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子间加长轴的做法

梯子间加长轴的做法

一、利用梯子间延伸竖井的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尚志文[1](2021)在《河北省传统矿区采空区风险分析与治理方案研究 ——以XTXK铁矿某采区为例》文中认为河北省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区域特色明显,是矿山资源开发大省。然而,在矿山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诸多问题,包括大量采空区形成、生态环境破坏及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采空区危害是矿山主要危害之一,建立针对采空区风险的有效评价体系,划分采空区危险等级,对于更好地实现“分级管控、突出重点”,对确保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地下采空区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并以系统工程理论、风险评估理论、整体风险管理理论等为基础,对传统矿区采空区风险分析与治理方案进行研究,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以XTXK铁矿某采区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在对矿山工程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山采空区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运用集体访谈法来识别了该采空区主要风险类型及影响因素。(2)确定了地面条件、空区特征、地质条件3个一级风险评价指标,13个二级风险评价指标(地面设施、周边人员、空区大小、空区形成时间、空区周边作业人员、空区埋深、爆破震动、矿柱留设、空区连通情况、矿体倾角、地质构造、围岩特征、岩体结构)的风险指标体系;运用AHP法计算确定采空区13个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实现了对各风险评价指标权重排序;结合采空区特性,对XTXK铁矿某采区采空区各风险评价指标分成A、B、C、D 4个等级。(3)根据建立的风险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聘请30位专家对各风险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出XTXK铁矿某采区采空区综合风险隶属度,并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该采空区风险为一般风险,应根据生产及其他作业需要,进行专项治理。(4)依据各等级风险指标体系的评估结果,针对XTXK铁矿某采区采空区提出专项治理措施。一级风险评价指标中,空区特征(B2)风险最高,其权重为0.5826;在二级风险指标中,均以人员的风险权重最高,其中地面人员(C12)权重值为0.7643,空区周边作业人员(C22)权重值为0.4006。据此提出采空区治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充填采空区以减少采空区大小,封闭、隔离采空区以减少人员进入或靠近采空区,对露天采空区治理后进行覆土绿化并在矿区低洼处建造蓄水池等。本项目的研究目标为针对河北省传统矿区采空区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价体系。通过有效识别各风险指标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计算采空区各等级指标权重,结合模糊评价法对采空区总体风险进行定量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依据各等级风险,结合采空区风险治理现状,制定了针对河北省XTXK铁矿某采区采空区的风险治理方案。这一结果为河北省传统矿区采空区的风险治理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刘安邦,李昌元,蔡建华,李成杰[2](2020)在《沃溪坑口新建千米混合明竖井井筒淋水及水雾治理》文中指出针对沃溪坑口千米混合明竖井井筒内渗水在井筒内壁面滴流并伴生水雾,使得井筒内水雾弥漫,影响员工及运输视野,给竖井提升系统带来了严重安全隐患,公司研究采用"环形槽截水+PE管引流"治理方案,将环形截水槽贴近渗水区域的井壁固定安装,使无组织蔓延、流淌在壁面的渗水被收集汇合,同时在槽底连接2~4根DN25PE管,将槽内集水及时排放达到治理井壁渗水效果。经过工程治理,完全消除了井筒内的淋水及水雾。该方法在国内同类深竖井渗水治理方面具有普遍推广意义。

袁凝忆[3](2020)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指导下的《地下世界:深入时间的旅途》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次翻译实践文本节选自英国自然文学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的作品《地下世界:深入时间的旅途》。麦克法伦的作品历来以优美的文笔以及对自然、人物、景物的细腻描写而着称。在这部作品中,他探访了十来处地下场所:中石器时代墓室、摩登地下城、深海实验室、森林菌根网络、战时万人坑……记述了探索神秘地下世界的所见所闻,刻画了自我与自然交汇时感官和内心的种种感触。原文属于游记类散文,有多处叙事、说明与景物描写,同时还夹杂着作者内心的感悟。基于本翻译实践文本语言优美,运用大量修辞手法,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同时该文本旨在向读者介绍作者所经之地的所见所闻与地理人文知识,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因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原文因素和读者因素,本翻译报告选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作为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以展现译文的文学性和可读性选用翻译方法,使译文符合“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中对于“求真”和“务实”之间的合理度的把握。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得出结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符合游记类文本的翻译要求,能准确传达游记文学的可读性和文学性。本翻译实践报告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作者以及其作品《地下世界:深入时间的旅途》;第二部分简要介绍翻译过程,包括译前、译中和译后三个阶段;第三部分阐述了本次翻译报告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从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分析和总结了此次翻译过程中为展现译文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对此次翻译实践进行了总结。

