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干渠市区段治理改造方案示范

西干渠市区段治理改造方案示范

一、西干渠市区段治理改造方案论证(论文文献综述)

孙徐阳[1](2021)在《宜昌市典型中小河流健康诊断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中小河流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作为大河流域的“毛细血管”,中小河流在流域物质与能量循环和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河流等级相对较低,中小流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一般较弱,洪涝灾害频发、水电布置不合理等实际问题较为突出。开展典型中小河流健康评价相关研究能为中小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宜昌市域内3条代表性中小河流(香溪河、桥边河、玛瑙河)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应用研究。首先对干流主要评价河段进行空间划分和类别判定,分析了流域水环境水生态基本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其次基于河流(河段)分类分别构建了不同类型中小河流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和模糊物元模型得到丰、枯水期各河段的健康评估结果,并就影响中小河流健康的主要外界因素及对应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水生态现状调查。基于3条河流的实测数据分析研究区域水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生境现状。化学层面重点分析了水环境基本理化参数和特征营养盐指标;物理因子涵盖基础水文要素、河道底质及河岸带植被覆盖相关指标;生物方面则主要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参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时空异质性,其中营养盐浓度、河道底质组成及指示物种群落结构特征的差异最为明显。(2)中小河流健康评价体系构建。依据中小河流健康内涵和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建立了由共性与个性指标组成的中小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通用指标体系。其中共性(必选)指标5项,个性指标17项且分别属于不同类别(包括城镇段与乡村段、山区段与平原段、非回水段与回水段)。选择结合主客观组合赋权法的模糊物元模型作为综合评估方法,确定了评价体系中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系数集合以及各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准则层权重的相对大小为:水环境质量>指示物种群落结构>水文水动力=河流形态结构>压力与服务功能。为提高评价体系运行效率以及弥补存在的不足,在评价过程中将生态流量保证率、防洪安全保证率和富营养化指数设为控制性指标。(3)中小河流健康评价模型应用。依据综合隶属度值判断丰、枯水期各河段的生态质量等级及稳定状态,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枯水期健康状况整体略好于丰水期,全年出现的“病态”河段共有2处。与另外两种分类方式相比,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之间的健康差异最为显着。与生物评估法的对比结果表明确立的综合评价方法整体合理且具有相对优势。最后基于诊断结果多角度探讨了人为驱动力(包括城市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对于中小河流健康的影响,并总结了针对中小河流的管理对策与修复措施。

衡水市水利局[2](2019)在《壮丽七十年 美丽新衡水》文中研究指明衡水自古多水患,土地多低洼盐碱,一直为旱、涝、碱3大灾害所困扰。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依靠集体的力量,兴起了大规模水利建设。50年代初开始,开展大规模机井建设,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达到高潮,水浇地面积循序增加,彻底改变了农业生产落后的面貌。1958年起,开始兴建衡水湖,经逐年续建、维修和建设配套工程,设施日臻完善。衡水湖具备了蓄水、灌溉、缓沥、滞洪等多种功能,蓄水能力达到

王建明[3](2019)在《锐意进取 攻坚克难 奋力开创水利事业发展新局面》文中认为2018年,全市水利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省水利厅和市委、市政府治水兴水决策部署,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1.圆满完成2018年度目标任务1.1加强民生水利建设,重点水利项目稳步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投资4.3亿元,实施了地表水灌溉、井灌区

史汶昕[4](2019)在《山西省潇河流域管理机构研究(1949年-1990年)》文中指出潇河流域的跨行政区管理机构潇河水利委员会/管理局的性质是一个“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以丰补歉,自求平衡”的经济实体。其主要从事灌溉供水,相应开展综合经营工作。虽然组织架构几经变迁,单位名称屡次更改,但其本质属性和主要任务都未曾改变。其通过水费征收、发展副业,潇河水利委员会/管理局实现了运营管理的自给自足;其通过水规制定,水利规划设计,走群众路线,实现了潇河流域的水利治理完善;通过机构内部科室结构调整、人员优化配置,实现了管理上和工程建设上的技术型导向,提升了经济效益。潇委会在波折中不断调整适应时代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状况,从单纯“管理”到综合“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经历的一个缩影,同时也证明了民主管理、面向市场、不断改革的正确性。该管理机构为潇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做出了极大贡献。依托建国后行政上的村社大队-村-县-市组织管理体系和其本身兴建农田水利设施、防洪防涝防旱防灾、大力发展生产,其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水利社会秩序——原有因自然区域被行政区划分割而产生的水利水权纠纷、农民负担加重都被彻底解决,由此也实现了新中国地域性水利治理背景下的新的流域水利秩序重构。

