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油菜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应用

双低油菜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应用

一、双低油菜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王东国,隋天显[1](2018)在《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概述了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产量及有关性状、抗逆性和品质性状等杂种优势及其遗传特性、生理生化基础研究。河南省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育成了40多个强优势双低油菜杂交种,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着提高,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2003-2016年在省内平均单产为2 288. 6kg/hm2,比1978-2000年的平均单产提高50%,比全国同期平均单产高23. 58%。今后河南省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方面,重点是选育和推广高含油量、抗倒伏、抗裂角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强优势杂交油菜品种,同时加强抗根肿病的防控和抗病品种选育,充分挖掘油菜在菜用、肥用、饲用、蜜用和观赏等多功能利用潜力。

胡新洲,杨进成,李红彦,刘坚坚,安正云,李祥,张立松[2](2018)在《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玉油1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为探索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玉油1号的最佳播期、密度和施肥量组合,实现良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相配套,以便在云南省适宜区推广应用。[方法]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玉油1号在玉溪市最适宜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及尿素施用量,及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3个因子对产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播种期、尿素施用量、密度,其中仅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着性水平;播种期对玉油1号的生育期、单株有效角果、角粒数和千粒重有显着影响,种植密度与单株有效角果数呈正相关,而尿素施用量对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玉油1号的在中海拔油菜种植区域的最适宜播种期应选择在10月15—20日,密度为18万21万株/hm2,种肥及苗肥共施用525 kg/hm2尿素。

王伟荣,陈旭,蒋美艳,张秋丽,张俊英,周熙荣,李秀玲,孙超才[3](2017)在《上海地区双低油菜育种、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回顾了上海双低油菜育种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油菜品种遗传改良的成效。通过对2009年以来上海地区油菜生产面积和地域分布、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等的调查,分析了上海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及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适合上海当地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以促进上海市油菜育种和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付贵明,杨红[4](2017)在《试论都江堰市油菜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菜是都江堰市种植的4大农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育种和栽培技术的改进与提高,都江堰市油菜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产优质"双低"油菜面积逐年扩大,单产突破160kg/667m2大关。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如品种"多、杂、乱"现象突出,"双低"油菜品质难以保证,生产成本偏高,产业化程度较低等,成为制约都江堰市油菜生产与发展的因素。针对这些限制因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沈世培[5](2016)在《杨良金对长江流域油菜高效栽培理论和技术的探索》文中指出杨良金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探索长江流域油菜高效栽培理论和技术.先是探索了能够达到亩产250公斤超高产量的油菜超稀植超高产超高效栽培理论和技术,形成了一整套选种、肥水运用、播期、育苗、超稀移栽密度和田间管理等技术参数.接着开始超低密度"双低"油菜田立体高效种植理论与技术探索,建立了油菜超低密度下立体复合种植模式.还研究了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形成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机械耕整育苗移栽、机械耕整人工直播、免耕人工直播等四种栽培模式,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农艺与农机技术配套技术.这些技术推广,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陈静[6](2014)在《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温光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非常适宜油菜生长,是我国最具油菜种植优势的区域之一。湖北省是我国最大的油菜主产省,一直以来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均占全国总量的1/6。近年来,湖北油菜籽加工业发展迅速,加工能力居全国前列,但现有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面临较大限制,缺乏自主品牌,产品竞争力不强,湖北菜籽油产品在国内的认同度较低,难以匹敌沿海及国外油脂加工企业。双低菜籽油的营养保健价值十分有利于人体健康,被业界誉为“东方橄榄油”,湖北省油菜生产的双低化率居全国第一位,但湖北优质菜籽油多被作为调和油的一种成分加以利用,未能被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充分认识,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市场价值。在湖北油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地区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和市场优势,探索出了产业化经营的多种组织形式,但仍存在着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易断裂等问题。“世界油菜看中国,中国油菜看湖北”,作为国内油菜生产的“龙头”,探索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湖北油菜产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潜力,期望能为湖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油菜产业区建设提供一种思路,希冀能为中国油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可资借鉴的案例。本文以湖北油菜的产业发展问题作为研究主线,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农业经济、产业经济、制度经济、博弈论、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从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层面对湖北油菜产业展开分析,以期深入剖析湖北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共分为十个部分,各部分的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导言。本章主要介绍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框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可能的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农业(油菜)产业的基本理论。这一章着重阐述文章研究的理论基础如分工协作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并对农业产业化的内涵、评判标准、局限性以及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概况等内容进行了探讨。第三章是湖北省油菜生产的历史变迁与基本事实。为了更准确地分析湖北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首先弄清湖北油菜生产的基本状况,本章着力阐述了当前湖北油菜生产的演变历程、总量特征、地区分布、生产成本、科技进步贡献率等情况,重点分析了湖北省农户油菜生产的技术需求状况。第四章是湖北省油菜加工利用的基本概况。首先分析了湖北油菜的加工现状,接着分析了湖北油菜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状况,研究了小型加工厂的发展情况,最后研究了油菜加工利用的技术需求情况。第五章是湖北省油菜产品市场分析。本章首先分析了湖北省油菜的市场销售状况,并对目标市场按照地理、人口、心理、行为特征进行了细分,最后分析了湖北油菜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绩效。第六章是湖北省油菜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研究。首先阐述了湖北省油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接着从农户满意度的角度分析了油菜产业社会化服务质量,最后指出了当前油菜产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七章是湖北省油菜产业化组织形式及发展模式。在分析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及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油菜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第八章是湖北省油菜产业利益分配机制分析。油菜产业关系到政府、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民等多方利益主体,本章利用经济博弈模型,分析了油菜产业发展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要在计划决策、服务机制、要素投入整合、利益分配、激励约束、组织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第九章是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的整体绩效评价。首先研讨了农业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及构成,然后分析了衡量油菜产业水平的指标体系,最后评价了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的整体运行绩效。第十章是加快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这一章主要阐述了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李春生[7](2013)在《我国双低油菜产业国际化的引智绩效评估》文中研究指明运用软科学综合集成方法,研究我国双低油菜产业国际化的引智绩效评估,明确了我国双低油菜产业国际化的引智意义、引智突破、引智作用和引智后发优势,进一步指导我国双低油菜产业国际化深度发展和协同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引智理论与新时期引智创新理论和实践。

