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种子播前处理

中草药种子播前处理

一、中草药种子的播前处理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武睿[1](2021)在《驯化栽培甘肃贝母对茬口的选择及其适应机理》文中认为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是川贝母的基原植物之一,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野生抚育和驯化栽培是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唯一途径。本研究在高寒区定向培育马铃薯(MLS)、蚕豆(CD)、油菜(YC)、当归(DG)和撂荒(LH)茬口基础上,对野生甘肃贝母驯化栽培3年,系统研究了不同生长年限甘肃贝母通过物候和生长对茬口的选择和生态适应策略,以及土壤微生态与其物候、生长发育及鳞茎产能的内在联系,旨在探寻甘肃贝母驯化栽培的优异茬口,这对合理配置资源,培育优质甘肃贝母均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与LH茬相比,DG和CD茬口土壤含水量、p H、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着提高,容重降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增大,但p H降低。驯化第3年,各茬口土壤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降低,但全钾、K+、Na+和Cl-含量均相对稳定。与LH茬相比,CD茬显着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各茬口均在旺长期土壤酶活性达最高值。2.甘肃贝母驯化前DG茬土壤基础细菌丰富度(Sobs)最大,而建植后不同年限CD茬细菌多样性(Shannon)和丰富度(Ace)均最高;CD、YC和DG茬真菌Shannon和Sobs指数在驯化第2年均最大。各茬口土壤主要优势细菌群落相对较稳定,其相对丰度依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优势真菌丰度依次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毛霉菌门(Mucor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放线菌门丰度与容重、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变形菌门丰度与土壤含水量、水解氮和脲酶、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子囊菌门丰度与有机质、p H、脲酶活性呈正相关;毛霉菌门丰度与土壤容重和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3.与LH茬相比,DG和CD茬口甘肃贝母叶片和鳞茎SOD和POD活性显着增强。叶片MDA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均高于鳞茎。叶片SOD和POD活性均在旺长期达最高值,而CAT活性在出苗期和倒苗期达最高值;鳞茎SOD、POD和CAT活性均在倒苗期达最高值。各茬口叶片的三种酶活性均在驯化第3年达最高值。各茬口根系TTC活性依次为DG>LH>CD>MLS>YC,并均在第3年达最高值。4.甘肃贝母鳞茎腐烂病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加重。对3年生病原物分离鉴定获得F1、F2、F5和F6 4个菌种(Accession:MH917682,MH917683、MH917686和MH917687),其中F2和F5为主要致病菌,致病率分别高达95.0%和94.8%。综合形态和DNA分析,确定F1、F2、F5和F6分别为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和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F1为F6的无性型。F5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为25℃,而F2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分别为25℃和30℃。F5的最适p H为8、菌丝致死温度为56℃,而F2分别6和61℃。F2和F5最适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均为硝酸钠。50%多菌灵对F2和F5的毒力最强,EC50为0.01 mg﹒m L-1,其次为75%百菌清和80%代森锰锌。5.各茬口甘肃贝母出苗返青和倒苗均呈“慢-快-慢”动态趋势,出苗率依次为DG>CD>LH>YC>MLS,LH茬口倒苗最早,但茬口间不显着。与1年生相比,2、3年生返青和倒苗时间分别提前12 d和20 d。然而,返青率均逐年降低,发病率显着提高。3年生各茬口发病率依次为MLS(5.58%)>DG(4.69%)>YC(2.55%)>LH(2.22%)>CD(1.97%)。各茬口生物碱含量随生长年限增加而提高,第3年各茬口生物碱含量依次为DG(0.135%)>CD(0.130%)>LH(0.125%)>YC(0.122%)>MLS(0.119%)。6.基于多种指标的隶属度分析,各茬口综合因子排序依次为CD(0.84)>DG(0.57)>LH(0.52)>YC(0.38)>MLS(0.18)。综上所述,驯化栽培甘肃贝母通过物候和生长发育调控其对茬口的适应策略,CD、DG及LH茬口可优化其根际微生态,协同促进其生长发育和内在品质的转化积累,增强抗逆性,减轻病害发生,可有效提高驯化成效。本研究提出适宜甘肃贝母驯化栽培的优异茬口及其微生态调控机制,可为甘肃贝母资源的可持续化保护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黄鹏健[2](2021)在《防风播种成苗与追肥增产优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冀西北坝上地区气候温凉,日照充足,且沙壤土地居多,适于防风生产。然而防风发芽、出苗困难,并防风田草害严重,限制着防风生产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砂质栗钙土田进行了播种成苗试验,研究不同播期、种子处理方式、播后覆盖方式等对防风出苗、成苗、杂草侵染的影响,以明确适宜坝上地区的防风播种安全成苗技术。面对防风追肥技术研究空白、药农施肥不合理,以及防风抽薹、难以入药等问题,在草甸栗钙土田进行追肥试验研究,分别在两年生、三年生防风的不同生育时期追施不同养分的肥料,监测追肥处理的防风生育特征、有效成分变化规律,为坝上地区防风高效生产提供技术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种子摩擦处理、播期、播后覆盖等对防风出苗、成苗及杂草侵染的影响特征在冀西北坝上地区砂质栗钙土田,种子摩擦处理对防风出苗效果无显着影响,不同播期中,6月25日播种出苗数量较多,次年成苗数也显着高于其它播期。播后覆盖对出苗影响显着,麦秸覆盖处理防风出苗数为无覆盖处理的3.3~8.5倍,越冬后成苗数为无覆盖处理的3.4~14.3倍;适当晚播可以显着减轻当年杂草侵害,但对次年杂草无显着影响;覆盖麦秸使当年防风田杂草覆盖度较无覆盖处理降低14.7~23.4个百分点,使次年杂草密度降低77%~79%、杂草覆盖度降低11.6~36.4个百分点;覆盖黑膜对于促进成苗与抑草效果均不明显。2.明确了防风生长规律以及追肥对防风生长、产量的影响特征在冀西北寒旱区草甸栗钙土田,两年生与三年生防风的叶面积与生物量累积呈单峰曲线特征,防风根重累积表现呈持续增长趋势。8月之前,防风以地上部生长为主,进入8月以后,开始以地下部生长为中心。追肥可使防风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重等指标显着提高,同种肥料在不同时期施用中,对叶面积的促进作用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前期(6月中旬)施用>前中期各半施用>中期(7月中旬)施用;当同一时期施用不同肥料时,促进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氮肥效果>氮磷肥效果≈氮磷钾肥效果。两年生防风追肥中(2019),氮肥前期(6月17日)追施或前中期(6月17日与7月17日)各半量追施,表现出根重平均增速快、最大增速高的优势,较对照处理防风显着增产,达23.2%~31.0%;次年(2020)越冬前,于2019年追施氮肥的处理较对照增产达27.9%~35.1%,三年生防风追施氮肥(2020)当年增产显着,达23.4%~46.4%。在施氮基础上追施磷、钾肥增产效果均不明显。3.明确了追肥对防风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特征,以及抽薹品、野生品的含量特征两年生防风追肥处理中(2019)升麻素苷与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之和在1.28%~1.43%之间,与不施肥对照无显着差异,但有降低趋势。次年(2020)越冬前,追肥处理的升麻素苷与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之和在1.50%与1.56%之间,与对照处理无明显差别。三年生防风追肥(2020)中,各追肥处理防风有效成分含量1.35%~1.53%,均较对照没有显着差异。监测表明,在冀西北寒旱区6月中旬时,抽薹防风与未抽薹防风有效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别;冬前采收的栽培防风有效成分含量(1.5%)高于各时期采挖的野生防风。综上所述,在冀西北坝上地区栗钙土田,防风安全成苗的适宜播期为6月25日左右,并在播后应覆盖约5cm厚度的麦秸。在两年生、三年生防风田,追施氮肥可使防风增产23.2%~46.4%,以雨季到来前的6月中旬施用为宜;追肥翌年的肥料后效显着。追肥对防风有效成分含量没有显着影响。抽薹防风6月中旬采收,未抽薹防风越冬前收获,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质较好。

