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的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芦笋的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一、文竹的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范圣雨[1](2021)在《平菇对栽培料中重金属的富集与品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食用菌是人们当前食用及药用较多的一种真菌,中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但种植生产水平往往良莠不齐,且在质量监督方面管理较为薄弱,目前我们关注较多的是食用菌种植生产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却忽视了食用菌生产中更为严重的重金属残留问题。重金属离子的残留不仅会对食用菌本身的生长及营养价值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一旦被食用,将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针对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培育过程中出现的相关质量安全问题,本课题将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首先对我国目前不同品种食用菌和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所选择的原辅材料在重金属离子含量方面进行相应的测定,以测定结果为指标为我国食用菌生产线提供优质原辅材料选择的标准;此外还将对重金属离子对食用菌产生的不良效应进行进一步分析,本课题以食用菌中的平菇为例,培植一段时间后进行相关测定,以开展平菇对重金属吸收降解规律以及重金属对平菇营养成分的影响的研究。最终根据对相关实验结果进行的分析,为避免平菇栽培当中的重金属污染提供了参考,进而为我国食用菌生产安全提供了相应的科学依据,有助于我国制定和修订更为科学的食用菌生产安全标准,以保证今后为全国人民生产出更为健康、安全的食用菌产品。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本课题抽选取了90份食用菌样本(样本种类包括金针菇、毛木耳、双孢蘑菇、竹荪、秀珍菇、黑木耳、平菇等)分别对其含有的重金属进行测定,测量标准参考国标《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测量后根据测量结果发现其中有2份食用菌的镉含量已经超过了国家标准,分别是:竹荪(含量为1.5 mg/kg)、凤尾菇(含量为2.1 mg/kg);另外有1份秀珍菇中的铅元素含量达到1.2 mg/kg,也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而在这些样品中,汞的含量均小于0.2 mg/kg,砷的含量小于1mg/kg,这两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2、在食用菌原辅材料中抽取180个样本(有木屑、麸皮、棉籽壳等),并对其分别测定了汞(Hg)、铅(Pb)、镉(Cd)、砷(As)4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显示:生产食用菌的多种原辅料中Hg和Cd的含量不多,其中Pb含量处于1.0 mg/kg-6.0 mg/kg范围内的原辅材料有35份,占总量的19.4%,As含量处于1.0 mg/kg-8.0 mg/kg范围内的原辅材料有11份,占总量的6.1%。因此做好原辅料的把控尤为关键。3、本课题在上述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了重金属在平菇从基质中的吸收和富集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As、Pb、Cd、Hg含量的增加,平菇子实体在污染上的参数不断升高,污染情况快速上升。(2)栽培基质中富含的重金属能被平菇吸收,而且针对不同的重金属其富集效果也有差异,从大到小排序为:Hg、Cd、As、Pb,在上述几种重金属上的富集效果上,平菇的吸收富集规律符合幂以及多项式曲线方程,系数达到0.9960、0.8032和0.9803以及0.8380,全部满足明显或极明显水准。(3)随着As、Hg、Pb、Cd含量的增多,遏制平菇产量的效果就越强,且不同重金属降低产量的程度是有差异的。(4)铅、镉、汞、砷四种重金属对平菇中的营养成分有不良影响。结果表明:As含量的提升与平菇形成蛋白质没有影响,但随着As和Pb含量的增多,平菇子实体中含有的灰分显着减少,重金属的含量与平菇中的脂肪含量呈负相关。Cd、Hg等重金属会使平菇的氨基酸评分与氨基酸化学评分有所下降,而且重金属也会给氨基酸总量造成影响,增加重金属As、Cd的含量,氨基酸总量分别增加9.17%和5.93%,而增加重金属Pb、Hg的含量,氨基酸总量分别减少4.32%和12.0%。

赵彬竹[2](2020)在《延吉市花卉市场现状调查研究 ——以延边缤纷园艺花卉市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将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花卉产业作为一个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朝阳产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特别是近10年以来,延边缤纷园艺花卉市场已发展成为技术领先、服务一流、产品过硬的延边州花卉名牌企业,在延边州花卉企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评为延吉市行政单位团体组织定点供应商,延吉市行业带头人,延吉市返乡创业基地,延边州工商联会员企业。延边缤纷园艺花卉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加速了延边州花卉产业的进步和发展,辐射带动了花卉市场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延边州其他各县市花卉市场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延边缤纷园艺花卉市场在发展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研究、剖析和解决现阶段自身存在的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作者为了对目前延边缤纷园艺花卉市场的花卉产业、销售的花卉及园艺资材的种类、数量、销售额,销售方式和运营模式等,通过资料查询、实地调查、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进行调查,对它们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建议,并得出如下结果:1.2016-2018年延边缤纷园艺花卉市场销售的花卉品种有517个。其中,多肉植物有170个,,隶属于73个科,114个属;主要分布于天南星科、百合科、景天科、天门冬科、茜草科、竹芋科、菊科等。观花的花卉有150余种,约占总数的28.0%;观叶的花卉有230余种,约占总数的44.5%;观果的花卉有20余种,约占总数的5.8%。市场中热销的前20种花卉为:绿萝吊兰、仙客来、白鹤芋、长寿花、杜鹃、蝴蝶兰、丽格海棠、红掌、月季玫瑰、栀子、文竹、菊花、凤梨、雪铁芋、蟹爪兰、金边吊兰、满天星(平安树并列)、茶花、马拉巴栗、三角梅(栀子罗汉、薄荷并列);滞销的后5种花卉为:石榴、葡萄、芒果、梧桐和银杏。花卉销售数最多的月份是每年的7月,销售数为31.5万个,其次是3月销售数为10.87万个。花卉销售数后二位的月份是1月份和2月份,花卉销售数为1.47和1.35万个。2.2017年花盆销售量和销售额最高,分别为9.1万个和91.8万元。2017年园艺资材销售量和销售额最高,分别为27.2万个和59.8万元。3.延边缤纷园艺花卉市场发展势头较好、市场规模和功能逐年扩大和完善、消费潜力逐年增加。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政府对花卉市场扶持力度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于提高、流通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延边缤纷园艺花卉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还需持续不断地改进和解决这些问题。4.为促进延边缤纷园艺花卉市场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还需要通过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花卉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花卉市场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对策来实现。5.延边缤纷园艺花卉市场通过创建品牌、增加市场规模和功能等措施,如:创建金达莱品牌,增加鲜切花生产面积、加强销售和售后服务,加大租摆、绿植服务,增加冷链配送,建立中小学生农耕体验休闲观光区等措施为延吉市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林舒琪[3](2020)在《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从历史文献研究和现状植物调查两方面着手,对圆明园九州景区的植物景观原真性展开分析和研究,并为九州景区遗址保护与植物展示工作提出相关建议。研究6类圆明园相关文档和图档资料,总结其历史盛期时主要的植物种类、植物景观意境、植物配置模式等内容,整理出约有160种或品种的植物圆明园盛期植物种类表,总结出全园历史盛期的基调树种。对《花果树木价值清单》定种中有争议和模糊定种的15种或品种植物如刺松、马英花、千松、柏树、柏松、槟子、沙果树、探春花、黄海棠、欧栗子以及笔者提出疑议的罗汉松、佛梅花、红白丁香、白樱桃、万寿带进行了详细考据和论证定种。在御制诗文方面,与前人研究对比,本文新发现约21种植物种类且对各植物出现频次、种植位置、配景植物等进行了统计。在图档史料研究方面,本文纠正了前人辨析《圆明园四十景图》翻拍绢本中的色差等问题,根据电子版原件开展植物图像辨析研究,辨析出植物55种。对很有可能是表现清帝在圆明园的生活场景的《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和《清院画十二月令图》首次展开植物种类辨析,识别出43种植物。对圆明园全园现状植被资源展开系统调查,对九州景区的植被展开物种调查,样方调查和特殊调查。全园植被现状调查共统计到743种及品种,比历年普查平均多500种以上,其中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沉水植物的调查是几乎是同类普查所没有的,对野生植物的调查也更为详细。九州景区共统计到九州景区共统计到150种和品种的植被。根据该区样方调查统计植被相对重要值等指标,分析景区优势种。从遗址安全、遗址保护方面考虑,统计九州景区死亡乔木和对遗址有威胁乔木并展开相应分析。将全园特别是九州景区现状植被情况与历史盛期植物景观展开对比,得出九州景区木本植物种类原真性为13%-27%。在乔木优势种方面,大部分次级景区具有一定的原真性,但部分树种如刺槐、毛白杨、白蜡、‘紫叶’李等不宜作为优势种出现。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植物景观的原真性展示角度出发,对圆明园全园植物景观提出控制性建议,对九州景区植物景观提出包括历史植物景观展示以及对死亡乔木、威胁遗址乔木处理方案在内的具体建议。

