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晚期胃癌患者SIMA、CEA、CA50、CA19-9联合检测评价

56例晚期胃癌患者SIMA、CEA、CA50、CA19-9联合检测评价

一、56例进展期胃癌胃者SIMA、CEA、CA50、CA19-9联合检测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尹启航[1](2020)在《胃癌发病部位特征分析及多指标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硕士学位课题由相对独立的两部分研究工作构成。第一部分观察胃癌和胃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发病部位特征,并针对具有“多灶现象”的同时性多发性胃癌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和主副病灶之间的关联性。第二部分通过检测胃癌组织中IL-6、gp130、JAK2、CEA的表达水平和Stat3的活化水平,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量,探讨多指标联合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1)回顾性收集2007年11月至2017年12月间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单次胃镜活检的70,534例病例,其中63,691例、1,002例、1,293例和4,548例患者分别被诊断为胃炎、胃上皮内瘤变、胃癌和其他疾病。探究2,295例胃癌和胃上皮内瘤变的高发部位,比较不同年龄组间高发部位的差异,并从中选择接受内镜粘膜下剥脱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56例同时性多发性胃癌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总结,并通过定义多发病灶的主病灶和副病灶,探究病灶间的关联性。(2)本课题组前期收集了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胃癌根治术的病例320例,本项研究作为前期工作的延续,从中筛选76例随访资料完整(随防至2018年10月)的胃癌患者手术组织并制成石蜡组织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6、gp130、JAK2、CEA的表达水平,以及Stat3的活化水平,通过美兰染色半定量检测Hp的感染量,分析其与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联合多变量ROC曲线的方法筛选胃癌患者预后预测指标的最优组合。结果:(1)胃癌和胃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发病部位特征分析:1)除非萎缩性胃炎外,男性其他胃部疾病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01)。2)在总人群中,胃窦(44.40%)、胃体(20.52%)和贲门(12.85%)是胃癌和胃上皮内瘤变的三个高发部位;男性胃癌和胃上皮内瘤变的三个高发部位为:胃窦(40.68%)、胃体(22.29%)和贲门(15.35%);女性胃癌和胃上皮内瘤变的三个高发部位为:胃窦(53.75%)、胃体(16.08%)和胃角(11.94%)。3)在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中,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在胃窦部的检出率有差异(p<0.001);在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胃癌患者中,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在胃窦部、胃体部、贲门部的检出率均存在差异(均有p<0.001)。(2)同时性多发性胃癌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多灶现象”的临床研究:1)纳入研究的56例同时性多发性胃癌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平均年龄为(63.82±11.88)岁,男性多见(75%,42/56),病灶周围黏膜合并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分别为25例(44.64%)和18例(32.14%)。2)主病灶和副病灶的直径存在正相关关系(r=0.797,p<0.001)。3)主病灶和副病灶的病理类型具有关联性(p=0.007);主病灶和副病灶的内镜分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01);主病灶和副病灶在空间分布方面具有关联性,垂直位置列联相关系数为0.484(p=0.002),水平位置列联相关系数为0.535(p=0.007)。(3)多指标联合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研究:1)在胃癌患者的术后死亡风险预测中,IL-6、gp130、p-Stat3、CEA的表达量及Hp感染量具有预测能力,其中Hp的预测能力最强(ROC曲线线下面积0.711),但略低于经典的TNM分期的预测能力(ROC曲线线下面积0.781)。2)利用Logistic回归联合多变量ROC曲线的方法,本研究建立基于4个指标的组合进行预测:gp130+p-Stat3+CEA+Hp组合对胃癌患者术后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ROC曲线线下面积为0.961)高于TNM分期组合(ROC曲线线下面积为0.826)。3)生存分析(K-M法)验证了上述组合优势:低、高死亡风险组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3.3%、2.2%,ROC曲线区分低、高死亡风险胃癌的线下面积为0.868。该预测组合自我验证C-index为0.717,校准曲线分析显示标准曲线与预测曲线贴合良好(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p=0.633),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在绝大部分风险阈值范围内,该预测组合的临床净获益率高于TNM分期组合。结论:(1)胃窦、胃体及贲门是胃癌和胃上皮内瘤变的高发部位,胃镜检查时有必要对这些部位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中,中青年组在胃窦部的发病率高于老年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胃癌患者中,老年组在胃窦、胃体和贲门的发病率均高于青年组。(2)合并黏膜萎缩的老年男性为同时性多发性胃癌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高危人群,临床医生在发现一个病灶时也需注意“多灶现象”存在的可能性,应根据主、副病灶间的关联性继续仔细观察,避免漏诊。(3)gp130+p-Stat3+CEA+Hp多指标联合能够预测胃癌患者术后的死亡风险。本研究课题的发现对减少胃癌和胃上皮内瘤变的漏诊、提高早诊早治率、制定最佳个体化治疗和严密随访方案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翟怡然[2](2019)在《化瘀解毒法治疗中晚期胃癌(痰瘀互结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以“瘀毒”理论的为主导思想,用化瘀解毒法治疗中晚期痰瘀互结型胃癌,为中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并探索中医药在化疗过程中“减毒增效”的作用。方法:将64例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ⅢB的原发性胃癌,且通过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瘀互结”型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的将患者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SOX化疗方案,治疗组患者配合口服化瘀解毒胶囊。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4个周期后,在瘤体大小、功能状况评分(KPS)、血清肿瘤标志物、中医症状积分、生存质量积分、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及毒副作用比较。结果:1.在缩小实体瘤方面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总缓解率为65.6%,控制率为87.5%,对照组的总缓解率为53.1%,控制率为78.1%,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KPS评分改善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的提高率为53%,对照组的提高率为28%,治疗组具有明显的优势,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血清肿瘤标志物方面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CEA、CA199、CA125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CEA无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A199及CA12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A199、CA125进行对比,显示治疗组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EA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4.