3.2 结果讨论
        5.3.3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信任与农民创业资源获取
    6.1 信任对农民创业资源获取的研究假说
        6.1.1 信任对农民创业资金获取的研究假说
        6.1.2 信任对农民创业劳动力资源获取的研究假说
        6.1.3 信任对农民创业信息资源获取的研究假说
    6.2 信任对农民创业资源获取影响的估计策略
        6.2.1 样本基本情况
        6.2.2 变量测量与描述性统计
        6.2.3 模型设定
    6.3 信任对农民创业资源获取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6.3.1 信任对农民创业资金资源获取的估计结果
        6.3.2 信任对农民创业劳动力资源获取的估计结果
        6.3.3 信任对农民创业信息资源获取的估计结果
    6.4 内生性讨论与稳健性分析
    6.5 信任对农民创业资源获取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信任与农民创业绩效
    7.1 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假说
        7.1.1 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的直接影响
        7.1.2 创业学习的中介效应
        7.1.3 创业环境的调节效应
    7.2 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影响的估计策略
        7.2.1 样本基本情况
        7.2.2 变量测量与描述性统计
        7.2.3 共同方法偏差与信效度检验
        7.2.4 模型设定
    7.3 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7.3.1 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的直接效应检验
        7.3.2 创业学习的中介效应检验
        7.3.3 创业环境的调节效应检验
        7.3.4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7.4 内生性讨论与稳健性检验
    7.5 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地区信任水平
        8.2.2 营造公平市场秩序,降低创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8.2.3 优化创业培训服务,缓解农民创业人力资本瓶颈
        8.2.4 拓宽资源获取渠道,破解农民创新创业资源约束
        8.2.5 着力创业环境升级,激活乡村地区创新创业潜能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论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审查要件“难以弥补的损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主要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难以弥补的损害”标准的缘起
    2.1 “难以弥补的损害”标准的雏形
        2.1.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无审查要件阶段
        2.1.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迈出建立审查要件第一步
        2.1.3 首次涉及“难以弥补的损害”概念
        2.1.4 “难以弥补的损害”正式成为审查要件
    2.2 “难以弥补的损害”标准的发展
        2.2.1 “难以弥补的损害”标准的发展之初
        2.2.2 “难以弥补的损害”标准有了明确的法律定义
    2.3 “难以弥补的损害”标准的定型
第3章 “难以弥补的损害”标准的司法适用及其问题
    3.1 “难以弥补的损害”标准适用的具体情形
        3.1.1 商誉或人身性质的权利
        3.1.2 侵权行为难以控制且显着增加申请人损害
        3.1.3 申请人的相关市场份额明显减少
        3.1.4 其他难以弥补的损害
    3.2 “难以弥补的损害”标准存在的问题
        3.2.1 “难以弥补的损害”已有标准过于模糊
        3.2.2 “难以弥补的损害”标准未充分类型化
第4章 完善我国“难以弥补的损害”标准的建议
    4.1 明确“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定义
    4.2 “难以弥补的损害”的类型化
    4.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10)建设银行LY分行个人业务精准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基础理论
    第二节 大数据原理及应用
    第三节 精准营销理论
        一、4C理论
        二、让客价值
        三、直接沟通理论
第三章 建设银行LY分行个人业务营销现状和问题
    第一节 建设银行LY分行个人业务发展现状
        一、个人客户对金融业务的需求变化
        二、建设银行LY分行个人业务情况
        三、建设银行LY分行物理网点概况
    第二节 建设银行LY分行个人业务主要产品
        一、个人存款
        二、个人投资理财类产品
        三、信用卡及其衍生产品
        四、电子渠道产品
        五、个人贷款
    第三节 建设银行LY分行个人业务营销现状
        一、个人业务实施“交叉+核心”的营销策略
        二、实施存量客户激活和提升工作
        三、开展客户防流失工作
    第四节 建设银行LY分行个人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制定的营销策略缺乏科学性
        二、营销缺乏有效的系统支撑
        三、营销成本高、客户满意度低
        四、客户分类不够细致、合理
        五、过度重视交易而轻视服务效果
        六、忽略科技创新靠人工经验被动营销
        七、客户流失现象严重
第四章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个人业务精准营销平台搭建
    第一节 个人业务精准营销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个人业务精准营销的必要性
        二、个人业务精准营销的意义
    第二节 个人业务精准营销平台的构建
        一、精准营销平台构建的设计思路
        二、精准营销平台的设计方案
    第三节 个人业务精准营销平台的执行
        一、管理层操作及权限
        二、营销层操作及权限
第五章 基于平台的个人业务精准营销的实施
    第一节 对员工进行组织分工
    第二节 制定精准营销方案
    第三节 利用平台建模进行客群分类精准营销
    第四节 做好目标客群线上精准营销工作
    第五节 定期对平台营销效果进行检测以调整精准营销策略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更准确地发现商机(论文参考文献)

  • [1]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探讨[J]. 江承徽. 金融纵横, 2021(11)
  • [2]烟台市农村女性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影响研究 ——基于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D]. 车笑. 烟台大学, 2021(12)
  • [3]创业警觉性的前因及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 王超. 吉林大学, 2021(01)
  • [4]基于回归及分类分析的C银行信用卡长尾分期产品数字化营销策略[D]. 寇辰鹿. 山东大学, 2021(02)
  • [5]基于关键链技术的多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以软件开发为例[D]. 邱献宝.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6]L集团合同物流业务拓展策略优化研究[D]. 蒋晓冰.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4)
  • [7]发现识别商机的过程与方法研究[J]. 王红梅.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1)
  • [8]农民创业中信任作用机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赵佳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9]论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审查要件“难以弥补的损害”[D]. 宁旭春. 湘潭大学, 2020(02)
  • [10]建设银行LY分行个人业务精准营销研究[D]. 王巍. 河南科技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更准确地寻找机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