杨茜[4](2020)在《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调查与景观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选取南宁市15处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公园立体绿化的主要形式和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再运用AHP法对公园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总结出公园立体绿化植物及其景观特色,并提出问题和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公园立体绿化植物资源的统计结果表明:(1)主要立体绿化形式有:墙面绿化、廊架绿华、栅栏绿化、树体绿化、假山绿化和护坡绿化。(2)立体绿化植物有95科193属306种,其中,蕨类植物16科18属28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76科172属275种;立体绿化植物物种最多的三个公园是:青秀山风景区(178种)、邕江北岸公园(76种)、广西药用植物园(60种);6种立体绿化形式按植物种数由多到少依次排序为假山绿化(136种)>护坡绿化(95种)>墙面绿化(90种)>廊架绿化(86种)>树体绿化(55种)>栅栏绿化(18种)。(3)多种科有兰科、百合科、豆科、禾本科、天南星科、萝藦科6科。(4)科、属区系均以热带分布为主,反映出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鲜明的热带性质。(5)生活型有乔木(33种)、灌木(43种)、竹类(5种)、藤本(90种)、草本(135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0.78%、14.05%、1.63%、29.41%、44.12%,藤本和草本占优势,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比例约为4.75:1。(6)藤本植物按攀援方式可分为缠绕类(21种)、卷曲类(18种)、吸附类(24种)、搭靠类(11种)、匍匐类(6种)和混合类(10种)6种类型,分别占藤本植物总种数的23.33%、20.00%、26.67%、12.22%、6.67%、11.11%。(7)附生植物有90种,占总种数的29.41%,其中附生种子植物有82种,附生蕨类植物有8种,分别占附生植物总种数的91.11%、8.89%;按附生类型可分为专性附生植物(55种)、兼性附生植物(33种)、偶发附生植物(2种),分别占附生植物总种数的61.11%、36.67%、2.22%。(8)公园墙面绿化的最高频植物是异叶地锦,廊架绿化和栅栏绿化的均是叶子花,树体绿化的是合果芋,假山绿化的是肾蕨、蜈蚣草,护坡绿化的是蟛蜞菊。(9)观花植物有175种(占57.19%),彩叶植物有39种(占12.75%)。(10)外来植物有163种(占53.27%),乡土植物有143种(占46.73%),说明南宁市公园在营建立体绿化植物景观时缺乏对乡土植物的应用。2.采用AHP法构建含生态质量、美学质量、社会及功能质量3个方面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模型对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公园立体绿化植物景观等级为Ⅲ级,处于中等水平;选取的60个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样点中,景观等级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的样点分别有4个、19个、18个、17个、2个,分别占评价样点总数的6.67%、31.67%、30%、28.33%、3.33%;假山绿化的景观等级为Ⅱ级,墙面绿化、廊架绿化和护坡绿化为Ⅲ级,栅栏绿化和树体绿化为Ⅳ级。3.根据调查及评价结果,总结出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及其景观的7个特色和7个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应建议。

占乔珊[5](2020)在《基于中医药文化的湖南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压力大,世界上6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人们需要回归大自然,释放压力。由于我国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康养在我国得以兴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医药文化,“治未病”的理念同森林康养不谋而合。目前,国内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同中医药文化相结合的案例还不是很多。中医药文化和森林旅游的结合将是一个较新的发展方向。对此本文提出中医药文化与植物景观设计相结合的策略,对龙山森林公园实地调查,构建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对游客进行中医药文化问卷调查,探究龙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中医药文化与植物景观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得出中医药文化主要特征和组成以及植物景观基础理论,为后续中医药文化应用到植物景观设计做铺垫。(2)对龙山森林公园实地调研,分析得出龙山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开始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活动;森林公园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构建了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准则层中影响权重最大的是景观养生性,指标层中影响权重最大是药用植物丰富度;对龙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评价,得出龙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关于养生性得分较低。(3)对龙山森林公园各区域受众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中医药文化认知度、景区植物改造期望度等。根据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受众对中医药文化认知度高、对中医药文化康体养生功能需求度高、受众对现有龙山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植物景观养生性评分低等。分析可知龙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养生性不足,结合前期调查分析,结合中医药文化对龙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有很大的可行性及必要性。(4)总结中医药文化在植物景观改造中应用的策略,提出适度改造、突出中医药文化、科学性、衔接上位规划四个原则,进一步指导龙山森林植物景观改造设计实践。(5)利用中医药文化中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药用植物学说等,对龙山森林公园进行合理的植物景观改造,通过相应措施,使中医药文化在龙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表达有积极的提高。综上,龙山森林公园本身就有着悠久的中医药文化,所以将龙山森林公园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是可以将龙山森林公园同其他森林公园差异化发展的新途径。龙山森林公园会成为炙手可热的森林旅游景点。

丁艳[6](2020)在《汉语植物词语研究》文中认为植物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较大的语义场。众多植物词语在传达自身的概念意义之外,还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富含民族文化意义的“能指”词。植物词语不仅是解读民族文化的一种媒介,也成为探索语言与思维关系的重要途径和出口。本文选择汉语植物词语(包括用来称说植物的名词和以植物名为构词语素构造的词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相关权威字典、词典及综合性语料库中的植物词语为语料,依据传统语言学、文化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知识对植物词语从命名、语义等语言层面以及认知、文化等角度进行全面而系统地研究。文章对汉语植物词的命名理据、意义构成、意义衍变特别是具有文化义的植物词语的语义特点及表现、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和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植物词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微观的描写与宏观的分析,深入探讨语言认知机制和社会文化在植物词语意义及植物隐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旨在揭示植物词语一般特点的同时探索其所具有的独特性,勾勒出汉语植物词语系统的基本面貌;并希望借助某一类词语聚合的研究,从词汇层面上探讨一个民族的语言现实与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思维方式之间的联系。论文的研究目标为:从植物名出发,分析植物词命名理据的类型和命名的特点,探讨植物概念获得名称的依据与理由以及它们在词义特征中的具体表现;分析植物词语的意义构成和语义特征,探讨社会文化对语义产生及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从认知角度分析隐喻在植物词语词义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探讨词义的演进与隐喻的认知机制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研究,有如下发现:汉语植物词语的命名理据多源,它们多方面揭示出植物词的词义特征并反映出植物的某种特点,呈现出类比性和具象性等比较突出的文化特征。