在中医症状积分方面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显效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生活质量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积分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着(P<0.05);对照组治疗后积分无明显改变,与该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进行对比,治疗组的生活质量积分明显较低,两组间的差异显着(P<0.05)。6.凝血功能方面比较,治疗组凝血四项及D-D在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凝血四项及D-D差异不明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凝血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毒副作用方面比较: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肝肾损伤、周围神经损伤方面作用不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思想的指导下,用化瘀解毒法治疗中晚期痰瘀互结型胃癌可明显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调节凝血功能,并减轻化疗毒副作用。

王玉颖[3](2019)在《中药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状况影响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中药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因素,探讨中药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及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电子病例系统胃肠外科中心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性手术患者住院及门诊资料,获取术前基线资料(性别、年龄、BMI指数、居住地、术前NLR水平、术前肿瘤标志物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肿瘤并发症);术中观察指标(肿瘤位置、手术时间、手术入路);术后观察指标(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血管侵犯及神经侵犯情况、分化程度、病理类型、Borrmann分型、Lauren分型、淋巴结清扫总数、阳性淋巴结个数、是否化疗干预、化疗方案及次数、是否中药干预及干预时间是否超过3个月、生存状况、死亡或复发转移时间等)。纳入病人按照是否有中药干预超过3个月分为中药联合化疗组和单纯治疗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1例患者,其中75例为中药联合化疗组,66例为单纯治疗组。中药联合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5.0个月,单纯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3.0个月;中药联合化疗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42.0个月,单纯化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40.0个月,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由数值可见,中药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治疗相比中位生存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有所延长。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阳性淋巴结数目、TNM分期、神经浸润、浸润深度对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期未见影响,“Borrmann分型”是影响胃癌生存预后及肿瘤复发转移的因素,“分化程度”是影响胃癌肿瘤复发的因素。无论是气滞血瘀、气阴两虚还是肝胃不和型,中药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间的总生存时间、无瘤生存时间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出中药联合化疗对于改善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期、减低复发转移有一定积极作用,中位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延长2个月,但由于病例数限制,未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中药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不同中医证型之间预后未见明显差异。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是影响预后和肿瘤复发转移的因素,“分化程度”是影响胃癌肿瘤复发转移的因素。但因回顾性的数据仍存在一定的偏差与局限性,掺杂了许多不明确的因素,仍需要更严谨的前瞻性的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来提高更高循证医学上的证据。

刘建山[4](2018)在《氟尿嘧啶植入剂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氟尿嘧啶植入剂是一种新型的区域性缓释化疗药,胃癌患者术中植入后通过靶向性和缓释性的特点缓慢、稳定、持续、恒速的作用于局部残留的肿瘤细胞以提高化疗效果。本研究探讨区域性缓释化疗药氟尿嘧啶植入剂在胃癌患者术中使用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共79例,两组患者均行开腹胃癌根治性切除术(D2),依据术中是否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n=39),对照组术中未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n=40)。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术前及术后4周的浓度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情况观察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的疗效;依据WHO骨髓抑制分度标准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的基线水平和术后1周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后的骨髓抑制情况;药物性肝损伤的分度标准参照WHO不良反应分度标准NCI-CTC 3.0版本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情况评价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后肝功损害情况;通过观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清肌酐(CRE)、尿素(BUN)的水平变化情况评估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后肾功损害情况;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消化道症状出现的情况及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腹腔内感染、吻合口瘘、腹腔内出血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较评估氟尿嘧啶植入剂的安全性。