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序中的民俗风俗画卷展示

宋代序中的民俗风俗画卷展示

一、民俗风情画卷的展示 浅论宋代节序词(论文文献综述)

曹紫嫣[1](2021)在《清代前中期清明词研究》文中提出

王晗[2](2021)在《宋代除夕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曾明[3](2020)在《宋词中的长沙书写》文中研究说明长沙作为宋代南方的都市,以其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富庶的物产、繁荣的文化,受到了词人的关注。长沙在宋词中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书写,书写的创作主体既有本土词人,也有贬谪流放、知官赴任、漫游寓居等流寓词人,还有其他词人,共计词人五十三位,其中不乏秦观、黄庭坚、辛弃疾、姜夔等名家,这些词人创作了一百五十七首词作。宋词长沙书写以山川胜景、亭台寺院、特产风物为对象,描写了湘江、岳麓山、定王台、裴公亭、长沙酒、长沙梅等题材内容,充分展现了长沙秀美的自然景观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江山之助”,宋词长沙书写浸润了沉湎于山水、醉心于隐逸的情怀,也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方式表达对故国、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吟唱岁月不居的飘逸旷达、嗟叹命途多舛的悲凉落寞、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忧伤中展现出对生命的思索。同时,宋词长沙书写包蕴了湘楚文化、忧乐文化、歌妓文化等文化元素,凝聚了独特的文化意蕴。它以对穷山恶水的呈现、湘楚意象的塑造、名人故迹的展示,浓缩成坚毅浪漫的湘楚文化意蕴;它以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家国天下的忧虑和盛衰兴亡的感慨寄托深远博大的忧乐文化意蕴;它以歌妓人格与创作地域的共振、歌妓功能与享乐环境的共生、歌妓命运与贬谪意味的共鸣,沉淀了开放包容的歌妓文化意蕴。

喻燕真[4](2020)在《唐宋都市词研究》文中认为安史之乱以后,坊墙的倒塌,商品经济的增强,促进了城市不断地发展,至宋朝,没有坊墙阻隔的市民社会完全形成。伴随都市的繁荣,词这一文体也应运而生。都市生活不仅为词提供了新的内容,也对创作主体的词人产生了影响。词人在城市中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热情地拥抱都市的日常生活,都市风光、节序风俗、日常歌舞宴饮以及社会交往都成为他们新生活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充满市民气息的都市又始终让他们有着违和感,有着对自我身份认同困难,以及无法融入城市的孤独与不安。唐宋时期的城市发展,是都市词繁荣发展的背景。唐宋时期城市数量扩大、城市格局自由灵活以及商业经济发展都为都市词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都市词的繁荣建立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之上,唐宋时期公共娱乐场所的兴起、声色享乐的社会风气推动着都市词的繁荣,同时文体本身的娱乐特性和宴席歌舞的生产方式也使得都市词不断发展。作为创作主体的都市词人也将城市作为他们实现政治理想的舞台,同时城市的日常生活为词人新生活提供了重要内容。伴随着官场沉浮,词人也总是在城市的进入与离开之间辗转。面对相同都市景观下,都市词人创作的都市词与诗文有着不同的表达特点。都市风光、日常宴饮、节序风俗、社会交际都是都市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同样类型都市景观的描写下,都市词的表达呈现出通俗性、娱乐性、艳情性、功利性等特点。与文人在传统诗文中对都市生活的雅化或有意回避相比,都市词是文人对都市最热情的拥抱。社会的尚俗与文人本身心态的呼应对照之下,都市词的特性是词人现实都市生活下的选择。词人热情拥抱都市生活之外,在都市生活中也产生了焦虑。都市词人站在以现实都市环境为主的都市词与以历史乡村环境为主的传统诗文的区别之上,产生了普遍性都市生存焦虑:自我身份的认同焦虑、纵情后的焦虑、被隔离的“他者”焦虑。无论是定居于城市,还是游历于各个城市,词人对于城市始终是在接受与远离之间徘徊。