汉语植物词语的词义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既有客观词义,也有主观词义,是植物概念义和深层附加义的双层叠加,词义蕴涵的民族文化色彩浓厚。植物词语文化涵义的产生和理解是建立在植物自身的特征属性和文化模式(包括社会历史文化形式、习俗生活形式、心理文化形式)与认知模式(隐喻或转喻)的基础之上,并反映出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信息。隐喻的认知机制是植物命名的重要依据和途径,植物的隐喻命名从属于与植物相关的基本概念隐喻,反映出人类认知事物的过程和规律;隐喻也是植物词语词义发展的内在心理机制,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植物词语的语义,以相似性(或相关性)为联结点,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途径实现了语义的衍生和拓展。汉语植物隐喻涉及的层面极广,模式多样且特色鲜明。这些独具特色的植物隐喻模式是特定文化影响下的必然产物,与特定的文化模式相适应。植物词语词义的演进与隐喻(包括转喻)的认知方式及其被用于语言交流的社会文化三位一体、密不可分。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对汉语植物词语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学术回顾;分析论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说明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一章汉语植物词的命名。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植物词的命名理据进行分析和归类;在此基础上探讨汉语植物词的命名特点,同时对植物词中的异名同名现象进行了描写和解释,并从语言的内外部因素分析产生植物词异名现象的深层原因。第二章汉语植物词语的语义分析。植物词语的语义构成包括理性义、语法义和文化义。根据自身研究需要,重点分析植物词语理性义和文化义两个方面。通过索解植物词语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植物词语理性义的直接性、间接性的语义表现和产生原因;阐释植物词语文化义的语义特征,指出植物词语文化义的语义来源和产生途径;通过对比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系统中植物词语的语义模式,探讨不同语言系统中植物词语的意义对应模式,分析引起这种语义模式差异的原因。第三章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认知。隐喻是植物命名的一种重要依据,也是用来描述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植物隐喻化认知表现在植物名的隐喻化上,也表现在借植物的隐喻含义来映射反映非植物域的某一概念上。论文从两个方面即汉语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和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来分析植物词语的隐喻系统和隐喻文化认知,指出在植物词语语义演变的过程中,隐喻起着重构、联想和转移的认知作用。同时,文章在深入考察植物隐喻特点的基础上也指出了汉语植物隐喻生成的动因。第四章汉语植物词语的物质文化映射。意义作为一种概念系统,基于人们的认知模式而存在,词义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人们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限制,也受到社会文化、民族心理、生态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章从文化的物质层次挖掘植物词语反映的古代生产生活以及植物词语对饮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映射,通过词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信息的微观解读,探讨词语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第五章汉语词语的精神文化观照。植物词语不仅可以反映物质文化,有些更是精神文化下的言语结晶。植物词语蕴涵着独特的礼俗文化色彩,并烙有礼俗文化的鲜明印迹。蕴含于植物词语中的大量礼俗事象,折射出汉民族的一些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植物词语也映照出民族价值观念,人们以花草树木为载体,抒发了对高尚精神人格的赞美与追求,彰显出人与自然物我相融的情感体验与共鸣,也折射出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要求。结语。对论文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总结,指出文章的创新之处,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和完善的方向。

郑硕[7](2019)在《养生理念下的香味主题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无锡香楠生态农业园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休闲农业发展迅速,随着经济能力的提升,人类对物质的追求逐渐上升到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养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芳香疗法和园艺疗法的受众从疾病人群转向健康的大众进入人们视野,但是目前农业公园大多仍然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乐的层面,并未从健康养生方面满足大众的需求。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来思考如何从景观层面将大众关心的健康养生理念融入农业园的规划设计中,从而促进我国休闲农业公园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查阅书籍、文献,收集相关资料,首先阐述了养生、农业公园、芳香疗法、园艺疗法等相关概念,介绍了主题农业公园的分类、功能和特性以及规划设计理论依据,分析了国内外对于主题农业公园、芳香疗法和园艺疗法的研究概况,进而总结出我国芳香主题农业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内容和策略。对相关案例进行了资料搜集和实地调研。分别对南京市溪田农业生态园、无锡田园东方蜜桃村、秦皇岛心乐园、楚天香谷芳香文化博览园从区位分析、整体布局、建设内容与案例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对无锡香楠生态农业园进行了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从区位规模、自然资源现状、道路现状等方面对场地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规划原则、目标定位和功能定位,从而进行了总体的方案构思和功能布局。将无锡香楠生态农业园分为八个区,分别是香味园、香果园、香草园、香乐园、香花园、香菜园、香馨园和凝香湖,设置了蔬果采摘、芳香理疗、体验菜园、农耕体验等多种体验活动,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香草园、凝香湖水系、竹香居、五行广场、农耕体验园和体验菜园六个节点做了详细设计,并策划了节庆活动,最终完成了对无锡香楠生态农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证研究。笔者参与的实证研究项目以期为我国芳香主题农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价值。

申星[8](2018)在《杭州市家庭园艺植物材料筛选及景观设计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家庭园艺行业迅猛发展,市场上家庭园艺植物种类愈加丰富,人们从关注植物逐渐转向关注家庭园艺景观设计。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等方法,了解分析了国内外家庭园艺的历史脉络及现况、植物材料分类及景观设计类型。本文通过对杭州市及周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园艺中心及花卉市场中的植物材料进行实地调查,得出720种植物材料,按照观赏特性及实用功能将全部植物分为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攀援类、芳香类、观赏草类、水生花卉类、观赏果蔬类、多肉类及仙人掌类植物,其中同时隶属于两个及以上种类的植物为多属性植物。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观赏价值、种植管理难易程度及其他价值三个方面,将植物材料进行综合价值的评分,结果为:除多属性植物外,观花类中月季花(Rosa chinensis)、铁线莲(Clematis florida);观叶类中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观果类中桃叶珊瑚(Aucuba chinensis)、冬青(Ilex chinensis);攀援类中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芳香类中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罗勒(Ocimum basilicum);观赏草中马蔺(Iris lactea)、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水生花卉中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粉美人蕉(Canna glauca);观赏果蔬中西瓜(Citrullus lanatus)、辣椒(Capsicum annuum)排名较高,适合市场及大众的需求,有较高的商业及景观价值。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家庭园艺景观产品中的容器花园从概念类型、选择设计上、优秀作品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设计主题创意、不同植物色彩间相互搭配的观赏效果及容器花园种植设计模式,为人们打造容器花园提供设计主题创意和种植设计参考模式。