黄怡斌,严振华,周启平,程香,刘灵智,熊咸珍[8](2010)在《加快实现安化油菜生产“双低化”对策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统介绍了当前安化油菜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实现安化油菜生产"双低"化的重要性,提出要全面提升油菜产业化发展水平,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油菜加工业的发展,加强"双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研究推广配套高效栽培技术。

杨红旗,徐艳华[9](2010)在《我国油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实施进展及相关问题探讨》文中提出结合我国油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和新时期油菜产业发展目标,针对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品种混杂、良种良法脱节、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等主要问题,提出了若干发展对策,以期优化调整我国油菜产业结构,振兴油菜产业。

王伟荣[10](2010)在《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及示范推广》文中认为本文分析了我国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市场情况,以及当前我国油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双低油菜品种迅速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我们进行了产量高、抗(耐)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含油率高和双低品质指标符合国标的双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为了把双低油菜新品种、新技术介绍给农民,让他们接受、了解及掌握高产栽培技术,我们还开展了双低油菜示范推广研究,进一步发挥它的高产潜力。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改进杂交后代选育程序,采用抗病→高产→双低选育程序,增加了高产、抗病与双低性状聚合为一体的几率。(2)三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其不育系不育性彻底,具有广泛的恢复源,又可借助临保系配置全不育系,实现三系法制种,能较快的获得高产优质的强优势组合。(3)双低油菜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以品种为核心,以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双低油菜品种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为内容,以科技示范户和高产示范方为样板,以双低油菜基地县(区)为实施区域,逐步推广,示范效果明显。(4)提出了见蕾就使薹肥和双稀双发等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完善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内容。(5)科研育种单位与种子企业联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走市场,做大做强双低油菜种子产业。(6)双低油菜的价值在于内在的品质,只有通过双低油菜的单独收购和加工,相应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才能体现。但由于目前我国特别是长江流域农业生产还是以一家一户联产承包为主,给保证双低品质带来困难。

二、双低油菜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低油菜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
    1.1 营养生长及生育期
    1.2 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
    1.3 抗逆性
    1.4 品质性状
2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的遗传及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2.1 杂种优势的遗传研究
        2.1.1 不育系的遗传及细胞质效应研究
        2.1.2 恢复基因的遗传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2.1.3 产量及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及杂种优势
    2.2 杂种优势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2.2.1 杂种种子吸水速度和酶活性
        2.2.2 根系活力及光合性能
        2.2.3 可溶性糖含量
3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选育及应用
    3.1 双低油菜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
        3.1.1 优质胞质不育系及保持系选育
        3.1.2 优质高配合力恢复系的选育
    3.2 双低优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的选育
    3.3 双低优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的应用
4 油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4.1 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油菜生产的发展前景
        4.2.1 选育和推广高含油量、抗倒伏、抗裂角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强优势杂交油菜品种
        4.2.2 加强抗根肿病的防控和抗根肿病品种选育
        4.2.3 充分挖掘油菜多功能利用潜力