翟羽佳[3](2020)在《克拉玛依地区膜下滴灌板蓝根田杂草种类及化学防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板蓝根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之一,由于疗效获得了认可,每年需求达到1万吨以上,然而在其种植过程中,杂草防除是最主要的困难,投入到杂草防除上的成本最大。本研究针对克拉玛依地区膜下滴灌板蓝根田杂草种类进行调查,明确板蓝根田优势杂草种类,由于目前没有登记在板蓝根作物上防除杂草的药剂,通过室内筛选出对板蓝根安全的药剂,并且进行田间试验,进一步明确对板蓝根安全,对杂草有效的除草剂,为板蓝根的杂草防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如下:1.克拉玛依地区膜下滴灌板蓝根田优势杂草以阔叶杂草为主。克拉玛依地区膜下滴灌板蓝根田杂草种类共有11科27种,其中优势杂草有9科14种。6月份,板蓝根田中马齿苋、龙葵最多,相对丰度最高。7月份,板蓝根田主要以灰藜、龙葵、苘麻种群数量最大,相对丰度值较高。到了8月份,仍然以藜科杂草的数量最多,其次是苘麻和龙葵。2室内筛选出适合板蓝根田的土壤封闭除草剂及其最佳浓度。通过室内盆栽法以及培养皿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6种除草剂对板蓝根的发芽率、株高、子叶长、子叶宽、平均胚根长的影响。精异丙甲草胺、乙氧氟草醚、仲丁灵、丙炔氟草胺4种药剂处理后,不会影响发芽率,各浓度处理对发芽率影响差异不显着。二甲戊灵在药剂浓度高于80m L/667m2时对板蓝根的发芽率存在抑制作用,扑草净的浓度越高对板蓝根的发芽抑制就越明显;精异丙甲草胺、乙氧氟草醚、仲丁灵、丙炔氟草胺不影响板蓝根发芽率;精异丙甲草胺、仲丁灵、乙氧氟草醚、扑草净、丙炔氟草胺对板蓝根胚根的生长没有影响;仲丁灵、丙炔氟草胺对板蓝根的株高无影响;除了乙氧氟草醚外,精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仲丁灵、乙氧氟草醚、丙炔氟草胺对板蓝根子叶长、子叶宽的生长没有影响。3.针对克拉玛依地区膜下滴灌板蓝根田杂草,推荐采用二甲戊灵、精异丙甲草胺进行播种前的土壤喷雾处理,处理的剂量为33%二甲戊灵EC 120m L/667㎡,推荐精异丙甲草胺的使用剂量为50m L/667㎡。本研究中选取了二甲戊灵、仲丁灵、乙氧氟草醚、丙炔氟草胺、精异丙甲草胺、扑草净这6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板蓝根播前土壤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二甲戊灵、精异丙甲草胺对板蓝根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其中,精异丙甲草胺处理后的板蓝根相对出苗率最高为90.98%,但是杂草控制效果没有其他除草剂控制的好,药后15d,精异丙甲草胺处理后杂草的平均密度为7.53株/㎡。丙炔氟草胺在板蓝根田施用后严重影响了板蓝根的出苗或者出苗后出现死亡,板蓝根相对出苗率只有58.81%。6种除草剂处理土壤后,6种药剂处理后板蓝根和对照相比较,其根长、鲜重、干重影响差异性差异显着,说明除草剂对板蓝根植株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