郑鑫[5](2020)在《宋南渡节序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宋南渡节序词是指宋南渡词人所创作的以节令时序、风物习俗为客观描写对象或感情触发媒介的词作。它诞生于宋室偏安的时局中,在渐趋繁荣的都市经济、诡谲的政治斗争及词体本身发展规律的共同作用下,成为南渡时期家国坎坷巨变、文人心路历程与社会民俗风情的特殊见证。就艺术手法而言,时空架构为南渡词人搭建起异乡节序、抚今思昔的词作框架,诗化技巧的运用强化了节序词的雅化趋势,而赋法为词则与节序词的写景抒情之要求相契合。最终,南渡节序词因其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与多变的风格成为两宋节序词的典型代表,部分词作更是凭借历代词选、词论的多次收录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对后世词人节序词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南渡节序词的生成背景及创作概况作一大致梳理。“靖康之变”后复杂动荡的时局直接影响了南渡词人的人生路径与创作心理;而南宋定都临安后,都市经济的发展又为盛景欢庆主题的节序词创作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节序词的创作一方面与历久弥新的节序文化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又遵循词体本身的发展规律,最终实现了这一传统题材在特殊时期新的书写与表达。总体而言,四十位南渡词人留下了不同主题的四百余首节序词作,刻画了包括上元、中秋、重阳等节序在内的节序风情,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各自的节序感怀,体现了其对节序文化的接受及其对节序之庆的理解。第二章从内容角度分析了南渡节序词的典型思想主题。南渡词人在继承节序词经典主题的同时,又将时代风云与一己悲欢纳于词中。具体而言,南渡词人对外关注兴亡国事,将家国残破的伤怀寄托于诸多回忆故都与往日繁华的节序词中,并借节序之机抒发报国豪情,实现了家国时事的写实化表达。对内则观照自我精神,一则将对岁月流逝的感受打磨为曲折幽微的光阴之叹,其中多有物是人非或人事俱非的苍凉感喟;一则将漂泊天涯的无奈淬炼成悲苦哀怆的羁旅之愁,其间多见天涯流离、乡音难解的顾影自怜。同时,南渡词人对当时的民俗风情也多有切身感受,并热衷于描摹热闹欢腾的宴游欢庆场面与异彩纷呈的节序风物、民间习俗,充分展现了两宋之际的节序文化。第三章从形式分析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南渡节序词中的三种典型艺术手法。首先,经历了陵迁谷变的南渡词人,其节序词创作顺应了时空转换而节序周而复始的现实,通过顺应时空流转与抚今思昔的时空架构,使节序词得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亭阁限制,尽显磊落之气。其次,南渡节序词运用了浑融典雅的诗化技巧,通过使事用典、化用诗句及对苏轼节序词的次韵唱和,强化了节序文化内涵与词人思古伤今情绪的表达。最后,南渡词人运用了赋法为词的手法,细致刻画节序景致、摹写节序情感,并通过回环往复的结构安排描绘出一幅情景兼胜的节序风情画卷。第四章总结南渡节序词的词史地位。南渡节序词开拓了节序词的审美境界,拓展了节序词的广度与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视为两宋节序词的缩影。而通过对历代名家词选对南渡节序词的选录情况、经典词论对南渡节序词的评点情况及词人创作对南渡节序词的接受情况可知,南渡节序词在后世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对后世词人节序词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总体而言,宋南渡节序词是时代性、文学性、民俗性的综合体,记录了南渡词人经历“靖康之变”后的心路历程,描绘了各具特色的文人集聚及民间游赏活动,反映了由动荡而渐趋稳定安逸的时代环境,对我们认识时空巨变后的南渡文人心态及南渡社会风情具有一定意义。