彭世龙[4](2019)在《厚表土薄基岩开采地层沉陷规律及其井筒偏斜致因研究》文中指出煤矿立井井筒是矿山开采地面与井下运输的“咽喉”,对矿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1987年以来,我国黄淮和东北地区已有200多个立井井筒相继发生破损,经过30多年的大量研究,已基本揭示了黄淮和东北地区矿井大量井筒竖向受力变形、近环向破裂出水机理,并得到共识,相应的井筒破损修复防治技术也已成熟。近年来,山东巨野矿区厚表土(400m以上)薄基岩地层井筒出现一种表土段井筒偏斜与竖向压缩变形共存的新破损形态,其破坏机理不清,国内外相关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以厚表土薄基岩开采井筒偏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水文地质学、工程渗流力学、采矿学、地下结构力学等理论,采用试验、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厚表土薄基岩开采地层沉陷规律及其井筒偏斜致因研究。研究成果对今后合理留设厚表土薄基岩地层工广保护煤柱,确保类似地质条件矿井井筒运行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ETAS和NMR试验系统研究高应力作用下厚表土底部含水土层的渗透与疏水固结力学特性,获得了底部含水土层在高应力作用下孔隙结构演化机制,建立了底部含水土层渗透系数、孔压消散速度与其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底部含水土层在不同围压、不同水力梯度下的渗透和孔压消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郭屯煤矿底部含水土层属于典型黏土质砂,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蒙脱石,其压缩指数Cc=0.03~0.05;在各向等压条件下,低承压水和高承压水渗透系数均随围压增大而减小,围压为1 MPa时的渗透系数明显大于高围压状态下的渗透系数,当试样围压大于4 MPa时,低承压水和高承压水渗透系数均小于1×10-8 cm/s;各向等压疏水固结过程中,应变以径向应变为主,试样体积的压缩变形主要是竖向渗透路径的闭合所致;黏土质砂渗透、疏水固结过程中对其渗透性和孔压消散速度起关键作用的是渗透孔中毛细水的含量,该三者与围压均满足幂函数关系。以郭屯煤矿一采区某工作面煤层开采为研究对象,考虑厚表土薄基岩开采与底含疏降水固结沉降共同作用,采用自制高承压疏水水袋模拟底含疏水固结,开展了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了厚表土薄基岩开采覆岩破坏垮落与底含疏降水特征、基岩与厚表土层内部移动变形规律,揭示了厚表土薄基岩近距离非对称开采与底含疏降水共同作用下立井井筒偏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基岩段“三带”范围内,梯形垮落拱两腰附近由于岩层悬臂作用形成大量水平和竖向裂隙,并波及到表土层底部,导致底含发生疏水沉降;底含疏水沉降对基岩段岩体移动变形影响较小;厚表土段第二隔水层的最大下沉量和最大水平移动量随着底含疏水均明显增加,下沉边界和水平移动边界向采区外侧延伸了近1倍;随着底含疏水量增加,地表土体向下沉盆地中心倾覆,井筒随之向非对称开采工作面方向偏斜,其偏斜量随着底含疏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基于厚表土薄基岩开采地表下沉移动特征,首次将厚表土层沉陷过程中底含承压水疏降产生的水土耦合作用考虑到厚表土薄基岩地层沉陷模型中,建立并求解了采煤与底含承压水疏水沉降共同作用下地表沉陷预计模型,探究了底含疏水特性对地表沉陷和水平移动的影响规律,并得到现场沉陷资料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单独煤层开采产生的地表沉陷曲线呈“小开口 V”型,底含疏水作用产生的地表沉陷曲线呈“大开口 V”型,采煤与底含疏水共同作用下地表沉陷曲线呈“中间小开口 V,两侧大开口 V”型;地表沉陷程度主要受底含厚度和底含最大水头下降值影响,地表沉陷和水平移动范围主要受底含疏水影响半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解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分析发现,理论计算所得最大下沉值与实测最大下沉值间误差小于4.0%,由此可见,该理论模型对厚表土薄基岩下开采引起的上覆地层移动变形预测具有指导意义。以郭屯煤矿井筒偏斜为工程背景,通过综合分析矿区水文地质、矿井涌水量与底含水位动态监测成果,采用本文所得厚表土薄基岩地层沉陷模型,分别对郭屯煤矿首采区13个工作面单独采煤作用、采煤与底含疏水共同作用下的地表沉陷和井筒偏斜进行反演计算,获得了导致井筒偏斜的主因,并对该矿既有偏斜井筒的受力状态及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单独采煤作用下,工业广场位于10mm下沉等值线之外,各工作面开采对井筒偏斜基本没有直接影响;采煤与底含疏水共同作用下地表沉陷在采区外侧收敛性明显降低,工业广场位于300~600 mm下沉等值线范围内,井筒偏斜反演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小于6%,表明了本预测模型对井筒偏斜反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郭屯煤矿井筒偏斜变形是煤层开采与底含疏降水共同作用造成的。图[96]表[33]参[140]

陈峰[5](2019)在《蒙育瓦铜矿露天开采半连续开拓运输工艺多目标模糊决策分析》文中提出露天开采矿石运输成本在开采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随着露天开采深度的延深,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选用高效、低成本的矿石运输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影响露天开采开拓运输方式的主要因素包括:台阶高度、运距、非工作时间、基础设施设备、系统生产管理等。本文以蒙育瓦铜矿露天采场的运输系统现状为工程背景,在分析现状开拓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矿山生产实际构建了四种矿石运输的半连续开拓运输方案,分别为:方案1,公路+固定破碎站+胶带运输联合开拓运输方案;方案2,公路+半固定破碎站+胶带运输联合开拓运输方案;方案3,公路+半固定破碎站+斜井胶带联合开拓运输;方案4,公路+场内溜井、坑内破碎站+斜井胶带运联合开拓运输,为解决大件设备运输问题,该方案也派生出两个子方案,分别为:方案4-1,回风系统兼作大件道;方案4-2,无轨斜坡道兼作大件道。针对提出的四种方案,本文开展系统的分析研究,以确定最终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首先采用NPV分析法,建立技术经济分析模型,综合各方案投资、成本、效益等因素,对各方案进行单独评价,以NPV最佳确定为最优方案。2)结合各个技术方案采用多目标模糊决策法建立数据模型,通过模拟运输过程,取得影响方案决策的各个指标,如:投资、破碎站移设、距离、破碎运输方式、环境、管理等因素,采用多目标模糊决策分析的计算方法确定最优方案。3)将多目标模糊决策法与NPV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其优势和不足,探索“多目标模糊决策法”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4)综合上述不同方案的计算分析,最终确定最优方案。通过上述的分析和研究,最终确定列举的四种半连续开拓运输方案中方案4-2为矿山矿石运输的最优方案。

金志伟,纪惠灵[6](2019)在《秦岭矿业公司深部盲竖井施工岩爆治理工程实践》文中研究表明秦岭矿业公司杨砦峪矿区深部3号盲竖井施工过程中多处发生岩爆现象,导致450 m水平马头门顶板冒落和上方井筒大面积片帮,喷浆和锚网大面积脱落。提出了对马头门上方井筒段采用井圈+锚网喷联合支护和对马头门采取U型钢拱架+锚网喷联合支护的加固方式,详细介绍了施工工艺过程。工程应用表明:采用联合支护技术确保了马头门和井筒的施工安全,提高了施工质量,使得3号盲竖井施工工程顺利进行。