林辉[9](2017)在《芦竹种质资源、繁殖及其栽培食用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芦竹是适应性强、生物量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作饲草、生物质能源、水保植物等,具有良好的综合利用价值。本文对收集的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芦竹进行了遗传特性分析和农艺性状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芦竹腋芽萌发的影响;不同位置的腋芽对萌发、幼苗及根系生长影响;不同氮肥使用量对芦竹幼苗及根系活力影响等。在芦竹的综合利用方面,进行了利用芦竹作为主要原料栽培平菇、毛木耳的研究,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收集来自非洲和我国不同地区的8个芦竹资源,分别对其rDNA的ITS序列进行扩增及测定,通过比较序列间遗传距离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分析结果表明Lz2、Lz 3、Lz4、Lz 5的亲缘关系较近,Lz8与花叶芦竹亲缘关系较近,其余2种均聚类为独立分枝,亲缘关系较远。2.选取相同场所同时种植的不同地区的芦竹材料,分别测量其株高、叶长、叶片数、叶宽、茎粗、茎节数、节间距、丛重、单株重等农艺性状。通过分析比较各个芦竹品种的农艺性状,探索不同地区芦竹的区别。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芦竹植株,在茎节数、分蘖、单株重、单丛重、光合参数、碳氮比等方面有显着差异,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14.55%~79.74%,其中单株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3.选取腋芽饱满的芦竹茎秆作为试验种茎,利用人工气候箱,设定不同的温度,研究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芦竹种茎的发芽率和以及Lz1的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温度对芦竹腋芽的萌发及根系生长有显着影响。不同地区的芦竹,其腋芽萌发率不同。25℃~30℃的条件下,Lz 1的发芽率为96.67%~98.67%,Lz3的发芽率为80%~82.67%。30℃时,生长60d的芦竹Lz1幼苗,根系总长为60.89cm,根表面积为1.86cm2,根尖数为775个。4.芦竹苗期肥力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试验处理氮肥施用量分别为12g、15g、18g、21g,定期记录地上部分生长情况,并于2个月后,测定不同处理芦竹幼苗的根系活力。结果:不同的氮肥使用量,对芦竹幼苗的生物量及根系活力有显着的影响,随着氮肥使用量的增加,芦竹幼苗生物量及根系活力逐渐增加,但增加至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根据幼苗生物量及根系活力,芦竹幼苗生长期最佳的氮肥使用量为375 kg/hm2。5.芦竹栽培平菇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有极显着的影响,其中以Lz2为主要原料的配方菌丝生长最佳。芦竹栽培平菇的最佳配方为:芦竹(Lz2)78%,麸皮15%,玉米粉5%,碳酸钙2%;芦竹栽培平菇与五节芒栽培平菇的生物转化率分别为89.72%和88.12%;芦竹栽培平菇的蛋白质为32.6%,氨基酸总量为24.29%,其中必需氨基酸占35.32%;通过CS与AAS分析,芦竹栽培平菇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甲硫氨酸,氨基酸指数(EAAI)为0.82。通过统计分析,芦竹与五节芒栽培平菇在质量和产量方面无明显差异。6.芦竹栽培毛木耳的研究表明,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毛木耳菌丝的生长速度有极显着的影响。芦竹栽培毛木耳的最佳配方为:芦竹(Lz 2)58%,芒萁20%,麸皮15%,玉米粉5%,石膏2%;生物转化率为112.83%;蛋白质为15.6%,氨基酸总量为11.77%(必需氨基酸占38.66%);通过CS与AAS分析,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甲硫氨酸,氨基酸指数(EAAI)为0.87,为良好的蛋白源。通过统计分析,芦竹与五节芒栽培毛木耳在质量和产量方面无明显差异。

夏青[10](2014)在《氮磷钾配施对文竹生理及释放负离子浓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文竹(Asparagus setaceus)为试材,以福建农林大学海峡楼3楼实验室为实验地点,采用 3 因素(N、P、K)4 水平(N1=0.08 g/L、N2=0.13 g/L、N3=0.18 g/L、N4=0.23 g/L;P1=0.01 g/L、P2=0.04 g/L、P3=0.07 g/L、P4=0.10 g/L;K1=0.02 g/L、K2=0.06 g/L、K3=0.10 g/L、K4=0.14 g/L)的L16(45)正交设计,通过测定不同氮磷钾配施条件下文竹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等多个生理指标以及脉冲电场刺激下负离子浓度释放值的变化来探讨氮磷钾施肥对文竹生理及释放负离子浓度的影响,最终目的为筛选出既能提高文竹生理抗性又能高效释放负离子浓度的最优氮磷钾组合,为我实验室研发的高效、环保、节能“植物源负离子发生器”所选植物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本试验条件下所用氮磷钾施肥处理对文竹生理指标都有显着影响。16个组合均能提高文竹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其光合作用及渗透调节能力,同时有效控制了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最大限度保障了细胞膜系统的稳定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NPK配施0天,21天,42天,63天),抗氧化酶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文竹组织内消化活性氧和自由基的能力提高,加强了其抗逆性并延缓了衰老进程;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时间变化不遵循逐渐增高的变化趋势,且最大值出现于不同处理阶段,出现此现象的原因经分析可能有两点:一是试验进行时期为温度较高的夏季,POD受环境因素影响表现出复杂的变化规律;二是某些氮磷钾处理下文竹体内营养元素失衡不明显导致整体没有规律性。2、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配施对脉冲电刺激下文竹高效释放负离子浓度的最优组合为A1B4C4,即0.08 g·L-1 N、0.10g·L-1 P205、0.14 g·L-1 K2O;其中氮肥是影响文竹释放负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氮肥浓度为A1,即0.08 g·L-1时,文竹脉冲刺激下释放负离子水平达到最优,在本研究施肥量范围内随着氮肥浓度的升高,文竹脉冲刺激下释放负离子浓度的能力下降;试验中氮、磷、钾三者对文竹脉冲刺激下释放负离子浓度的影响程度为氮肥>钾肥>磷肥。3、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氮磷钾配施对文竹生理和氮磷钾配施对文竹释放负离子浓度这两方面的指标得出N1P4K4,即0.08 g·L-1 N、0.10g·L-1 P205、0.14 g·L-1 K2O浓度配比为既能提高文竹生理抗性又能高效释放负离子浓度的最优氮磷钾组合。

二、文竹的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竹的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平菇对栽培料中重金属的富集与品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食用菌简介
    1.2 国内外食用菌质量安全研究现状
        1.2.1 国外食用菌质量安全现状
        1.2.2 国内食用菌质量安全现状
    1.3 食用菌中重金属污染
        1.3.1 食用菌中重金属的来源
        1.3.1.1 土壤
        1.3.1.2 大气
        1.3.1.3 水
        1.3.1.4 栽培料
        1.3.2 重金属对食用菌的危害
        1.3.3 食用菌中重金属的防治
    1.4 重金属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4.1 分光光度法
        1.4.2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1.4.3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
        1.4.4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1.4.5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4.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1.4.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
        1.4.8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1.5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设备
    2.2 试剂与材料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我国食用菌及主要原辅料的重金属含量检测
        2.3.2 培养料中重金属富集的实验
        2.3.3 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2.3.4 平菇子实体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
        2.3.5 平菇子实体蛋白质的评价方法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食用菌产品的重金属含量及安全性分析
        3.1.1 食用菌产品中砷(As)的结果分析
        3.1.2 食用菌产品中汞(Hg)的结果分析
        3.1.3 食用菌产品中镉(Cd)的结果分析
        3.1.4 食用菌产品中铅(Pb)的结果分析
        3.1.5 食用菌产品的安全分析
    3.2 我国食用菌生产中主要原辅料的重金属含量检测与分析
        3.2.1 原辅材料中砷(As)的结果分析
        3.2.2 原辅材料中汞(Hg)的结果分析
        3.2.3 原辅材料中镉(Cd)的结果分析
        3.2.4 原辅材料中铅(Pb)的结果分析
        3.2.5 原辅料的安全性分析
    3.3 平菇对培养基中有害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规律
        3.3.1 平菇对有害重金属砷(As)的吸收富集
        3.3.2 平菇对有害重金属镉(Cd)的吸收富集