(2)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玉油1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因子对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3)上海地区双低油菜育种、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上海市双低油菜育种发展历程
    1.1 起步阶段(70—80年代)
    1.2 过渡阶段(90年代初、中期)
    1.3 面向生产阶段(90年代末期)
    1.4 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后)
2 油菜品种遗传改良进展
    2.1 双低常规油菜育种
    2.2 双低杂交油菜育种
3 上海市双低油菜生产发展现状
    3.1 生产面积和区域分布
    3.2 种植品种
    3.3 种植方式
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双低油菜育种方面
    4.2 双低油菜生产方面

(4)试论都江堰市油菜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优势及成效
    1.1 主要优势
        1.1.1 生态适宜
        1.1.2 地位重要
        1.1.3 技术成熟
        1.1.4 潜力较大
        1.1.5 观光旅游
        1.1.6 绿色菜品
    1.2 主要成效
        1.2.1 面积稳步上升
        1.2.2 生产发展迅速
        1.2.3 品质改善明显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多、杂、乱”现象突出
    2.2“双低”油菜质量难以保证
    2.3 生产成本较高
    2.4 产业化程度低
    2.5 加工粗放
3 对策与建议
    3.1 发展思路
    3.2 发展目标
    3.3 技术与措施
    3.3.1强化管理, 推进标准化生产
        3.3.1.1实行品种准入制
        3.3.1.2推进标准化生产
    3.3.2加速新品种选育, 推进“双低”油菜种子产业化
    3.3.3加强高产保优栽培技术和机械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提高“双低”油菜生产的科技含量
    3.3.4培植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订单生产, 推进产业化经营
    3.3.5加强市场、信息和品质检测体系建设

(5)杨良金对长江流域油菜高效栽培理论和技术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三超”油菜栽培理论和技术探索
    1.1 1981-2001年“三超”油菜栽培试验
    1.2“三超”油菜栽培理论
        1.2.1油菜栽培方面
        1.2.2耕作制度上
        1.2.3多层栽培上
    1.3“三超”油菜栽培技术
        1.3.1选种技术
        1.3.2育苗技术
        1.3.3超稀栽培密度范围技术
        1.3.4肥水运筹技术
        1.3.5秋发冬壮技术
        1.3.6春保稳长技术
        1.3.7油菜多层栽培技术
    1.4“三超”油菜栽培技术推广经济效益
2超低密度“双低”油菜田立体高效种植理论和技术探索
    2.1 2001-2005年“双低”油菜高效立体种植模式试验
    2.2超低密度“双低”油菜田立体高效种植理论
        2.2.1形成“双低”油菜立体化高效栽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2.2.2具体探讨有关理论
    2.3超低密度“双低”油菜田立体高效种植关键技术
    2.4“双低”油菜立体种植技术推广经济效益
3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探索
    3.1 2006年以来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项目研究
    3.2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
    3.3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推广的经济、生态效益
结语