王万霞[4](2020)在《北部高纬寒地中草药种植防除杂草方法》文中提出中草药已定为国家战略物资,北部高纬寒地,森林覆盖面积大,中草药品种多,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近年气温又转暖,适宜种植多种道地中草药。但是,北部高纬寒地杂草丛生,农民种植中药材,要解决杂草防治问题。若不能掌握中药材的除草技术,杂草将成为限制大面积种植中草药发展的首要问题,稍有松懈,杂草就有"吞噬"中药材的可能。本文介绍北部高纬寒地的杂草群落及杂草防除方法,包括人工防除、田间管理方法、物理防除、机械防除、覆盖防除及化学防除几种主要中草药除草技术。

邵长勇,王德成,张丽丽,李艳,唐欣,惠云婷,徐特[5](2020)在《现代物理种业工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健康是优质种子的重要标志,是保证增产的根本内因。传统种子播前处理容易造成土壤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具有很大的弊端和局限性,在实际农业生产上的开发与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这种情形下,物理技术开始在种子处理方法上得到研究与应用。为此,介绍了现代物理种业工程技术及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冷等离子体种子播前处理技术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作物育种新方法,将冷等离子技术真正应用于种子的播前处理;最后,总结了该项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合理化建议,旨在为现代物理种业工程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孙娟,夏兴宏,高伟,王连珍,费滕,李立峰,左奎华,郎庆龙[6](2017)在《辽东山区柞园内培植中草药、山野菜效果调查》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柞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辽东山区中刈放拐树型柞园为试验区,利用柞园内空闲地进行了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龙胆草(Gentiana scabra Bunge.)、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短毛独活(Heracleum moellendorffii Hance)、东北羊角芹(AegopodiumsalpestreLedeb.f.alpestre)、东风菜[Doellingeria scaber(Thunb.)Nees]、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DC.]等中草药、山野菜的林下栽培试验。2008年以来的试验结果,柞园内培植中药材、山野菜可提高单位面积生产附加值22.7%32.7%;柞树郁闭度提高30%,植被覆盖率提高33%。

乌仁沙娜[7](2016)在《乌拉尔甘草育苗和直播关键技术优化及SOP制定》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对乌拉尔甘草育苗和直播的不同播量与行距组合进行了优化筛选,并对不同施肥水平对甘草根长、根粗和根重的影响以及种子形态特征和播前处理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论文获得如下结果:(1)乌拉尔甘草种子形态与其它三种甘草种子的形态特征上有明显的区别。乌拉尔甘草种子的颜色是灰褐色或棕绿色,种皮略有光泽。种子形状是圆肾形,种子的长度为2.7-3.5mm,宽度为2.3-2.9mm。解除乌拉尔甘草种子硬实性要采用机械打磨处理或浓硫酸浸泡处理。机械打磨种子处理适合种子量较大时可以采用,浓硫酸浸泡种子处理适合种子量较少时采用。(2)在内蒙古赤峰地区,乌拉尔甘草育苗的最佳播种期在4月下旬日至5月中旬,最晚不能超过5月15日。播种量为4~6kg/亩,行距为20~25cm。播前施基肥,氮肥(尿素:含N 46%)为20kg/亩,磷肥(过磷酸钙含P20516%)为15kg/亩,钾肥(硫酸钾含K2O50%)为6kg/亩。(3)乌拉尔甘草春季直播最佳播种期为4月下旬日至5月中旬,夏播最佳播种期为6月中旬~7月中旬,最晚不得超过7月15日。适宜播种量为1~2.0kg/亩,行距为40-45cm(4)根据本研究结果并集成现有的成熟技术,本论文制定了乌拉尔甘草规范化育苗和直播的SOP,包括范围、种子形态鉴定、种子播前处理、选地整地、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等操作规程。

王力伟,房永雨,何江峰,刘红葵[8](2016)在《沙拐枣属植物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沙拐枣属植物(Calligonum L.)作为我国荒漠地区的一种固沙造林先锋树种,具有抗旱、耐高温、耐瘠薄、抗风蚀沙埋、繁殖容易、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对干旱和流沙具有特殊适应性等特点。从种类分布、繁殖技术、化学成分、抗逆分子生物学及生态特性等方面对沙拐枣属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沙拐枣的荒漠治理、抗逆机理、基因资源挖掘等研究奠定基础。

