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形公路铁路立交桥顶进施工技术

箱形公路铁路立交桥顶进施工技术

一、箱形公铁立交桥顶进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石文阳[1](2021)在《下穿运营铁路大断面框构箱涵施工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框构箱涵下穿既有铁路是沟通铁路两侧交通的施工方法之一,穿越复杂繁忙多股干线运营铁路线路的大断面、大角度斜交框构箱涵顶进施工安全风险高、难度大,对施工中不同工况下箱涵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依托在建的西安市经九路下穿陇海铁路立交桥工程项目,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下穿运营铁路线路大断面框构箱涵斜交顶进过程中顶力作用以及列车动荷载影响下的箱涵结构的变形和受力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对依托工程地质特点和施工要求的分析,提出了框构箱涵施工下穿顶进施工多股铁路线的架空结构体系和下穿施工实施方案及顶进施工重难点。基于理论和经验公式法给出了箱涵顶进的预计顶力值;依据大断面、大角度斜交框构箱涵的尺寸特征,基于局部抗压强度及尺寸的要求,建议了顶进液压千斤顶的布置方案。(2)在箱涵受顶推力作用下的顶进施工阶段,选取了箱涵顶进阶段的空推顶进阶段、第一次破桩顶进阶段、第二次破桩顶进阶段、第三次破桩顶进阶段等四种最不利工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箱涵不同顶进阶段的变形与受力情况进行了研究。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顶进阶段的增加,顶进方向的位移逐渐变小,箱涵的最大隆起和沉降值均有所减小;在应力方面,框构箱涵在第三次破桩阶段主应力达到最大,其最大主应力值小于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因此箱涵在顶力作用下不同顶进阶段的稳定性良好。(3)在箱涵受运营列车动荷载影响下的顶进施工阶段,对30 km/h、45 km/h和60 km/h三种不同列车行车速度时箱涵的受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框构箱涵在动荷载的作用下其特征点的位移和主应力均在第三次破桩阶段达到最大,且箱涵顶板跨中的特征点的响应幅值更为明显;对于不同列车车速下框构箱涵的位移与受力分析,可以发现特征点的时程曲线变化规律基本相似,特征点的竖向位移值与主应力均随着列车车速的增加相应增大,最大拉、压应力值均在相关规范要求之内,在最不利的三个破桩阶段工况下列车动荷载不足以对框构箱涵造成破坏。(4)实际工程中列车以速度为45 km/h通过时,在框构箱涵第三跨顶板下侧布置了6个测点对其振动加速度进行现场监测,其中1、2、3号测点分别位于中轴线上的后端、中间、前端,4、5、6号测点分别位于靠近中隔墙的后端、中间、前端。结果表明,测点2、5振动加速度响应值相对较大,且最大值在测点2处,测点5由于在有中隔墙一侧相对较小,测点4、5、6由于相邻的中隔墙承受了一定的列车竖向冲击荷载作用,导致振动加速度均略小于测点1、2、3。(5)根据实际工况在数值模型中设置与实际监测位置相对应的节点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比分析,数值模型的模拟结果在振动加速度响应规律上与现场实测数据规律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也进一步证明了框构箱涵在顶力以及列车行驶产生的竖向动荷载作用下稳定性良好。

聂海丰[2](2018)在《大跨径曲线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及监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在逐步得到提升,桥梁的制造工艺及结构计算理论也不断得到提高。当桥梁跨越河流、峡谷及车辆繁忙的路线时,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降低建造成本及缩短施工周期,在上世纪40年代,人类发明了一种新的桥梁建造工艺——转体施工法。该施工方法的出现使得桥梁建设的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转体施工法是将桥梁整体或分成两个半整体在偏离桥梁设计轴线某个角度的位置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再利用转动系统使其转动到桥梁设计轴线的位置。本文以湘潭特大桥为工程背景,该桥是分成两个T构在偏离既有铁路线路一定的角度处采用挂篮悬臂施工,施工完成后通过转动系统使两个T构转至设计轴线位置,然后在跨中合龙。悬臂施工过程中由于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主梁的内力及线形可能会偏离预期的理论值,且转体施工过程中由于过大的不平衡弯矩或其他不平顺因素的影响,桥梁结构可能会发生倾斜、偏移等情况,对桥梁整体的稳定性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需对桥梁的转体及施工过程进行严密的控制,以使主梁所受的内力和成桥后的整体线形满足设计要求。本文从桥梁的施工及监控技术入手,主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如下:(1)对连续梁转体桥的转体施工过程进行研究,对施工关键技术、主要施工步骤进行重点阐述,主要内容包括转动体系的施工、梁体不平衡称重试验及配重设计、连续千斤顶牵引力的计算、转体施工工艺等。(2)利用MIDAS、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主梁及转体结构的仿真分析模型,对主梁及转体结构进行模拟计算,将施工现场的实测值和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利用控制理论对下一阶段的的施工工作提供指导及依据,最终使连续梁转体桥的受力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及使主梁的线形平顺。(3)对连续梁转体桥的施工监控技术进行研究,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主梁线形、主梁应力、下转盘应力等,结合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的结果,对桥梁的施工过程进行监控,使连续梁始终处在安全稳定的状态。