邓志平[7](2018)在《江西宜丰新庄铜铅锌矿通风系统优化改造与安全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矿山开采年限的不断增加,矿井下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矿井通风系统也要随之改变。在非煤矿山中,通常采用爆破的手段进行开采和掘进,爆破之后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气体和粉尘。矿井通风系统的目的就是将有毒有害的气体和粉尘排出到工作面以外的区域,保障矿山开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江西省宜丰万国矿业有限公司宜丰新庄铜铅锌矿之前的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从2012年开始,矿井进行60万吨/年的改扩建,由于产量、出矿方式和通路的改变,采区重新划分,很多通风、行人天井和溜井被利用,但也有很多通风、行人天井和溜井被废弃。由于通风网路的变化,其网路特性与风机特性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为了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通风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该矿的通风系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现场调查,发现一部分地点的通风质量没有达到国家相应的标准,同时在以往的开采过程中,出现过有人员轻微中毒的现象,结合矿山生产能力的提升,提出了矿山通风技术改造的必要性。(2)研究了矿山改造扩建后的通风方式,风量的计算,通风构筑物的资金投入,主要的风机类型,最后进行实地测量并记录了各工作面的实际通风量,采用Ventsim软件构建了矿山通风网络模型,并对风量进行了解算,实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3)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因素的指标权重,采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对该矿的通风系统进行了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等级为Ⅲ级,安全级别为一般,矿井通风系统中的风量合格率与有效风量率都比较低,在今后的生产中需要加强管理。(4)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矿井通风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进行了演绎评价,对可能造成通风事故的致因因素进行研判,得出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定性的分析,由此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论文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为矿山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参考,所采用的方法也可以为其他矿山的通风设计、改造和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徐钟[8](2018)在《复杂岩溶隧道涌突水演化机理及灾害综合防治研究 ——以新建叙大铁路为例》文中提出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山岭隧道修建过程中经常遇到岩溶地质不良现象,尤其是岩溶涌突水现象。多变的岩溶地质构造、丰富的地下暗河体系、充沛的雨季降水量,致使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工作十分困难,在施工过程中屡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岩溶涌突水灾害已成为隧道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重大安全隐患。岩溶地质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隧道工程中涌突水成灾的发生地点和时间均具有不确定性,造成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灾害危险性评价容易出现偏差。岩溶涌突水演化过程的准确理解、岩壁防涌突水安全厚度的计算、成灾危险性的定量分析、岩溶空腔的综合处置等等问题,均在不断探讨之中,以便作为岩溶地质环境条件下隧道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的工作基础。因此,本文以“复杂岩溶隧道涌突水演化机理及灾害综合防治研究——以新建叙大铁路为例”作为选题,依托“新建地方铁路叙永至大村线长大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关键技术研究”和“叙大铁路中坝隧道D9K55+221突水灾害形成机制、环境影响及工程措施专题研究”课题,以岩溶隧道涌突水演化过程为研究对象,考虑岩溶地质环境对涌突水成灾的影响,将岩溶涌突水的演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析防涌突水岩壁安全厚度的组成和计算方法,进行涌突水危险性评价和综合防治措施研究,探讨岩溶地区隧道工程建设的适宜性。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1)分析岩溶地质环境条件的系统构成,探讨岩溶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隧道工程建设的适宜性。分别从岩溶发育模式、区域岩溶地质、岩溶水文地质、岩溶洞穴(溶腔)等方面系统分析复杂岩溶地质环境的特点,根据岩溶地质调查和超前地质预报资料,分析岩溶隧道涌突水的危险性等级。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从构造地质系统、水文系统、岩体力学系统等方面分析和理解岩溶地质环境条件,为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致灾因子的识别提供依据。(2)基于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的演化过程,分析岩溶地质环境对涌突水成灾的影响,探讨防治涌突水成灾的关键因子。将岩溶隧道涌突水的演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各阶段的演化特点进行分析,对不同演化类型进行探讨。岩溶地质环境形成阶段受地形地貌、岩性分界面、褶皱、断层等要素作用,决定了涌突水发生的空间位置和类型;岩溶水系通道扩展阶段受地区雨量、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影响,决定了涌突水发生的规模和危害性;岩壁安全厚度临界状态形成阶段受到开挖岩壁厚度减小、水势能增大、爆破振动等作用时,稳定性降低,促发涌突水、甚至突泥;涌突水释能降压阶段会对隧道形成危害,后续的降雨、暗河、地表水等水源补充,将控制是否再次发生涌突水灾害。岩溶涌突水灾害的致灾因子众多,岩壁的安全稳定性是防治涌突水灾害的关键要素,高压水力作用和施工扰动作用对岩壁安全临界状态的影响是研究重点。(3)基于损伤理论分析爆破振动对岩壁作用的累积效应和算法,考虑质点振动峰值速度的衰减规律,推导围岩爆破损伤区范围公式。基于断裂力学分析高压水力作用对岩壁作用的机理和算法,考虑溶腔水压力受季节性补给条件的影响,推导水力劈裂启动的临界强度因子公式。按最不利条件考虑爆破振动载荷,用拟静力法分析爆破振动与高压水力共同作用条件下,水力劈裂启动的临界强度因子公式表达为:结合施工扰动和高压水力共同作用,将岩壁临界安全厚度划分为爆破振动严重损伤区、岩溶裂隙区、水力劈裂扩展区、潜在危险区四个部分计算。(4)探讨隧道涌突水危险性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方式,分析致灾因子和指标评分标准。从岩溶地质环境、隧道围岩特征、扰动作用影响三个方面考虑岩溶隧道涌突水成灾的影响因素,分别从勘查设计、超前探测、施工开挖三个阶段进行灾害危险性的评价和控制,考虑因子的动态属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涌突水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制定危险性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结合案例探索成灾危险综合评价指标和体系的准确性。建立的隧道涌突水综合评价模型具有实用性,为分阶段控制成灾危险提供了依据。(5)探讨隧道涌突水灾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分析涌突水灾害的探测方法和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基于岩溶涌突水防治原则,分析不同岩溶地质环境条件下涌突水灾害的防治思路和施工对策,结合案例从超前地质预报、绕避与跨越、释能降压、管棚支护、注浆加固等方面,进行复杂岩溶地质环境条件下隧道涌突水灾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为隧道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依据。