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应用χ2检验;生存率、复发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法估计,应用log-rank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根治方式及淋巴结转移的构成比的比较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WBC、ANC、HB、PLT、AST、ALT、TBIL、CysC、RBP、BUN、CRE、CEA、CA19-9和CA72-4各项指标的比较均P>0.05,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对照组手术前及术后4周CEA浓度无显着性改变(P>0.05),观察组手术前及术后4周CEA浓度显着性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4周CEA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及术后4周CA19-9、CA72-4浓度均显着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4周CA19-9、CA72-4浓度比较无显着性改变(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生存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两年生存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年复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术后1周HB、WBC、ANC、PLT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骨髓抑制分度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4.两组患者术后1周TBIL、ALT、AST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药物性肝损伤分度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5.两组患者术后1周CysC、RBP、CRE、BUN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肾功损害阳性率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6.两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及消化道症状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粘连性肠梗阻、腹腔内感染、吻合口瘘、腹腔内出血、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手术治疗是CEA、CA19-9、CA72-4浓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术中使用氟尿嘧啶植入剂后4周可以使CEA下降的程度更明显,氟尿嘧啶植入剂对CA19-9和CA72-4浓度的影响需要更长期的观察;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2.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未对造血系统造成额外损害,未发生明显的骨髓抑制作用;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未造成明显的肝细胞破坏或造成肝功能损害;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未造成肾功损害。3.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未对消化系统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未增加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率,未对消化系统造成明显的损害;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未增加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发生。综上本研究表明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及改善预后,安全性良好。

胡乃强[5](2018)在《古羊藤消瘤方联合FOLFOX4治疗晚期胃癌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以未行手术治疗的晚期胃癌(Ⅲb-Ⅳ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古羊藤消瘤方联合FOLFOX4方案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实体瘤大小的改变、肿瘤标志物的变化、体能状态和不良反应等情况评价该方案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为晚期胃癌的中医药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临床资料,以便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治疗癌症的推广应用。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单纯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FOLFOX4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古羊藤消瘤方治疗,1日1剂,每日3次。2weeks/cycle,均连续用4个疗程。治疗前后均对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肿瘤大小、肿瘤标志物数值、KPS评分、QLQ-C30量表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1.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总有效为46.4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症状总积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中医症状总积分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缓解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3.近期瘤体大小改变: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2.14%,92.86%;对照组的分别为28.57%,60.71%,二者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疾病控制率方面(P<0.05),说明治疗组在控制瘤体大小方面优于对照组。4.肿瘤标志物: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199水平均较前降低,治疗组3项指标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72-4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99水平虽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5.体能状态:在QLQ-C30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较前降低,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在KP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较前增高,治疗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均说明治疗组在提高体能状态方面优于对照组。6.安全性分析:治疗组在观察的神经毒性、肝肾损害、胃肠反应、骨髓抑制等4个方面未发生毒副反应症状的患者均多于对照组,且均未出现新的毒副反应,且在神经毒性、胃肠反应方面(P<0.05),表明治疗组在安全性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古羊藤消瘤方联合FOLFOX4对晚期胃癌脾胃气虚证患者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中医症状积分、控制瘤体大小、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体能状态和临床安全性均优于单纯FOLFOX4方案化疗,值得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查鸯岚[6](2017)在《消癌解毒Ⅲ号方联合SOX方案对Ⅳ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以周仲瑛教授的癌毒病机理论为基础,运用消癌解毒Ⅲ号方治疗Ⅳ期胃癌。现将课题的理论依据及研究结果汇总成文。研究目的:通过规范化同期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观察消癌解毒Ⅲ号方联合SOX(替吉奥+奥沙利铂)方案对Ⅳ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时对比两者临床疗效性指标(如Karnofsky评分、临床症状、瘤体大小、肿瘤指标)及安全性评价指标(如化疗毒副反应),以此来综合评估消癌解毒Ⅲ号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明确消癌解毒Ⅲ号方联合SOX方案是否能提高Ⅳ期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发挥增效减毒作用,进一步推广其在Ⅳ期胃癌的应用。