王晓娟[3](2018)在《基于价值工程的公铁立交上跨与下穿设计方案比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铁路交通事业的大力发展,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的迅猛成长,我国道路交通中逐渐出现大量公路与铁路平面交汇的情况,其设计形式主要包含公路上跨和公路下穿既有铁路两种形式。针对这种类型的设计方案,公路铁路交汇设计方案比较选择的案例较少,设计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设计者的个人经验,不能保证方案选择的合理性和普遍性。此外因为需求方对设计的结果要求不同,项目工程现场难易度,现场地质情况等均不相同,就促使我们必须集思广益、不断创新,深入对公铁跨立交桥设计方案的研究和探索,提出普及、实用的设计方案,并运用科学合理的理论方法对各可行方案进行比较优选,实现安全、高效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的目的[1]。首先,本文通过对价值工程理论基础加以分析,简介价值工程的运用方法,分别介绍对象的选择,功能系统分析步骤,功能评价方法。然后基于价值工程理论公铁立交交叉设计方案比选进行功能指标的分析与建立,列出公铁立交设计比选研究中运用价值工程理论的基本步骤;建立公铁立交设计比选功能指标评价体系,根据建立比较选择指标体系的原则,结合相关实际设计经验,从经济,社会和技术三方面入手,建立公铁立交上跨与下穿设计方案比选的九个功能指标,分别从施工难度(施工作业空间、施工风险程度)、对既有线干扰(道路整体稳定性)、运营维护成本高低(造价估算、后期的维护费用、施工工期合理性)、社会效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是否符合地方政府的诉求(对道路经济发展的促进、政策上的可行性)五个大方面进行功能指标确定分析,运用该功能的评价模型对各可行设计方案进行功能评价分析,进而算出各设计方案的功能系数、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具有最高价值系数的方案为最终优选实施的设计方案。最后,以阳安二线铁路与勉县城区定军山大道公铁立交设计为例,就提出的三种设计方案,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建立的公铁立交上跨与下穿工程的设计方案比选模型,计算出各可行方案的各自功能系数值和成本系数值,并得出各设计方案的价值系数值,对三种可行设计方案价值系数值进行比较,选出价值系数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价值工程理论作为一项技术与经济完美结合的方法实现了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价值的目标,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具有很大的潜能和效用。

李士中,司道远[4](2012)在《既有线便梁施工关键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既有线便梁施工中,施工单位往往更多地考虑顶进桥涵的主体和施工便梁拆装问题,而忽视顶进工程中辅助设备的理论分析、必要检算和安全细节控制,从而导致进展受到制约。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支墩、后背、滑道等临时性结构分析,提出便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要点。

郭相武[5](2004)在《D型施工便梁动态安全特性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江西赣州至福建龙岩(简称赣龙线)铁路下穿京九铁路的框架桥顶进施工时,采用四组D16和两组D24便梁加固线路,为了保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列车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运输的干扰,提出在突破现行《铁路工务安全规则》规定限速45km/h的条件下提高行车速度,达到“双60”的要求。基于这一目的,本文针对限速60km/h及以上施工便梁动态安全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并进行有关的理论分析,分析研究了轨道结构、便梁和便梁支墩动态参数的变化对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 本文根据测试要求,将测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限速阶段、试验车测试阶段、监测阶段,测试每个阶段中轨道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轨距弹性挤开量;便梁的固有频率、动挠度和冲击系数;支墩桩顶沿线路纵向和横向的位移。此外,运用有限元专用程序Ansys5.7,计算了便梁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挠度和自振频率,分析和评估便梁的刚度和安全性,并将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理论分析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本文根据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对行车安全进行较完善的分析评估,同时全过程监控行车安全。理论和实测结果表明,将列车限速从45km/h提高到60km/h能够达到《铁路工务安全规则》规定的要求,为以后便梁施工时提高列车限速、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列车行车安全提供重要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张海鹏[6](2004)在《锦州市广州街公铁立交桥一期工程主桥设计》文中认为介绍锦州市广州街公铁立交桥主桥设计 ,包括整体构造、上跨主桥的内力分析和预应力体系的设计 ,以及下穿框构桥的施工方法