颜帅[9](2018)在《大高庄铁矿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铁矿石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其供应情况对多个行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调查显示,钢铁产业的发展与国内国民经济的水平有着很大联系,通过科学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预测能够为未来铁矿石产量的需求情况作出提前预知,进而为矿山开发建设项目的进程提供指导。由于现代大规模存储的铁矿资源均储存与地下,因此,做好地下铁矿石开发建设项目的技术调研工作,对未来铁矿石的供应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国内外铁矿石储备、规划、技术措施发展现状等内容,指出了国内在铁矿石开采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有待改善的问题。随后本文又对国内外铁矿石储存量和开发情况,并探讨了线性回归法、灰色度法等在国民经济和铁矿石储存量方面的预测,同时提出了当前国内铁矿资源储存量不足、价格不稳定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本文还结合了大高庄铁矿建设项目实际案例,对该项目的具体建设模式的选取、多井多作业面的建设方案制定及其优化等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和优化效果等内容,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本文结合该项目竖井的布置情况,对通风方案进行了设计,通过6项方案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了运用4进4出的通风系统方案,同时进行了该方案的风量核算和风机设备配备等内容的探讨。当前国内铁矿石短缺问题引起的矛盾日益激烈,要解决由此引起的问题必须从国内铁矿建设技术方面入手,通过技术方案的制定,能够有效提高国内铁矿石的产量,保证国内铁矿石供应的稳定,进而实现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范纯超[10](2018)在《焦家式金矿床浅部矿体安全高效回收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的中东部地区,有许多黄金资源量十分丰富的矿山,由于上世纪以来大量开采利用,相当一部分矿山保有黄金资源量不足,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危机。通过对国内124座黄金矿山进行资源潜力调查评估发现,117座矿山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危机,其中86座矿山的生产服务年限不足5年。我国的黄金矿山有以下特点:数量多,规模小,金矿床储量少,品位低,地质勘探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即便如此,我国黄金资源仍有很大的潜力,部分地区地质工作程度和开采技术水平低,依然有很多未开发的黄金资源。尤其是在中东部地区很多老矿山的浅部区域,尚有未回收的资源有待开发。二十一世纪以来,选冶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资源的二次开发。本文研究的焦家金矿浅部,存在规模较大的残采矿体,赋存标高位于海拔-50m至+25m,靠近地表建筑构筑物,临近上世纪回采的露天坑(目前已进行回填治理完毕),按照常规采准回采方式,需在-30m水平以上施工采准分段巷,延伸大到达南北翼矿体,但是按照传统方式,掘进工程量大,支护成本高,安全风险高,经济效益不合理。且南北翼矿体赋存情况各异,南翼矿体集中,品位较高,但是靠近地表近,老工程较复杂,个别空区内为分级尾砂,难以维护,施工难度大。北翼岩石破碎,矿体独立,星罗棋布,采准工程量大,难以形成高效大规模回采。在当前新的矿业形式下,研究该区域矿石的安全高效回收,对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何回收回采过程中留下的矿柱、顶底柱,并通过一些新的探矿手段在已经基本回采结束的残采中段寻找新矿产资源,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保证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矿山技术工作者面对的一大难题。为更好地提高残采中段金的回收率,本文在焦家式金矿床浅部矿体中进行了安全高效回收利用方案研究。之前工程技术人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如利用SURPAC三维矿业软件对矿体进行三维建模,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中研究“焦家式”金矿床的成矿规律,来指导浅部残采中段的探矿及采准回采工作;利用对过往残采中段回采过程中资料的综合分析,寻找回采盲区、探矿盲区进行地质探矿;利用探采结合方法,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对矿体下盘施工穿脉,寻找矿体分支矿体。本文根据焦家金矿焦家矿区残采中段的开采技术条件,结合具体矿山生产情况和目前条件,对焦家矿区的残采中段,尤其是老露天坑边帮挂帮矿进行了合理有序的规划设计、布置生产、地质探矿工程,增加资源储备,通过加强施工管理,有计划地对残采中段的残余矿体进行设计回采,实现资源的充分回收。针对山东莱州焦家金矿浅部残采矿体开展分析研究和回收方案优化研究,对露天坑挂帮矿残余矿体,采用竖井开拓、下向水平分层采矿方法实验研究等方法,提出了适合焦家金矿实际情况的矿体回收优化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将浅部矿体根据实际赋存特性,进行了露天坑挂帮矿开拓采准优化方案研究。(2)根据矿体情况及目前存在的工程布置情况。进行了通风、排水、运输、提升等系统的灵活设计,实现了系统完善,安全高效的效果。最终确定了浅部矿体的最优化回收利用方案,通过实践证明,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利用梯子间延伸竖井的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梯子间延伸竖井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省传统矿区采空区风险分析与治理方案研究 ——以XTXK铁矿某采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1.2.2 采空区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
        1.2.3 采空区风险治理的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基本理论研究