陈蔚燕[9](2015)在《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的研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地球上可耕地面积日趋减少,而人口却日益增长,加上自然灾害的频发,植物生长调节剂(简称植生剂)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产量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许多种类的植生剂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如施用效果不好、使用安全性较差或者其使用的成本太高等,这些不足很难与我国的农、林业发展速度保持一致。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农作物单产,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求,研制新型多功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条可取之路。本文首先采用活性拼接原理、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将不同的活性基团进行拼接,设计合成了6个新型的酰胺类化合物,6个新型的季铵盐类化合物,一个系列肉桂酸酯化合物和一个系列磷酸酯盐型化合物,采用GC-MS和1H NMR等技术对所合成的新型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证明其结构与预期相符。其中新型酰胺类和季铵盐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成本低廉,合成步骤简单,是一类新型植生剂。所有的植生剂未见报道,其中有6个化合物已经被中国国家专利局授权为发明专利。文中同时对合成的所有化合物进行绿色实用剂型的研制。合成的新型化合物均为首次应用于植物种子萌发上,将其用于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室内发芽和室内生根实验,系统研究了各个植生剂的浸种时间、浸种温度、浸种浓度等因素对小麦和苔菜两类种子发芽的影响,同时针对不同的生根方式(基施和浸种)研究了各调节剂不同浓度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无论是单子叶的小麦种子或是双子叶的苔菜种子,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浸种时间为8-10小时之间,温度为25℃,浓度为125 mg/L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单子叶植物在各调节剂浓度为30 mg/L时浸种方式生根具有最高值,其在10 mg/L时基施方式生根有最高值。双子叶植物在各调节剂浓度为50 mg/L时浸种方式和基施方式生根有最高值。2,4-二氯肉桂酸酯在100 mg/L时采用黄瓜子叶生根时具有最大的生根活性。50%磷酸酯钾盐可湿性粉剂采用黄瓜子叶生根时较CK促进率达77%。对于所研究的几种植物根系,在浓度为62.5 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水剂作用下,植物的根系活力最强。同时对调节剂生根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化合物RGXA具有较优的生根活性可能是由于其对植物根尖的细胞及其细胞壁有所改善所致。合成的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应用于植物幼苗生长上,将其作为种子的浸种液对5种不同的种子进行浸种后培育,在生长期进行喷洒,定期采取叶片进行植物生理生化性质测定,实验数据表明,62.5 mg/L浓度的各调节剂处理的苔菜和小麦,其叶片中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含量(如: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数值高于CK,而可滴定酸含量呈现低于CK的现象。在烤烟试验中,对供试的生长调节剂各2个稀释倍数下,烤烟幼苗叶片中含糖量均高于CK,5% RGXA水剂和5% RGJA的500倍稀释液处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较CK分别提高3.9、4.0个百分点,5% NAXA水剂的500倍液处理的叶片中氨基酸含量高于CK 48.31%,综合烤烟品质的多个指标来看新植生剂在烤烟幼苗叶片的糖含量、Vc含量、氨基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各方面具有较高的改善作用。NAXA处理的生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浓度为62.5 mg/L时达到最高值,较CK提高42.03%,低于或高于这个浓度叶绿素含量均下降。NAXA及其季铵盐的不同浓度处理的生菜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片中蛋白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浓度为125 mg/L时达到最高。62.5 mg/L浓度NAXA处理的生菜健壮生长,叶绿且茂密。62.5 mg/L和125 mg/L的SLXA处理的黄瓜幼苗叶子长势较好,叶片面积大,处于一种旺长的状态。本文首次对33种天然中草药进行生根活性筛选,得到7种效果较好的具有促生根作用的中草药。优选制备出ZCY的混合制剂,并将其用于盆栽苔菜和小麦,研究其对植物生长和叶片品质的影响。发现62.5 mg/L的ZCY处理的苔菜叶片叶绿素含量较CK促进率达5.47%,125 mg/L的ZCY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率较CK达3.02%。62.5 mg/L的ZCY处理的小麦出苗促进率为4.50%、苗高较CK增加0.49%,苗鲜重较CK增加6.19%,62.5 mg/L的ZCY处理的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率较CK达6.33%,125 mg/L,的ZCY处理的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较CK促进率达4.52%,其对于小麦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有不等的正促进作用。可见ZCY制剂具有天然、绿色、无公害、促生根促生长的作用。ZCY与合成的新植生剂均为首次应用于大田作物上,并将它们与现有调节剂“喷施宝”进行对比。发现对原阳小麦喷施调节剂后,RGXA对小麦千粒重影响最大,比清水增加3.9克,增幅为9.4%,以RGXA处理的产量增产效果最显着,平均产量为546.63 kg,比清水每亩增产84.6 kg,增幅为18.1%,其次为NAXA,增幅为14.7%,喷施ZCY的小麦产量增产62.8kg,增幅为13.3%,与喷施宝相比,仅RGXA和NAXA两种药剂的产量超过喷施宝,分别比喷施宝增加3.9%和0.9%。对周口小麦喷施调节剂后,与清水相比较,喷施调节剂后千粒重全部增加,其中NAXA增幅最大,平均增加3.4克,增幅为10.4%,与喷施宝相比,除了SLJA的千粒重低外,其余的几个药剂的千粒重均高于喷施宝。与清水相比,喷施调节剂的小麦产量全部增加,其中以NAXA的增产效果最好,亩产平均为464.8 kg,较CK亩产增加64.8 kg,增产幅度为16.2%,其中NAXA、RGXA、ZCY、SLXA分别较喷施宝增产7.52%、5.87%、5.72%、2.9%。几种调节剂对实验水稻的亩产产生程度不等的增产效果,其中以NAXA的增产效果最为显着,增产率达8.97%,其次为RGXA,再其次为中草药组合制剂ZCY,这三者均较现有的喷施宝的增产效果高。在对田间红富士苹果进行叶面喷洒后,处理的果实在产量提高的同时其内在品质也相应的有所改善,其中以RGXA的平均单果重增产率最高,达到14.35%,与此同时果实的着色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田间生姜叶施后发现RGXA和NAXA增产幅度达12.5%,形成“胖孩儿”姜的形状,可为姜农增加经济收益。

