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联合肿瘤标志物CA19-9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联合肿瘤标志物CA19-9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一、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联合肿瘤标记物CA19-9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李兆全,武健[1](2021)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胆管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胆管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该院收治胆道疾病患者50例,并按照病变性质分胆管癌组25例与胆管良性病变组25例,同时选取该院接受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对3组的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242(CA242)、细胞角素片段抗原21-1(CYFRA21-1)以及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胆管癌组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最高,其中CA19-9阳性率为91.34%,sICAM-1与CYFRA21-1则在胆管癌组比较CA242和CA19-9阳性率低,而sICAM-1、CYFRA21-1、CA19-9指标均比胆道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标志物浓度均超过正常值,其中胆管癌组的CA19-9、sICAM-1指标浓度最高,3组的血清标志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150、100.677、51.741、101.667,P<0.05)。结论将CA19-9、CYFRA21-1、s ICAM-1、CA242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应用于胆管癌诊断中,其诊断价值显着,可为临床早诊断和早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李郑[2](2021)在《术前血清高价铁及CA19-9、CA125、CA15-3、CEA对胆总管远端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胆总管远端腺癌患者术前血清高价铁及CA19-9、CA125、CA15-3、CEA水平,评价上述指标对于胆总管远端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2020年12月间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并且病理确诊为胆总管远端腺癌的81名患者,以及同期至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1名体检者。根据临床诊断将81名胆管远端腺癌患者纳入胆总管远端癌组,51名体检者纳入健康组,对以上2组的血清铁离子滴度(Serum Iron Ion,SII)、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CA19-9、CA125、CA15-3、CEA滴度及血清铁蛋白/血清铁离子(Serum Ferritin and Serum Iron Ion Ratio,SFSIR)水平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进而评价上述指标对于胆总管远端腺癌的诊断效力。另外采集同期于我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为胰头导管腺癌的患者36名及于我院治疗的硬化性胆管炎患者20名,将以上人群根据疾病类型分别纳入胰头癌组和硬化性胆管炎组。并将胆总管远端癌组与以上2组样本人群两两配对分析比较其SF、SII、CA19-9、CA125、CA15-3、CEA滴度及SFSIR水平,进而评价上述指标对于胆总管远端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健康组与胆总管远端癌组间的SF、SFSIR水平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SF、SFSIR水平对于胆总管远端腺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8.9%、92.6%,特异度分别为94.1%、90.2%,准确性分别为90.9%、90.2%,截点值分别为327.50umol/l、13.42(umol/L)/(ng/mL)(P<0.05);2.健康组与胆总管远端癌组间,血清CA19-9滴度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CA19-9对于胆总管远端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84.0%,特异度为56.8%,截点值为 26.7U/ml,准确性为 89.4%(P<0.05);3.SF与CA19-9联合后,对于胆总管远端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 98.0%,AUC 为 97.5%(AUC>60%)(P<0.05);SFSIR 与 CA19-9 联合后对于胆总管远端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94.1%,AUC为97.3%(AUC>60%)(P<0.05);SF、SFSIR及CA19-9彼此联合后对于胆总管远端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96.1%,AUC为95.4%(AUC>60%)(P<0.05)。4.SF和SFSIR在胆总管远端腺癌与胰头导管腺癌、胆总管远端腺癌与硬化性胆管炎之间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SF对于胆总管远端腺癌与胰头导管腺癌、胆总管远端腺癌与硬化性胆管炎间的鉴别诊断灵敏度分别为49.4%、82.7%,特异度分别为91.7%、65.0%,准确性分别为64.1%、84.2%,截点值分别为595.50umol/L、372.88umol/L(P<0.05);SFSIR对于胆总管远端腺癌与胰头导管腺癌、硬化性胆管炎间的鉴别诊断灵敏度分别为39.5%、82.7%,特异度分别为 80.6%、80.0%,截点值分别为 40.37、21.51(umol/L)/(ng/mL),正确性分别为 52.1%、80.2%(P<0.05);5.血清CA125、CA19-9、CA15-3、CEA滴度在胆总管远端腺癌和胰头导管腺癌间、硬化性胆管炎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SF联合SFSIR在胆总管远端腺癌与胰腺导管腺癌、硬化性胆管炎间的AUC 分别为 73.7%、85.0%(AUC>60%),敏感性分别为 43.2%,79.0%,特异性分别为 97.2,、80.0%(P<0.05)。[结论]1.SF、SFSIR及血清CA19-9对于胆总管远端腺癌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当 SF 滴度高于 327.50ng/mL 和(或)SFSIR 水平高于 13.42(ng/mL)/(umol/L)和(或)血清CA19-9滴度高于26.70U/ml时,诊断胆总管远端腺癌的准确性分别为 90.9%、90.2%、89.4%;2.SF、SFSIR对胆总管远端腺癌与胰头导管腺癌、硬化性胆管炎间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当SF滴度高于595.50ng/ml和(或)SFSIR水平大于40.37(ng/mL)/(umol/L)时对胆总管远端腺癌和胰头导管腺癌的鉴别正确率分别为64.1%、52.1%;当 SF 滴度高于 372.88ng/ml 和(或)SFSIR 水平大于 21.51(ng/mL)/(umol/L)时对胆总管远端腺癌和硬化性胆管炎的鉴别正确率分别为80.2%,76.3%。3.血清CA19-9分别联合SF、SFSIR及CA19-9、SF、SFSIR三者联合后较SF、SFSIR、CA19-9任何单一指标对于胆总管远端腺癌的诊断价值高,SF与SFSIR联合后较SF、SFSIR任一单一指标对于胆总管远端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高。