刘伟佳[5](2018)在《赣抚尾闾水系统合整治对水沙过程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情况下,人为活动对河湖的干扰日趋增多,水和利工程建设在发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如何认识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湖生态健康的影响,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引起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利工程建设避免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提供科技支撑,对实现水利工程兴利除害与河湖水系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以赣江、抚河下游尾间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水沙情势、水环境、水生态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方面展开,综合研究了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对赣抚尾闾流域水环境及水生态的影响,构建了该工程对流域水系健康状况影响的评价体系,提出河湖健康保护对策。本文得到以下成果:(1)阐述了赣抚尾闾流域水文特征变化过程,定量分析了流域水文特征参数改变程度及枯期水位的变化规律。水文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赣江下游、抚河下游、清丰山溪径流量频率分析主要参数Cv分别为0.29、0.37、0.39,Cs/Cv值均为2.0,三河洪水发生遭遇的机率为26%;水文特征参数改变程度分析结果表明:1956~1987年可以作为受人为影响较小的天然状态的水文情势,石上水文站的水文特征参数改变程度最为显着;枯期水位变化规律表明:赣江和抚河下游尾间近十年多年年均水位分别下降1.94m和1.49m,年均水位和最低水位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近年来实测大断面均出现了明显下切变化趋势。(2)阐明了水利水保工程使流域径流丰枯同步性增加,输沙量同步性减弱的作用机制。依据国家基本网点站水(位)文站实测长系列资料,分析了工程实施对赣抚尾间流域主要河流枯期水位、丰枯遭遇概率以及输沙变化的影响效应。枯期水位影响方面,工程实施后对尾闾河道枯水期水位抬升作用较为明显;通过计算李家渡和外洲水文站两个站点9种组合情况下的丰枯遭遇概率,表明工程实施将使得两站点间径流量的同步性增加,输沙量的同步性减弱;输沙变化的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年期间,年累积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对年输沙量减少的平均贡献率最大、年累积水保林面积的平均贡献率最小。2010~2016年期间,年降雨量对年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最大,年累积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次之,年累积沟坝地面积的平均贡献率最小。(3)阐明了赣抚尾间流域河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与变化规律。依据水质监测数据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尾间河流水质以Ⅳ类水为主,受到轻度污染,城区湖泊整体水质以劣V类为主,受到重度污染;时间上:河流水质呈逐年恶化的趋势,其季节变化表现为,丰水期优于平水期优于枯水期。湖泊水质季节变化表现为,平水期优于丰水期优于枯水期;空间上:河流水质表现为上游优于下游,北支最好,中支略差于北支,南支最差。湖泊水质表现为城中心区青山湖水质相对最好,近郊的艾溪湖居中,远郊的瑶湖最差;河流水体污染程度与径流量和水位呈极显着负相关趋势。(4)提出了基于水质目标和河湖水环境承载力的水量调配方案。基于MIKE11构建的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主要河湖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中支、南支、主支、青山湖、艾溪湖和瑶湖的部分指标为负值,需要采取有效的补水措施;基于水质目标的河湖水环境承载力的水量调配计算成果表明:明确了调配范围、调配流量、调配水源和调配方式,年水环境承载力需调配水量约为4.05亿m3,确定水系连通工程实施能够有效改善赣抚尾间流域水系连通条件,明显改善南昌城区河湖水质。(5)解析了赣抚尾间流域水系综合整治对该地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与室内试验,利用Hydrus-2D模拟了赣抚尾间流域河道渗漏对河床土体及地下水中水分溶质运移的影响,对TN为代表的非吸附性溶质模拟结果表明:河床分层土体内的TN含量,随着模拟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终达到与上覆水体内相同含量,并通过土壤毛细管运移至地下水中,影响地下水水质;TP等吸附性溶质,主要累积在河床土体表层1m的范围内,模拟时间越长累积量越大;尾间河道距表层1m范围土体内对TP的环境承载能力为280mg/m3,地下水对TN的承载极限为20mg/L。(6)构建了赣抚尾间流域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对河湖生态健康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河湖健康保护对策。选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功能四个指标为目标层一级指标,构建AHP-FCE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一级指标权重大小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功能,工程实施对流域河湖水资源的影响最大。评估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控制河段健康综合状况得分4.0206,健康状况“健康”;系统分析河流陆生生态、水生生态、环境影响敏感区对综合整治工程的响应结果表明,工程实施总体以有利影响为主;提出基于河湖健康的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王淑贤,李效禄,潘文学[6](2017)在《延河安塞至宝塔区段治理思路浅析》文中提出结合延塞一体化发展要求,紧抓"一带一路"和革命老区建设的重大政策机遇,在分析延河治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通过实施防洪保障、低碳交通、生态景观、休闲健身和产业发展五大体系措施,实现"河在林中流、路在河边展、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意境,使延河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得到充分释放,支撑两岸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段佳卉[7](2017)在《开封市城区河道景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开封是我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区内外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其外北邻黄河,其内分布着众多的河道与湖泊。历史上的开封曾因隋唐大运河的开凿而兴盛,也因黄河的泛滥而衰败,可以说开封城市的兴盛与衰败均与河道有关。如今的开封与许多城市一样,在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人口增长的背景下,面临着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河道资源利用的矛盾。近年来,作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与园林城市的开封,为恢复其北方水城的特色,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河道景观建设的措施,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其城区内河道众多缺乏统一的规划,河道景观存在着水质差、功能缺失、风格混乱、不同区域间差距大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开封城区河道景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功能、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其景观建设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发展策略,为开封城区河道景观设计献言献策,并为其它地区提供参考与借鉴。第一章为论文的背景研究部分。根据开封城区河道的实际情况,界定了论文的研究范围,并进一步界定了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针对国内外关于城区河道景观的相关理论研究现状与多个优秀案例的分析,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第二章属于论文的理论基础部分。该章对城区河道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河道景观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属于对开封城区河道历史研究部分。该章探讨了开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并对开封河道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进行分析,为下文对城区河道景观的研究,提供了历史依据。第四章属于对开封城区河道景观现状研究的部分。该章从开封河道的分布、水质、驳岸、植物、交通、人工景观、景观文化建设等方面,对目前开封城区河道景观现状情况进行详细系统的阶段式总结,并分析与总结出目前河道景观建设经验与问题,为下文提出开封城区河道景观建设的原则与策略做出实际的依据。第五章与第六章属于开封城区河道景观发展方向探讨的部分。第五章从宏观方面针对开封城区河道景观设计的目标进行界定,根据设计目标提出设计原则,并结合目前开封城区河道景观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的相应的设计策略。第六章,从微观层面选取了近年来开封城区内三个有代表性的河道景观设计案例进行研究。先通过研究案例设计方案与实地调研,分析其案例设计的内容,再根据其河道景观建成后的现状,分析其设计的特色与不足,并尝试提出对策与思考。第七章为论文的总结部分。该章对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王伟华[8](2013)在《滨州市开发区防洪排涝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每年因洪水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洪灾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几千年来防止洪涝灾害一直是我国治理自然灾害最重要的内容。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核心,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口和社会财富高度聚集,城市化趋势使得城市一旦发生洪灾,造成的人口伤亡和经济损失也成倍增加。城市防洪事关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完善的防洪安全设施和防洪措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滨州经济开发区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现已成为滨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中国沿海最具发展活力的新的经济区域之一。但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排水管网配套滞后、骨干河道排水不畅、防汛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和隐患日益突出。论文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防洪的现状和经验,结合滨州市经济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区洪涝灾害的特点和防洪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吸收当前国内外相关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对照开发区实际提出城市防洪除涝的总体对策,并从工程、行政、科技等方面分别拿出相关的具体建议。