邵长勇,王德成,尤泳,王光辉,唐欣,梁凤臣,赵立静,刘亮东[10](2014)在《基于现代物理工程技术的牧草种子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牧草休眠、老化生理等导致种子活力低下,该项研究一直是种子科学关注的热点与难点。如何提高牧草种子的质量,发挥种子增产潜力,是促进牧草产业优质高产的关键。之前的研究表明,应用现代物理工程技术处理农作物、中草药的种子,能够提高种子促壮复生的能力,因此本文从现代物理技术种子处理的视角来研究牧草种子的播前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我国牧草种子产业发展的对策,为我国牧草种子产业发展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中草药种子的播前处理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草药种子的播前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驯化栽培甘肃贝母对茬口的选择及其适应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ABBREVIATION)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川贝母种质资源
        1.2.2 川贝母研究现状
        1.2.3 甘肃贝母研究现状
        1.2.4 茬口的研究进展
    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研究内容、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1.2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1.3 不同茬口对甘肃贝母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2.1.4 不同茬口对甘肃贝母生长发育及质量的影响
    2.2 技术路线
    2.3 试验地概况
    2.4 试验材料与设计
        2.4.1 不同茬口培育
        2.4.2 甘肃贝母种子播种试验
        2.4.3 甘肃贝母苗采集
        2.4.4 不同茬口土壤样品采集
        2.4.5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2.4.6 土壤酶活性测定
        2.4.7 甘肃贝母根际土壤微生物测序
        2.4.8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生长发育指标测定
        2.4.9 甘肃贝母病原菌的研究
        2.4.10 甘肃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
        2.4.11 数据分析
第三章 不同茬口对甘肃贝母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1 结果与分析
        3.1.1 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土壤含水量对不同茬口的响应
        3.1.2 不同茬口生长年际间土壤容重的动态变化
        3.1.3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p H动态变化
        3.1.4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
        3.1.5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水解氮含量的动态变化
        3.1.6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动态变化
        3.1.7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动态变化
        3.1.8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
        3.1.9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全磷含量的动态变化
        3.1.10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全钾含量的动态变化
        3.1.11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离子的动态变化
    3.2 讨论与小结
        3.2.1 不同茬口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2.2 不同茬口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3.2.3 不同茬口对土壤p H值的影响
        3.2.4 不同茬口对土壤有机质等土壤养分的影响
        3.2.5 不同茬口对土壤离子的影响
第四章 不同茬口对甘肃贝母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1 结果与分析
        4.1.1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1.2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1.3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1.4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1.5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4.2 讨论与小结
        4.2.1 CD和LH茬口能显着提高甘肃贝母不同生长时期土壤蔗糖酶活性
        4.2.2 CD和DG提高甘肃贝母不同物候期土壤脲酶活性
        4.2.3 茬口对甘肃贝母不同生长时期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4.2.4 茬口对甘肃贝母不同生长时期土壤过氧化氢活性的影响
        4.2.5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不同生长时期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相关
第五章 不同茬口对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及多样性的影响
    5.1 结果与分析
        5.1.1 测序数据基本分析
        5.1.2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细菌菌群落物种分析
        5.1.3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细菌菌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
        5.1.4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
        5.1.5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独有细菌群落组成
        5.1.6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间物种差异分析
        5.1.7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根际土壤细菌群落Heatmap图分析
        5.1.8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
        5.1.9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酶的关系
    5.2 讨论与小结
        5.2.1 CD、LH和 DG茬口促进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
        5.2.2 茬口间甘肃贝母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相对稳定
        5.2.3 土壤理化因子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关
        5.2.4 土壤酶活性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关
第六章 不同茬口对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及多样性的影响
    6.1 结果与分析
        6.1.1 测序数据基本分析
        6.1.2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真菌菌群落物种分析
        6.1.3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真菌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
        6.1.4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
        6.1.5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独有真菌群落组成
        6.1.6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间物种差异分析