陈立娟[6](2020)在《宋代冬至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宋代是冬至节发展的鼎盛期,对宋代冬至节的探索不仅能够窥探宋代节日民俗的发展状况,而且可以反映出宋人的社会面貌与生活方式。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对宋代冬至节进行了具体探究。第一章概述冬至节在宋代的基本状况。本章主要从文献与考古两个方面考察冬至节发生的内动力以及原始含义,点明农事劳动、自然物候与原始信仰对冬至节诞生的影响;此外简要梳理宋以前历朝历代冬至节的流变,冬至肇端于先秦,历经两汉的草创、魏晋时期的渐臻完善、隋唐时期的欣欣向荣,直到宋代呈现出空前发展的面貌,这一脉络的梳理为后文描写冬至节在宋代的发展现状做好铺垫。第二章介绍宋代冬至节的社会环境。本章从历史因素与时代背景两个部分来论述。冬至节在宋代的勃兴发展与宋人的干涉密切相关,上到官府的号召,下到民众的响应,这种“自上而下”的同步与许多因素相关。从历史因素来看,以农为本思想、天人感应观念、测天编历传统是冬至一直以来都得到民众重视的关键,宋以前朝代对冬至的补充,让冬至有了更完备的节日文化体系。从社会环境来看,宋代繁荣的社会经济、重文的政治环境、宽松的文化氛围与崇奢的社会风气为冬至节的发展提供丰沃土壤,这是冬至在宋代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三章考察宋代冬至节的主要活动。本章主要从官方与民间两个角度来考察节俗活动内容。朝廷在冬至节要举办隆重的庆贺活动,其中最盛大的典礼是南郊祭天大礼,此外还有朝会宴饮、阁门拜表、节日赏赐、颁布赦书、规范假宁制度等,反映出政府对节日的管理与权力的渗透。民间的冬至活动更为丰富多彩,如数九测候、馈赠拜贺、祭祖敬神及休闲体育诸多娱乐活动,另外节日的饮食也出现新变化,民间百姓是庆贺冬至节日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对冬至民俗事象的扩充极为关键。第四章归纳冬至节日活动的特点。从礼制教化的御民策略、权力运作的控制利器与宋代独特的冬至节俗特征入手,对宋代冬至节俗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礼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冬至典礼的仪制规格、行礼仪式的繁缛与民间庆冬的礼仪性实际上均为王者设教的手段。统治者将冬至作为权力演绎的利器,在正统观念、礼仪得失、施行仁政等方面加强对社会臣民的控制。但是,除却以上诸多官方的意志,不可否认,冬至在宋代的节俗特征是独树一帜的,如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冬至大如年”,北宋、南宋在冬俗上表现出的一贯性与差异性,儒、道、释.三家思想对冬至节俗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五章分析冬至在宋代发挥的社会影响。本章从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文化影响四个方面来论述冬至节俗的社会功能。冬至节俗是由民众集体创造并长期延用而形成的风俗习惯,这些节俗必定会对当时的社会以及后世的文化造成深远影响。冬至作为宋代的三大节之一,在宋代节日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是折射宋代社会状况的一面镜子,因而冬至节的发展与宋代社会的繁荣是密不可分的。以此为切入点,系统分析宋代冬至节日的具体内容,填充了冬至断代研究的空白,是对宋代冬至节的全面探索与多方挖掘。