丁春林,杨培俊,周顺华[7](2004)在《既有铁路线下公铁立交桥施工技术及方案评估》文中指出某公铁立交桥位于浙赣线K1 8+32 6 7处 ,立交桥地基承载力差 ,施工便梁支点难于保持稳定 ,且施工期间两边孔产生横向位移 ,中孔顶进困难。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新方案 ,并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有限元法 ,计算在列车荷载作用下边箱体地基承载力、底板沉降和最大沉降差以及边箱体结构强度 ,提出一些对该公铁立交桥施工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赵增琪[8](2003)在《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箱体结构顶进法施工》文中指出以公路下穿铁路现场整体预制箱形框构桥为例 ,对顶进法施工的特点、工艺原理、施工工艺等作了详细阐述 ,提出了顶进系统施工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措施。

王月红[9](2001)在《箱形公铁立交桥顶进施工技术》文中提出着重概括总结箱形公铁立交桥顶进施工关键环节 ,主要包括 :施工前的现场调查、理论检算、施工过程控制等。

盛海峰,赵玉春,栾传宝,白立新,许筠[10](2001)在《公铁立交桥优化设计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述了公铁立交桥勘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设计的对策。

二、箱形公铁立交桥顶进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箱形公铁立交桥顶进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下穿运营铁路大断面框构箱涵施工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框构箱涵下穿工程施工发展研究现状
        1.2.2 框构箱涵下穿工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3 框构箱涵下穿工程现场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下穿铁路框构箱涵顶进施工方案确定及实施
    2.1 工程概况
        2.1.1 框构箱涵工程概况
        2.1.2 框构箱涵工程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2.2 框构箱涵下穿多股铁路架空体系设计
    2.3 框构箱涵施工方案确定
        2.3.1 框构箱涵施工整体方案
        2.3.2 1#、5#框构箱涵施工方案
        2.3.3 2#、3#、4#框构箱涵施工方案
        2.3.4 框构箱涵施工的重难点
    2.4 5#框构箱涵顶进施工的实施
        2.4.1 5#框构箱涵顶进施工
        2.4.2 5#框构箱涵顶进施工的顶推力确定
        2.4.3 顶进施工时5#框构箱涵局部的承压验算
    2.5 本章小结
3 框构箱涵顶进施工阶段结构位移与受力分析
    3.1 框构箱涵顶进施工模拟方案
        3.1.1 框构箱涵顶进施工模拟
        3.1.2 框构箱涵顶进施工模型构建
        3.1.3 框构箱涵顶进施工数值模拟工况
    3.2 框构箱涵空推顶进阶段位移与受力的数值分析
        3.2.1 空推阶段的位移变化
        3.2.2 空推阶段的受力变化
    3.3 框构箱涵破桩顶进阶段位移与受力的数值分析
        3.3.1 破桩阶段的位移变化
        3.3.2 破桩阶段的受力变化
    3.4 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的施工建议
    3.5 本章小结
4 考虑列车运营荷载影响的框构箱涵的位移与受力分析
    4.1 框构箱涵顶进数值模拟方案
        4.1.1 数值模型建立
        4.1.2 工况拟定
    4.2 不同顶进阶段框构箱涵位移与受力分析
        4.2.1 第一次破桩阶段的位移与受力分析
        4.2.2 第二次破桩阶段的位移与受力分析
        4.2.3 第三次破桩阶段的位移与受力分析
    4.3 不同行车速度框构箱涵位移与受力分析
        4.3.1 第一次破桩阶段的位移与受力分析
        4.3.2 第二次破桩阶段的位移与受力分析
        4.3.3 第三次破桩阶段的位移与受力分析