        3.3.3 平菇对有害重金属铅(Pb)的吸收富集
        3.3.4 平菇对有害重金属汞(Hg)的吸收富集
        3.3.5 平菇重金属污染评价
    3.4 有害重金属对平菇营养成分影响与评价
        3.4.1 平菇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3.4.2 有害重金属给平菇氨基酸含量带来的影响
        3.4.2.1 氨基酸总量
        3.4.2.2 呈味氨基酸
        3.4.3 有害重金属对平菇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的影响
        3.4.4 有害重金属对平菇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和营养指数的影响
        3.4.5 有害重金属对平菇氨基酸比值系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的影响
4 讨论
    4.1 食用菌对重金属的响应
    4.2 重金属对平菇营养成分的响应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延吉市花卉市场现状调查研究 ——以延边缤纷园艺花卉市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花卉与花卉市场概述
        1.2.1 花卉概述
        1.2.1.1 花卉的概念
        1.2.1.2 花卉的分类
        1.2.1.3 花卉的效益
        1.2.2 花卉市场概述
        1.2.2.1 花卉市场的概念
        1.2.2.2 花卉市场的分类
        1.2.2.3 花卉市场的基本功能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内外花卉产业研究现状
        1.3.1.1 国外花卉产业研究现状
        1.3.1.2 国内花卉产业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花卉市场研究概况
        1.3.2.1 国外花卉市场研究现状
        1.3.2.2 国内花卉市场研究概况
    1.4 延吉市概况
        1.4.1 区域概况
        1.4.2 自然资源
        1.4.3 气候条件
        1.4.4 地理地貌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研究
        2.1.2 现场走访
        2.1.3 统计分析
    2.2 研究时间和地点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延吉市花卉市场销售的花卉种类、数量及所属科属
        3.1.1 延吉市花卉市场销售的花卉种类及数量
        3.1.2 延吉市花卉市场销售的花卉所属科、属数
        3.1.3 延吉市花卉市场热销的前20种花卉和滞销的后5种花卉
    3.2 延吉市花卉市场销售的花盆、园艺资材数量和销售额
        3.2.1 延吉市花卉市场销售的花盆数量和销售额
        3.2.2 延吉市花卉市场销售的园艺资材数量和销售额
    3.3 延吉市花卉市场多肉植物、草花生产销售情况
    3.4 延吉市花卉市场绿植租摆服务
第四章 延吉市花卉市场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延吉市花卉市场的概况
    4.2 延吉市花卉市场运营现状分析
        4.2.1 延吉市花卉市场SWOT分析
        4.2.1.1 优势(S)分析
        4.2.1.2 劣势(W)分析
        4.2.1.3 机会(O)分析
        4.2.1.4 威胁(T)分析
    4.3 延吉市花卉市场存在的问题
        4.3.1 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4.3.2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4.3.2.1 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
        4.3.2.2 花卉技术的科技含量较低
        4.3.3 缺乏高素质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3.3.1 从业人员学历普遍不高
        4.3.3.2 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4.3.3.3 经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高,经营理念滞后
        4.3.4 市场规模较小
        4.3.5 市场功能及交易方式落后
        4.3.6 市场服务体系不完善
第五章 调研结论及建议
    5.1 促进延吉市花卉市场发展的建议
        5.1.1 加强政府政策的保障力度
        5.1.1.1 加强政府政策的保障力度
        5.1.1.2 增加对花卉产业的补贴力度
        5.1.2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
        5.1.2.1 提高花卉市场的科研创新能力
        5.1.2.2 创建花卉产业特色品牌
        5.1.3 加强高素质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5.1.4 扩大市场规模和功能
        5.1.4.1 扩大市场规模
        5.1.4.2 增加市场功能
        5.1.5 完善花卉市场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圆明园作为遗址公园的重要性
        1.1.2 圆明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
        1.1.3 圆明园植物景观现状不容乐观
        1.1.4 圆明园植物景观亟待调查研究
        1.1.5 重点研究九州景区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遗址公园植物景观的相关研究
        1.2.2 圆明园植物景观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2 圆明园盛期植物景观考据
    2.1 相关研究史料
        2.1.1 文档资料
        2.1.2 图档资料
    2.2 文档资料考据
        2.2.1 内工则例考据
        2.2.2 御制诗文考据
    2.3 图档资料考据
        2.3.1 圆明园四十景图考据
        2.3.2 圆明园样式房图考据
        2.3.3 清宫圆明园图档考据
    2.4 图文考据小结
3 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
    3.1 全园普查
    3.2 九州详查
        3.2.1 九州全景区物种调查
        3.2.2 各次级景区物种调查
        3.2.3 遗址内乔木调查
        3.2.4 乔木生长势调查
4 圆明园植物原真性评价
    4.1 全园植物原真性
    4.2 九州植物原真性
        4.2.1 植物种类原真性
        4.2.2 植物景观原真性
5 结论与建议
    5.1 圆明园盛期植物总结
    5.2 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
    5.3 圆明园植物景观原真性评估
    5.4 圆明园植物景观规划建议
        5.4.1 遗址保护层面
        5.4.2 遗址安全层面
        5.4.3 植物景观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圆明园工程则例·花果树木价值》清单抄本
    附录B 圆明园御制诗中的植物统计表
    附录C 《圆明园四十景》植物考据表
    附录D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及《清院画十二月令图》植物考据表
    附录E 圆明园盛期植物材料表
    附录F 2019年圆明园植被调查名录
    附录G 九州景区植物种类调查表
    附录H 九州景区威胁遗址乔木统计
    附录I 九州景区死亡或濒死乔木统计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4)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调查与景观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基本概念
        1.2.1 城市公园
        1.2.2 立体绿化
        1.2.3 立体绿化植物
        1.2.4 植物景观评价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立体绿化发展概述
        1.3.2 立体绿化植物调查研究
        1.3.3 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第二章 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南宁市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候环境
        3.1.4 水文特征
        3.1.5 土壤资源
        3.1.6 动植物资源
        3.1.7 历史沿革
        3.1.8 人文历史资源
        3.1.9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立体绿化形式
        3.2.2 立体绿化植物物种组成
        3.2.3 立体绿化植物优势科
        3.2.4 立体绿化植物区系
        3.2.5 立体绿化植物生活型
        3.2.6 藤本植物应用
        3.2.7 附生植物应用
        3.2.8 立体绿化植物应用频率
        3.2.9 立体绿化植物观赏特性
        3.2.10 立体绿化植物来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HP法的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
    4.1 评价对象
    4.2 层次分析法的操作步骤
    4.3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4.4 构建评价指标模型
    4.5 评价指标的释义
    4.6 构建判断矩阵确定层次单排序
    4.7 层次总排序及结果分析
    4.8 评价过程
        4.8.1 指标评分标准及量化