王鹏[3](2021)在《波形蛋白表达与联合检测血清CA19-9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1.本课题通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组织及癌旁组织中波形蛋白(Vimentin,VIM)的表达情况;2.检测HCCA患者及良性胆管疾病患者(本实验所研究的良性胆管疾病为胆总管结石疾病)的术前血清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的水平;3.观察在HCCA癌组织中VIM的表达程度及HCCA患者术前CA19-9的水平与HCCA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即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转移、肿瘤TNM分期中的T分期情况、血管及神经是否受累)以及预后情况(生存时间)的关系;4.探讨对于HCCA的发生进展过程中,VIM表达与血清CA19-9水平所产生的相关作用及意义。方法:1.在2010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内,选出并收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经手术切除的60例HCCA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和病理标本,以及同等时间段经手术治疗的60例患有胆总管结石疾病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检测VIM的实验组是按条件所选取的60例HCCA癌组织,对照组为同一患者的癌旁组织(经病理确定没有癌细胞);进行检测CA19-9的实验组为按条件所选取的60例HCCA患者,对照组为按条件选择的60例胆总管结石疾病患者。2.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IM在HCCA癌组织中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并收集HCCA和胆总管结石疾病患者术前血清CA19-9的数据,依据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临床病理参数分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TNM分期中的T分期情况、血管侵犯、神经侵犯等8组,分析VIM表达程度及术前CA19-9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以及在HCC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二者所起的作用;进行术后随访,研究与HCCA患者预后有关的因素。3.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相关数据,分析VIM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以及分析术前CA19-9在HCCA患者和良性胆管疾病患者(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中的水平的差异性,并且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癌组织中VIM表达程度及HCCA患者术前血清CA19-9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二者在HCCA患者中的相关性,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4.通过Kaplane-Meier法绘制生存时间曲线图,使用log-rank法检验与预后可能相关的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中P值<0.05的变量选入COX逐步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值<0.05的变量即是影响HCCA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在HCCA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VIM的表达存在差异,而且此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可知,VIM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60岁)、肿瘤大小(≥2cm)、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淋巴转移(阳性)、TNM分期中的T分期(T3/T4期)、血管侵犯(阳性)等因素明显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1、0.001、0.001、0.008)。而与患者的性别、神经侵犯并无显着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78、0.307)。2.在HCCA患者与胆总管结石疾病患者中,术前血清中CA19-9的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经统计学分析,在HCCA患者血清中的CA19-9水平与患者年龄(≥60岁)、肿瘤大小(≥2cm)、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淋巴转移(阳性)、TNM分期中的T分期(T3/T4期)、血管侵犯(阳性)、神经侵犯(阳性)明显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1、0.001、0.001、0.001、0.001、0.011)。而与患者的性别无明显的关联,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464)。3.通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可知:VIM的高表达与术前血清中CA19-9的高水平在HCCA患者中成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R=0.34,P=0.008<0.01),此结果提示在HCCA中,二者具有具有协同作用。4.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可知:在HCCA患者癌组织中,VIM的高表达、术前血清中CA19-9高水平、年龄≥60岁、肿瘤大小≥2cm,肿瘤低分化、淋巴转移阳性、TNM分期中的T分期(T3/T4期)、血管侵犯阳性等因素与患者术后预后差显着相关,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VIM的高表达、CA19-9的高水平、淋巴转移阳性及血管侵犯阳性是影响经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后的患者预后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HCCA癌组织中VIM的表达要高于癌旁组织,在HCCA患者的术前血清CA19-9的水平高于胆总管结石患者,提示VIM及血清CA19-9可能对HCCA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2.HCCA中VIM的高表达及血清中CA19-9高水平与患者年龄(≥60岁)、肿瘤直径大小(≥2cm)、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淋巴转移(阳性)、TNM分期中的T分期(T3/T4期)、血管侵犯(阳性)等因素密切相关,且二者在HCCA患者中具有协同作用;3.对于HCCA患者,VIM的高表达、CA19-9的高水平、淋巴转移阳性及血管侵犯阳性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提示术后患者的预后差、生存时间短;4.VIM及CA19-9联合检测将来可能会为HCCA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进而为外科医生争取手术机会,提高手术成功率;对于VIM的进一步研究,也可为将来术后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延长HCCA患者的生存期。

包巴图[4](2021)在《PD-L1和EGFR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课题主要研究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R)在胆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相关性,并验证二者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二者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中所起到的作用,寻找对胆管癌早期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有价值的分子靶标。方法: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并整理于2015年1月-2020年6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因胆管癌行手术切除并且经病理证实为胆管癌的组织蜡块5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同一蜡块标本的经病理证实为阴性的癌旁正常胆管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对胆管癌和癌旁正常胆管组织标本中PD-L1、EGFR的表达程度进行检测,结合患者病历资料中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转移、T分期、血管侵犯情况、CA199表达水平),从而验证PD-L1和EGFR的表达程度与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对患癌患者进行随访,探寻在胆管癌患者中提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分析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癌组织中对于PD-L1和EGFR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使用SPEARMAN分析方法。