    4.4 列车运营影响的框构箱涵现场监测
        4.4.1 现场振动监测方案
        4.4.2 振动监测结果分析
        4.4.3 数值模型合理性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本人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2:本人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
    附录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2)大跨径曲线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及监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桥梁转体施工发展概况
        1.2.1 转体施工法简介
        1.2.2 国内外桥梁转体施工发展概况
    1.3 国内外桥梁施工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2 连续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2.1 工程背景
    2.2 转动体系施工
        2.2.1 转体下转盘施工
        2.2.2 下球铰安装
        2.2.3 滑道的安装
        2.2.4 上球铰、聚四氟乙烯滑动片安装
        2.2.5 上转盘撑脚安装
        2.2.6 上转盘安装
        2.2.7 牵引体系施工
    2.3 转体不平衡称重试验及其配重设计
        2.3.1 称重试验的意义
        2.3.2 称重试验的目的
        2.3.3 称重试验的原理
        2.3.4 转动体球铰静摩阻系数及偏心距的计算
        2.3.5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2.3.6 测点的布置
        2.3.7 称重试验结果分析
        2.3.8 配重方案
    2.4 转体过程控制及施工工艺
        2.4.1 转体牵引力的计算
        2.4.2 桥梁最终的转体位置坐标和转动角度的计算
        2.4.3 转体前工作准备
        2.4.4 转体试转
        2.4.5 正式转体
        2.4.6 转体就位及合龙段施工
    2.5 本章小结
3 连续梁转体有限元仿真分析
    3.1 主梁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
        3.1.1 主梁结构的计算方法
        3.1.2 结构计算模型参数的确定
        3.1.3 施工阶段模拟
    3.2 计算结果分析
        3.2.1 最大悬臂阶段结构状态分析
        3.2.2 边跨合龙后结构状态分析
        3.2.3 中跨合龙后结构状态分析
        3.2.4 铺装二期恒载后结构状态分析
        3.2.5 施工过程累计的内力
    3.3 转体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
        3.3.1 有限元软件ANSYS介绍
        3.3.2 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所用主要单元
        3.3.3 转体结构模型的建立
        3.3.4 模型计算结果输出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连续梁转体施工监控技术研究
    4.1 施工监控的目的和原则
        4.1.1 施工监控的目的
        4.1.2 施工监控的原则
    4.2 施工监控的方法
        4.2.1 最佳成桥状态法
        4.2.2 参数识别法
        4.2.3 灰色理论法
        4.2.4 卡尔曼滤波法
        4.2.5 自适应控制法
    4.3 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
        4.3.1 线形监控
        4.3.2 应力监控
    4.4 施工监控结果分析
        4.4.1 线形监控结果分析
        4.4.2 合龙误差监控结果分析
        4.4.3 应力监控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实践经历
致谢