        6.1.7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根际土壤真菌群落Heatmap图分析
        6.1.8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
        6.1.9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土壤酶的关系
    6.2 讨论与小结
        6.2.1 茬口对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6.2.2 茬口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6.2.3 土壤养分和土壤酶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第七章 不同茬口对甘肃贝母出苗、倒苗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7.1 结果与分析
        7.1.1 茬口对甘肃贝母不同生长年际间出苗率的影响
        7.1.2 茬口对甘肃贝母不同生长年际间倒苗率的影响
        7.1.3 茬口对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酶促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7.1.4 茬口对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7.1.5 茬口对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根系活力的影响
    7.2 讨论与小结
        7.2.1 茬口对甘肃贝母不同生长年际间出苗率的影响
        7.2.2 茬口对甘肃贝母不同生长年际间倒苗率的影响
        7.2.3 茬口对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酶促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7.2.4 茬口对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7.2.5 茬口对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根系活力的影响
第八章 甘肃贝母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研究
    8.1 结果与分析
        8.1.1 甘肃贝母鳞茎腐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8.1.2 甘肃贝母鳞茎腐烂病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8.1.3 甘肃贝母鳞茎腐烂病主要致病菌的药剂筛选
    8.2 讨论与小结
第九章 茬口对甘肃贝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9.1 结果与分析
        9.1.1 不同茬口对甘肃贝母年际间植株生长动态的影响
        9.1.2 茬口对甘肃贝母年际间产量的影响
        9.1.3 茬口对甘肃贝母年际间鳞茎腐烂率及病情指数的影响
        9.1.4 茬口对甘肃贝母年际间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9.2 讨论与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展望
    10.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2)防风播种成苗与追肥增产优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防风研究现状
        1.2.1 形态特征
        1.2.2 生态特性及资源分布
        1.2.3 化学成分研究
        1.2.4 药理作用研究
        1.2.5 种子发芽与出苗研究
        1.2.6 栽培与施肥研究
    1.3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播种成苗试验试验设计
        2.2.2 追肥效果试验试验设计
    2.3 测定内容与方法
        2.3.1 播种成苗试验测定内容与方法
        2.3.2 追肥效果试验测定内容与方法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防风播种出苗效应
        3.1.1 不同处理越冬前出苗状况
        3.1.2 不同处理次年成苗状况
        3.1.3 不同处理杂草感染状况
    3.2 追肥对防风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2.1 施肥对防风当年株高的影响
        3.2.2 施肥对防风当年叶面积及地上部干重的影响
        3.2.3 追肥对防风当年地下部生长的影响
        3.2.4 防风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时序比较
        3.2.5 两年生防风施肥对翌年产量的影响
    3.3 追肥对防风品质的影响
        3.3.1 追肥对防风抽薹的影响
        3.3.2 追肥对防风有效成分的影响
        3.3.3 野生防风有效成分的时序变化特征
4 讨论
    4.1 防风播种出苗效应
    4.2 追肥对防风生长的影响
    4.3 追肥对防风产量的影响
    4.4 防风品质的影响因素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3)克拉玛依地区膜下滴灌板蓝根田杂草种类及化学防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板蓝根
    1.2 膜下板蓝根的杂草问题
        1.2.1 新疆膜下滴灌作物田杂草群落结构
        1.2.2 新疆膜下滴灌作物田杂草发生特点
        1.2.3 膜下滴灌板蓝根田杂草危害
    1.3 板蓝根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1 板蓝根直播田杂草发生规律
        1.3.2 直播板蓝根田杂草的化学防除
    1.4 板蓝根杂草化学防除面临的主要问题
    1.5 论文设计思路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膜下滴灌板蓝根田主要杂草种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概况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克拉玛依地区膜下滴灌板蓝根田杂草种类
        2.2.2 克拉玛依地区膜下滴灌板蓝根田主要优势杂草发生密度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6 种土壤封闭除草剂对板蓝根幼苗期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种子
        3.1.2 供试药剂
        3.1.3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6 种药剂对板蓝根发芽率的影响
        3.2.2 6 种药剂对板蓝根平均胚根长的影响
        3.2.3 6 种药剂对板蓝根幼苗期形态指标的影响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土壤处理除草剂对板蓝根田杂草的田间防效及其对板蓝根安全性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及药剂
        4.1.2 试验地概况
        4.1.3 试验设计
        4.1.4 生物量抑制率测定
        4.1.5 供试药剂
        4.1.6 调查与统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6 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板蓝根出苗率的影响
        4.2.2 6 种除草剂对板蓝根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4.2.3 不同土壤处理除草剂对板蓝根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4.2.4 土壤处理除草剂对板蓝根田主要杂草防效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4)北部高纬寒地中草药种植防除杂草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北部高纬寒地杂草群落杂草的种类
2 防除杂草的方法
    2.1 人工除草
        2.1.1 成本过高
        2.1.2 杂草易复发
        2.1.3 连阴雨天气影响除草作业
    2.2 加强管理
    2.3 机械灭草
        2.3.1 浅松、旋耕或旋播、深松灭草
        2.3.2 中耕除草
    2.4 物理除草
    2.5 覆盖抑草
        2.5.1 秸秆覆盖抑草
        2.5.2 薄地膜、地膜布覆盖抑草
    2.6 化学防除
        2.6.1 中药材苗前除草剂
        2.6.1. 1 苗前封闭除草剂
        2.6.1. 2 播前土壤处理药剂
        2.6.2 中药材苗后除草剂
        2.6.2. 1 禾本科杂草群落
        2.6.2. 2 阔叶草群落
    2.7 植保无人机除草
3 结语