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描述患者的生存结局并制图,log-rank法进行生存分析、计算中位生存期、并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单因素,并将P<0.05的单因素临床特征纳入到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的因素被认定为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PD-L1蛋白在胆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即在癌组织中表达较高,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PD-L1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低分化(P=0.014)、淋巴转移阳性(P=0.001)、T分期(T3+T4)(P=0.033)、血管侵犯阳性(P=0.021)、CA199表达水平≥39 U/m L(P=0.002)显着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D-L1蛋白表达程度与患者的年龄(P=0.558)、性别(P=0.320)、肿瘤位置(P=0.984)、肿瘤大小(P=0.368)均无明显相关性,结果无统计学差异。2.EGFR蛋白在胆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即在癌组织中表达较高,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EGFR蛋白表达程度与年龄≥60(P=0.002)、肿瘤低分化(P=0.001)、淋巴转移阳性(P=0.001)、CA199表达水平≥39 U/m L(P=0.044)相关,EGFR蛋白表达程度与患者的性别(P=0.251)、肿瘤位置(P=0.685)、肿瘤大小(P=0.133)、T分期(P=0.434)、血管侵犯(P=0.520)均无明显相关性,结果无统计学差异。3.PD-L1与EGFR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成正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相关系数R=0.347,P=0.013<0.05),说明PD-L1与EGFR表达呈现协同作用。4.患者的单因素结果显示:PD-L1高表达、EGFR高表达、年龄≥60岁、肿瘤的低分化、淋巴转移阳性、T分期(T3+T4)、血管侵犯阳性、术前CA199≥39 U/m L与患者预后差相关,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结果显示PD-L1高表达、EGFR高表达、血管侵犯阳性、CA199表达水平≥39 U/m L认为是影响胆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PD-L1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PD-L1表达水平与肿瘤低分化、淋巴转移阳性、T分期(T3+T4)、血管侵犯阳性、CA199表达水平≥39 U/m L相关,提示PD-L1参与胆管癌形成、侵袭的过程。2.EGFR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EGFR表达水平与年龄≥60、肿瘤低分化、淋巴转移阳性、CA199表达水平≥39 U/m L相关,说明EGFR在胆管癌的发生、增殖中发挥了作用。3.PD-L1、EGFR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由此推测二者可能成为在胆管癌形成及生存预后方面起提示作用的新型指标。4.PD-L1高表达、EGFR高表达、血管侵犯阳性、CA199水平≥39 U/m L被认为是影响胆管癌患者生存状态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提示预后。

杨泽煌[5](2021)在《EBS和PTBS治疗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对比分析》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体征,诊断率低,发现时多已失去手术机会,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针对这部分已无手术机会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采用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EBS)或经皮经肝胆管支架置入术(PTBS)可及时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异常,对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有着积极意义。但哪种治疗方式更佳目前知之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和对比EBS和PTBS两种方式治疗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对两种治疗方式作出客观评价,为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提供客观参考。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入院并接受EBS或PTBS治疗的87例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9例患者接受EBS治疗,38例患者接受PTBS治疗。分别收集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退黄效果、肝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TBIL、ALT、AST、GGT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肝功能程度上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BS组和PTBS组的引流有效率分别为为85.7%和78.9%,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07)。2.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和36.8%,无统计学差异(P=0.413)。其中EBS组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更高(P=0.043),PTBS组术后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更高(P=0.040),均有统计学差异。3.87例患者中共72例胆道引流有效,总体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40天,3个月和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0.2%和13.5%。EBS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43天,3个月和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0.5%和12.4%;PTBS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31天,3个月和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0.0%和15.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989,P=0.320)。支架数目是支架通畅率的影响因素(χ2=12.855,P<0.001),其中单支架中位通畅时间为133天,双支架的中位通畅时间为160天。4.87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05天,6个月和1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2%和8.3%。EB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30天,6个月和1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9%和11.8%;PTB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时间为218天,6个月和1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4%和4.