乔国恒[7](2018)在《宋词与宋代文人生活习尚》文中认为作为文本的宋词,不仅仅是音乐的附属品,更是历史社会和文化风俗中所产生的独立文学体式。词的创作主体多为文人士子,其成长经历、生命体验是多样化、多层面的,其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娱乐生活、精神信仰等方面的体验最终构成了具有集体共性的习尚,它包含了这一群体所独具的情感取向、文化特质、审美趋向。他们所书写的词作中,就有数量众多的篇章,对当时的文人习尚进行了透射与再现,通过这一途径所展现出的文人精神世界、生命形态,有血有肉,生动鲜明,富含研究价值。据此,本文以“宋词与文人生活习尚”为研究对象,试图以文化学和文学相参照的复合视角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第一章主要论述政治文化视野下的文人生活习尚与宋词创作的关系。第一节论述科举与宋词的关系。科举新形势极大地激发了天下书生的参与热情,亦直接促成了词苑中人的书生化、进士化这一新的人才格局。一方面,宋词成为士子们抒发与举业相关之活动和情感的极佳载体:负笈游学的艰辛与坚持,及第前的情绪纾解,及第后的游赏玩乐,对状元的崇拜,重读书胜于致富贵的信念,新进士子的新政治观念、婚恋态度等,都在宋词中有着生动真切地描绘和反映。另一方面,及第士子又以其创作实践引领着词坛时尚的发展方向:科场文体改革影响下,经学在考试内容中占据了主导,儒家思想文化极大影响了书生词人的词心、词貌与词风,更多的诗文艺术手法如议论、说理、铺排等被移用于词,更宽阔的情感世界、生活习尚、政治伦理走进词人的视野,这些都促使脱化于俗文学的词体逐渐由妩媚流丽趋于趋于雅正庄重。第二节论述礼乐对宋词的影响。赵宋王朝欲借礼乐治天下,儒学遂呈复兴之势。在这样的政治文化生态中,儒家所尊崇的礼乐便成为赵宋王朝统治者推行集权政治的思想文化保障。严格意义上讲,见诸史册的大部分礼乐活动,皆为赵宋皇室的上层政治行为。但活动过程中,朝廷为主导、文人为主体的格局,使得文人士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帝王的威仪和复兴礼乐的决心,使得他们特别是高层次的词人对于王朝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带有政治目的的群体文化活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文化人格的养成,对词的内涵亦有着直接影响,如对明堂形制的探讨、对南郊大礼的记录、对观礼盛况的描写、观礼过程所激发的忠于君国的感情,诸如此类,相关词作皆有详备描写。与之相关的是朝廷对雅乐的重视。特别是宋徽宗时期,朝廷鼓励内外臣工习大晟新乐,制谱填词。受此感召,词曲形式出现新变——词调以婉转为宗、词风以精雅为美、歌唱和美协律;词作内容亦出现服务于社会现实和政治宣传的新取向。大晟乐直接影响了当时及宋代中后期词曲的风格样貌,加快了宋词格律规范化和内容雅正化的进程。第二章重点论述文人的游息习尚与宋词的关系。第一节论述文人游览习尚如游赏、题壁等与宋词的关系。宋代文人雅集游赏、拄杖游赏的活动十分风行,展现出了他们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正直的政治操守。当时题壁习俗亦蔚然兴起,其中题壁词文辞精雅超脱、内容丰赡、情义深厚,淋漓墨迹中饱含着文人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文人游息生活的细节和旨趣,成为了新的人文与民俗景观。第二节论述文人交游习尚与宋词的关系。相比较其他社会阶层,文人的群体自觉意识分外明晰,对交际对象的选择更为严谨。他们的交际舞台生动地展现了其精神风貌和处世智慧:投献干谒、谀颂祝寿、寻觅知音,以长于言情之词来传达真切的心志与情谊;谈笑戏谑、俳谐游戏,借戏谑之言以消磨岁月、长歌当哭、讥邪讽恶,多角度地折射出他们内心的块垒和时代的积弊;歧路惜别、祖席离歌,折柳相赠,无尽情意也融化入词,令读者于千载之下,依然感同身受。第三节论述文人居家习尚与宋词。文人雅士休憩的庭园居室是他们安顿身心、颐养情志的重要场域。对园林和宅邸的精心营构透露出他们幽静清雅的审美意趣;听雨、种竹、莳花等闲居雅习亦充满闲适的诗意;插花、屏风、悬画等居室布置更尽显宋人在艺术上的独特品位。静谧的书斋里,青灯黄卷,文人们孜孜不倦、伏案苦读的身影犹在目前。这些场景历经千年,尚栩栩如生,与宋词忠实而细腻的记录密不可分。第三章论述信仰习尚与宋词的关系。第一节论述佛禅习尚与宋词的关系。佛禅陌生新奇的言语特色,不合逻辑的表达习惯,“不二”无差别与一切皆空幻的思维惯式,放生、饮茶、食素、焚香等行修习好,以己心体悟、于日用常行而求之的探求“佛性”的惯用方式,对观音、维摩诘等佛禅人物的信仰风尚等都极大地感染了浸润在儒学中的士大夫,当他们以禅学领悟来激发词学灵感时,林林总总的佛禅习语便自然流溢于笔墨之间,以佛禅入词之风亦由此而兴,这样一种清新之风给本是佐酒娱欢的词体带来更大的生存、成长空间。第二节论述道教信仰习尚与宋词的关系。主要着眼于:特殊人物信仰,如吕洞宾等;道教融入自然和弃名远利的价值导向;炼内丹、重长生、养生的行修习好,以及以上习尚在宋词中的生动记录和体现。词体之长短纵横的本色与道教的超脱气韵相契合,彰显出信仰习俗对词体表现力的深度扩容。第四章主要论述娱乐生活习尚与宋词的关系。第一节论述宴饮习尚与宋词的关系。崇文国策下的宴饮风尚对宋词的成就之功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朝廷对宴饮娱乐的提倡、鼓励及经济支持成为词体发展的后盾;酒肆及酒文化的兴盛是士人们宴饮纵乐、浅斟低唱的催化剂,为词体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推动,无数吟风弄月、赠别遥寄的言情词作由此产生。而宋词的流行,也推动了宴饮习尚更趋兴盛,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极富探讨的意趣。在宴席酒筵间,词体成为宾主交流情感的首选媒介,歌妓奉命唱词、索词等现象极为普遍,而席前歌妓们的婉丽柔歌亦铸就了宋词繁丽柔媚的特色,席间的酒、茶、乐器、曲子词亦满足了与宴饮者身体和心灵的颐养需求。第二节论述赏剧习尚对宋词的影响。宋代京都和地方戏剧艺术都呈勃兴繁盛之态,词人们也积极投身于戏剧的观赏、创作与评议活动中。因而当他们回归到词的书写领域时,戏剧元素便自然渗透于字里行间:戏剧各具异彩的演员角色、生动的演出情景、经典的故事、诙谐的优语,都丰富了词的创作素材;新颖的戏剧体式如演、唱、念、做、打、口号、致语等,皆启发了词在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新变;戏剧嬉笑怒骂、寓讽于谐的精神开拓了词的精神境界。观剧风习拂过词坛,为其留下一片别具风貌的新境。第三节论述游园习尚与宋词的关系。游园活动向上可追溯到殷商时的帝王之游与东汉建安时期的西园雅集。至宋代,由于游园与宋代皇室崇文享乐的政治导向相合、与宋代文人追求闲适安逸的生命状态相符,并契合了他们养生保健之道,因此空前兴盛。无论是及第士子的游园还是士女日常游春,都被词体生动地记录下来,形成了词苑中春意盎然的一道风景线。第四节论述观潮习俗与宋词的关系。宋时观潮之风的盛行根源于政治、经济、娱乐活动的繁盛。宋词中的观潮书写是文人观潮习尚在词体中的具体表现,包括了月与潮的共生、弄潮人与潮的互动等精彩场景的描述,以及物、怪、仙、神故事等民俗学要素,从多角度描绘了文人眼中的钱塘潮和他们所欣赏到的民俗异象,具有别样的美感和气势,展现了一种新的词风。其中,又以对钱塘江潮的描写最具规模。两宋时期,钱塘成为国家水运贸易枢纽以及赏玩娱乐之都,钱塘江弄潮活动也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体育活动,更是一种极富地域、民族特色与深厚历史渊源的文化现象,这一活动与吴越之人健举的体魄与锐兵任死的心性、坚久深牢的信仰崇拜和勇于征服挑战的历史传统精神都有着重要的关联。因此,弄潮活动被纳入词体,无疑为词体带来了更为生新健举的特质。