李永华[9](2013)在《滨州市水系生态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围绕国家和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提出了滨州水系生态建设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介绍了滨州市河流水系、水利建设成就及水系生态现状,分析了滨州市水系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滨州水系生态现状存在问题,结合滨州市“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水系生态城市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实际,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立足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海洋经济,夯实滨州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基础,提出了滨州市水系生态建设的发展思路和总体布局;规划了滨州市“五带、两圈、三湖、一星”总体工程布局,明确了滨州市生态水系近期(2015年)、远期(2020年)水系生态建设发展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结合滨州水利建设规划和建设经验,系统、全面、多角度地提出了加快水系生态建设的方式和方法,具体阐述了水系造林绿化、湿地保护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水系水土保持、水系环境综合治理五大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和规划任务,进行了投资估算;提出了水系生态建设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职称等保障措施;制定了近期(2015年)、远期(2020年)水系生态建设工程实施计划;对下一步滨州水系生态建设远景进行了展望。

许涛[10](2010)在《城市水系规划的环境学途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水系越来越受到关注,城市水系是城市中自然与人工的结合点,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的向往,对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城市水系规划可以优化配置城市资源,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传统城市水系规划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城市水系的发展和演变,通过对古代城市水系和现代城市水系在城市中的功能以及水与城关系的阐述,论证了城市水系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国内外城市水系规划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包括:城市水生态系统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修复理论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学途径,即环境学途径是一种方法论,包括环境系统的思想、环境学的分析方法和环境友好的技术措施。环境学途径是在当今环境问题突出,环境质量严重下降的背景下提出的,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途径。在环境学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城市水系规划的环境学途径,就是将环境学途径的方法论体系应用到城市水系规划中,包括三个层次,即构建城市水生态系统、基于GIS的格局分析、以生态修复为主的措施。在城市水系规划的环境学途径理论框架的上,对其三个层次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本文将城市水系规划的环境学途径应用到衡水市水系规划案例中,通过构建衡水市水系格局与功能密切联系的水生态系统,利用GIS平台,对衡水市水安全格局、水资源格局、水环境格局、水景观格局、水文化格局、水经济格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识别了衡水市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衡水市水资源、水环境水平不能满足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提升的需要。针对这一主要矛盾,结合生态修复技术及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提出了衡水市水系规划的措施。城市水系规划的环境学途径对衡水市水系规划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规划中的一些建议和措施已付诸实施,更加应证了城市水系规划的环境学途径的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是可持续的、环境友好的城市水系规划途径。