(6)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框架及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研究创新之处
        1.5.2 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2章 农业(油菜)产业化的基本理论
    2.1 研究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理论
        2.1.1 分工协作理论
        2.1.2 产业组织理论
        2.1.3 交易费用理论
    2.2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概况
        2.2.1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界定
        2.2.2 农业产业化的产生与发展
        2.2.3 农业产业化的评判标准
        2.2.4 农业产业化的局限性
        2.2.5 我国油菜产业概况
第3章 湖北省油菜生产现状分析
    3.1 湖北油菜生产的演变历程
        3.1.1 长期稳定增长,短期动态调整
        3.1.2 耕地面积减少,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增长
        3.1.3 油菜总产与单产呈强线性关系
    3.2 湖北油菜生产概况
        3.2.1 总量特征
        3.2.2 地区分布
        3.2.3 湖北油菜生产的主要特征
    3.3 湖北油菜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变量与数据
        3.3.2 理论与方法
        3.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3.4 湖北油菜生产成本状况分析
        3.4.1 生产成本构成
        3.4.2 生产成本变动及其结构变化
    3.5 湖北油菜生产科技进步贡献率分析
        3.5.1 研究方法
        3.5.2 变量与数据
        3.5.3 测算结果及分析
        3.5.4 湖北油菜生产单要素贡献率分析
    3.6 湖北农户油菜生产的技术需求分析
        3.6.1 油菜种植户样本特征
        3.6.2 油菜新品种的技术选择
        3.6.3 油菜新技术推广方式的选择
        3.6.4 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湖北省油菜加工利用分析
    4.1 湖北油菜的加工现状
        4.1.1 油脂加工企业概况
        4.1.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湖北油菜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状况
        4.2.1 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4.2.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3 湖北油菜小型加工厂发展状况
        4.3.1 湖北油菜小型加工厂发展现状
        4.3.2 当前湖北油菜小型加工厂存在的原因
    4.4 湖北油菜加工利用的技术需求分析
        4.4.1 油菜产业标准化和食用油安全技术
        4.4.2 油菜精深加工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
        4.4.3 产业信息化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技术
        4.4.4 油菜加工节本增效技术
第5章 湖北省油菜销售市场研究
    5.1 湖北油菜的市场销售状况
        5.1.1 油菜籽市场销售状况
        5.1.2 加工产品市场销售状况
    5.2 目标市场细分
        5.2.1 地理细分
        5.2.2 人口细分
        5.2.3 心理细分
        5.2.4 行为细分
    5.3 市场结构分析
        5.3.1 市场集中度
        5.3.2 产品差异化
    5.4 市场行为分析
        5.4.1 投资策略
        5.4.2 研发策略
        5.4.3 产品经营策略
    5.5 市场绩效
        5.5.1 市场供需规模与供需缺口
        5.5.2 行业利润与企业盈利水平
        5.5.3 市场绩效的影响因素
第6章 湖北省油菜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研究
    6.1 湖北油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1.1 国家经济技术服务机构
        6.1.2 龙头企业兴办的服务机构
        6.1.3 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的服务机构
        6.1.4 个人兴办的服务机构
        6.1.5 合作、入股模式构建的服务机构
    6.2 湖北油菜产业社会化服务质量
        6.2.1 社会化服务需求程度分析
        6.2.2 社会化服务满意度分析
    6.3 湖北油菜产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7章 湖北省油菜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及发展模式
    7.1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形式
        7.1.1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纵向一体化组织形式
        7.1.2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横向一体化组织形式
    7.2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7.3 湖北油菜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第8章 湖北省油菜产业利益分配机制分析
    8.1 油菜产业相关主体的利益博弈
        8.1.1 企业与农户的博弈
        8.1.2 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博弈
        8.1.3 政府与农户的博弈
        8.1.4 政府与龙头企业的博弈
        8.1.5 龙头企业之间的博弈
    8.2 油菜产业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
        8.2.1 产业利益联结机制较为松散
        8.2.2 产业链主体激励与约束机制不足
        8.2.3 油菜产业支持体系不够完善
    8.3 油菜产业发展机制创新
        8.3.1 计划决策与服务机制创新
        8.3.2 要素投入整合机制创新
        8.3.3 利益分配与约束机制创新
        8.3.4 制度和组织机制创新
第9章 湖北省油菜产业化发展的整体评价
    9.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9.2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9.2.1 规模体系
        9.2.2 产业一体化体系
        9.2.3 产业链体系
        9.2.4 效益体系
        9.2.5 社会化服务体系
        9.2.6 其他相关体系
    9.3 衡量油菜产业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9.3.1 油菜产业规模体系
        9.3.2 油菜产业一体化体系
        9.3.3 油菜产业链体系
        9.3.4 效益体系
        9.3.5 社会化服务体系
        9.3.6 其他相关体系
        9.3.7 油菜产业化水平变化值的度量
    9.4 湖北油菜产业化水平的绩效分析
        9.4.1 效率绩效分析
        9.4.2 交易成本绩效分析
        9.4.3 区域经济发展绩效分析
        9.4.4 信息化绩效分析
        9.4.5 城市化绩效分析
        9.4.6 乡镇企业活力绩效分析
第10章 加快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
    10.1 湖北油菜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10.1.1 发展原则
        10.1.2 总体思路
    10.2 加快湖北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0.2.1 科学布局,推进板块基地建设
        10.2.2 落实惠农政策,推动冬闲耕地开发
        10.2.3 开展高产高效创建,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10.2.4 以品牌为导向,支持龙头企业推进精深加工
        10.2.5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培育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致谢