        4.8.2 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4.9 评价结果与分析
        4.9.1 基于景观样点角度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4.9.2 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及其景观特色、问题及建议
    5.1 立体绿化植物及其景观特色
        5.1.1 植物物种丰富,种植方式多样
        5.1.2 遵循自然规律,景观热带特色鲜明
        5.1.3 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植物长势良好
        5.1.4 与平面绿化植物配置,整体景观层次丰富
        5.1.5 大量应用观花植物,季节性景观特色突出
        5.1.6 藤本植物种类较多,应用形式丰富多样
        5.1.7 附生植物物种较丰富,体现独特的附生景观
    5.2 立体绿化植物及其景观的主要问题
        5.2.1 立体绿化总量小,景观难以形成规模
        5.2.2 植物重复利用,景观异质性不高
        5.2.3 植物配置尚不科学,乡土和耐旱植物不受重视
        5.2.4 后期管养缺乏,景观效果不佳
        5.2.5 绿化技术简单,新型种植方式少
        5.2.6 景观文化底蕴不足,缺乏意境氛围
        5.2.7 科普功能缺失,公众认识不足
    5.3 立体绿化植物及其景观建设管理的初步建议
        5.3.1 统筹长远规划,扩大立体绿化规模
        5.3.2 推广低频和新物种的应用,提高景观异质性
        5.3.3 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加强乡土和耐旱植物的应用
        5.3.4 强化养护管理力度,总结护理经验
        5.3.5 提高绿化技术水平,适当推广新型种植方式
        5.3.6 增强景观文化内涵,营造景观意境美
        5.3.7 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公众认识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附录1:附表
        附表1 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名录
        附表2 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
        附表3 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指标权重专家意见征询表
        附表4 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景观问卷调查表
    附录2:附图
致谢

(5)基于中医药文化的湖南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森林康养发展新方向
        1.1.2 龙山森林公园中医药文化底蕴
    1.2 相关概念
        1.2.1 森林公园
        1.2.2 植物景观
        1.2.3 植物景观改造
        1.2.4 中医药学与中医药文化
    1.3 国内外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2 中医药文化植物景观设计基础理论研究
    2.1 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研究
        2.1.1 植物群落学
        2.1.2 景观生态学
        2.1.3 环境心理学
        2.1.4 森林美学
    2.2 中医药文化的特征
        2.2.1 “天人合一”整体观
        2.2.2 阴阳的平衡观
        2.2.3 动静结合的恒动观
        2.2.4 “人命至重”以人为本
    2.3 中医药文化的组成
        2.3.1 阴阳学说
        2.3.2 五行学说
        2.3.3 藏象学说
        2.3.4 中医药养生理念
3 基于中医药文化的龙山森林公园实地调研及评价体系构建
    3.1 龙山森林公园概述
        3.1.1 地理位置
        3.1.2 龙山森林公园功能分区
    3.2 龙山森林资源调查研究
        3.2.1 龙山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研究
        3.2.2 龙山森林公园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3.2.3 龙山森林公园“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研究
    3.3 中医药文化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构建与结果分析
        3.3.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3.3.2 评价体系构建
        3.3.3 评价体系指标确立
        3.3.4 评价体系指标层评分标准的确定
        3.3.5 指标权重确立与一致性检验
        3.3.6 结果与分析
    3.4 基于调查评价结果结合中医药文化对植物景观改造的必要性研究
4 结合中医药文化对龙山森林公园的问卷调查及期望分析
    4.1 调查方法
    4.2 受访者基本特征分析
    4.3 受众有关中医药文化的调查
        4.3.1 受众对中医药文化认知度调查
        4.3.2 受众对中医药文化功能需求调查
        4.3.3 受众对中医药文化景区(点)调查
    4.4 基于问卷结果结合中医药文化对植物景观改造的必要性研究
5 中医药文化在植物景观中改造策略
    5.1 基本原则
        5.1.1 适度改造原则
        5.1.2 突出中医药文化原则
        5.1.3 科学性原则
        5.1.4 衔接上位规划原则
    5.2 设计要点
        5.2.1 明确定位
        5.2.2 挖掘中医药文化
    5.3 设计策略
        5.3.1 阴阳学说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用
        5.3.2 五行学说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用
        5.3.3 药用植物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用
        5.3.4 中医药养生理念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用
6 基于中医药文化的龙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设计方案
    6.1 改造目的
    6.2 改造理念
    6.3 改造目标
        6.3.1 “天人合一”和谐环境
        6.3.2 “养生乐土”——龙山森林公园
        6.3.3 传扬中医药文化
    6.4 基于中医药文化的景区植物景观改造
        6.4.1 现状分析
        6.4.2 改造手法
        6.4.3 改造方案
    6.5 基于中医药文化景点植物景观改造
        6.5.1 现状分析
        6.5.2 改造手法
        6.5.3 改造方案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龙山森林公园常见药用植物表
附录B 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C 中医药文化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指标层评分标准
附录D 龙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评分图片
附录E 中医药文化在龙山森林公园的认识度与景点调查问卷
致谢

(6)汉语植物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植物词语的界定
        一、选题缘由
        二、植物词语的界定与选取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传统训诂学对植物词语的研究
        二、植物词语文化内涵研究
        三、植物词语隐喻认知研究
    第三节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三、语料来源
第一章 汉语植物词的命名
    第一节 汉语植物词命名理据的探求方法与类型
        一、植物词命名理据的探求方法
        二、植物词命名理据的类型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命名的特点
        一、理据多源,但命名单一
        二、选取事物最典型的特征进行命名
        三、命名具有类比性
        四、命名具有鲜明的具象性
    第三节 汉语植物词的异名与同名
        一、植物词的异名同实
        二、植物词的同名异实
第二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植物词语的理性义
        一、理性义的直接性及其表现
        二、理性义的间接性及其原因
    第二节 植物词语的文化义
        一、文化义的语义特征
        二、文化义的语义来源
        三、文化义的产生途径
    第三节 植物词语语义对应模式及成因
        一、植物词语的语义对应模式
        二、植物词语语义对应模式差异成因
第三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认知
    第一节 汉语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
        一、植物概念与植物隐喻命名的认知形成
        二、汉语植物名称的隐喻类型
        三、汉语植物名称的隐喻认知分析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
        一、植物基本层次概念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二、植物构成部分概念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三、“人是植物”“事(物)是植物”概念隐喻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第三节 汉语植物隐喻的特点及生成动因
        一、汉语植物隐喻的特点