二、西干渠市区段治理改造方案论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干渠市区段治理改造方案论证(论文提纲范文)

(1)宜昌市典型中小河流健康诊断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河流健康内涵研究进展
        1.2.2 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2.3 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区域水环境水生态现状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自然环境
        2.1.2 社会经济
        2.1.3 水利工程
    2.2 调查方法及监测点位设置
        2.2.1 点位设置
        2.2.2 环境数据
        2.2.3 生物数据
        2.2.4 其他数据
    2.3 水环境现状
        2.3.1 水文
        2.3.2 基本理化因子
        2.3.3 营养盐
    2.4 栖息地现状
        2.4.1 河道底质
        2.4.2 河岸带
    2.5 水生态现状
        2.5.1 底栖动物
        2.5.2 浮游植物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典型中小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中小河流健康特征探讨
    3.2 中小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
        3.2.2 指标体系构建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典型中小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研究
    4.1 评价模型的建立
        4.1.1 指标权重分配
        4.1.2 模糊物元模型
    4.2 典型河流健康评价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小河流健康人为影响因素分析
    5.1 城市建设对中小河流健康的影响
    5.2 农业面源对中小河流健康的影响
    5.3 水利工程建设对中小河流健康的影响
        5.3.1 水坝建设的影响
        5.3.2 取用水引发的生态流量不足的影响
    5.4 管理机制对中小河流健康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壮丽七十年 美丽新衡水(论文提纲范文)

1. 科学编制水利规划
2. 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3. 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4. 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
5. 大力推进市区水生态环境治理
6. 大力实施引调外来水
7. 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8. 结束语

(3)锐意进取 攻坚克难 奋力开创水利事业发展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1. 圆满完成2018年度目标任务
    1.1 加强民生水利建设, 重点水利项目稳步推进
    1.2 统筹实施生态治理, 水环境水质量持续改善
    1.3 强化三条红线管理, 刚性约束作用日益凸显
    1.4 扎实推进防汛抗旱工作, 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全面提升
    1.5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2. 扎实做好2019年水利工作
    2.1 提高政治站位, 全面打好“六大攻坚战”
        2.1.1 打好节水攻坚战
        2.1.2 打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攻坚战
        2.1.3 打好河湖清理攻坚战
        2.1.4 打好南水北调引江水利用攻坚战
        2.1.5 打好生态补水和引蓄水攻坚战
        2.1.6 打好水系治理攻坚战
    2.2 补齐工程短板, 全面推进水利重点工程建设
        2.2.1 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
        2.2.2 持续推进防洪工程建设
        2.2.3 不断完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
        2.2.4 抓紧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尾工
    2.3 强化行业监管, 全面提升水利综合管理水平
        2.3.1 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2.3.2 全力以赴做好水旱灾害防御
        2.3.3 不断加大水利项目监管力度
        2.3.4 持续加大依法治水管水力度
        2.3.5 扎实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4)山西省潇河流域管理机构研究(1949年-1990年)(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与研究现状综述
    三、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潇河流域环境概况
    一、潇河流域的自然环境
        (一)水文地貌
        (二)气象及水旱灾害
        (三)河道变迁
    二、潇河流域的人文环境
        (一)流域内行政区划沿革
        (二)流域内社会经济概况
第二章 1949 年前潇河流域水利建设及管理规则
    一、明清时期潇河流域水利建设及管理规程
        (一)水利建设
        (二)管理规则
    二、民国时期潇河流域水利建设与管理规程
第三章 潇河流域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
    一、1949 年—1961年
        (一)组织的筹备及建立
        (二)组织架构
        (三)人员情况
    二、1962 年—1990年
        (一)组织架构
        (二)人员情况
第四章 潇河流域管理机构经费来源及支出
    一、机构经费来源
        (一)财政拨款
        (二)贷款及利息
        (三)水费征收
        (四)买卖及副业收入
        (五)接收经费及杂项
    二、机构经费支出
        (一)水利工程费用
        (二)办公经费(含工资)
        (三)杂费
    三、机构经费收支情况与财务改革
第五章 潇河流域管理机构的运行管理
    一、管理的具体内容
        (一)水利规划及建设
        (二)水规的制定
        (三)水利纠纷的处理
    二、与地方社会的关系
        (一)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二)与群众的关系
        (三)水利纠纷的处理与地方利益
    三、管理效果
        (一)历时性对比
        (二)共时性对比
第六章 结语
附录
    一、山西省水利事业水费收支办法(1950 年)
    二、潇河水利委员会灌溉制度规则(1950 年)
    三、潇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方案(1951 年)
参考文献
后记