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257,P=0.6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支架数目和胆道引流效果与总体生存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道引流效果(HR=13.375,P<0.001)为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胆道引流有效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40天,胆道引流无效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0天。结论:1.对于Ⅲ、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及时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异常是延长其生存时间的关键。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EBS)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PTBS)两种治疗方式均可起到这一作用。两者在肝功能的改善程度、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均无明显差异。2.双侧支架相比单侧支架在支架通畅时间方面更有优势,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优先考虑行双侧支架引流。

牙学强[6](2021)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胆管癌预后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60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胆管癌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方法,绘制患者NLR的ROC曲线。当约登指数(即灵敏度+特异度-1)最大时对应的NLR值作为最佳分界值,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3.35)和高NLR(NLR≥3.35)组。利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通过Log-rank单因素分析包括NLR在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并通过Cox风险模型将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NLR组较低NLR组患者术后生存预期更差,NLR是行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独立预后风险因素;同时多因素Cox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也是影响患者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评价胆管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预后的指标。

顾旺[7](2021)在《血清碳水化合物抗原19-9在胆总管结石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文中指出目的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胆道疾病,虽然一部分胆总管结石患者基本无症状或有仅有轻微不适,但在一些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可继发胆道炎症和其他严重症状。如果对有症状性胆管结石的患者不及时治疗,将很可能进一步出现更加严重的症状和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随访发现,半数以上的胆管结石患者会出现胆绞痛症状,且25%的患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另有研究表明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患者每年患胆绞痛的风险约为1%,患症状性胆总管结石的风险约为0.2%,患胆源性胰腺炎(GSP)的风险约为0.04%-1.5%。因此对于胆总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早诊断和早治疗极为重要。虽然先进的诊断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但临床导向的方法仍然是最重要的,对于其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不典型的临床症状都应得到鉴别。在胆总管结石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中血清碳水化合物抗原19-9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已有相关研究报道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中碳水化合物抗原19-9(CA19-9)水平会异常升高,且在继发胆管炎的患者中可升高至1000U/ml以上。但目前关于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中碳水化合物抗原19-9(CA19-9)水平与患者胆道炎症水平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中碳水化合物抗原19-9(CA19-9)水平与患者胆道炎症水平之间的关系,明确CA19-9在胆总管结石这一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与资料本研究共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08月至2018-08月年收治的13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并且所有纳入的患者都没有恶性肿瘤病史及其他胆道相关疾病病史。这些患者的胆总管结石的诊断都经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或术中检查证实。患者入院当天,我们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WBC计数、CA19-9水平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相关临床数据和信息。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仍然是诊断胆管炎的重要手段,胆管炎的诊断方法:(A)临床症状表现包括(1)胆道疾病相关病史;(2)发热和/或寒战;(3)黄疸;和(4)腹痛(右上腹或上腹部)。(B)实验室数据包括炎症和肝功能障碍的证据。(C)影像学表现包括胆管扩张或病因学证据(经B超或MRCP证实为结石)。根据WBC计数将135名胆总管结石患者分组,依据WBC水平分为(3.5-9.5×109/L和≥9.5×109/L)两组;然后我们使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两组间CA19-9水平之间的差异性。进一步根据患者是否继发胆管炎将患者分为单纯结石组和胆总管结石继发胆管炎组,依据两组患者CA19-9水平与WBC水平建立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从而绘制出ROC曲线,因此也就可得出各标志物的临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进一步运用多元线性分析方法分别分析CA19-9与性别、年龄、WBC、总胆红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由卡方检验可得出各组间患者的性别之间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528>0.05)。相同的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0.05)。本研究中收集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以中位数(1/4、3/4)表示;通过秩和检验(p=0.017<0.05),两组总胆红素水平有显着差异。因为两组CA19-9水平也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继续采用秩和检验评估两组间CA19-9水平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WBC计数与CA19-9水平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这WBC与CA19-9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且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r=0.255;p<0.01)。