        二、汉语植物隐喻的生成动因
第四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物质文化映射
    第一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古代的生产生活
        一、植物词语与古代的农业生活
        二、植物词语与古代的社会生活
        三、植物词语与古代其他生产活动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饮食文化
        一、植物词语与饮食生活
        二、植物词语与食事规仪
    第三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中医药文化
        一、植物词语与药学典籍
        二、植物词语与药学理论
        三、植物词语与医食保健
        四、植物词语与涉医文学
第五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精神文化观照
    第一节 植物词语的礼俗文化
        一、植物词语与古代传统礼仪
        二、植物词语与民风民俗
    第二节 植物词语的价值观念
        一、“君子之风”理想人格的赞颂与追求
        二、人与自然“物我相融”的情感体验与共鸣
        三、“德容兼备”古代社会的审美要求与反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7)养生理念下的香味主题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无锡香楠生态农业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养生
        2.1.2 农业公园
        2.1.3 芳香植物
        2.1.4 芳香疗法
        2.1.5 园艺疗法
        2.1.6 芳香主题农业公园
    2.2 芳香的类型及芳香植物的应用价值
        2.2.1 芳香的类型
        2.2.2 芳香植物的应用价值
    2.3 主题农业公园类型
        2.3.1 按照用地规模分类
        2.3.2 按照农业产业类型分类
        2.3.3 按特定文化主题分类
    2.4 主题农业公园的功能与特性
        2.4.1 主题农业公园的功能
        2.4.2 主题农业公园的特性
    2.5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2.5.1 国内外主题农业公园发展概况
        2.5.2 国内外芳香植物研究概况
        2.5.3 芳香疗法的研究概况
        2.5.4 园艺疗法研究概况
    2.6 规划设计理论依据
        2.6.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6.2 环境心理学理论
        2.6.3 景观美学理论
        2.6.4 中医养生理论
    2.7 芳香主题农业公园规划原则
        2.7.1 因地制宜原则
        2.7.2 突出主题原则
        2.7.3 特色鲜明原则
        2.7.4 兼顾四季原则
        2.7.5 分期协调原则
        2.7.6 保健养生原则
    2.8 规划设计内容
        2.8.1 发展战略和总体定位
        2.8.2 确定功能分区
        2.8.3 总体专项规划
        2.8.4 局部方案设计
    2.9 芳香主题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策略
        2.9.1 养生项目的策划
        2.9.2 芳香主题的表达
        2.9.3 农家氛围的营造
第三章 案例研究
    3.1 案例选择
    3.2 南京溪田农业生态园
        3.2.1 区位规模
        3.2.2 空间布局
        3.2.3 规划内容
        3.2.4 特色文化体验
        3.2.5 特色分析
    3.3 楚天香谷芳香文化博览园
        3.3.1 区位规模
        3.3.2 空间布局
        3.3.3 规划内容
        3.3.4 特色分析
    3.4 秦皇岛心乐园
        3.4.1 区位规模
        3.4.2 空间布局
        3.4.3 规划内容
        3.4.4 特色分析
    3.5 无锡阳山田园东方蜜桃村
        3.5.1 区位概况
        3.5.2 规划内容
        3.5.3 特色分析
    3.6 案例总结
第四章 实证研究
    4.1 项目概况
        4.1.1 区位分析
        4.1.2 现状分析
    4.2 SWOT分析
        4.2.1 优势(Strengths)
        4.2.2 劣势(Weakness)
        4.2.3 机遇(Opportunity)
        4.2.4 挑战(Threats)
    4.3 规划总则
        4.3.1 规划指导思想
        4.3.2 规划基本原则
        4.3.3 规划依据
        4.3.4 规划定位
        4.3.5 规划理念与创意构思
    4.4 空间结构布局
    4.5 分区建设内容
        4.5.1 香果园
        4.5.2 香菜园
        4.5.3 香馨园
        4.5.4 香味园
        4.5.5 香花园
        4.5.6 香乐园
        4.5.7 香草园
        4.5.8 凝香湖
    4.6 总体专项规划
        4.6.1 道路交通规划
        4.6.2 竖向与水系规划
        4.6.3 建筑与设施规划
        4.6.4 种植规划
        4.6.5 景点及游线规划
    4.7 局部景观方案设计
        4.7.1 五行广场设计
        4.7.2 香草园设计
        4.7.3 凝香湖—香溪水系局部景观设计
        4.7.4 农耕科普体验园设计
        4.7.5 体验菜园设计
        4.7.6 竹香居设计
        4.7.7 小品设计
    4.8 节日活动策划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致谢

(8)杭州市家庭园艺植物材料筛选及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家庭园艺概述
    2.1 家庭园艺概念
    2.2 家庭园艺材料分类
        2.2.1 家庭园艺植物材料
        2.2.2 家庭园艺非植物材料
    2.3 家庭园艺景观设计
        2.3.1 家庭园艺景观设计概念
        2.3.2 家庭园艺景观类型
3 杭州市家庭园艺植物材料调查分析
    3.1 杭州市概况
        3.1.1 自然地理条件
        3.1.2 气候条件
    3.2 调查范围
    3.3 调查内容与方法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 杭州市家庭园艺植物材料评价及筛选
    4.1 层次分析法概述
    4.2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对杭州家庭园艺植物材料的评价
        4.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4.2.2 植物材料评价模型构建
        4.2.3 判断矩阵构造及一致性检验
        4.2.4 层次总排序
        4.2.5 评分标准
    4.3 杭州家庭园艺植物材料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4.3.1 观花类植物评价结果及分析
        4.3.2 观叶类植物评价结果及分析
        4.3.3 观果类植物评价结果及分析
        4.3.4 攀援类植物评价结果及分析
        4.3.5 芳香类植物评价结果及分析
        4.3.6 观赏草类植物评价结果及分析
        4.3.7 水生植物评价结果及分析
        4.3.8 观赏果蔬评价结果及分析
    4.4 小结
5 家庭园艺花园设计研究
    5.1 容器花园的概念及类型
        5.1.1 容器花园的概念
        5.1.2 容器花园的类型
    5.2 容器花园选材原则
        5.2.1 植物选材原则
        5.2.2 盆器选材原则
        5.2.3 配件选材原则
    5.3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5.3.1 统一的原则
        5.3.2 调和的原则
        5.3.3 均衡的原则
        5.3.4 节奏韵律的原则
    5.4 容器花园案例分析
    5.5 容器花园种植设计模式提出
        5.5.1 容器花园设计主题与创意
        5.5.2 植物种植色彩搭配
        5.5.3 容器花园的构图要素
        5.5.4 容器花园种植设计模式
    5.6 小结
6 结语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9)芦竹种质资源、繁殖及其栽培食用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 芦竹种质资源研究与进展
        1.1 芦竹的种属及其分布
        1.2 芦竹的农艺性状
    2 芦竹繁殖的研究与进展
        2.1 芦竹的传统繁殖方式
        2.2 芦竹的组培快繁
        2.3 氮肥对芦竹苗期生长的影响
        2.4 温度对芦竹腋芽萌发的影响
    3 芦竹的利用与研究
        3.1 芦竹综合利用价值
        3.2 平菇的研究进展及利用价值
        3.3 毛木耳栽培及应用前景
    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芦竹种质资源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基因组DNA的提取
        1.3 序列扩增及测定
        1.4 芦竹品种序列比对及遗传距离分析
        1.5 芦竹品种系统发育树构建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扩增产物检测
        2.2 序列分析
        2.3 遗传距离分析
        2.4 系统发育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芦竹不同品种农艺性状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芦竹农艺性状的测定
        1.4 芦竹碳氮比的测定