(5)赣抚尾闾水系统合整治对水沙过程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利工程对水文水沙情势影响研究
        1.2.2 水利工程对水环境承载力影响研究
        1.2.3 水利工程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1.2.4 水利工程控制流域河湖健康影响评价研究
        1.2.5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1.6 研究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0 地理位置
        2.1.1 地形地貌
        2.1.2 水文气象
        2.1.3 地质概况
        2.1.4 河流水系
    2.2 河流水生态环境概况
        2.2.1 河流水质
        2.2.2 河流底质环境
        2.2.3 水生生态
        2.2.4 陆地生态
        2.2.5 河流生态系统主要环境问题
    2.3 流域水质监测试验设计及方法
        2.3.1 监测点设置
        2.3.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3 水质评价方法
        2.3.4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2.3.5 水环境承载力补偿分析计算方法
    2.4 地下水中溶质运移规律研究试验设计及方法
        2.4.1 试验材料
        2.4.2 试验设计与系统
        2.4.3 试验方法和过程
        2.4.4 测定项目与方法
3 赣抚尾闾流域水文特征分析
    3.1 流域水文特征分析
        3.1.1 流域水文站点分布
        3.1.2 主要测站径流特征
        3.1.3 流域洪水特征
    3.2 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3.2.1 突变点分析
        3.2.2 水文参数变化分析
    3.3 赣抚尾闾枯水期水位变化分析
        3.3.1 赣江下游尾闾枯期水位
        3.3.2 抚河下游尾闾枯期水位
        3.3.3 枯期水位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水利水保工程对流域水沙情势的影响
    4.1 赣抚尾闾水系综合整治规划
    4.2 工程建设对赣抚尾闾枯水期水文情势的影响
        4.2.1 对赣江尾闾枯水期水文情势的影响
        4.2.2 对抚河尾闾枯水期水文情势的影响
    4.3 水利工程对赣抚尾闾流域丰枯遭遇影响分析
        4.3.1 丰枯划分标准
        4.3.2 相关性分析
        4.3.3 联合分布参数估计
        4.3.4 最优Copula选择
        4.3.5 丰枯遭遇概率计算
    4.4 水保工程对赣抚尾闾流域水沙变化影响分析
        4.4.1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4.4.2 赣抚尾闾流域输沙变化的单、多因素影响分析
        4.4.3 赣抚尾闾流域输沙变化的影响因素贡献率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赣抚尾闾流域水质时空变化评价
    5.1 水质评价结果
        5.1.1 河流水质评价结果
        5.1.2 湖泊水质评价结果
    5.2 时间变化特征
        5.2.1 河流水质时间变化特征
        5.2.2 湖泊水质时间变化特征
    5.3 空间变化特征
        5.3.1 河流水质空间变化特征
        5.3.2 湖泊水质空间变化特征
    5.4 水质变化趋势
    5.5 水量-水位-水质响应关系分析
        5.5.1 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5.5.2 流量-水质响应关系分析
        5.5.3 水位-水质响应关系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水质目标的河湖水环境承载力及其水量调配分析
    6.1 模型验证与率定
        6.1.1 水质模型构建
        6.1.2 模型参数及率定
        6.1.3 模型验证
    6.2 基于水质目标的河湖水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计算
        6.2.1 计算方法
        6.2.2 结果分析
    6.3 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水量调配分析
        6.3.1 水量调配范围及分析方法
        6.3.2 主要湖泊水量调配需水量分析
        6.3.3 其他河湖沟渠水量调配需水量分析
        6.3.4 水量调配总需水量及补水方式
    6.4 基于水质目标的水量调配平衡分析
        6.4.1 赣抚平原可供调出水量分析
        6.4.2 赣江可供调出水量分析
    6.5 水量调配方式及其优化
    6.6 本章小结
7 赣抚尾闾水系综合整治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7.1 河床分层土壤入渗规律研究
        7.1.1 地下水埋深对土壤上升毛管水运动特性的影响
        7.1.2 地下水埋深对水分溶质运动特性的影响
    7.2 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分层土壤水分溶质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
        7.2.1 模型建立及参数确定
        7.2.2 地下水埋深影响下分层土壤水分溶质分布模拟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7.3 尾闾环境变化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模拟预测
        7.3.1 河道渗漏数值模型建立
        7.3.2 尾闾河道水位变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模拟预测
        7.3.3 尾闾河道水位水质变化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承载能力影响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下河湖健康评价及保护对策
    8.1 河湖健康评价
        8.1.1 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8.1.2 AHP-FCE模型的构建及评价程序
        8.1.3 AHP-FCE模型在赣抚尾闾河湖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8.1.4 赣抚尾闾流域河湖健康评价分布
    8.2 河湖生态环境对综合整治工程的响应
        8.2.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8.2.2 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分析
    8.3 基于河湖健康的的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8.3.1 水环境保护
        8.3.2 生态环境保护
        8.3.3 生态敏感区保护对策与建议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延河安塞至宝塔区段治理思路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延河安塞至宝塔区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2 治理思路与总体布局
3 治理措施及标准
    3.1 防洪保障体系建设
        3.1.1 河岸防护工程
        3.1.2 河道清障工程
        3.1.3 现代信息化工程
        3.1.4 设立河道保护“红线”
    3.2 低碳交通体系建设
        3.2.1 滨河快速干道建设
        3.2.2 慢行观光道建设
    3.3 生态景观体系建设
        3.3.1 河滩湿地工程
        3.3.2 水面工程
        3.3.3 调蓄湖面工程
        3.3.4 生态林带工程
        3.3.5 滨河景观工程
        3.3.6 河岸生态修复工程
    3.4 休闲健身体系建设
    3.5 产业发展体系建设
4 结语