研究方法:将经筛选的60例IV期胃癌患者分为治疗组(消癌解毒Ⅲ号方联合SOX方案)和对照组(单纯SOX方案),两组各30例患者。21天为1个周期,观察4个周期。通过对比细胞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来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体力状况、临床症状、瘤体大小、肿瘤指标、毒副反应。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在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较之对照组,治疗组的CD3+、CD4+及NK细胞水平升高显着(P<0.01);治疗组在躯体功能、乏力症状、食欲丧失、便秘及总体健康状况方面都比对照组有比较明显的改善(P<0.05)。另外,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体力状况、缓解临床症状以及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方面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客观疗效和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方面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论:消癌解毒Ⅲ号方联合SOX方案能够提高Ⅳ期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Karnofsky评分、提高生命质量、减轻与缓解临床症状,发挥增效减毒作用,且不增加化疗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刘传锋[7](2016)在《二陈平胃散加减联合XELOX方案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二陈平胃散加减联合XELOX方案治疗胃癌术后痰湿凝滞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中医中药在胃癌治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将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XELOX方案(奥沙利铂130mg/m2,第一天,静脉滴注;卡培他滨1000mg/m2,一日两次口服,第一天至第十四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3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两组以21天为一个周期,治疗两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中医证候评分、KPS评分及毒副反应等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CA’72-4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的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KPS评分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肝肾功损伤、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等。治疗组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减少、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等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二陈平胃散加减联合XELOX方案治疗胃癌术后痰湿凝滞型患者,与单纯XELOX方案相比,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临床疗效。2.二陈平胃散加减联合XELOX方案较单纯XELOX方案,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KPS评分,提高生活质量。3.二陈平胃散加减可以改善XELOX方案所导致的骨髓抑制及减轻消化道反应。

田磊[8](2015)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及LCA对胃癌细胞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2.探讨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3.甘草查尔酮A(Licochalcone A,LCA)是从甘草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寄生虫、抗炎、抗肿瘤等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LCA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新型药物,本部分我们进一步探讨了LCA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抗肿瘤作用。【方法】1.收集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共收治的残胃癌患者85例,回顾性分析其中行手术切除治疗的5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影响因素。2.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共收治残胃癌患者85例,其中行根治性切除(R0切除)且行淋巴结廓清的40例患者进入临床分析。3.三株胃癌细胞系SGC7901、MKN-28、MKN-45分别经空白对照、LCA、LCA联合5-FU处理后,进行CCK8细胞活力检测,细胞周期检测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1.残胃癌患者占同期胃癌患者的1.5%,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4.3∶1,中位年龄为70岁。与首次疾病为胃癌的患者相比,首次疾病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首次手术时行BillrothⅡ式吻合术的比例较高(73.8%vs.37.5%,p=0.010),术后至残胃癌确诊的时间间隔更长(29.2±10.6年vs.12.7±12.9年,p=0.000)。与BillrothⅠ式吻合术相比,首次手术为BillrothⅡ式吻合术的患者,其吻合口残胃癌的发生率更高(73.0%vs.28.6%,p=0.001)。肿瘤大体分型为BorrmannⅣ型者的肿瘤直径较大,未分化型所占比例较高,并且更易发生在全残胃。残胃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68.2%(58/85)和55.3%(47/85)。47例根治性切除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38.4%和3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白蛋白水平、血清癌胚抗原水平、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手术根治情况、联合脏器切除和Borrmann分型是残胃癌手术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白蛋白水平、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和远处转移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2.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2.5%(25/40),淋巴结比(Lymph node ratio,LNR)为33.5%(115/343)。根据log-rank生存检验比较不同LNR分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并据此确定LNR的最佳分组界值如下:LNR 0,0%,LNR1,1-17%,LNR2 18-90%,LNR3>90%。N0、N1、N2、N3分期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9.5月,37.2月,12.9月,9.7个月,差异有显着意义(p=0.000),LNR0、LNR1、LNR2、LNR3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9.5月,30.2月,18.0月,4.1个月,差异有显着意义(p=0.000)。40例患者10、11组淋巴结比及转移率分别为66.7%和75%,14组淋巴结比及转移率分别为54.5%和76.9%。原疾病为胃癌的患者14组淋巴结比高于原疾病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00%vs.47.9%,p=0.029),原BillrothⅡ式吻合患者14组淋巴结比高于原BillrothⅠ式吻合的患者(62.2%vs.20%,p=0.038)。