尤梦婷[8](2018)在《明代节序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明代节序词为研究对象,从作品出发,对节序词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同时,考察了明代节日民俗生活与文人情感世界,并且通过探讨节序词的艺术特色对明代节序词的价值作出相应的概括。全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介绍文章缘起与意义,简单梳理了当前学术界对节序题材的研究现状,指出明代节序词研究不容忽视。第一章是明代节序词概述。在第一节中首先对节序词的具体范围进行界定。其次对节序词的创作情况进行统计并与前代作比较。通过对词调的统计与分析得出:节序词作者偏用长调;同时,有些词调的选择易受到历史典故或前人创作倾向的影响;在对明代女词人创作情况进行分析时得出女词人在吟咏节序与择调上有独特之处。第二节是对明代节序词的发展脉络作纵向梳理,从中可以看出节序词的发展经历了兴盛、衰败、中兴、辉煌四个阶段,且在不同时段具有相应的特点。第二章是分析节序词中体现的明代民俗生活。不同节序词体现的节日风俗尽管各不相同,但都与农业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立春鞭牛、社日祭祀等,各种迷信禁忌与崇拜行为也是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匮乏、对自然的恐惧和对生命珍视的基础上。但是随着明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节日宴饮、集会、出游等活动十分普遍,鲜明地表现出节日期间全民享乐的氛围与风气。同时,与前代特别是宋代相比,明代部分节日民俗更为丰富。这是民俗在明代的发展,也是社会生活水平提高,明代物质生活愈加富足的表现。第三章探讨明代节序词中的文人情感。节日生活的体验是丰富的,任何人事都有可能触动文人敏感多思的心绪,因此,节日中不仅有娱乐欢聚的喜悦,也有羁旅思乡的伤感;不仅有对亲友的怀念,也有对爱人的相思之情;不仅有对家国动荡与兴亡的慨叹,也有对人生世事的感悟与思考。明代文人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节序词的创作得以展现。第四章分析明代节序词的艺术特色,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丰富多彩的节序意象。文章将节序意象分为自然意象与人文意象两类,自然意象多为动植物、气候意象,如菊花、梅雨、杨柳、寒蝉等,体现了鲜明的时序特色;人文意象多表现为具有民俗特色的事物,如屠苏酒、桃符、花灯、彩胜、香车、舟、萧鼓、月饼等,体现鲜明的民俗特点。以“雨意象”和“酒意象”为例,分析其在不同节序中的特点,探讨同一意象在不同节序词中的作用。以“雨意象”为代表的自然意象常常起到渲染氛围、烘托意境的作用,而以“酒意象”为代表的人文意象多寄托词人的复杂情怀。第二、节序词的纪实性。纪实性的内容表现在对节日习俗、城市面貌的志录,同时还体现在对历史事实的直录上,具有“以词存史”的意义,有的词人也将生活琐事记录在词中,也有对人物生平事迹的评论,这些都增强了节序词的纪实性。此外,在形式上,不仅通过正文纪实,题序、注释以及联章组词的特殊形式亦是对纪实性的补充,由此增强了纪实效果。第三、节序词的抒情性。部分明代节序词虽然存在其他题材明词“言浅意直”的特点,但是仍有不少作品运用以景衬情、用典、比兴寄托等多种抒情手法,委婉地表达词人情感,展现出“词体言情”“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质。