(5)现代物理种业工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机械处理
    1.2 热特性处理
    1.3 电磁特性处理
2 研究进展
    2.1 开辟育种思路,创新培育种子的手段
    2.2 获得多项奖励,得到业界认同
    2.3 争取项目支持,深入开展研究
        1)促壮复生,提高种子活力。
        2)抗旱耐盐,提高作物抗逆性。
        3)促进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4)促进早熟,改善作物品质。
3 存在的问题
4 研究目标和建议
    4.1 研究目标
        4.1.1 规模化生产的大型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作用机理及成套设备优化
        4.1.2 建立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成套设备的智能测控系统
        4.1.3 建立种子的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工艺数据库
    4.2 建议

(6)辽东山区柞园内培植中草药、山野菜效果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地块处理
        1.3.1 整地作畦
        1.3.2 施足底肥
    1.4 播种与移栽方法
        1.4.1 播种、移栽时间
        1.4.2 龙胆草
        1.4.2. 1 播种
        1.4.2. 2 移栽
        1.4.3 细辛
        1.4.3. 1 采种
        1.4.3. 2 播种
        1.4.3. 3 移栽
        1.4.4 白鲜
        1.4.4. 1 种子处理
        1.4.4. 2 播种
        1.4.5 桔梗
        1.4.5. 1 种子处理
        1.4.5. 2 播种
        1.4.6 辽藁本
        1.4.6. 1 播种
        1.4.6. 2 种苗移栽
    1.5 畦间管理
        1.5.1 除草
        1.5.2 浇水和排涝
        1.5.3 施肥
        1.5.5 除虫防病
    1.6 产量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效益分析
    2.2 林下栽培示范区植被覆盖度、柞树郁闭度的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7)乌拉尔甘草育苗和直播关键技术优化及SOP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药用甘草的植物种类及其形态特征
    1.2 药用甘草的资源分布与药材主要产区
    1.3 甘草的生物学特征
        1.3.1 种子生物学特性
        1.3.2 生长发育特性
    1.4 甘草的生态学特征
        1.4.1 温度和光照对甘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1.4.2 水分对甘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1.4.3 土壤对甘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1.5 甘草种子萌发特性
    1.6 GAP实施
    1.7 中药材SOP
    1.8 甘草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1.8.1 种形态鉴定
        1.8.2 种子质量鉴定及存在的问题
        1.8.3 甘草种子播前处理
        1.8.4 甘草育苗技术
        1.8.5 甘草直播技术研究进展
        1.8.6 甘草田间管理
        1.8.7 甘草的采收加工
    1.9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地点
    2.3 技术路线图
    2.4 研究方法
        2.4.1 乌拉尔甘草种子的形态鉴定及解除休眠方法
        2.4.2 乌拉尔甘草播种期试验
        2.4.3 乌拉尔甘草育苗技术
        2.4.4 乌拉尔甘草直播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乌拉尔甘草种子的形态及解除休眠方法
    3.2 乌拉尔甘草播种期的确定
    3.3 乌拉尔甘草育苗技术
        3.3.1 不同播种量与行距对乌拉尔甘草生长的影响
        3.3.2 基肥对乌拉尔甘草生长的影响
    3.4 乌拉尔甘草直播技术
        3.4.1 不同播量对一年生甘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4.2 直播不同播量对甘草种苗等级规格的的影响
        3.4.3 机械直播不同播种量与行距对甘草生长的影响
        3.4.4 机械直播播种量与行距组合对甘草根部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几种甘草种子的形态特征
    4.2 破除乌拉尔甘草种子硬实性方法
    4.3 乌拉尔甘草播种时期
    4.4 不同播量对种苗产量和等级的关系
    4.5 密度与生长关系
    4.6 基肥与产量关系
5 赤峰地区乌拉尔甘草机械化育苗和直播标准操作规程(SOP)制定
    5.1 范围
    5.2 术语定义
        5.2.1 乌拉尔甘草
        5.2.2 地道药材
    5.3 适宜的生长环境
        5.3.1 气候条件
        5.3.2 土壤条件
        5.3.3 环境条件
    5.4 选地和整地
    5.5 种子处理
    5.6 播种时期
    5.7 播种技术
        5.7.1 乌拉尔甘草育苗
        5.7.2 乌拉尔甘草基肥
        5.7.3 乌拉尔甘草直播
    5.8 田间管理
        5.8.1 灌溉
        5.8.2 中耕除草
        5.8.3 病虫害防止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8)沙拐枣属植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沙拐枣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种类分布
    1.1 形态特征
    1.2 分布情况及品种分类
2 沙拐枣属植物繁育技术的研究
3 沙拐枣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4 沙拐枣属植物抗逆性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5 沙拐枣属植物生态特性的研究
6 沙拐枣属植物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
    6.1 固沙造林
    6.2 其他作用
7 沙拐枣属植物今后的研究方向
    7.1加大种子育苗技术的研究力度
    7.2 加强对抗逆性的研究
    7.3 加强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物种的研究与应用
    7.4 促进形态学、分类学方面的研究