经过诊断试验发现,CA19-9曲线下面积(AUC)为0.977(95%CI:0.953-1.000),59.54 U/L阈值诊断准确率最高,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93.5%,而WB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6(95%CI:0.594-0.775),8.9×1 09阈值诊断准确率最高,灵敏度为65.5%,特异性为68.8%。进一步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A19-9与白细胞水平存在相关性(p<0.05),而年龄、性别、总胆红素、和白细胞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1.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高低可能代表着胆总管结石患者自身的炎症水平高低。较高水平的CA19-9可能预示着更高的炎症状态。2.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CA19-9水平可能是预测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胆管炎的潜在有用生物标志物。因此,CA19-9水平升高应提醒临床医生注意患者发生急性胆管炎的可能性,使他们能够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的进展,避免病情进一步的加重。

王宇路[8](2021)在《磁共振显示胰胆管改变对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磁共振显示胰胆管系统改变在鉴别肿块型胰腺炎(MFCP)和胰腺癌(PC)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2月-2020年5月我院23例MFCP患者与49例PC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横断面T1WI、T2WI序列及MRCP扫描,比较两组患者主胰管、分支胰管及胆总管的变化,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二者鉴别诊断的独立预测因子,将独立预测因子联合建立一个联合诊断模型,并比较联合诊断模型和任一单独鉴别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MFCP组的胰胆管特征包括:(1)胰管可贯通病灶区(73.91%);(2)钩突部分支胰管扩张(78.26%),分支胰管呈囊状扩张较PC组多见(34.78%vs10.20%,P<0.05);(3)胆总管远端多呈锥形狭窄(52.17%)或正常(39.13%),突然截断者较少(8.70%)。PC组的胰胆管特征包括:(1)“双管征”多见(63.27%);(2)胰管多在肿块处突然截断(61.22%);(3)胆总管远端常突然截断(65.31%);(4)主胰管管径/胰腺实质宽度大于MFCP组(0.36±0.16 vs 0.27±0.17,P<0.05),且比值≥0.32有助于PC的诊断。两组主胰管及分支胰管扩张程度、主胰管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双管征、病灶处主胰管截断、主胰管管径/胰腺实质宽度、钩突部分支胰管扩张及胆总管远端截断等五个指标是鉴别MFCP和PC的独立预测因子。将此五个最具特征性的鉴别点联合建立一个联合诊断模型,并绘制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其95%的可信区间为(0.844~0.983),联合诊断模型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1.3%,大于余下五种独立指标,该联合诊断模型对MFCP和PC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能力。Hosmer-Lemeshow统计值(P=0.751)显示预测值与观测值无显着性差异,因此该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MRI显示胰胆管改变对鉴别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有重要作用,联合胰胆管系统影像学征象有助于提高二者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陈凤秋[9](2020)在《肝内胆管癌的预后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第一部分:肝内胆管癌的预后因素分析研究背景和目的:胆管癌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按照肿瘤所在胆管的位置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其中肝外胆管癌又分为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肝内胆管癌是指肿瘤位于二级分支及更远的胆管,按大体病理可分为肿块型,乳头型和浸润型。肝内胆管癌是肝脏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仅次于肝细胞癌,发生率占肝胆恶性肿瘤的10-25%左右。亚洲地区的泰国、韩国、中国是胆管癌的高发地,部分地区十万人中有1 13人发生胆管癌。欧美等地胆管癌虽然发病率较低,但近几十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由于肝内胆管癌相较其他肝脏肿瘤,有更强的侵袭性,更易早期发生复发和转移,临床预后极差。本研究对影响肝内胆管癌预后的可能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寻找能预测患者预后的因素,验证影响肝内胆管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在2006年7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某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癌患者进行入组筛选,将可能对疾病预后产生影响的指标作为分析类目,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后用R语言制图。计数资料等描述采用率或构成比,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或Fisher’s精确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总生存曲线及无复发生存曲线,Log-rank法对组间生存率进行比较,筛选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再将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W逐步后退法(α入=0.10,α出=0.10)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预后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共纳入了 486例肝内胆管癌患者,全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是:4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8个月。通过计算分别得出,全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27%、53.17%、44.07%,全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2.21%、44.30%、37.28%。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相关的因素包括:白蛋白(HR=0.65,95%C 1:0.49~0.86,P=0.003)、前白蛋白(HR=0.75,95%CI:0.56~0.99,P=0.043)、CA19-9(HR=1.92,95%CI:1.44~2.55,P<0.001)、CEA(HR=1.64,95%CI:1.24~2.18,P<0.001)、谷氨酰转移酶(HR=1.37,95%CI:1.01~1.84,P=0.039)、主瘤直径(HR=2.13,95%CI:1.51~3,P<0.001)、切缘距肿瘤最近距离(HR=0.7,95%CI:0.47~1.03,P=0.072)、肿瘤个数(HR=1.88,95%CI:1.40~2.51,P<0.001)、淋巴结转移(HR=2.03,95%CI:1.40~2.93,P<0.001)、局部侵犯(HR=1.74,95%CI:1.13~2.67,P=0.012)、淋巴结清扫(HR=1.56,95%CI:1.04~2.34,P=0.032)、腹腔粘连程度(HR=1.57,95%CI:1.06~2.31,P=0.023)、瘤旁子灶(HR=1.9,95%CI:1.42~2.51,P<0.001)、TNM 分期(HR=1.48,95%CI:1.27~1.73,P<0.001)。