    2.1 采空区基本概念和特点
        2.1.1 采空区概念
        2.1.2 采空区安全风险
    2.2 采矿区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2.3 传统采空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4 基于AHP模糊评价法构建传统采空区风险评价模型
        2.4.1 AHP模糊评价法及其适用性分析
        2.4.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2.4.3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2.5 采空区常用治理方法
3 XTXK铁矿某采区采空区的风险辨识
    3.1 采区生产系统分析与风险辨识
        3.1.1 采区生产系统分析
        3.1.2 采区生产系统风险辨识
    3.2 采区地质条件分析与风险辨识
        3.2.1 采区地质条件
        3.2.2 采区地质条件风险辨识
    3.3 采空区现状与风险辨识
        3.3.1 采空区现状
        3.3.2 采空区风险辨识
    3.4 风险辨识与分析汇总
4 XTXK铁矿某采区采空区风险评价
    4.1 采空区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4.2 采空区风险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2.1 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4.2.2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4.2.3 权重分析
    4.3 采空区风险模糊综合评价及等级划分
        4.3.1 隶属度计算
        4.3.2 采空区总体风险等级划分
5 XTXK铁矿某采区采空区治理方案
    5.1 采空区治理方案
        5.1.1 废石充填
        5.1.2 井下密闭隔离
        5.1.3 地表隔离
        5.1.4 生态修复工程
    5.2 采空区治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2.1 爆破施工技术要求
        5.2.2 井下密闭墙施工技术要求
        5.2.3 施工安全措施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XTXK 铁矿某采区采空区集体访谈问题
附录B XTXK 铁矿某采区采空区风险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附录C XTXK 铁矿某采区采空区总体风险评价评测表
作者简历
致谢

(2)沃溪坑口新建千米混合明竖井井筒淋水及水雾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井筒淋水及水雾产生及危害性分析
2 井筒淋水及水雾现状与治理方案
    2.1 井筒淋水及水雾现状
        (1)井筒渗水情况。
        (2)井筒已做的引流工作及存的问题。
    2.2 淋水及水雾治理方案
        2.2.1 淋水及水雾治理思路[3-5]
        2.2.2 淋水及水雾治理措施
        (1)原有环形截水槽整治。
        (2)增加环形截水槽。
        (3)特殊渗水点处理。
        2.2.3 加强现场避水管理
    2.3 施工组织及方法
        (1)原槽清理。
        (2)原槽接安引水管。
        (3)新增截水槽。
        (4)截水槽引水管防淤。
    2.4 安全保障措施
    2.5 井筒淋水及水雾治理费用
3 井筒淋水治理效果及结论

(3)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指导下的《地下世界:深入时间的旅途》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1.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Chapter Two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2.2 Translation Process
    2.3 Post-translation Management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Basis
    3.1 Overview of Translator Behavior Criticism
    3.2 Application of "Truth-Seeking-Utility-Attaining" Evaluative Model ofContinuum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4.1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4.1.1 Transliteration
        4.1.2 Conversion of Parts of Speech
        4.1.3 Application of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
        4.1.4 Application of Figures of Speech
        4.1.5 Annotation
    4.2 Translation at Syntactic Level
        4.2.1 Division
        4.2.2 Rearrangement of Sentence Structure
        4.2.3 Conversion between Passives and Active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Summary
    5.2 Enlightenment
    5.3 Limitations
Reference
Appendix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Acknowledgement

(4)厚表土薄基岩开采地层沉陷规律及其井筒偏斜致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应力作用下土的渗透与疏水固结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2.2 厚表土薄基岩开采上覆地层渗流场与移动变形机理研究现状
        1.2.3 立井井筒破损机理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高应力作用下底含非线性渗透试验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系统
        2.2.1 ETAS自动环境三轴实验系统
        2.2.2 低场核磁共振测试系统
    2.3 试验方法与过程
        2.3.1 试样制备
        2.3.2 ETAS渗透试验方案
        2.3.3 低场核磁共振试验方案
    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2.4.1 渗流量时程曲线
        2.4.2 渗透系数随时间的变化
        2.4.3 围压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2.4.4 渗透水力梯度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2.5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深部黏土质砂非线性渗透机理分析