(8)加快实现安化油菜生产“双低化”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安化县油菜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油菜生产现状
        1.1.1 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增
        1.1.2“双低”油菜发展势头迅猛近
    1.2 油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1.2.1 油菜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1.2.2“双低”油菜产业存在问题
2 实现油菜生产“双低化”的重要性
    2.1 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2 满足人们对健康消费的需求
    2.3 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4 优化品质的迫切需要
3 实现安化油菜生产“双低化”的思考和对策
    3.1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3.2 集中繁种, 统一供种
    3.3 直播栽培, 降低成本
    3.4 革新栽培管理技术, 提高产量
        3.4.1 选用品种
        3.4.2提高油菜育苗质量, 培育无病壮苗
        3.4.3 大田施肥
        3.4.4适时早栽、移栽无病壮苗, 合理密植
        3.4.5采用免耕技术
        3.4.6 培土冬苫, 防冻保苗
        3.4.7防治病虫害
    3.5 订单生产, 优质优价
    3.6 加强合作, 共同开发
    3.7 强化补贴, 科技创新
    3.8 加强技术研究, 推进技术服务
    3.9 科学引导, 普及良种

(9)我国油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实施进展及相关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油菜产业形势
2 我国油菜优势区域布局实施进展情况
    2.1 积极落实技术标准, 产品品质明显改善
    2.2 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单产水平显着提高
3 新时期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目标
4 当前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品种混杂, 产品品质有待改善
    4.2 良种良法脱节, 增产潜力挖掘不充分
    4.3 机械化水平低, 生产成本偏高
5 促进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推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实施, 提高区域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
    5.2 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度,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5.3 加强农机具研发, 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5.4 发挥产业比较优势, 提高生产效益

(10)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及示范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双低油菜科研和生产发展状况
    1.2 长江流域油菜市场情况
        1.2.1 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
        1.2.2 具有较好的市场区位优势
        1.2.3 具有抢占市场先机的优势
        1.2.4 具有相对的价格优势
    1.3 当前我国油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1.3.1 多品种插花种植
        1.3.2 品质比进口菜籽差
        1.3.3 劳动力成本高
        1.3.4 加工企业带动力弱
    1.4 研究的必要性
2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
    2.1 总体思路
    2.2 技术方案
    2.3 沪油15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2.3.1 亲本材料和选育经过
        2.3.2 产量表现
        2.3.3 抗病性
        2.3.4 品质特性
        2.3.5 农艺性状
        2.3.6 油蔬兼顾多用途
    2.4 原原种和原种生产
        2.4.1 不同隔离距离和不同留种方法对品质影响试验
        2.4.2 原原种和原种基地建设
    2.5 沪油15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5.1 沪油15播种期、移栽密度、施纯氮量和薹肥施用量试验
        2.5.2 沪油15高产栽培技术
3 甘蓝型隐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
    3.1 国内外杂交油菜育种和生产的概况
    3.2 隐性核不育油菜新品种的选育
        3.2.1 材料和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3 沪油杂1号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3.3.1 产量
        3.3.2 抗病性
        3.3.3 品质特性
        3.3.4 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
        3.3.5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4 沪油杂1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3.4.1 材料与方法
        3.4.2 结果与分析
        3.4.3 结论与讨论
4 双低油菜示范推广
    4.1 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科学种田水平
    4.2 建立科技示范户和高产示范方,展示双低油菜高产潜力
    4.3 以基地县(区)为实施区域,逐步推广
    4.4 走联合之路大力推广双低油菜
    4.5 建立繁育、推广和生产体系
        4.5.1 健全科研+公司+基地的双低油菜良种繁育体系
        4.5.2 建立科技示范户+高产示范方+重点生产基地镇(乡)的双低油菜推广体系
        4.5.3 建立企业+科研和生产部门+农户和基地的产销衔接的订单双低油菜生产体系
5 结语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四、双低油菜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J].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王东国,隋天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05)
  • [2]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玉油1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胡新洲,杨进成,李红彦,刘坚坚,安正云,李祥,张立松. 安徽农业科学, 2018(09)
  • [3]上海地区双低油菜育种、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王伟荣,陈旭,蒋美艳,张秋丽,张俊英,周熙荣,李秀玲,孙超才. 上海农业学报, 2017(04)
  • [4]试论都江堰市油菜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 付贵明,杨红. 四川农业科技, 2017(03)
  • [5]杨良金对长江流域油菜高效栽培理论和技术的探索[J]. 沈世培.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6]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陈静. 华中农业大学, 2014(09)
  • [7]我国双低油菜产业国际化的引智绩效评估[A]. 李春生. 新时期引智实践与理论创新, 2013
  • [8]加快实现安化油菜生产“双低化”对策探讨[J]. 黄怡斌,严振华,周启平,程香,刘灵智,熊咸珍. 湖南农业科学, 2010(16)
  • [9]我国油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实施进展及相关问题探讨[J]. 杨红旗,徐艳华. 江西农业学报, 2010(07)
  • [10]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及示范推广[D]. 王伟荣. 浙江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双低油菜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