刘燕[9](2017)在《刘克庄节序词浅谈》文中提出节序词是以时令节日、民俗风情为表现对象的一类词作,是宋词各类题材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刘克庄节序词共22首,约占其词作总数的十分之一。其节序词不仅对宋代民风民俗有清楚的展示,同时也是词人内心情感的独特表达。对后村节序词的探讨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南宋社会的生活民情,也能够帮助更深刻地体悟刘克庄其人其词。

李雅竹[10](2017)在《两宋京都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都市的兴起和词的发展在宋代蔚为大观,词对城市的书写也在此时形成,两宋京都(汴京、临安)作为国家政治中心,同时是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这使得词对京都的书写成为典型,而京都命运在两宋的历史变迁又使京都词呈现出不同风貌,因此,本文对京都词的考察将站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章主要讨论京都词在宋代兴盛的原因和京都书写的主题类型,由前言和四个小节构成,前言部分主要对京都范畴、京都词定义做一个界定;四个小节分别从词体自身的发展、两宋都城的富丽、京都的市民生活、都城命运的历史变迁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对京都词创作的影响以及在此种背景下形成的京都词的主要题材类型;第二章探讨京都词里最为突出的两个主题——元夕和西湖,元夕为京都市民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京都盛衰之际,元夕词呈现出不同的历史风貌,同时在京都元夕的背后还隐藏着独特的文化意义,元夕词的考察将从以上两方面进行;西湖在南宋具有典型性,它是京都临安空间地标和文化地标的双重叠加,一定程度上讲西湖等同于临安,对西湖词的考察也将从景观、人文两种不同视角来进行。第三章论述京都词的艺术特色,由四个小节构成,第一节以宋代京都赋作为参照,对比分析两宋词、赋京都形象的构建;第二节探究京都词里的组词艺术,主要从其对诗、赋艺术手法的吸收进行分析;第三节探究京都词的独特个性,通过将它与其他非京都范畴的词进行比较来展现其独特个性;第四节探讨京都词里的情感内涵,以京都词的典型作家柳永为例,主要从作者京都书写的题材选择连同作品中体现的他与京都的时空距离(寓京、去京)两方面进行分析。

二、民俗风情画卷的展示 浅论宋代节序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俗风情画卷的展示 浅论宋代节序词(论文提纲范文)