(7)开封市城区河道景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国内外河道景观研究现状
        1.5.1 国内河道景观理论研究与建设实例
        1.5.2 国外河道景观理论研究与建设实例
    1.6 小结
第二章 城区河道景观设计的理论体系
    2.1 城区河道相关概念界定
        2.1.1 河道
        2.1.2 城区
        2.1.3 城区河道
    2.2 城区河道景观相关概念界定
        2.2.1 景观
        2.2.2 城区河道景观
        2.2.3 城区河道的景观构成要素
        2.2.4 城区河道景观功能
        2.2.5 城区河道景观设计类型
    2.3 城区河道景观相关理论研究
        2.3.1 景观设计学
        2.3.2 景观生态学
        2.3.3 海绵城市理论
        2.3.4 景观多功能性理论
        2.3.5 景观文化理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开封区域概况及河道历史沿革
    3.1 自然环境
    3.2 历史沿革
    3.3 文化背景
    3.4 河道历史沿革
        3.4.1 形成时期,自然水系初开发
        3.4.2 鼎盛时期,“四水贯都”的东京城
        3.4.3 衰退时期,水患造成的河道变迁
        3.4.4 建国后开封城区河道的整治
    3.5 小结
第四章 开封城区河道景观现状及分析
    4.1 开封城区河道景观概况及现状
        4.1.1 开封城区河道概况
        4.1.2 开封城区河道景观类型
        4.1.3 开封城区河道景观现状——古城区内
        4.1.4 开封城区河道景观现状——环城河道
        4.1.5 开封城区河道景观现状——古城区外
    4.2 开封城区河道景观建设现状分析
        4.2.1 河道水质情况分析
        4.2.2 河道驳岸形式分析
        4.2.3 滨河绿地植物景观分析
        4.2.4 河道交通现状分析
        4.2.5 河道人工景观现状分析
        4.2.6 河道文化景观现状分析
    4.3 开封城区河道景观建设经验及存在问题
        4.3.1 开封城区河道景观建设经验
        4.3.2 开封城区河道景观建设存在问题
    4.4 小结
第五章 开封城区河道景观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5.1 开封城区河道景观设计目标
        5.1.1 开封城区河道景观设计目标依据
        5.1.2 开封城区河道景观设计目标
    5.2 开封城区河道景观设计原则
        5.2.1 整体性原则
        5.2.2 生态性原则
        5.2.3 功能多样性原则
        5.2.4 文化性原则
    5.3 开封城区河道景观设计策略
        5.3.1 总体布局规划策略
        5.3.2 滨河景观空间系统规划策略
        5.3.3 生态环境修复策略
        5.3.4 分类定位规划策略
        5.3.5 交通体系设计策略
        5.3.6 传承历史文化设计策略
        5.3.7 提升文化活力设计策略
        5.3.8 植物种植设计策略
    5.4 小结
第六章 开封市城区河道景观的设计实践与思考
    6.1 古城区内滨水景观设计实践——大宋御河河道景观设计
        6.1.1 工程背景
        6.1.2 设计目标
        6.1.3 分区设计
        6.1.4 设计特色
        6.1.5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6.2 环城河道景观设计实践——东护城河环城公园段滨河绿地景观设计
        6.2.1 工程背景
        6.2.2 景观设计目标
        6.2.3 景观结构
        6.2.4 设计特色
        6.2.5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6.3 古城区外河道景观设计实践—马家河开封西湖段景观设计
        6.3.1 项目背景
        6.3.2 设计定位
        6.3.3 设计内容
        6.3.4 设计特色
        6.3.5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主要观点
    7.3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8)滨州市开发区防洪排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城市防洪排涝问题现状及措施
        1.2.1 多数城市防洪标准偏低
        1.2.2 城市调蓄雨洪能力衰减,城市内涝问题日趋严重
        1.2.3 排水设施养护管理不到位
        1.2.4 城市防汛快速反应机制不完备或执行不力
        1.2.5 城市居民防洪排涝减灾常识贫乏、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1.2.6 极端天气如暴雨等带来极大挑战
        1.2.7 城市排水基础设施薄弱,地面硬化地下渗水减少
        1.2.8 排水系统缺乏可持续性发展
        1.2.9 缺乏有效的防洪排涝风险评估体系
        1.2.10 河道行洪排水障碍多
        1.2.11 建设时序性问题
        1.2.12 强降雨问题
        1.2.13 城市湿地面积减少
    1.3 国外城市防洪排涝措施
        1.3.1 合理的防洪防涝标准
        1.3.2 发达的城市雨洪调蓄系统
        1.3.3 不断增强城市居民的防洪减灾意识
        1.3.4 发达的城市排水管网体系
        1.3.5 洪水保险
        1.3.6 明确和稳定的城市防洪经济投入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滨州市开发区基本情况