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值小于0.05纳入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C A19-9(HR=1.68,95%CI:1.19~2.37,P=0.003)、CEA(HR=1.7,95%CI:1.21~2.38,P=0.002)、主瘤直径(HR=2.25,95%CI:1.43~3.56,P=0.001)、TNM 分期(HR=1.35,95%CI:1.15~1.58,P<0.001)是影响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A19-9(HR=1.64,95%CI:1.19~2.26,P=0.002)、CEA(HR=1.64,95%CI:1.20~2.25,P=0.002)、主瘤直径(HR=1.97,95%CI:1.32~2.92,P<0.001)、淋巴结清扫(HR=1.61,95%CI:1.06~2.44,P=0.026)、TNM 分期(HR=1.25,95%CI:1.08~1.46,P=0.003)是影响术后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与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相关的单因素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CA19-9、CEA、谷氨酰转移酶、主瘤直径、切缘距肿瘤最近距离、肿瘤个数、淋巴结转移、局部侵犯、淋巴结清扫、腹腔粘连程度、瘤旁子灶、TNM分期。与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时间相关的单因素包括:白蛋白、CA19-9、CEA、主瘤直径、切缘距肿瘤最近距离、肿瘤个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瘤旁子灶、TNM分期。在多因素分析中,CA19-9、CEA、主瘤直径、TNM分期是影响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A19-9、CEA、主瘤直径、淋巴结清扫、TNM分期则是影响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术前CA19-9水平对肝内胆管癌患者手术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术前CA19-9水平对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在PubMed、EMbase、Web ofscience、和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检索关于术前CA19-9水平对ICC患者手术预后影响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2月,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整理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队列研究,共2278名患者,其中CA19-9指标高组1309例,CA19-9指标低组969例。通过Meta分析结果显示,其中CA19-9指标低组总生存率显着高于CA19-9指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7,95%CI:1.52~2.29,I2=50.4%,P<0.001);CA19-9在多因素分析中指标低组无进展生存率显着高于CA19-9指标高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68,95%CI:1.44~1.95,I2=67.2%,P<0.01)。结论:CA19-9指标低组总生存率显着高于CA19-9指标高组,提示CA19-9对于ICC患者手术预后生存预测模型有显着提示作用。

常毅刚[10](2020)在《胆囊癌的病例特征、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1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胆囊癌患者预后列线图并进行验证;分析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考察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考察188例意外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在2012.1.1至2019.1.1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山西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治疗周期结束的患者进行电话方式的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结束事件为患者死亡或随访时间截止至2019.6.1,最后以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45例胆囊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的绘制使用R语言(The R Project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Vienna,Austria)的survival包及rms包实现,变量得分使用nomogram Ex包计算。列线图的准确性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及校正曲线判断。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的方法分别为Bootstrap法和验证集法,内部验证的重复取样次数为1000次。比较预后列线图与AJCC分期的预测能力。(2)资料来源为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癌、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患者250例。分别进行CA199、CEA、CA125、和CA242检测及病理学诊断。诊断结果包括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和胆囊癌。其中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112例,胆囊癌患者138例。考察各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3)具有手术记录,并有随访记录的患者为749例,统计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术(LC或开腹)、围胆囊床切除术、肝IVb+V段+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扩大根治术、短路手术或姑息切除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等)。考察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生存期的影响。(4)选取2012.1.1至2019.1.1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山西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意外胆囊癌患者188例,分析并总结188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145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79岁、中/低分化程度、存在淋巴结转移、发生癌旁浸润和发生远处转移(P<0.05)等,危险度分别为1.237,1.551,2.969,1.957,1.492以及1.446。(2)内部验证的C-index为0.76(95%CI 0.74~0.78),术后5年DSS校正曲线提示在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AJCC分期的C-index为0.70(95%CI 0.67~0.73),本列线图的预测能力优于AJCC分期,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验证集的中位DSS生存期为25.14个月,术后1、3、5年DSS相关生存率为71.0%、38.7%、30.5%。外部验证C-index为0.73(95%CI 0.68~0.78),以5年生存率为例,外部验证与训练集的一致性较好。(4)观察组与对照组CA199、CEA的阳性率差异提示存在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此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为CA242与CA125相比较的阳性率(P>0.05)。观察组CA199的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CEA的阳性率显着低于对照组。(5)CA199用于胆囊癌诊断的灵敏度最高,可达到48.55%;CA199的特异度最高,可达到99.11%,同时其阳性预测值可达98.53%。