(3)宋词中的长沙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宋词长沙书写的创作主体
    2.1 本土词人
    2.2 流寓词人
    2.3 其他词人
第3章 宋词长沙书写的题材类型
    3.1 山水胜景类
    3.2 亭台寺院类
    3.3 特产风物类
第4章 宋词长沙书写的情感内涵
    4.1 山水之意
    4.2 怀人之感
    4.3 生命之思
第5章 宋词长沙书写的文化意蕴
    5.1 湘楚文化意蕴
    5.2 忧乐文化意蕴
    5.3 歌妓文化意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4)唐宋都市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缘起与意义
    2 研究现状分析
    3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唐宋都市变化与词的发展
    1.1 唐宋都市发展概况
    1.2 都市词的创作背景
    1.3 唐宋词人都市轨迹
第二章 都市景观:词人创作的现实选择
    2.1 日常宴饮
    2.2 都市风光
    2.3 节序风俗
    2.4 社会交往
第三章 身份认同:词人创作的都市焦虑
    3.1 词人自我身份的认同
    3.2 纵情后的焦虑
    3.3 被隔离的“他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5)宋南渡节序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南渡节序词的生成背景与创作概况
    第一节 南渡节序词的生成背景
        一、复杂动荡的偏安时局
        二、渐趋繁荣的都市经济
        三、异彩纷呈的民俗活动
        四、雅俗并存的词坛风尚
    第二节 南渡节序词的创作概况
        一、词人群体性构成
        二、词作的定量分析
第二章 南渡节序词深挚广博的思想主题
    第一节 慷慨沉郁的家国哀思
        一、故都情结
        二、忧国感怀
    第二节 深沉隽永的文人情怀
        一、光阴之叹
        二、羁旅之愁
    第三节 鲜活多元的民俗风情
        一、宴游欢庆
        二、风物习俗
第三章 南渡节序词丰雅有序的艺术表现
    第一节 宏阔有序的时空架构
        一、时空流转下移步换景
        二、时空对望中抚今思昔
    第二节 浑融典雅的诗化技巧
        一、精巧蕴藉的使事用典
        二、清雅自如的诗句化用
        三、风流共赏的次韵追和
    第三节 自然鲜明的赋法特征
        一、丰富细腻的情景铺陈
        二、回环往复的结构层次
第四章 南渡节序词的词史地位
    第一节 两宋节序词发展的缩影
        一、开拓节序词的审美境界
        二、拓展节序词的广度深度
    第二节 南渡节序词的接受概览
        一、名家词选对南渡节序词的选录
        二、经典词论对南渡节序词的评点
        三、词人创作对南渡节序词的接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宋南渡节序词统计表
附录二 :宋明清名家词选选录南渡节序词统计
附录三 :南渡节序词在宋明清名家词论中的品评次数统计
致谢

(6)宋代冬至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和意义
        1.选题缘由
        2.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1.节日民俗类的通论性着作
        2.宋代节日文化的相关研究
        3.以冬至为专题的学术成果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及重难点
        1.创新之处
        2.研究重难点
一、流俗相沿:冬至的基本概况
    (一) 冬至的源起
        1.冬至的原始含义
        2.冬至产生的内动力
    (二) 冬至节习俗的递嬗
        1.先秦冬至:萌芽时期
        2.两汉冬至:脱颖而出
        3.魏晋冬至:渐臻完善
        4.盛唐冬至:稳定成型
二、因时而作:变革时代的社会环境
    (一) 历史因素:承前遗风
        1.以农为本的思想
        2.天人感应的观念
        3.测天编历的传统
    (二) 时代背景:崇文抑武
        1.繁荣的社会经济
        2.重文的政治环境
        3.宽松的文化氛围
        4.崇奢的社会风气
三、官民同庆:宋代冬至的节日狂欢
    (一) 官方的冬至节俗内容
        1.冬至举行的典礼
        2.节日恩赐与宴饮
        3.至日放假与大赦
    (二) 民间的冬至节俗内容
        1.祭祖与拜贺习俗
        2.节日娱乐与饮食
        3.长至数九为寒尽
四、文化解析:宋代冬至节俗的内涵
    (一) 礼制教化的御民策略
        1.仪制规格的等级性
        2.行礼仪式的繁缛性
        3.民间庆冬的礼仪性
    (二) 宋朝的冬俗特征
        1.冬至大如年
        2.一贯性与差异性
        3.三家思想的融合
五、社会作用:宋代冬至节的影响
    (一) 不同阶层的节日心理
    (二) 节日消费与财政危机
    (三) 大众及士人的精神生活
    (四) 冬至节俗的文化传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宋词与宋代文人生活习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政治文化视野下的宋词与文人生活习尚
    第一节 科举与宋词
        一、科举新变所催发的习尚与宋词
        二、科场文体改革影响下的词之雅正新风
    第二节 礼乐与宋词
        一、礼与宋词—以明堂和南郊大礼为主
        二、乐与宋词—以大晟乐为主
第二章 文人游息习尚与宋词
    第一节 游览习尚与宋词
        一、游赏习尚与宋词
        二、题壁习尚与宋词
    第二节 交游习尚与宋词
        一、投献习尚与宋词
        二、戏谑习尚与宋词
        三、送别习尚与宋词
    第三节 居家习尚与宋词
        一、园居习尚与宋词
        二、屋居习尚与宋词
第三章 文人信仰习尚与宋词
    第一节 佛禅信仰习尚与宋词
        一、佛禅言语特色、表达习惯与宋词
        二、佛禅思维惯式与宋词
        三、禅宗探求佛性的惯用方式与宋词
        四、佛教行修习好与宋词
        五、佛禅人物崇拜风尚与宋词
    第二节 道教信仰习尚与宋词
        一、道教思维惯式与宋词
        二、道教行修习好与宋词
        三、道教人物信仰风尚与宋词
第四章 文人娱乐习尚与宋词
    第一节 宴饮习尚与宋词
        一、宋人宴饮生活中词体发展的条件
        二、宋代宴饮与词之共生互动关系
    第二节 赏剧习尚与宋词
        一、援戏剧之内容入词
        二、借戏剧之体制因素构词
        三、习戏剧之精神填词
    第三节 游园习尚与宋词
        一、游园习尚之历史社会生态
        二、宋词中的文人游园百态
        三、文人游园词之生态审美意境
    第四节 观潮习尚与宋词
        一、观潮之生态条件
        二、宋词中的观潮之写
        三、弄潮习俗的生态文化成因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件