    2.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2 地形、地貌
    2.3 土壤地质
    2.4 水文气象
    2.5 河流水系
    2.6 排水工程
        2.6.1 河道排水
        2.6.2 城区排水
        2.6.3 田间排水
        2.6.4 村镇排水
    2.7 蓄水工程
        2.7.1 平原水库及湖泊
        2.7.2 河道拦蓄
第3章 开发区灾害程度及成因分析
    3.1 灾害程度
    3.2 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3.3 河流现状及已有防洪工程情况
    3.4 存在问题及主要经验教训
    3.5 规划及前期工作状况
第4章 规划目标和原则
    4.1 规划目标
    4.2 指导思想
    4.3 基本原则
        4.3.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4.3.2 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4.3.3 坚持人水和谐的原则
        4.3.4 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
        4.3.5 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原则
    4.4 编制依据
    4.5 规划标准及水平年
        4.5.1 规划标准
        4.5.2 规划水平年
第5章 防洪、除涝规划
    5.1 整体规划
        5.1.1 防洪、除涝标准
        5.1.2 总体布局
        5.1.3 规划指标
    5.2 防洪排涝工程措施
        5.2.1. 基本参数的选定
        5.2.2. 设计流量推算
        5.2.3. 横断面验算
        5.2.4. 堤防整治工程
        5.2.5. 衬砌工程
        5.2.6. 建筑物工程
    5.3 防洪除涝非工程措施
        5.3.1 保障措施
        5.3.2 服务体系建设
第6章 西沙河治理工程
    6.1 治理西沙河的意义
    6.2 工程地质概况
    6.3 工程编制依据
    6.4 工程规模与设计标准
    6.5 工程建设内容及工期
        6.5.1 工程内容
        6.5.2 工期
        6.5.3 主要建设内容(见图6-4)
        6.5.4 施工组织设计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9)滨州市水系生态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概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本情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工程地质
        2.1.4 气候概况
        2.1.5 河流水系
    2.2 社会经济概况
第3章 水系生态现状
    3.1 水利建设现状
        3.1.1 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成效显着
        3.1.2 蓄水调水工程快速发展资源
        3.1.3 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3.1.4 生态水利建设成效明显
        3.1.5 防洪除涝体系逐步完善
        3.1.6 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强
        3.1.7 水资源管理保护日益深化
    3.2 水系生态问题
        3.2.1 水土流失
        3.2.2 水质污染
        3.2.3 水资源紧缺
        3.2.4 水利工程老化
第4章 建设目标和原则
    4.1 总体思路
    4.2 建设范围和目标
    4.3 建设原则
    4.4 总体布局
    4.5 主要建设任务
第5章 水系生态建设工程
    5.1 水系造林绿化工程
        5.1.1 沿黄绿色生态带建设
        5.1.2 河道生态保护林带建设
        5.1.3 引黄干渠保护林带建设
        5.1.4 环城水系生态绿化带建设
        5.1.5 市县界生态林带及沿海生态带建设
        5.1.6 湖库保护林带建设
    5.2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5.2.1 博兴县麻大湖湿地旅游区
        5.2.2 芽庄湖、青沙湖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
    5.3 水系水土保持工程
        5.3.1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
        5.3.2 水土保持目标
        5.3.3 水土保持措施
    5.4 水系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
    5.5 水系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5.5.1 河道治理工程规划
        5.5.2 河道建闸蓄水工程规划
        5.5.3 城市水系生态建设规划
        5.5.4 水利风景区建设规划
        5.5.5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规划
        5.5.6 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监测
第6章 投资估算
    6.1 水系造林绿化工程投资
    6.2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投资