        2.5.1 低场核磁共振弛豫原理
        2.5.2 黏土质砂T_2谱分布规律
        2.5.3 基于T_2谱分布的黏土质砂非线性渗透机理分析
    2.6 黏土质砂非线性渗透关系的适应性分析及参数测定
    2.7 小结
3 高应力作用下底含疏水固结孔压消散规律试验
    3.1 试验原理
    3.2 试验材料与实验系统
    3.3 试验方法与过程
        3.3.1 试样制备
        3.3.2 ETAS疏水/充水固结试验方案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1 孔隙水压力消散与增长分析
        3.4.2 反压体积变化规律分析
        3.4.3 变形特性分析
    3.5 基于单向固结理论的高承压底含水疏降固结参数求解
    3.6 小结
4 厚表土薄基岩开采与底含疏降水共同作用下地表沉陷规律模型试验研究
    4.1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基本理论
    4.2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设计
        4.2.1 试验目的及特殊性
        4.2.2 模拟工作面概况
        4.2.3 试验方案设计
        4.2.4 相似系数的确定
        4.2.5 相似材料配比及用量
        4.2.6 模型的开采与观测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采场覆岩破坏特性与规律分析
        4.3.2 上覆岩土体移动规律分析
        4.3.3 立井井筒偏斜规律分析
    4.4 小结
5 厚表土薄基岩开采与底含疏降水共同作用下地表沉陷规律预计模型研究
    5.1 厚表土薄基岩开采地表沉陷模型
        5.1.1 基本假设
        5.1.2 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模型
    5.2 采矿活动引起底含疏水固结及地表沉降
        5.2.1 底含疏水固结沉降机理
        5.2.2 底含疏水固结沉降求解
        5.2.3 底含疏水固结引起的地表移动及变形求解
    5.3 采煤引起的厚表土薄基岩沉降计算
    5.4 采煤和底含疏降水共同作用下地表沉陷预计模型
    5.5 模型参数体系讨论与可靠性验证
        5.5.1 最大水头下降值对地表沉陷移动的影响
        5.5.2 疏水影响半径对地表沉陷移动的影响
        5.5.3 底含厚度对地表沉陷移动的影响
        5.5.4 模型可靠性验证与分析
    5.6 小结
6 厚表土薄基岩开采与底含疏降水共同作用下井筒偏斜机理探讨
    6.1 工程概述
        6.1.1 郭屯煤矿概况
        6.1.2 水文地质条件与底含疏水特征
    6.2 煤层开采与底含疏水共同作用下井筒偏斜机理
        6.2.1 单独采煤作用下井筒偏斜
        6.2.2 采煤与底含疏水共同作用下井筒偏斜
    6.3 既有偏斜井筒受力状态及其安全性评价
        6.3.1 既有偏斜井筒受力状态
        6.3.2 既有偏斜井筒安全性评价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申请的专利
    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5)蒙育瓦铜矿露天开采半连续开拓运输工艺多目标模糊决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1.1.1 露天矿开拓运输的发展现状
        1.1.2 露天矿运输系统影响因素
        1.1.3 露天开采半连续开拓运输工艺
        1.1.4 多目标模糊决策法发展现状
    1.2 研究对象简介—蒙育瓦铜矿概况
        1.2.1 矿山现运输系统现状
        1.2.2 矿山现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多目标决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1 基本概念
    2.2 决策方法
        2.2.1 化多目标为单目标的方法
        2.2.2 重排次序法
        2.2.3 分层序列法
    2.3 多目标风险决策分析模型
    2.4 有限个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2.4.1 基本结构
        2.4.2 决策矩阵的规范化
        2.4.3 确定权的方法
    2.5 小结
第三章 多因素方案的构建
    3.1 评价方案优选指标的构建原则
    3.2 多方案比选范围确定
        3.2.1 运输节点划分
        3.2.2 比选范围及条件
    3.3 可比部分台阶矿岩量分析
    3.4 多方案选择
        3.4.1 公路+固定破碎站+胶带运输联合开拓运输方案
        3.4.2 公路+半固定破碎站+胶带运输联合开拓运输方案
        3.4.3 公路+半固定破碎站+斜井胶带联合开拓运输
        3.4.4 公路+场内溜井、坑内破碎站+斜井胶带运联合开拓运输方案
    3.5 多方案计算
        3.5.1 设备配置
        3.5.2 材料消耗
        3.5.3 工程量
    3.6 小结
第四章 NPV法分析
    4.1 NPV法基本理论
        4.1.1 NPV的概念
        4.1.2 现金流的计算
    4.2 投资分析
        4.2.1 编制范围和估算投资
        4.2.2 编制依据
        4.2.3 投资估算分析
    4.3 净现值NPV分析
        4.3.1 净现值NPV计算依据
        4.3.2 多方案成本计算
        4.3.3 多方案净现值NPV比较结果
    4.4 小结
第五章 多目标模糊决策分析
    5.1 模糊多属性决策指标体系
    5.2 多目标模糊决策理论与方法
    5.3 Delphi法权重系数确定
        5.3.1 Delphi法权重系数a_i的确定过程
        5.3.2 权重系数a_i的确定
    5.4 多目标模糊决策结果
    5.5 决策结果评价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秦岭矿业公司深部盲竖井施工岩爆治理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工程背景
2 岩爆治理
    2.1 岩爆现象
    2.2 治理方案
        2.2.1 施工方法
        2.2.2 施工组织
        2.2.3 施工机 (器) 具及材料
        2.2.4 质量保证措施
        2.2.5 安全保证措施
        2.2.6 应用效果
3 结语

(7)江西宜丰新庄铜铅锌矿通风系统优化改造与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对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对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1.2.3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方法研究的现状
        1.2.4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宜丰新庄铜铅锌矿简介
    2.1 宜丰新庄铜铅锌矿矿区概述
    2.2 矿区矿产资源概述
        2.2.1 资源分布及资源量
        2.2.2 矿山已消耗储量
        2.2.3 矿山保有资源/储量