14组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短于14组淋巴结阴性的患者(9.7月vs.34.8月,p=0.000)。3.LCA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值,将胃癌细胞阻滞于G2/M期,并诱导胃癌细胞的凋亡,与5-FU联合后,将增加LCA的抗肿瘤作用。【结论】1.残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肿瘤分化程度、白蛋白水平、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和远处转移。无论是消化性溃疡还是胃癌的胃大部切除术后,定期复查不仅可以监测残胃癌的发生,还可以评估残胃癌患者的预后。2.残胃癌术后的淋巴结分期及淋巴结比均与残胃癌的预后相关。其中第10-11、14组淋巴结受侵犯比例较大(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5.0%和76.9%),且第14组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因此,建议手术时应尽可能清扫第14组淋巴结。3.LCA单药或联合5-FU对胃癌细胞具有显着的抗癌作用,今后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一种新选择,但需要大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田磊,肖秀英,叶明[9](2015)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共收治残胃癌患者85例,回顾性分析其中行手术切除治疗的5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残胃癌患者占同期胃癌患者的1.5%,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4.3∶1,中位年龄为70岁。与首次疾病为胃癌的患者相比,首次疾病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首次手术时行BillrothⅡ式吻合术的比例较高(分别为73.8%和37.5%,P=0.010),术后至残胃癌确诊的时间间隔更长(分别为29.2±10.6和12.7±12.9年,P=0.000)。与BillrothⅠ式吻合术相比,首次手术为BillrothⅡ式吻合术的患者,其吻合口残胃癌的发生率更高(分别为73.0%和28.6%,P=0.001)。肿瘤大体分型为BorrmannⅣ型者的肿瘤直径较大,未分化型所占比例较高,并且更易发生在全残胃。残胃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68.2%(58/85)和55.3%(47/85)。47例根治性切除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38.4%和3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贫血、血清癌胚抗原水平、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手术根治情况、联合脏器切除和Borrmann分型是残胃癌手术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贫血、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和远处转移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残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肿瘤分化程度、贫血、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和远处转移。无论是消化性溃疡还是胃癌的胃大部切除术后,定期复查不仅可以监测残胃癌的发生,还可以评估残胃癌患者的预后。

姚丽雯[10](2014)在《胃癌Ⅱ号方联合XEL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胃癌Ⅱ号方联合XEL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客观疗效、肿瘤指标(CEA, CA19-9)值、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的变化,客观综合的评价该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胃癌术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提供更佳选择。方法:将70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其中1例患者因中断服药剔除),对照组34例(其中1例患者因转外院治疗脱落)。治疗组采用胃癌Ⅱ号方联合XELOX方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XELOX方案化疗,21天为一个周期,连续观察2个周期,其中治疗组连续服用中药汤剂2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疗效差异、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治疗前后体力状况、生活质量、肿瘤指标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客观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24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9例,无效23例,检验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及体力状况对比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记物(CEA、CA19-9)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方面,治疗组不良反应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少,经检验,治疗组在改善化疗引起的血红蛋白、白细胞降低和恶心呕吐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Ⅱ号方在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时能改善患者体力状况,缓解患者部分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EA、CA19-9值,且与单纯化疗相比,联合中医治疗的患者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因此在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治疗中,应注重中西医的结合,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缓术后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

二、56例进展期胃癌胃者SIMA、CEA、CA50、CA19-9联合检测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6例进展期胃癌胃者SIMA、CEA、CA50、CA19-9联合检测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胃癌发病部位特征分析及多指标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部分 :胃癌、胃上皮内瘤变发病部位特征分析及“多灶现象”的临床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人群
        2.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胃癌及胃上皮内瘤变发病部位特征分析
        2.同时性多发性胃癌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灶间关联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胃癌及胃上皮内瘤变发病部位特征性分析
        2.同时性多发性胃癌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灶间关联性分析
        3.本研究的临床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结论
第二部分 :IL-6、gp130、JAK2、p-Stat3 联合CEA及 Hp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3.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1.胃癌组织中IL-6、gp130、JAK2、p-Stat3、CEA的表达及Hp感染的情况
        2.胃癌组织中IL-6、gp130、JAK2、p-Stat3、CEA的表达以及Hp感染与病理资料的关系