(8)明代节序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宋、清两代的节序词研究
    二、明代节序文学文化的研究
    三、明代文学个案研究中涉及到的关于节序诗词方面的探讨
第一章 明代节序词概述
    第一节 明代节序词创作的相关统计
        一、总体情况统计与分析
        二、女性节序词统计与分析
    第二节 明代节序词创作发展脉络
        一、元末明初至洪武三十年
        二、永乐至成化年间
        三、弘治至嘉靖、万历年间
        四、天启、崇祯至清初三十年间
第二章 明代节序词与民俗生活
    第一节 传统农耕文明之印记
        一、农业生产与仪式
        二、民间信仰与禁忌
    第二节 明代市井风情的展示
        一、宴饮聚会雅集
        二、外出结伴游玩
第三章 明代节序词的情感内涵
    第一节 宴集欢庆之乐
    第二节 羁旅客怀之苦
        一、羁旅之苦
        二、乡关之思
        三、挚友之怀
    第三节 爱恋相思之情
    第四节 家国兴亡之痛
    第五节 流年生命之悟
        一、个人身世的感叹
        二、流年易逝之哀伤
        三、世事沧桑的感悟
第四章 明代节序词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节序意象
        一、自然意象
        二、人文意象
    第二节 节序词的纪实性
        一、纪实性内容表现
        二、题序、注释体现的纪实性
    第三节 明代节序词的抒情性
        一、“俗化”趋势下的“言浅意直”
        二、使用多种抒情方式,寄寓深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明代节序词辑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刘克庄节序词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俗风情的展示
    (一) 端午节
    (二) 元宵节
    (三) 中秋节
二、词人心迹的剖白
    (一) 高标孤傲之忧国之思
    (二) 放臣逐子之民本思想
    (三) 壮志未酬之悲愤哀吟

(10)两宋京都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京都词的题材类型与兴盛原因
r * I目|J目'>> r * I目|J目
    第一节 京都词与词体嬗变
    第二节 京都体文学的延续
    第三节 京都词与市民生活
    第四节 京都词与易代之悲
第二章 京都词的典型题材:元夕与西湖
    第一节 元夕词与京都记忆
    第二节 元夕词及文化内涵
    第三节 西湖词与自然景观
    第四节 西湖词及人文反思
第三章 京都词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京都形象的艺术构建——两宋京都词、赋的艺术比较
    第二节 京都书写的组词艺术——对组诗与赋篇的艺术借鉴
    第三节 京都词作的独特个性——与京都范畴以外词的比较
    第四节 京都情感的个案研究——以柳永词为例
结语
征引文献
后记

四、民俗风情画卷的展示 浅论宋代节序词(论文参考文献)

  • [1]清代前中期清明词研究[D]. 曹紫嫣.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2]宋代除夕诗研究[D]. 王晗.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宋词中的长沙书写[D]. 曾明.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4]唐宋都市词研究[D]. 喻燕真.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5]宋南渡节序词研究[D]. 郑鑫. 吉林大学, 2020(08)
  • [6]宋代冬至节研究[D]. 陈立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7]宋词与宋代文人生活习尚[D]. 乔国恒. 山东大学, 2018(02)
  • [8]明代节序词研究[D]. 尤梦婷. 安徽大学, 2018(11)
  • [9]刘克庄节序词浅谈[J]. 刘燕. 钦州学院学报, 2017(06)
  • [10]两宋京都词研究[D]. 李雅竹. 南京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宋代序中的民俗风俗画卷展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