(3)基于价值工程的公铁立交上跨与下穿设计方案比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价值工程在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价值工程在公铁立交设计方案比选的理论基础
    2.1 价值工程的理论基础
        2.1.1 价值工程及其特点
        2.1.2 价值工程在工程领域应用的工作程序
    2.2 价值工程运用方法
        2.2.1 选择价值工程的对象
        2.2.2 价值工程功能的系统分析
        2.2.3 价值工程功能评价
        2.2.4 方案创造及评价
    2.3 本章小结
3 价值工程在公铁立交设计方案指标体系的分析与建立
    3.1 公铁立交的基本功能
    3.2 公铁立交设计的类型及特点
        3.2.1 公铁立交设计的类型
        3.2.2 公铁立交工程的特点
    3.3 价值工程在公铁立交设计方案比选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4 价值工程在公铁立交设计方案比选功能指标体系的建立
        3.4.1 功能分析
        3.4.2 功能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价值工程在阳安铁路与勉县定军山大道项目公铁立交设计方案比选中的实证研究
    4.1 工程概况
        4.1.1 项目背景
        4.1.2 定军山大道与阳安铁路道口交叉现状
        4.1.3 自然条件
    4.2 方案比较说明
        4.2.1 方案说明
        4.2.2 方案优缺点分析
        4.2.3 工程总投资估算
    4.3 利用价值工程进行方案优选
        4.3.1 方案指标分析
        4.3.2 设计方案功能系数计算
        4.3.3 设计方案成本评价与成本系数计算
        4.3.4 设计方案价值系数计算与方案优选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D型施工便梁动态安全特性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D型施工便梁的种类、组成及其特点
    1.2 D型施工便梁的主要尺寸及其适用条件
    1.3 D型施工便梁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运用情况
    1.4 论文的研究背景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试验研究的主要方法
    1.8 试验计划安排
第二章 便梁上部轨道动态特性试验研究
    2.1 轨道
    2.2 机车、车辆的脱轨条件
    2.3 内、外轨垂直力、水平力测试
    2.4 轨头位移、便梁横梁横向位移测试
    2.5 分析及结论
第三章 施工便梁动态特性试验研究
    3.1 便梁的固有频率测试与分析
    3.2 便梁的动挠度及冲击系数测试及分析
第四章 施工便梁支墩的试验研究
    4.1 桩顶沿线路纵向位移测试
    4.2 理论分析及结论
第五章 铁路便梁静力和动力的有限元分析
    5.1 竖向荷载及其最不利位置的确定
    5.2 横向荷载及其最不利位置的确定
    5.3 竖向荷载作用下理论分析与实测对比
    5.4 横向荷载作用下理论分析与实测对比
    5.5 模态分析
第六章 安全性研究与分析
    6.1 检测结果分析
    6.2 监测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6)锦州市广州街公铁立交桥一期工程主桥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技术标准
3 主桥设计及结构计算
    3.1 全桥总体设计
    3.2 上跨主桥设计与结构计算
        (1) 构造尺寸
        (2) 内力分析
        (3) 预应力体系设计
    3.3 非机动车道框构桥
4 结语

(7)既有铁路线下公铁立交桥施工技术及方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新施工方案
3 计算理论
4 实例计算分析
    4.1 边箱体地基承载力验算
    4.2 边箱体底板最大沉降及沉降差检算
    4.3 边箱体结构强度检算
5 结束语

(8)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箱体结构顶进法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 顶进法施工特点
2 工艺原理
3 施工工艺
    3.1 施工工艺流程 (见图1)
    3.2 施工技术要求
        3.2.1 开挖工作坑
        3.2.2 浇筑混凝土滑板
        3.2.3 修筑后背
        3.2.4 钢筋混凝土箱体的预制和刃脚安设
        3.2.5 线路加固
        3.2.6 设备调试与顶进
        3.2.7挖土与运土
        3.2.8检测与控制
4 施工质量控制
5 工程实例

(9)箱形公铁立交桥顶进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施工准备
    2.1 现场情况调查
        2.1.1 已有建筑物分布。
        2.1.2 地下管线分部。
    2.2 理论检算
        2.2.1 计算渗水量以确定降水井点数量和深度:
        2.2.2 后背的检算
        2.2.3 顶进过程中桥体受力计算
3 主要施工环节控制
    3.1 降水作业
    3.2 后背施工
    3.3 滑板制作
    3.4 箱体预制
    3.5 顶进
        3.5.1 方向控制:
        3.5.2 水平控制:
        3.5.3 顶进过程中的测量控制。
4 结束语

四、箱形公铁立交桥顶进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下穿运营铁路大断面框构箱涵施工稳定性研究[D]. 石文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大跨径曲线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及监控技术研究[D]. 聂海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12)
  • [3]基于价值工程的公铁立交上跨与下穿设计方案比选研究[D]. 王晓娟.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4]既有线便梁施工关键因素分析[J]. 李士中,司道远. 江西建材, 2012(01)
  • [5]D型施工便梁动态安全特性的试验研究[D]. 郭相武. 中南大学, 2004(06)
  • [6]锦州市广州街公铁立交桥一期工程主桥设计[J]. 张海鹏. 铁道标准设计, 2004(06)
  • [7]既有铁路线下公铁立交桥施工技术及方案评估[J]. 丁春林,杨培俊,周顺华. 地下空间, 2004(01)
  • [8]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箱体结构顶进法施工[J]. 赵增琪. 山西建筑, 2003(16)
  • [9]箱形公铁立交桥顶进施工技术[J]. 王月红. 西部探矿工程, 2001(S1)
  • [10]公铁立交桥优化设计的探讨[J]. 盛海峰,赵玉春,栾传宝,白立新,许筠.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01(04)

标签:;  ;  ;  

箱形公路铁路立交桥顶进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