        2.2.4 矿石工业类型
    2.3 矿山开拓方式、开采方法
        2.3.1 矿山开拓方式
        2.3.2 采矿方法
    2.4 矿山安全系统
        2.4.1 矿井通风
        2.4.2 矿山防治水工程
        2.4.3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2.5 矿井通风系统存在危害因素分析
        2.5.1 爆破后的有害气体
        2.5.2 本矿的局部通风方式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山通风系统的优化改造
    3.1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的内涵
        3.1.1 通风系统整治的目的
        3.1.2 通风方式及系统
    3.2 矿井中风量的解算
        3.2.1 风量计算
        3.2.2 通风阻力计算
        3.2.3 主风机的选择
        3.2.4 通风监测监控系统
    3.3 主要通风构筑物
        3.3.1 通风构筑物的布置原则
        3.3.2 通风构筑物的工程量及资金投入
    3.4 基于Ventsim的矿井通风网络解算
        3.4.1 Ventsim软件简介
        3.4.2 宜丰新庄铜铅锌矿通风网络构建
        3.4.3 通风网络检查
        3.4.4 通风参数的输入
        3.4.5 通风网络解算
    3.5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改造及其效果
        3.5.1 矿机通风系统各中段优化改造系统图
        3.5.2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复核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矿井通风系统的综合评价
    4.1 未确知测度评价理论概述
    4.2 未确知理论测度模型的构建
        4.2.1 单指标未确知测度
        4.2.2 多指标综合测度
        4.2.3 置信度识别准则
    4.3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4 实例应用
        4.4.1 各级指标可靠性等级的确定
        4.4.2 单指标未确知测度函数的向量
        4.4.3 置信度识别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事故树的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
    5.1 矿井通风系统
        5.1.1 矿井通风的重要性
        5.1.2 通风系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5.1.3 通风系统局部优化的意义
    5.2 矿井通风系统的事故树分析
        5.2.1 事故树分析方法的简介
        5.2.2 事故树分析
    5.3 安全对策及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复杂岩溶隧道涌突水演化机理及灾害综合防治研究 ——以新建叙大铁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溶环境研究理论与发展
        1.2.2 岩溶隧道涌突水演化机理研究
        1.2.3 岩溶隧道防涌突水岩壁稳定性研究
        1.2.4 岩溶隧道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
        1.2.5 岩溶隧道涌突水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关键技术问题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1.4.1 取得的主要成果
        1.4.2 创新点
第2章 叙大铁路工程及岩溶地质环境条件研究
    2.1 工程建设常见岩溶地质问题
        2.1.1 岩溶区工程地质灾害常见类型
        2.1.2 隧道工程岩溶地质灾害类型
        2.1.3 隧道岩溶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
    2.2 铁路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2.2.4 水文地质条件
    2.3 铁路沿线岩溶发育特征
        2.3.1 地表岩溶地质现象
        2.3.2 岩溶管道发育特征
        2.3.3 岩溶水富集区分布
        2.3.4 岩溶洞穴(溶腔)研究
    2.4 铁路沿线岩溶分布与危险性等级划分
        2.4.1 岩溶灾害类型和分布情况
        2.4.2 岩溶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
        2.4.3 隧道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岩溶隧道涌突水过程演化研究
    3.1 岩溶地质环境形成阶段
        3.1.1 地表负地形的影响
        3.1.2 岩性分界面的影响
        3.1.3 褶皱的影响
        3.1.4 断层的影响
    3.2 岩溶水系通道扩展阶段
        3.2.1 岩溶裂隙型
        3.2.2 岩溶管脉型
        3.2.3 岩溶管道型
        3.2.4 岩溶洞穴型
        3.2.5 岩溶暗河型
    3.3 岩壁安全临界状态形成阶段
        3.3.1 围岩极限平衡状态分析
        3.3.2 高压水力作用分析
        3.3.3 爆破振动作用分析
        3.3.4 涌突水安全厚度分析
        3.3.5 算例分析
    3.4 岩溶涌突水释能降压阶段
        3.4.1 岩壁稳定性破坏的激发条件
        3.4.2 按泥水体特征划分类型
        3.4.3 按破坏特征划分类型
    3.5 复杂岩溶隧道涌突水演化过程分析
        3.5.1 岩溶地质构造特征分析
        3.5.2 岩溶水系通道特点分析
        3.5.3 岩壁安全临界状态分析
        3.5.4 泥水体释放特征分析
        3.5.5 涌突水成灾演化过程综合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岩壁防涌突水安全性计算与模拟研究
    4.1 岩壁防涌突水机理研究
        4.1.1 宏观防治机理
        4.1.2 岩体损伤研究
    4.2 施工开挖对隧道围岩的影响
        4.2.1 围岩应力状态分析
        4.2.2 隧道分步开挖数值模拟
    4.3 爆破振动的影响及算法研究
        4.3.1 爆破振动作用理论计算
        4.3.2 施工爆破振动数值模拟
        4.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4 高压水力作用的影响及算法研究
        4.4.1 高压水力作用理论计算
        4.4.2 富水溶腔对岩壁高压水力作用模拟
        4.4.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岩溶隧道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
    5.1 涌突水危险性影响分析
        5.1.1 岩溶隧道涌突水对水系的影响
        5.1.2 岩溶隧道涌突水对地表居民饮用水源的影响