        3.胃癌组织中各个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4.胃癌组织中IL-6、gp130、JAK2、p-Stat3、CEA的表达及Hp感染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5.胃癌患者的各个检测指标对预后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
        6.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7.评估各指标联合预测胃癌患者术后死亡风险的效能
    第四章 讨论
        1.IL-6、gp130、JAK2、p-Stat3、CEA的表达及Hp感染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2.IL-6、gp130、JAK2、p-Stat3、CEA的表达及Hp感染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3.多指标联合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
        4.本研究的临床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多灶性胃癌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一 病例基本资料一览表
附表二 IL-6、gp130、JAK2、p-Stat3、CEA、Hp 表达结果一览表
作者简历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2)化瘀解毒法治疗中晚期胃癌(痰瘀互结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词语对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1.6 中止病例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
        2.2 设计方案
        2.3 给药方法
    3 评价标准及记录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对比
    2 疗效观察评价资料
小结
理论探讨
    1 祖国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胃癌的研究
    3 化瘀解毒法联合化疗立题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表
    附录2 :文献综述 论述祖国医学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及科研情况

(3)中药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状况影响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传统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1.1.1 祖国医学对胃癌病名的认识
        1.1.2 祖国医学对胃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1.1.3 胃癌病机治法方药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1.2.1 流行病学研究
        1.2.2 胃癌的病因研究
        1.2.3 胃癌产生的机制
        1.2.4 胃癌的外科治疗研究
        1.2.5 化学治疗及放化疗联合治疗
        1.2.6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运用
        1.2.7 影响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方案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分组方法
        2.3.2 常规化疗方案
        2.3.3 中医辨证分型
        2.3.4 病例筛查情况
        2.3.5 记录内容及方法
        2.3.6 随访
        2.3.7 统计学方法及数据处理
        2.3.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结果
        3.2.1 组间生存时间的比较
        3.2.2 组间不同证型的生存时间对比
        3.2.3 影响总生存时间的Cox回归分析
        3.2.4 组间无瘤生存时间的对比
        3.2.5 组间不同证型的无瘤生存时间对比
        3.2.6 影响无瘤生存期的Cox回归分析
    3.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氟尿嘧啶植入剂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随访
    1.6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手术前后肿瘤标志物
    2.2 术后生存率和复发率
    2.3 术后骨髓抑制情况
    2.4 术后肝功损害情况
    2.5 术后肾功损害情况
    2.6 术后消化系统损害情况
    2.7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古羊藤消瘤方联合FOLFOX4治疗晚期胃癌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1.1 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1.2 发病因素
        1.3 病理分型与转移途径
        1.4 临床表现
        1.5 辅助诊断
        1.6 现代医学的治疗进展
        1.7 FOLFOX方案相关研究
    2 中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胃癌病名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胃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胃癌的中医治疗
        2.4 胃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及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药物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及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情况
        3.2 观察指标分析及疗效评价
    4 讨论
        4.1 晚期胃癌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4.2 古羊藤消瘤方立方依据
        4.3 方药释义
        4.4 临床疗效分析
        4.5 临证体会
        4.6 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AJCC胃癌TNM分期
    附录2 中医症候评分标准
    附录3 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附录4 Karnofsky评分
    附录5 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
    附录6 WHO抗癌药物的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表现和分级标准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消癌解毒Ⅲ号方联合SOX方案对Ⅳ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胃癌的中医学研究
        1.1 病名探究
        1.2 胃癌病因病机
        1.3 辨证论治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Ⅳ期胃癌现代医学治疗研究进展
        2.2 胃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3. 癌毒病机理论
        3.1 理论详述
        3.2 消癌解毒号Ⅲ方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选择标准
    2. 一般资料
        2.1 性别、年龄
        2.2 初、复治
        2.3 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
        2.4 手术情况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分组
        3.2 观察内容
    4. 研究结果
        4.1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4.2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4.3 两组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比较