(6)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CA242+CEA、CA199+CEA、CA199+CA125、CEA+CA12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242+CEA阳性率、CA199+CEA阳性率、CEA+CA125阳性率显着高于观察组,观察组CA199+CA125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7)两种肿瘤标志物同时用于胆囊癌诊断时,CA242+CA199、CA199+CA125的灵敏度可超过50%,分别为53.75%和51.72%。同时,CA199+CA125的特异度为76.3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也分别可达到63.83%和66.27%。(8)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CA242+CA199+CEA、CA199+CEA+CA12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242+CA199+CEA阳性率、CA199+CEA+CA125阳性率显着高于观察组。(9)三种肿瘤标志物同时用于胆囊癌的诊断时,CA242+CA199+CEA、CA199+CEA+CA12的灵敏度均超过了50%,达到59.49%和52.63%。但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均表现不良。(10)LC或剖腹进行的手术患者有221例,占所有手术患者的比例为29.51%,所占比例最大,而晚期胆囊癌患者进行的姑息切除术或短路手术以及PTCD手术则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7.61%、1.20%和14.69%。(11)对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胆囊切除术组、围胆囊床切除术组、肝S4b+S5段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组和扩大根治术组,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性别、是否是意外胆囊癌、胆道合并症、TNM分期等方面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临床资料之间比较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12)生存期存在显着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肝S4b+S5段+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预后显着优于围胆囊床切除术和扩大根治术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表现出了同样的趋势,单纯胆囊切除术和肝S4b+S5段+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的预后显着优于围胆囊床和扩大根治术的患者(P<0.05)。(13)188例意外胆囊癌患者中,有181例有完整的预后生存时间记录,生存时间分布1.93~85.41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8.8月)。患者1年生存率为91.71%(166/181),3年生存率为54.70%(99/181),5年生存率为21.55%(39/181)。结论:(1)男性、年龄>79岁、中/低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癌旁浸润、发生远处转移等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基于影响胆囊肿瘤患者的7项预后因素建立预后列线图,具有准确、直观、个性化的预后患者术后生存率的优势。(2)CA199+CA125的灵敏度为诊断胆囊癌的最佳方法。(3)LC或剖腹进行的胆囊切除术所占比例最大,而晚期胆囊癌患者进行的姑息切除术或短路手术以及PTCD手术则所占比例较小。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资料在性别、意外胆囊癌、胆道合并症、TNM分期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治2和胆囊切除术的术后生存期和生存率显着优于根治1和根治3患者。(4)中老年女性患者意外性胆囊癌发病率较高,而且发病率胆囊癌的发病率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也呈上升趋势;(5)目前临床上建议行预防性胆囊切除的患者包括:胆囊单发结石直径超过3厘米及多发结石、先天性发育异常的胰胆管汇合、粘膜有钙化的胆囊炎以及直径在0.5-1.0cm之间的胆囊息肉(6)对于早期胆囊癌只要能够达到R0切除,单纯胆囊切除与根治性切除患者的预后生存期无明显差别。

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联合肿瘤标记物CA19-9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联合肿瘤标记物CA19-9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胆管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3组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
    2.2 3组血清指标浓度比较
    2.3 肿瘤标志物诊断胆管癌
    2.4 肿瘤标志物浓度检测对TNM分期影响
3 讨论

(2)术前血清高价铁及CA19-9、CA125、CA15-3、CEA对胆总管远端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首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血清铁蛋白与胆管癌相关性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波形蛋白表达与联合检测血清CA19-9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及方法
2.结果
    2.1 在HCCA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IM表达的情况
    2.2 HCCA 患者中 VIM 表达的程度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2.3 HCCA 患者及所患良性胆管疾病(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中的术前CA19-9水平
    2.4 HCCA 患者血清 CA19-9 水平程度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2.5 HCCA 患者中 VIM 表达和血清中 CA19-9 水平的关联性
    2.6 附图
    2.7 预后分析(生存分析)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4)PD-L1和EGFR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及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EBS和PTBS治疗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一般资料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1.4 肝门部胆管癌分型标准
        2.1.5 肝门部胆管癌不可切除的诊断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方法
        2.2.2 数据收集方法
        2.2.3 术后疗效定义
        2.2.4 并发症定义
        2.2.5 观察指标
        2.2.6 随访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3.2 肝功能指标比较
    3.3 引流有效率比较
    3.4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5 支架通畅时间比较和影响因素分析
    3.6 生存时间比较和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疗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胆管癌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胆管癌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血清碳水化合物抗原19-9在胆总管结石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CA19-9在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8)磁共振显示胰胆管改变对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CT和MRI鉴别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肝内胆管癌的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肝内胆管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引言