    5.2 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5.2.1 危险性评价的意义
        5.2.2 危险性影响因素与控制
        5.2.3 危险性评价体系及指标分析
    5.3 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5.3.1 岩溶地质环境指标评分标准
        5.3.2 隧道围岩特征指标评分标准
        5.3.3 扰动作用影响指标评分标准
    5.4 复杂岩溶隧道涌突水危险性综合评价
        5.4.1 岩溶地质环境分析与评分
        5.4.2 隧道围岩特征分析与评分
        5.4.3 扰动作用影响分析与评分
        5.4.4 影响因子的动态属性
        5.4.5 致灾危险性综合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防治措施研究
    6.1 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防治思路和常见方案
        6.1.1 灾害防治思路
        6.1.2 灾害防治方案
        6.1.3 超前地质综合预报
        6.1.4 岩体加固技术综合应用
        6.1.5 水源疏导技术综合应用
    6.2 复杂岩溶隧道涌突水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6.2.1 防治思路与方案
        6.2.2 绕避跨越措施
        6.2.3 释能降压措施
        6.2.4 管棚支护措施
        6.2.5 注浆加固措施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大高庄铁矿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资源现状
        1.2.2 地下金属矿山采矿技术
        1.2.3 矿山建设技术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2 国内铁矿石需求情况和解决方式分析
    2.1 国内现状分析
        2.1.1 我国钢产量趋势
        2.1.2 我国铁矿石需求
        2.1.3 我国铁矿石近期价格变动
    2.2 回归分析预测
        2.2.1 回归模型的构建顺序
        2.2.2 粗钢产量的回归模型
        2.2.3 铁矿石需求量预测
    2.3 灰色系统预测
    2.4 解决方式分析
        2.4.1 立足国内铁矿石资源开发
        2.4.2 加快大型铁矿山建设
3 大高庄铁矿矿山建设方案优化研究
    3.1 大高庄铁矿建设工程概况
        3.1.1 资源/储量
        3.1.2 项目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3.1.3 采矿设计
    3.2 大高庄铁矿建设项目建设模式分析
        3.2.1 建设投资模式探讨
        3.2.2 可行性分析
        3.2.3 具体内容与目标
    3.3 大高庄铁矿多井多面平行作业的建设方案
        3.3.1 初步方案的制定
        3.3.2 主要建设部分方案制定
    3.4 大高庄铁矿建设方案的优化
        3.4.1 井筒建设流程优化
        3.4.2 主井和副井贯通施工方案优化
        3.4.3 项目风井、措施井和主副井等的贯穿方案优化
        3.4.4 试运行标段措施井、北矿副井和主副井的开挖及贯通方案优化
        3.4.5 斜向坡道的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3.4.6 井筒施工任务优化
    3.5 大高庄铁矿建设方案优化效果分析
4 大高庄铁矿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
    4.1 大高庄铁矿矿井开拓体系
        4.1.1 一标段通风系统开拓
        4.1.2 试运行标段铁矿通风系统开拓
    4.2 大高庄铁矿矿井通风系统的初步优化
        4.2.1 矿井通风系统可行性方案
        4.2.2 矿井通风系统可行性方案优选
        4.2.3 大高庄铁矿通风系统优选方案风量核算
        4.2.4 优选方案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4.3 大高庄铁矿通风系统的优选方案效果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焦家式金矿床浅部矿体安全高效回收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矿山概况及主要技术条件
    2.1 矿山概况
    2.2 矿区域地质概况
    2.3 矿区地质概况
    2.4 焦家矿区矿体及蚀变带地质特征
    2.5 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2.6 岩体稳定性分级
第三章 浅部露天坑挂帮开拓采准方案研究
    3.1 露天坑挂帮矿赋存情况
    3.2 露天坑挂帮矿开拓采准方式
第四章 露天坑挂帮回采方案
    4.1 采矿方法研究
        4.1.1 现有采矿方法评价
        4.1.2 采矿方法优化选择
        4.1.3 焦家式金矿床浅部矿体采矿方法选择
    4.2 残采矿体高效开采综合技术试验
        4.2.1 开采技术条件
        4.2.2 采矿方法选择及采场布置
        4.2.3 进路充填方案优化
        4.2.4 通风方式优化
    4.3 局部通风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浅部露天坑挂帮矿回采方案取得的效果
    5.1 经济效益分析
    5.2 安全效益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致谢

四、利用梯子间延伸竖井的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省传统矿区采空区风险分析与治理方案研究 ——以XTXK铁矿某采区为例[D]. 尚志文. 河北经贸大学, 2021(09)
  • [2]沃溪坑口新建千米混合明竖井井筒淋水及水雾治理[J]. 刘安邦,李昌元,蔡建华,李成杰. 现代矿业, 2020(09)
  • [3]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指导下的《地下世界:深入时间的旅途》翻译实践报告[D]. 袁凝忆. 扬州大学, 2020(05)
  • [4]厚表土薄基岩开采地层沉陷规律及其井筒偏斜致因研究[D]. 彭世龙.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3)
  • [5]蒙育瓦铜矿露天开采半连续开拓运输工艺多目标模糊决策分析[D]. 陈峰.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6]秦岭矿业公司深部盲竖井施工岩爆治理工程实践[J]. 金志伟,纪惠灵. 黄金, 2019(04)
  • [7]江西宜丰新庄铜铅锌矿通风系统优化改造与安全评价[D]. 邓志平. 南华大学, 2018(01)
  • [8]复杂岩溶隧道涌突水演化机理及灾害综合防治研究 ——以新建叙大铁路为例[D]. 徐钟. 成都理工大学, 2018
  • [9]大高庄铁矿建设关键技术研究[D]. 颜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1)
  • [10]焦家式金矿床浅部矿体安全高效回收利用研究[D]. 范纯超. 青岛理工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梯子间加长轴的做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