        1.5 芦竹主要营养成分测定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地区的芦竹主要农艺性状
        2.2 不同地区的芦竹光合参数比较
        2.3 芦竹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2.4 不同地区芦竹碳氮比分析研究
    3 讨论
第四章 芦竹扦插繁殖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2 研究方法
        2.1 温度对芦竹发芽率的影响
        2.2 温度对芦竹根系生长的影响
        2.3 同一种茎不同位置腋芽对发芽的影响
        2.4 不同地区对芦竹腋芽生长的影响
        2.5 不同氮肥对芦竹苗期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2.6 不同氮肥对芦竹苗期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
        2.7 不同氮肥对芦竹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2.8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温度对芦竹发芽率的影响
        3.2 同一种茎不同腋芽对发芽率的影响
        3.3 不同地区的芦竹对发芽率的影响
        3.4 温度对芦竹根系生长的影响
        3.5 不同氮肥对芦竹苗期地上部分生长情况的影响
        3.6 不同氮肥对芦竹苗期地下部分生长情况的影响
        3.7 不同氮肥对芦竹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4 讨论
第五章 芦竹栽培平菇及其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供试菌株
        1.2 试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不同地区芦竹栽培平菇菌丝生长试验
        2.2 芦竹栽培平菇试验
        2.3 芦竹栽培平菇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2.4 芦竹栽培平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配方菌丝生长结果
        3.2 芦竹栽培平菇栽培试验结果
        3.3 芦竹栽培鲜平菇主要营养成分结果
        3.4 不同培养料的平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3.5 芦竹栽培平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评价
        3.6 芦竹栽培平菇子实体必需氨基酸指数
    4 讨论
        4.1 芦竹栽培平菇培养基配方筛选
        4.2 芦竹栽培平菇试验
        4.3 芦竹栽培平菇主要营养成分
第六章 芦竹栽培毛木耳及其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供试菌株
        1.2 试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芦竹栽培毛木耳菌丝生长试验
        2.2 芦竹栽培毛木耳试验
        2.3 芦竹栽培毛木耳主要成分分析
        2.4 毛木耳子实体蛋白质营养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配方菌丝生长结果
        3.2 芦竹栽培毛木耳栽培试验结果
        3.3 芦竹栽培鲜毛木耳主要成分分析结果
        3.4 不同培养料的毛木耳子实体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3.5 芦竹栽培毛木耳子实体蛋白质营养评价
        3.6 芦竹栽培毛木耳必需氨基酸指数
    4 讨论
        4.1 芦竹栽培毛木耳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
        4.2 芦竹栽培毛木耳试验
        4.3 芦竹栽培毛木耳主要营养成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氮磷钾配施对文竹生理及释放负离子浓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综述
    1.1 文竹研究现状
    1.2 植物氮磷钾研究现状
        1.2.1 氮磷钾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氮磷钾对脉冲刺激下植物释放负离子浓度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试验地点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生理指标的测定
        2.3.2 脉冲刺激下释放负离子含量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氮磷钾配施对文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3.1.1 N_0P_0K_0处理下文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3.1.2 N_1P_1K_1处理下文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3.1.3 N_1P_2K_2处理下文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3.1.4 N_1P_3K_3处理下文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3.1.5 N_1P_4K_4处理下文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3.1.6 N_2P_1K_2处理下文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3.1.7 N_2P_2K_1处理下文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3.1.8 N_2P_3K_4处理下文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3.1.9 N_2P_4K_3处理下文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3.1.10 N_3P_1K_3处理下文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3.1.11 N_3P_2K_4处理下文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3.1.12 N_3P_3K_1处理下文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3.1.13 N_3P_4K_2处理下文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3.1.14 N_4P_1K_4处理下文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3.1.15 N_4P_2K_3处理下文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3.1.16 N_4P_3K_2处理下文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3.1.17 N_4P_4K_1处理下文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3.2 小结与讨论
    3.3 氮磷钾配施对脉冲电刺激下文竹释放负离子量的变化试验结果
        3.3.1 喷肥1周脉冲电刺激下文竹释放负离子量的变化
        3.3.2 喷肥2周脉冲电刺激下文竹释放负离子量的变化
        3.3.3 喷肥3周脉冲电刺激下文竹释放负离子量的变化
        3.3.4 喷肥4周脉冲电刺激下文竹释放负离子量的变化
        3.3.5 喷肥5周脉冲电刺激下文竹释放负离子量的变化
        3.3.6 喷肥6周脉冲电刺激下文竹释放负离子量的变化
        3.3.7 喷肥7周脉冲电刺激下文竹释放负离子量的变化
        3.3.8 喷肥8周脉冲电刺激下文竹释放负离子量的变化
        3.3.9 喷肥9周脉冲电刺激下文竹释放负离子量的变化
    3.4 小结与讨论
        3.4.1 小结
        3.4.2 讨论
    3.5 氮磷钾配施对文竹生理及释放负离子浓度的系统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文竹的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平菇对栽培料中重金属的富集与品质评价研究[D]. 范圣雨.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延吉市花卉市场现状调查研究 ——以延边缤纷园艺花卉市场为例[D]. 赵彬竹. 延边大学, 2020(05)
  • [3]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D]. 林舒琪.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南宁市城市公园立体绿化植物调查与景观评价[D]. 杨茜. 广西大学, 2020(02)
  • [5]基于中医药文化的湖南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研究[D]. 占乔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6]汉语植物词语研究[D]. 丁艳. 内蒙古大学, 2020(12)
  • [7]养生理念下的香味主题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无锡香楠生态农业园为例[D]. 郑硕.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8]杭州市家庭园艺植物材料筛选及景观设计研究[D]. 申星.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7)
  • [9]芦竹种质资源、繁殖及其栽培食用菌研究[D]. 林辉.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5)
  • [10]氮磷钾配施对文竹生理及释放负离子浓度的影响[D]. 夏青.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芦笋的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