    6.3 水系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投资
    6.4 水系水土保持工程投资
    6.5 水系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投资
第7章 保障措施
    7.1 组织领导保障
    7.2 政策保障措施
    7.3 投入保障措施
    7.4 技术保障措施
    7.5 实施计划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城市水系规划的环境学途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存在的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限定与解释
        1.2.1 城市水生态系统
        1.2.2 城市水系规划的界定
        1.2.3 环境学途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市水系发展和演变
    2.1 对古代城市中水系的分析
        2.1.1 水系在城市中的作用
        2.1.2 城市水系与城市特色
    2.2 对现代城市中水系的分析
        2.2.1 景观价值
        2.2.2 生态价值
        2.2.3 社会价值
        2.2.4 经济价值
    2.3 水与城的关系
        2.3.1 水与城市形成发展的关系
        2.3.2 水系是城市生态的基础
        2.3.3 水系是城市文明的标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水系规划发展综述
    3.1 国外水系规划理论与实践
        3.1.1 国外水系规划理论
        3.1.2 国外水系规划实践
    3.2 国内水系规划理论与实践
        3.2.1 国内水系规划理论
        3.2.2 国内水系规划实践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水系规划方法体系
    4.1 城市水系规划的传统方法
        4.1.1 《城市水系规划导则》
        4.1.2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
    4.2 城市水系规划的环境学途径概述
        4.2.1 城市水系规划的目标
        4.2.2 城市水系规划的原则
        4.2.3 城市水系规划环境学途径方法体系
        4.2.4 城市水系规划程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水系规划的环境学途径
    5.1 构建城市水生态系统
        5.1.1 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界定
        5.1.2 城市水生态系统的构建
    5.2 基于GIS 的格局分析
        5.2.1 GIS 技术概述
        5.2.2 水安全格局分析
        5.2.3 水资源格局分析
        5.2.4 水环境格局分析
        5.2.5 水景观格局分析
        5.2.6 水文化格局分析
        5.2.7 水经济格局分析
        5.2.8 叠加分析
    5.3 以生态修复为主的措施
        5.3.1 生态修复措施概述
        5.3.2 河流修复措施
        5.3.3 湖泊修复措施
        5.3.4 湿地修复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案例研究——以衡水“水市湖城”水系规划为例
    6.1 规划区概况
        6.1.1 自然条件
        6.1.2 经济社会
        6.1.3 河网水系概况
    6.2 规划理念
        6.2.1 规划原则
        6.2.2 规划目标
    6.3 构建城市水生态系统
    6.4 基于GIS 的格局分析
        6.4.1 水安全格局分析
        6.4.2 水资源格局分析
        6.4.3 水环境格局分析
        6.4.4 水景观格局分析
        6.4.5 水文化格局分析
        6.4.6 水经济格局分析
        6.4.7 叠加分析
    6.5 以生态修复为主的措施
        6.5.1 河流修复措施
        6.5.2 湖泊修复措施
        6.5.3 湿地修复措施
        6.5.4 水资源综合利用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西干渠市区段治理改造方案论证(论文参考文献)

  • [1]宜昌市典型中小河流健康诊断及影响因素研究[D]. 孙徐阳. 三峡大学, 2021
  • [2]壮丽七十年 美丽新衡水[J]. 衡水市水利局. 河北水利, 2019(09)
  • [3]锐意进取 攻坚克难 奋力开创水利事业发展新局面[J]. 王建明. 河北水利, 2019(05)
  • [4]山西省潇河流域管理机构研究(1949年-1990年)[D]. 史汶昕.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5]赣抚尾闾水系统合整治对水沙过程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 刘伟佳. 西安理工大学, 2018(08)
  • [6]延河安塞至宝塔区段治理思路浅析[J]. 王淑贤,李效禄,潘文学. 陕西水利, 2017(05)
  • [7]开封市城区河道景观研究[D]. 段佳卉. 河南大学, 2017(05)
  • [8]滨州市开发区防洪排涝研究[D]. 王伟华. 山东大学, 2013(04)
  • [9]滨州市水系生态建设研究[D]. 李永华. 山东大学, 2013(03)
  • [10]城市水系规划的环境学途径研究及应用[D]. 许涛. 天津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西干渠市区段治理改造方案示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