    第一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数据来源
        1.3 病例资料收集
        1.4 质量控制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数据整理
        2.1 筛选流程
        2.2 时间整理的原则
    第三章 统计结果
        3.1 全组ICC患者的基线特征
        3.2 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与总生存率
        3.3 术后总生存时间和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单因素分析
        3.4 术后总生存时间和术后无进展生存时间多因素分析
        3.5 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的不同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4.2 与目前的主流分析系统的比较
        4.3 ICC诊疗过程中的共识与争议
        4.4 本研究的不足
        4.5 今后的展望
第二部分 术前CA19-9水平对肝内胆管癌患者手术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引言
    第一章研究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 数据整理与结果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资料提取
        2.3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
    第三章 统计方法与结果
        3.1 统计学分析
        3.2 文献检索
        3.3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和偏倚风险评价
        3.4 Meta分析
        3.5 纳入偏倚评估
    第四章 讨论
综述 肝内胆管癌的研究进展
    1. 背景
    2. 流行病学与发病因素
    3. 诊断
    4. 外科治疗
    5. 肝内胆管细胞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研究现状
    6. 小结
附表1 肝门胆管癌TNM分期系统(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第八版)
缩略词表
参考文献
致谢

(10)胆囊癌的病例特征、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1 胆囊癌
        2 胆囊癌治疗研究
        3 胆囊癌诊断方法
        4 胆囊癌预后研究
    研究目的、方法
一、114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及预后列线图的建立与验证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纳入资料的临床病例情况
        1.2.2 训练集与验证集基线资料比较
        1.2.3 训练集患者的Cox预后结果
        1.2.4 预后列线图
        1.2.5 列线图预测准确性的外部验证
    1.3 讨论
        1.3.1 影响胆囊癌患者DSS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1.3.2 列线图进行胆囊癌患者预后预测
        1.3.3 列线图与TNM分期应用价值比较
        1.3.4 局限性
    1.4 小结
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2 两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3 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4 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5 肿瘤标志物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三、不同手术方式对胆囊癌预后的影响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手术治疗方式统计
        3.2.2 胆囊切除术与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3.2.3 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3.3 讨论
        3.3.1 胆囊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3.3.2 不同手术方式临床资料差异分析
        3.3.3 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影响
        3.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3.4 小结
四、188例意外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
    4.1 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1.3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4.2.1 患者基本资料
        4.2.2 患者临床表现
        4.2.3 意外胆囊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4.2.4 患者预后分析
        4.2.5 单纯胆囊切除与根治性切除
    4.3 讨论
        4.3.1 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
        4.3.2 意外胆囊癌的手术治疗探讨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胆囊癌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联合肿瘤标记物CA19-9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胆管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J]. 李兆全,武健. 中外医疗, 2021(17)
  • [2]术前血清高价铁及CA19-9、CA125、CA15-3、CEA对胆总管远端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D]. 李郑.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波形蛋白表达与联合检测血清CA19-9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意义[D]. 王鹏.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4]PD-L1和EGFR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包巴图.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5]EBS和PTBS治疗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对比分析[D]. 杨泽煌.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胆管癌预后的影响[D]. 牙学强.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7]血清碳水化合物抗原19-9在胆总管结石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D]. 顾旺.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磁共振显示胰胆管改变对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D]. 王宇路.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9]肝内胆管癌的预后因素分析[D]. 陈凤秋. 苏州大学, 2020(02)
  • [10]胆囊癌的病例特征、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研究[D]. 常毅刚.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联合肿瘤标志物CA19-9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