        4.4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4.5 两组近期客观疗效比较
        4.6 两组肿瘤标记物水平比较
        4.7 两组化疗毒副反应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疗效分析
        1.1 消癌解毒Ⅲ号方提高Ⅳ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
        1.2 消癌解毒Ⅲ号方改善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3 消癌解毒Ⅲ号方对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影响
    2. 安全性评价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学术成就
致谢

(7)二陈平胃散加减联合XELOX方案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胃癌的认识与研究
    2. 现代医学对胃癌的认识与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6. 脱落标准
    7. 终止研究标准
    8. 给药方法
    9.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10. 统计方法
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数据分析
    3. 疗效数据分析
        3.1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比较
        3.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 生活质量评分
    5. 毒副反应的比较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3. 对临床常见症状的影响
    4.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5. 毒副反应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个人简历

(8)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及LCA对胃癌细胞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分析
    1 研究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资料的筛选
        2.3 资料的收集、整理
        2.4 患者的随访及数据的整理、统计
    3 结果
        3.1 患者的基本临床病理特征
        3.2 根据首次疾病不同分组的临床特征
        3.3 根据首次手术吻合方式不同分组的临床特征
        3.4 根据Borrmann分型不同分组的临床特征
        3.5 生存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其与预后关系
    1 研究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病例资料的筛选、收集和整理
        2.2 患者的随访及数据整理、统计
    3 结果
        3.1 40例患者的基本情况
        3.2 淋巴结清扫数目
        3.3 淋巴结转移数目
        3.4 淋巴结比
        3.5 淋巴结转移部位
        3.6 生存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甘草查尔酮A联合 5-FU体外抗胃癌作用
    1 研究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2 药物浓度选择
        2.3 实验方法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LCA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3.2 LCA导致胃癌细胞的G2/M期阻滞,而联合 5-FU则引起G0/G1期阻滞
        3.3 LCA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 5-FU联合后凋亡更加明显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10)胃癌Ⅱ号方联合XEL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进展期胃癌的研究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
        1.3 治则治法
    2. 西医研究简况
        2.1 手术治疗
        2.2 术后放化疗治疗
        2.3 分子靶向治疗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3.1 中医药可增强化疗疗效
        3.2 中医药可降低化疗毒副反应
    4 胃癌Ⅱ号方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的理论研究
        4.1 胃癌术后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
        4.2 胃癌Ⅱ号方
        4.3 胃癌Ⅱ号方临床运用体会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或中止标准
        1.6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疗效观察项目
        2.3 疗效评价标准
        2.4 安全性评价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患者TNM分期比较
        3.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4 体力状况比较
        3.5 生活质量状况比较
        3.6 肿瘤指标CEA、CA19-9值比较
        3.7 药物毒副反应比较
    4. 讨论
        4.1 疗效分析
        4.2 临证体会
    5. 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56例进展期胃癌胃者SIMA、CEA、CA50、CA19-9联合检测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胃癌发病部位特征分析及多指标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研究[D]. 尹启航. 石河子大学, 2020(05)
  • [2]化瘀解毒法治疗中晚期胃癌(痰瘀互结型)的临床观察[D]. 翟怡然.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中药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状况影响的分析[D]. 王玉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氟尿嘧啶植入剂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D]. 刘建山. 延安大学, 2018(06)
  • [5]古羊藤消瘤方联合FOLFOX4治疗晚期胃癌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评价[D]. 胡乃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消癌解毒Ⅲ号方联合SOX方案对Ⅳ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 查鸯岚.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 [7]二陈平胃散加减联合XELOX方案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传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及LCA对胃癌细胞作用机制研究[D]. 田磊.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9]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 田磊,肖秀英,叶明. 肿瘤, 2015(03)
  • [10]胃癌Ⅱ号方联合XEL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D]. 姚丽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56例晚期胃癌患者SIMA、CEA、CA50、CA19-9联合检测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