(9)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的研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概述
        1.2.1 概况及类型
        1.2.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
        1.2.3 国内外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进展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1.3.1 在种子的上应用
        1.3.2 在植物生长发育上的应用
        1.3.3 在对作物产量和品质上的应用
        1.3.4 在植物抗逆上的应用
    1.4 天然中草药具有植物调节活性的研究
    1.5 论文选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主要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及其制剂的配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及表征
        2.3.1 萘酐酰胺及其季铵盐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及表征
        2.3.2 肉桂酰胺及其季铵盐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及表征
        2.3.3 山梨酰胺及其季铵盐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及表征
        2.3.4 萘乙酰胺及其季铵盐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及表征
        2.3.5 己酰胺及其季铵盐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及表征
        2.3.6 邻氨基苯甲酰胺及其季铵盐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及表征
        2.3.7 肉桂酸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及表征
        2.3.8 磷酸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及表征
    2.4 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剂的制备
        2.4.1 萘酐酰胺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剂的制备
        2.4.2 肉桂酰胺a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剂的制备
        2.4.3 山梨酰胺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剂的制备
        2.4.4 萘乙酰胺、己酰胺、邻氨基苯甲酰胺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剂的制备
        2.4.5 萘酐酰胺季铵盐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剂的制备
        2.4.6 肉桂酰胺a季铵盐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剂的制备
        2.4.7 山梨酰胺季铵盐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剂的制备
        2.4.8 萘乙酰胺季铵盐、己酰胺季铵盐、邻氨基苯甲酰胺季铵盐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剂的制备
        2.4.9 肉桂酸酯系列调节剂制剂的制备
        2.4.10 磷酸酯系列调节剂制剂的制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生根的作用及机理探讨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4 实验测定项目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浸种时间对小麦(单子叶)种子发芽的影响
        3.3.2 浸种时间对苔菜(双子叶)种子发芽的影响
        3.3.3 浸种温度和PGRs的浓度对小麦(单子叶)种子发芽的影响
        3.3.4 浸种温度和不同浓度对苔菜(双子叶)种子发芽的影响
        3.3.5 硝基酚系列调节剂和肉桂酸酯调节剂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
        3.3.6 浸种方式对小麦种子生根的影响
        3.3.7 基施方式对小麦种子生根的影响
        3.3.8 两种生根方式对苔菜种子生根的影响
        3.3.9 肉桂酸酯系列调节剂的生根活性
        3.3.10 硝基酚系列调节剂对小麦种子生根的影响
        3.3.1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根系的作用研究
        3.3.12 生根机理的探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几种幼苗生长及品质的作用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材料
        4.2.4 实验方法
        4.2.5 实验测定项目
        4.2.6 实验数据处理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育苗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4.3.2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盆栽苔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4.3.3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盆栽小麦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4.3.4 植物生长调节剂NAXA和NAJA对盆栽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4.3.5 植物生长调节剂SLXA和SLJA对盆栽黄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然中草药促植物生长物质的筛选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4 实验测定项目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几种中草药对小麦种子生根的影响
        5.3.2 几种中草药对苔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5.3.3 几种中草药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大田作物效果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仪器
        6.2.2 实验试剂
        6.2.3 实验材料
        6.2.4 实验测定项目
        6.2.5 实验测定项目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田间小麦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6.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田间水稻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6.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田间苹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6.3.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田间生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符号说明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目录

(10)基于现代物理工程技术的牧草种子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牧草种子产业发展现状
2 我国牧草种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育成的牧草品种数量少、科技含量低
    2.2 种子净度低、杂质多、质量差
    2.3 未形成优质高产的牧草种子商品化生产区域
    2.4 非专业化生产占主流,市场发育不完善
    2.5 种子管理体系滞后,经营混乱
    2.6 牧草种子审定管理不到位,阻碍牧草育种市场化进程
    2.7 标准建设投入不足,质量不高
3 基于现代物理技术的牧草种子产业发展应对策略
    3.1 现代物理技术的种子处理
    3.2 运用现代物理技术,加快牧草新品种选育步伐
    3.3 增加政府投入,加强现代物理技术品种选育力度
    3.4 加强牧草种子的播前处理措施,提升牧草生产能力

四、中草药种子的播前处理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驯化栽培甘肃贝母对茬口的选择及其适应机理[D]. 武睿.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 [2]防风播种成苗与追肥增产优质技术研究[D]. 黄鹏健.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3]克拉玛依地区膜下滴灌板蓝根田杂草种类及化学防除[D]. 翟羽佳. 石河子大学, 2020(01)
  • [4]北部高纬寒地中草药种植防除杂草方法[J]. 王万霞. 农业与技术, 2020(10)
  • [5]现代物理种业工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邵长勇,王德成,张丽丽,李艳,唐欣,惠云婷,徐特. 农机化研究, 2020(08)
  • [6]辽东山区柞园内培植中草药、山野菜效果调查[J]. 孙娟,夏兴宏,高伟,王连珍,费滕,李立峰,左奎华,郎庆龙. 北方蚕业, 2017(01)
  • [7]乌拉尔甘草育苗和直播关键技术优化及SOP制定[D]. 乌仁沙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2)
  • [8]沙拐枣属植物的研究进展[J]. 王力伟,房永雨,何江峰,刘红葵.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12)
  • [9]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的研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 陈蔚燕. 青岛科技大学, 2015(05)
  • [10]基于现代物理工程技术的牧草种子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究[J]. 邵长勇,王德成,尤泳,王光辉,唐欣,梁凤臣,赵立静,刘亮东. 中国奶牛, 2014(Z2)

标签:;  ;  ;  ;  ;  

中草药种子播前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